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文/江川林 鸾凤和鸣、连枝比翼、卿卿我我、凤凰于飞、相濡以沫、鸿案鹿车、赌书泼茶…… 古人尽世间一切可以比拟的风物来描绘或是祝福彼此携手,内心相依的夫妻之情。《诗经·小雅·棠棣》中“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更是以乐音悦耳,心灵相契来比喻夫妻相悦之情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眼中,“红袖添香夜读书”也是最理想的家庭生活画卷。梅尧臣之妻谢氏,苏轼之妻王氏,赵明诚之妻李清照等,在相夫教子之余,还陪伴丈夫读书、论诗。这种夫妻之间琴瑟和鸣、红袖伴读的温雅图景,实在让人艳羡。 若用琴瑟和鸣、红袖伴读来形容范扬和潘金玲夫妇,当是最恰当不过了。年,22岁的范扬和8岁还不到的潘金玲同时考取、同班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在潘金玲的眼里,“范扬很有活力,他是一个好动的人。”在范扬眼中,风华正茂、爱读武侠小说,骑着一辆枣红色自行车的潘金玲,就是“骑着枣红马的潘女侠。” 年,范扬毕业留校,潘金玲分配到如皋师范。不久,范扬、潘金玲结婚;接着潘金玲调到南京在金陵中学任教,后又调入南师大任教。范扬和潘金玲住在南师大分配的一间小房子里。范扬要画大画,他们就把床掀起来;画纸铺在地上不能走动,于是,范扬挥笔,潘金玲就坐在墙角看他画画。“范扬的画,每一笔都在我的眼里,虽然,我没有动手画,但是,我的感觉也跟着他的笔走了一遍。” “我跟范扬的艺术感觉彼此渗透,难分彼此,所以,我的画一开始有范扬的影子,这不奇怪,我也不回避。但是,随着我不断地画下去,我就找到了自我,那是完全不同于范扬的感觉。……后来就完全是我自己的感觉,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就逐渐不一样了。” 三十多年伉俪情深。对艺术执着而勤奋的范扬先生成就斐然;把生活当作艺术,把艺术变成生活的潘金玲老师,随范扬先生南来北往,也成就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随心随性、自在作画的女艺术家。 “南北相通,两京行走”;艺术交融,各领风骚。这是一幅属于范扬先生、潘金玲老师的幸福画卷。 范扬 年月生于香港,祖籍江苏南通。年入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兼任南京书画院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查济古民居50cmxcm纸本水墨8年 范扬自述 文/范扬 我的生日是年月27日。出生在医院,这医院现还在,我后来也去大门口照个相留念。我祖籍是江苏南通,自小我在南通老家外婆家,小学是南通师范第二附小,通师二附,南通市小学第一块牌子,我祖母是校长。高中是通中,王牌学校。通中出两种人,一种是纯抽象思维的、科学研究基础理论类的院士,如数学家杨乐;一种是最具象的画家,如国画家范曾。顺便说一句,范曾是我嫡亲的叔叔。 7岁,我高中毕业(年),进了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学画,学民间工艺,学剪纸,画刺绣画稿,临八十七神仙卷,临宋画,练白描,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有点童子功的意思。当时,有吴冠中、黄永玉、范曾、袁运甫、袁运生、高冠华、韩美林等大师到南通,到工艺美术研究所讲学、作画,教授生徒,我获益匪浅。当时,我的学友有林晓、许平、徐艺乙、卜元、冷冰川等,我们一并长成。 巴黎塞纳河54cmx42cm纸本水墨2年 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年2月入学。美术系是老中央大学的底子,吕凤子、徐悲鸿、陈之佛、吕斯百、傅抱石等在此办学,育人无数,大师辈出,学风正派,学术严谨。我读四年本科,画素描、色彩,有徐明华先生教;学书法,有尉天池先生指导;国画讲座有杨建侯先生;西洋美术史是秦宣夫先生讲授。老师都是一流的,学生也肯努力。 年,我留校做了助教,后来讲师、副教授、教授,年任美术系主任,年美术系改美术学院,我任院长。5年调到北京,任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 飞天之三37.5cmx37.5cm纸本设色年 我画中国画,山水、人物兼及花鸟。学师范,这都要会,也都要好。我曾画过一幅《支前》(年),大场面,画得不错,中国美术馆收藏。现在二十年过去,画儿也还站得住,不是一风吹的作品。我的山水属于浑厚一路,用水也还滋润。传统上我下过工夫,自认是打进去了。走出来的尝试,是要师造化。前几年,我画了一组《皖南写生》,也能看看。再往下走,我师我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还会一点艺术设计,我设计了三套邮票,《太湖》5枚、小型张1枚(年);《周恩来同志诞生00年》4枚(年);《普陀秀色》6枚(年)。这些邮票国家正式发行,说明我大学里艺术设计课程学有所用,素质还算全面。我出了本《范扬画集》,另也编了几本册子,参加过若干画展。我访问过埃及、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韩国、日本,看了许许多多的巨匠名作,因此,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有了许多的感慨。 宏村月沼池畔写生43cmx99.5cm纸本水墨8年 但是,我仍然保留着那一份初始学画时的热情。我喜欢画画,画画对于我来说,不是事业,是生活。我看我这一辈子,别的也不会了,我只会画画。“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古人说得真好,常读常新。 另外,范扬的“范”,是草头范,范扬的“扬”是提手扬,这也是我经常要告诉为我治印的朋友和为我发稿的编辑的注意事项。 查济红楼桥写生82.5cmx62cm纸本设色9年 悟道与机缘文/范迪安 艺术批评中常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面对一件艺术作品,往往难以在同一领域中找到恰当的评语,然而隔山有知音,在相邻的领域中可能掂出更能说明问题的参照对象。 唐张怀瓘在《书议》中评“小王”王献之书法时曰:“子敬之法,非草非行,流便于行草,又处于其中间,无籍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这一段文字说的是王献之的行草,但将此移评范扬的画,颇有几分恰当。范扬在两个世纪之交的几年里似乎得到了神助,以爆发出来的强劲之力将自己的画境大大地做了提升。在他的作品面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作画之际“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的状态,就笔墨的意态而言,他浓笔酣墨,落在幅上皆成“文章”,呈示出解衣磐礴的畅快,达到了通权达变的火候。就描绘的内容而言,他打通了山水、人物、花鸟原有门类界限,只要面对自然,便能“临事制宜,从意适便”,信手拈来皆得理法,在散乱的节脉中荡起形象的生机。范扬人到中年既达此大手笔境界,堪称在画坛上占了一席“风流”。 拈花图49.5cmx49.5cm纸本设色年 范扬的画看上去满幅轻松,但却埋伏了雄强之骨和深厚学养。他对传统雄浑一体的画风显然是体悟颇深的,从宋元绘画到黄宾虹,都是他直接吸收的对象。他的胸臆开敞,喜读群书,研读画史画论及文化论著,养成腹中经纶和思中识度。他也注重生活蒙养,投身于自然怀抱,采集养分,荡涤心灵,这些学养、才情、能力都是构成范扬绘画风格的基础,使他落笔便生墨韵,笔笔相连,连成景致不绝如缕的大千世界。 蓝田叔笔意82.4cmx2.8cm纸本设色年 但是,范扬的智慧系统似乎还有一个玄机未得披露。他何以能够将极平凡自然的景致画得生机顿出,如同天造而成,“自然”得完全没有法度的痕迹,这大概只能归结于他将禅宗的“顿悟”化解于心,将禅机渗透在笔墨形象中。禅宗的理论认为,“顿悟”是包含有感知又超感知的认识瞬间。悟道之际,个体生命与外间世界形成了如火光闪耀般的感性直接关系,倏忽之间触及自然世界神秘的精神本体,体悟用逻辑思维百思不得其解的生命之谜。可以揣想,范扬在作画之际的态度就是一种“顿悟”状态。 他画中那些流畅的线条就是“悟”的附体,不受理性支配,一任感觉流发,在画面上成为欢跃的精灵。因此,他每幅画的感觉是完全不可复得。禅宗悟道离不开“机”的触动或引发,常常是受到某一机缘的启发而“顿然晓悟”,“悟”到刹那间、“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其解脱在于一瞬”。在范扬那里,机缘的“机”就是他面对自然与视线中的事物。他山水的丘壑形象不是从理性选择来的,他甚至摒弃传统历史中那些经典格式,也放弃自己经验中的“先验图式”,谋求一种“即兴”状态下与物相接的因缘,只要能触及眼前的自然生命,他的笔下就生发自然的意态。所以他的画看上去在景物选择上极随意,作品却拥有极高的境界。 他的“悟”与自然的“机”相碰撞的瞬间,便如同一股清风拂去眼前尘埃,使画面顿时明澈透亮起来。“悟”与“机”的关系就是创造主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中国哲理中,这二者既二分又合一,二分是现象,合一是本质,是可能达到的境界。这是中国特有心与物、自我与世界、创造论与本质论的智慧图式。这与西方传统很不一样,以至于与现代西方哲学家如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等大哲都借“东风”以明拭“西洋镜”。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表现主义绘画为了打破绘画的静止状态,就用一种外部力量“介入”的手法造成画面的戏剧性效果。在绘画上,他们也曾想达到一种令人惊讶的生动性,但往往不能奏效。而在中国画家这里,只要学养和性情达到一定高度,就会有一双扰乱世界的慧眼。 观鹿图02cmx36cm纸本设色年 含英咀华 厚积薄发 文/金玲 范扬属羊,性格和顺,心地实在,读书时是好学生,做事时也随遇随缘。广交游,多朋友,画友中口碑不错。范扬出身诗文书画世家,不乏才情。一般说来,世家子弟往往聪明有余,沉稳不足,可以顿悟,不耐渐修。范扬却是能够立定精神,扎牢根基,含英咀华,厚积薄发。 考大学前,范扬在老家南通的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研究民间刺绣和剪纸。当时,海内外诸多名家如庞薰琴、吴冠中等到南通讲学,启发学术,提携后进,范扬获益良多。工艺研究所前身是沈寿女红传习所,其刺绣精品为当时一绝,研究所的剪纸、灯彩、风筝、扎染都很精彩。民间艺术朴素、自然、磊落、大方而又生机勃勃。范扬耳濡目染,好之学之,体会不少,确实直接影响到其后来的审美取向。年恢复高考,范扬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师大四年,学素描、学油画、学中国画、学书法,后来专攻中国画。毕业后留校任教,自助教、讲师而后副教授、教授,逐一进步。 我和范扬是同学,彼此了解。说实话,范扬是真正喜欢画画的,真正所谓美术爱好者。几天不画画,他会感到难受,必得要提起毛笔,画来画去,消闲半日才得放手。画画已不仅是事业,画画已经就是生活。范扬自己也说,我们也不会做别的什么,我们只会画画,我们只能画画,我们天天画画,我们当然该把活儿做得好一些。 香含佛手36cmx73cm纸本设色年 范扬作画,是相当投入的。留校不久,当时大家都十分积极地参加全国美展创作。范扬画了一幅《支前》,车马人流,担夫争道,颇有点“人海战术”的意思。思路是从《清明上河图》中来,构图又饶有新意,范扬又肯下工夫,画了好几稿。后来入展获奖,收藏在中国美术馆,今日看看,作品还是经得起推敲,耐得住时间考验的。 范扬到云南写生,到甘南采风,画了不少大写意的水墨人物,形象从生活中取材,笔法有梁楷、石涛的豪迈气质,效果不错。范扬也坐得住,常作细笔头的工笔人物。前些年,他画了一组唐诗人物画,颇为用功。他画王昌龄诗意,作《平明送客》,画雨后清晨,山色如洗;作《孤舟微月》,画携琴访友,波光水影。纯用传统手法,单线平涂,勾勒渲染,人物景致,繁复精丽,气氛细节,处处落实。画面清新明丽,耐看得很,朋友们评价说:不玩花样,正门打入,以平和的手法,画出高明的趣旨,是内家高手。 范扬说,中国画也似围棋,棋子仅黑白,棋盘也就是方格,其落子也简略,其变化却无穷无尽,可以生发,可以手谈,能有风格,可以养性怡情。包容既大,也极自我,芥子须弥,纳于一物。山水画,则更能体现画家的真性情,古来画家多作山水,不是没有道理的。或千岩万壑,或一角半壁,可以写实,可以写心,可以坐对,可以卧游。长卷写“潇湘”,册页作“东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石榴36cmx73cm纸本设色年 范扬画水墨山水,浑厚华滋。范扬在自述里写道,小时候学毛笔字,外婆说,用笔要厚,用墨宜浓,这关系到一个人日后的福泽。他后来画山水,取法宋人元人,却正好是雄浑沉稳一格,尽去刻削浮滑习气。范扬的水墨,笔法凝重,中锋起落,有来龙去脉,笔笔到位,落落大方,远看是山石林屋,近看是用笔用墨的。其行笔自由而自然。笔路盘旋起伏,有着内在的律动节奏。范扬的青绿山水,又是一路。青绿山水颇难为之,容易流俗,难得高雅。范扬善用青绿石色,又以朱砂赭石间于淡墨笔之间,彩墨交融,浑然有致,行家评曰,画面很是平伏。“伏伏”者,平和服帖是也,能做到平伏,也不容易。范扬用这青绿手法,平心静气地画了一套《太湖》邮票,邮电部已正式发行。 九华山凤凰松一千四百年87cmx50cm设色9年 范扬的山水有吴镇、王蒙的茂密深邃,有赵孟頫沉稳雍容,从传统中走来,却又有着自己的风骨。范扬学传统,融会贯通,时有心得,常发议论。范扬说:论画山水,元四家个个厉害,赵孟頫却更为大家天成。钱选不错,吃亏在离赵太近。范扬又说:董玄宰以佛家南北宗分析地域风气,品评画家骨格,亦是借古开今,推介松江意趣。董是“拿来主义”的老手,其自作命题所谓“雨淋墙头皴”出自颜鲁公,屋漏痕之后,雨淋墙头是也。范扬又说:推古论今,北派因悲鸿院长执掌中央美院,提倡素描写生,可染先生身体力行,其作对景写生,层叠九染,所画光影岚雾,最为精彩;南方抱石先生崇尚传统,又得东洋巨匠狂傲气势,纵酒放笔,任气使才,其登山临水,速写勾勒归而成图,故得山川精神。自此而后,北方画家复笔积墨,安排构成,皴法列如算子,是一病也;江南诸家,才气不逮,笔底流于轻浅浮躁,难与前辈齐肩。所以,要真正做到作品动人,却是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范扬认为,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我们这一代也当努力奋斗,创造出无愧于前人的作品。画儿要真好,真有价值,让人们看了也服气。“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才算有点历史意义。 造化无私45cmx69cm纸本年 范扬的花鸟,亦与世俗不同。写意花鸟,反映作家的性灵心声,所谓一 枝一叶总关情,用来比喻花鸟最恰当不过了。作写意花鸟,心态最当放松,写意花鸟,重在“写”字,涂涂抹抹,枝叶相生,须臾片刻,信手拈来。所以,范扬有时半开玩笑地说,画花鸟不吃力,等于休息,等于练气功。窗明几净,熏香沐手,铺纸拈毫,优哉游哉,浓浓淡淡地画出,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他画得自由自在,你看画也轻松畅快。范扬的花鸟,笔头生拙老辣,意态清新俊逸,有北派朴茂,有南人清雅,兼容并蓄,品格是高雅一格,笔调也充满生机。画为心声,作品中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你真正豪迈,画儿自然洋洋洒洒;你若胆怯,笔下就会抖抖嗦嗦。宣纸是那么的敏锐,它细微地记录着你的一举一动、你的情绪、你的决断和犹豫、起落和顿挫。画家笔底的行动,反映着画家的素养和习性。画如其人,范扬厚道实在,淡泊宁静,不故作姿态,不张狂颠倒。看范扬的画作,如品新茗,展卷抚册,清香四溢,不霸气,却浑厚,不事张扬,也具神采。范扬好古,浸润其间,每读青藤八大,常谓己不如人,仰之弥高。 范扬不泥古,也读现代绘画,每遇知己,总要辩说一番徐渭与凡高、麓台与塞尚之高下通同。范扬的路道是不错的,勤学精思,取法上乘;范扬的路道是宽阔的,实力雄厚,能有发展,假以时日,可期大成。 物以神聚 文/范迪安 范扬先生在当代中国画坛富有盛名,从年创作的大幅主题性作品《支前》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开始,几十年来,他在艺术上激情涌发,以开阔的思想观念不断探索,笔耕不辍。他的画路宽广,山水、花鸟、人物皆长,写意、工笔、书法跨界贯通,喜欢在表现题材和形式语言上多做尝试,从挑战自我出发,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大幅创作与精致小品均追求意境之美和笔墨品质,以高产的积累和鲜明的个性成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开拓创新的一位重要代表。本次展览展示了他不同类型的精品60余件,是他多种手笔的一次汇集,以作同道交流,并供观众激赏。 松荫罗汉cmx53cm纸本20年 以中国画的当代发展为理想,范扬一方面坚持深研传统、广收博取,体现出一种从融通到转化的学术智慧;一方面坚持深入生活,神游自然,以捕捉和表现物象的“神态”为追求,敏锐感受万物生命的情状,把握创作感兴的“禅机”,取象造型视角新颖,出其不意,构势造境落落大方,清朗畅怀,用笔用墨用彩浑然贯气,语言节奏与情感节奏交相迸发,在笔墨语言上自成鲜明的体格,焕发出生机蓬勃的时代气象。 在山水画创作上,他承继宋元以降大山大水的传统,朝向“笔厚墨沉”的美学境界。他在走进大自然之时畅开胸襟,直接体验自然给予的启迪,体察造化之妙。他所画的山水不拘地域之限,以超越传统的视角既画纯粹自然的山水,也画与田园、村镇乃至都市关联的山水,体现出一种具有当代视野的“大山水观”。近十年来,他在对景写生上尤下工夫,从太行到巴蜀,从皖南到云贵,从国内到海外,临场所感,逸兴盎然,性情所致,笔不能收,写生数量巨大,画出了可观、可居、可游的山水情境。“写生范扬”一词,不仅表现了他在山水写生上拓开的新途,也表明他在“写生”与“创作”同一性上所达到的精湛水平和时代高度。 心志方入妙79.5cmx48.4cm纸本设色年 在人物和花鸟上,范扬也同样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他的花鸟画章法别致,意态不凡,在笔线、墨色与色彩上放松自如,花鸟形象与形式语言都散发出活泼生机。在人物画上,他既有用浓墨大笔表现的乡土风情,笔墨粗犷有力,显示出继承传统文人画的大写意风神,也有以墨彩并茂的形式画出的高士与罗汉,可见他在文人画系统之外还取用传统壁画、木板年画等民间美术资源,别开一方情趣。 展览中最新的作品是他的“世事绘”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他将游历观感与时事新闻结合起来,画出了当代世界和生活现实中的事件和人物,刻划出诙谐风趣、让人忍俊不禁的场景和形象,也实验性地延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题材。作品形态多样而精神内在统一是范扬艺术的鲜明特征。万物华发,竞相自由,世相多姿,纷呈生机。在范扬笔下,物以神聚,生活与生命的光彩尽显其神。 浅绛法当以黄子久为正宗78.5cmx48cm设色年 朝花夕拾 新鲜采摘 ——说说我的“世事绘” 文/范扬每天我都要看央视的新闻联播,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在京城,我订了《北京晚报》、《新京报》。报纸拿来,先是浏览一通,然后拣有兴趣的细细读来。如今,世事纷繁,慢慢读文字已经是一份奢侈,看看报刊的图片,倒真是一目了然,有人说现在已是“读图时代”了。不过,要真的考究起来,看图说话是最原始、最本能、最直接的阅读。古代岩画中人、马、牛、羊、太阳、谷神什么的,读来十分精彩,虽不确切知晓先民们所言何事,但总觉得是有内容的。远古的一些大事,狩猎、收获、生殖、祭祀、纪念、战争与和平等等,透过这悠远的屏幕,总是在诉说着什么,让人慢慢来咀嚼。 李坚柔获中国队首金35.7cmx45cm纸本设色年 我曾经到过天水附近的卦台山,据传那里是伏羲“一画开天下”的地方,是个小山坡,气象却不凡。登高望远,但见葫芦河呈S状流过,将地块分作阴阳鱼,是太极图之初始状;而其四周山坡环绕,田块横陈,长短断续,倒也正暗合了卦象。我想,这伏羲大人作为氏族首领,要把这部落疆域之所在,画一个核心的大概。所谓王土臣民,要有个直观的地图来展示说明。这个太极八卦图,是政治版图,是经济地图,是军事地图,是风土水利图,是地理环境图,什么都是,“一画开天下”哉。 这以后,彩陶、玉器、青铜器上的图形,还要提醒人们睹事辨物,知晓忠奸,趋利避害。秦始皇得天下,也要写放宫室,这都是有道理的。汉画里说的故事,已经是表现天文地理、神仙故事、众生百姓、山川走兽,真是包罗万象了。车马出行、弋射渔猎、冶铁井盐、庖厨宰牲、歌舞宴饮、百戏说唱,神马都有。画宫廷大事有荆轲刺秦,画神异变幻有羽人戏龙。三足乌、九尾狐、嫦娥玉兔、熊羆虎鹿、龙象凤龟,整个儿一动物世界。东王公西王母,天上人间,应有尽有。从史实故事到生活琐碎,从佛道神话到农桑耕织,皆有图可观,蔚为大观,有图为证,图说历史,生动真实,不让文字。所以,人们还是重视图像的。“河图洛书”也是有“图”有“书”,先“图”后“书”。图书馆,“图”还是排在“书”的前面。我认为,今日之读图时代正是人们认识世界途径的本能回归。 迷人的大溪地49.6cmx34.4cm纸本设色年 再后来的绘画,人们往往画自身周围发生的大小事件。画重大新闻有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禄东赞的《步辇图》;表彰将帅的有《凌烟阁功臣图》;画军事行动的有《免胄图》;画权贵大臣寻欢作乐的有录像式长卷的《韩熙载夜宴图》;画体育运动的有唐人的《马球图》;画贵妇出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画熙熙攘攘百姓街市的《清明上河图》;画宫苑生活的《捣练图》;画小商小贩的《货郎图》。画寿星,画婴戏,画牧放,画乞巧,琴棋书画,渔樵耕读,世事皆可入画图。 到了清末民初,沪上有《点石斋画报》,画新闻事,画洋务买办,画本埠商铺,画士农工商各行生计,画火车轮船舟车往来,画学校书童朗朗书声,画烟馆病痨吞云喷雾,画花街柳巷拆白打闹。民间民俗,无所不至,倒也如巴尔扎克的小说,生动真实的呈现了时代的印迹。现在拿来翻看翻看,也蛮有意思的。 小提琴家盛中国与夫人联袂演出34.6cmx49.6cm纸本设色年 民国时候,有陈衡恪先生,住在北京,画了京城的一组人物风俗,用了简略的笔墨表现百姓的生活,取了写实写生的意味,很有“民国风”。 又有丰子恺先生,画了身边的小人物,小事件,小情境,小街小巷,小儿女趣事,让人读来感到十分亲切体贴。 而今,我看书读报之余,也随手拈了毛笔,拣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把报刊上的图像勾画勾画,也算是个图画笔记吧。记得鲁迅先生有杂文集名曰《朝花夕拾》,也是取了俯拾即是、新鲜采摘的意味。正如城里的人们往往喜欢刘姥姥带来的田间瓜果,都市里的大人也带着小孩到农村去采摘草莓鲜桃,欢喜的是这一份新鲜的泥土芬香,和着这过程的乐趣,同时,也变换了平日生活里单调重复的程式,此中乐,乐无涯。我读报读图,有了心得,图画记之,随手勾勒,自己也得到了一份莫名的新鲜快感。 每天早晚,取了报纸,泡杯清茶,蘸了玄宗墨汁,就着红丝砚台,案头上拈来随手裁就大小不等的宣纸,随看随画,也画出了一叠图画,真实不虚,不打诳语。 国际国内,能知天气;家长里短,能接地气;而三才之中,自有我在焉。 摩托车是农民的交通工具30cmx43cm纸本设色年 比如:曼德拉去世,报纸上登了他竞选时的图片,我画了下来,表现他的英勇顽强。嫦娥三号成功落月,虽说是画在巴掌大的纸上,我也画出了气氛。恒大足球队在广州天河体育场亚冠联赛中夺冠,队员们抛起了教练里皮,入了我的图画;《好声音》中的吴莫愁,表情生动,体态婀娜,举手投足间神采飞扬,也很是入画。《老外撞大妈,大妈不让走》,我也画了。《小罗吃红牌》、《博尔特赛过公交车》也是我作品的题目。最近,我还画了一组索契冬奥会上的新闻,有《李坚柔获得中国队首金》、《周洋霸气回归》、《中国男子冰壶队入四强》,也有普京会晤安倍牵了秋田犬的画面等等。 另外,我画了《中国三高》,说的是高雅歌剧;也画了《正月社戏》,画的是活跃在乡间的草台戏班。我画了我喜欢的拳手邹市明在训练中,也画了乌克兰的都市风云。 米歇尔·奥巴马访华49cmx38.2cm纸本设色年 今年暖冬,我画了前海冰场上溜冰的人们。这两天,京城有雾霾,我还画了雾霾中奥林匹克公园晨练中的队伍。 画了这许多事件这许多画儿,我给起了个名目,叫作范扬的“世事绘”。说的是画了世间的人和事,“世事绘”是实指,也算是大而化之的虚指吧。 我想说的是,人们常常要把一些时新的画儿冠名为“当代”、“现当代”、“后现代”,我想,如今我也加入了。我的这些画儿,等于老酒装了新瓶,或是新酒装了旧瓶,也“现当代”了起来。我的这些画儿,我也给加上了一个概念,叫作“现时现刻现当代”。虽说是比不上现场直播,也相当于朝花夕拾吧。“现当代”前加上了“现时现刻”几个字,是为了强调一下“当下性”,人们常说,要把握“当下”,指的不就是我的画儿吗。 (本文内容源自《江风海韵》杂志年月刊) 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172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