《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第一》中说:“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 这是从诊断的角度将医生分为守神(机)和守形(机)两大类,但是,到底守神医生和守形医生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并没有讲。反而是在《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中指出了守神医生和守形医生的差别。 其中说:“请言形。形乎形。目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情,故曰形。”这是指出了“守形”的医生通过问病、切脉与分析,可以明了病机,但病在人体内究竟如何并不清楚。 附: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语译》对这段话的翻译: 所谓形,就是反映于外的体征,体表只能察之概况,但要问明发病的原因,再仔细诊察经脉变化,则病情就清楚的摆在面前。要是按寻之仍不得,那么便不容易知道他的病情了,因外部有形迹可察,所以叫做形。 又说:“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视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指明了“守神”的医生有超常智能不用问病、切脉,就能明了病情、病机,这属于气功的“犀照”之功。虽然对病情可以洞若观火,但是却不能说出是怎样知道的。 附: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语译》对这段话的翻译: 所谓神,就是望而知之,耳朵虽没有听到病人的主诉,但通过望诊,眼中就明了它的变化,亦已心中有数,先得出这一疾病的概念,这种心领神会的迅速独悟,不能用语言来形容,有如观察一个东西,大家没有看到,但他能运用望诊就能独自看到,有如在黑暗之中,大家都很昏黑,但他能运用望诊。就能昭然独明,好像风吹云散,所以叫做神。 由此可见,同样一段古文,由于认识能力不一样(是用超常智能还是常态智能),得出的结论就会完全不一样。而在《黄帝内经》中对很多经文的理解和认识都存在这样问题,其中关键在于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这部中医经典著作是由守神(即开发出意识感知或透视功能)的医生来撰写的,若没有他们那样的功能,当然,对他们写出的文字则只能从常态的字面上去理解和认识了。 下面再举几段经文加以说明。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中说: 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见其谁…… 附: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语译》对这段话的翻译: 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观察针气所达到的变化。那血气之变化虽不可见,而气至之时。好像乌云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像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它形迹的起落。 《灵枢﹒官能第七十三》中也有: 乃言针意……观于窈冥,通于无穷,粗之不见,良之所贵,若神彷彿。 附: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语译》对这段话的翻译: 只有仔细观察那些微渺难见的变化,才可以通达变化无穷的疾病,粗率的医生注意不到这些方面,学识经验丰富的医生却十分珍视它,如果诊察不到微小的形迹变化,那么疾病就显得神秘莫测,难以把握了。 其实,这些都是针灸前后难以言说的气的变化表征,若没有超常的感知能力,是无从认识的。因为气本身是无形无象的,是无法用常态智能手段来认识的,而只有具备超常智能的良工或上工在超常状态下才能真切地洞见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气机变化,然后再用当时的语言非常简练地表达出来。 而现代解读《内经》的人由于没有超常智能,则基本都在常态的字面上去理解,甚至有时是曲解、错解,那怎么能真正理解古人所写内容的真实含义呢?! 这也就是上文翻译中把良工理解为“学识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就变成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所以,若要真正理解《内经》的精华所在就必须具备超常智能,站在超常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古人写的文字,并透过文字来感受文字后面的真实信息(或者说在这个层面与古人进行对话或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去伪存真”,才能真正继承古人的优秀成果,为今后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