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文革”结束的第三个年头,全国各条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政策,带来了科学的春天,然而被“文革”打入冷宫的气功事业,仍处在被禁锢的境地。虽然一些有识之士(包括气功界和科技界)已经开始从事气功的推广活动与科学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但视气功为迷信为巫术者比比皆是。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从事复苏中医事业的卫生部中医局前局长吕炳奎同志给予了气功事业大力支持,组织我们(当时主要有陶祖莱、庞鹤鸣、何庆年、林中鹏等人)筹备并主持了第一次全国气功汇报会,会上国务院副总理耿飚、方毅、程慕华同志,听取了报告并观看了硬气功与外气实验表演。汇报会的成功,大大促进了气功事业的发展。年底,我们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气功群众学术组织——北京气功研究会。 气功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气功开始进入新阶段,即过去那种为少数人垄断的私人授受的技艺性气功,开始纳入了气功知识公开化,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科学的体系。 年7月,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的主持下,我们又组织了全国第一届气功研究座谈会,会上选出了中华气功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年底,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了全国职工第一届气功骨干培训班,北京气功研究会接受并承担了这一任务。这次培训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气功骨干,促进了全国气功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后各地气功研究会纷纷成立,众多气功师争相献宝,有的著书立说,有的公开教功,当时以郭林新气功、“意拳站庄”、“真气运行法”等为主要功法。 年下半年,智能气功的第一步功“鹤功”问世。年春,我们在北京气功研究会,又举办了“发放外气治病”的培训班,智能气功的形神庄,三心并站庄等功,开始于此班公开传授,可惜此班因故中断。 年底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研究会正式成立,这对全国的气功事业有很大促进作用,各地功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气功书刊也相继问世。至年,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气功热潮,尤其是自发功的出现,打破了气功的神秘感,吸引了广大群众,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气功锻炼局面。然而如此大规模的群众性的气功锻炼活动,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它必然有着不完善的地方,加上一些新兴起的功法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练功偏差,给人民的健康带来危害,正因为这个原因,年气功的热潮开始降温。 为了改变这种形势,我们于年底,承办了中华气功研究会主持的第一届全国气功理论研修班,而后又由陆祖荫、庞鹤鸣、林中鹏、陶祖莱、王松龄等人,筹办了中华气功函授学院,促进了气功界理论层次的提高。 年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使气功跻身于我国的一级学术组织行列。由于很多革命老前辈——尤其彭冲副委员长任名誉会长——给予气功事业大力支持,揭开了我国气功的新篇章——使气功朝着现代的科学殿堂迈进。在大好形势下,智能气功的发展进入了第二步功的阶段。经过五年的“蕴育”,形神庄已成熟了,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混元气理论,独特的组场教功方法与外气治病,使气功面貌焕然一新,它那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广大群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而且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智能气功在短短的几年内,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与气功界的理解和支持,不少门派的气功师学会了组场、带功报告并以之传播气功。虽然他们以组场搞自发功,违背了智能气功组场的原意,但说明组场这一形式,已为气功界有识之士认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功理功法委员会于年1月批准成立“智能功研究组”,智能气功已成了全国推行的影响较大的重要功法之一,智能气功进入了新的阶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j/231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