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里不乏具有争议的事件,但是像义和拳这样的有着极端不同的定位的历史事件却似乎并不多。在官方教科书里义和拳仍然被定义为爱国主义运动,但“义和拳”一词在网上早已俨然成了骂人话了:它代表了民间的非理性的躁动。这算不算是一种迷思Myth呢?义和拳迷思。 下图是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李鸿章的辛丑条约谈判片段。李坦言说如果列强瓜分了中国,结果就会是中国遍地义和团,将会人人都是义和团。 我劝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走向共和》,我自己是对照着李剑农的《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看的,基本上都能对应的上。可见制作的时候非常用心、忠于史实,非常精彩。但是艺术永远也有虚构,就李鸿章这一场舌战群儒式的谈判戏就是演绎。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一场谈判,李做了许多幕后工作促成了合约不假,但是并没有这种义正言辞的谈判桌上的恫吓。 实际上李的工作低调的多,在联军来到中国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要求和谈了。而他的这种接触起了发酵作用,事实上使得联军最后撤军的并非李的据理力争,而恰恰是列强之间的利益不统一。俄国着眼于中东路,德国盯着胶州半岛,英国只在乎江南的利益。并且彼此都不愿意别国抢了更大的饼。据瓦德西记载,在德国军队抵华的时候,部分俄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已经开始撤离了。 和他周旋的主要是貌合神离的法国军队。对了,法国和德国30年前才打了场普法战争。来到中国的军队里就有当年战场上的对手,此时在同一阵营里。瓦德西刚到中国的时候记录了法国统帅对他的亲近表示,觉得法国盟友是最可靠的。但是不久就推翻了这种看法,说法国人其实是最罔顾德国人命令的了,一向都自顾自行事,且从来也不通知他。 还有一件事大家也别忘了,就是再有十几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在中国战场上联合一致的军队,彼时就在欧洲战场打成一团了。致使他们不再在中国扩大战果的,正是不多年以后就引发战争的利益不一致,而非大清裱糊匠李鸿章的力挽狂澜的结果。影视剧毕竟是艺术品,《走向共和》里把李美化了很多,使得看过该片的人对李都有个很好的影像。这是谈判时期的李鸿章。明星片上著明是年。 他的这套装束也是他出席外交的标准服饰。《走向共和》里让他出席谈判穿了便装,看一下这张照片: 谈判桌上拍下来的,李真的是便装。《走向共和》真是良心制作!而剧中李的发言虽然并非史实,其实却代表了义和团发生了几十年后,中国人的某种反思以及对义和团的再认知。是建立在随后发展的历史事件之上的对义和团的再定位。 《辛丑条约》时期的义和拳可能是有史以来义和拳名声最差的时期。官方直呼义和拳为匪,民间的书写人也那么叫他们,甚至叫他们“贼王八”。比如前几天介绍的《庚子记事》中收录的几部书都是那么称呼他们的。中性一点的就还是叫他们拳,或者团。他们对义和团的记载都是怀疑的,否定的,讽刺挖苦的。所以李当时也不可能像电视剧里那样去说。 这些在《走向共和》里总结的很好,比如慈禧看了义和团的表演以后评价: 然后慈禧仍旧决定对义和团加以利用。说他们功夫是假的,但是少说也有的几十万精壮汉子是真的。不善加利用会受害,善加利用了,万一和洋人谈崩了要打,他们也是合格的炮灰。(电视剧里原话如此,《走向共和》里的慈禧也是一个异常出彩的角色,和李鸿章一起挑起了很大的戏份)清军也确实那么做的,打仗就让义和团冲在前面的。 这是一场貌合神离的合作,以下是义和团的宣称品。 似乎驱赶走了洋鬼子还是要和大清闹的吗,拳民的战线还是蛮长的。 历史讲到这里,让我们再运用一些人类学的视角研究一下义和团。他们真的相信自己神仙附体了吗?如何相信自己是刀枪不入而敢面向枪炮冲锋的?如果不能理解这点,则我们或许会完全被“他们是愚昧的”这么一种简单粗暴的断言所遮蔽,从而错过了一个更好地认识这些活生生的人的机会。 据我对近期查看的资料的理解,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自己刀枪不入。但是他们相信有能力更强的团员可以做到这一点。比如在攻打教堂的时候,他们就是这种说法:之所以攻打不下来,是因为他们的法术还不够,等到老团来了自然一下就把教堂给灭了。义和团有个传说级别的祖师爷,就是老团。 据使馆区的被围人员记载,他们的进攻往往会神秘地停顿了下来。其实他们是在等待老团,而在等待中丧失了种种时机。一个多月也没有攻下使馆区。如果让有军事素养的军队攻打一个英国大院根本不在话下。这里还有个插曲,义和团在北京围攻使馆区和教堂的高潮时期,有一个白胡子老道士进京。所有的团员都说老团来了,实际就是个路人甲。 义和团成员照片,有配枪弹。组成主要是小农,并不会书写,所以他们虽然是义和团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却又是义和团史料的未参与者。 所以拳民并不像,或者至少并不都像外界所说的迷信吞符,愚昧地认为自己就可以刀枪不入了的人。他们懂得躲避,懂得逃跑,在联军进攻北京的前一天退入北京城,但是当天又从另外一个门逃走了。守卫京城的任务仍旧是清朝自己的军队。这就是个证明。 会有那种认知只能说明拳民缺乏科学素养,把硬气功表演和真枪实弹混为一谈。李维史陀曾经讲过一个例子,有个号称不怕蛇毒的土人被毒蛇咬死了。其他的土人则仍旧相信他是有能力不怕蛇毒的,因为亲眼看过他的表演,当然,那次表演为了不出事故使用了一条无毒的蛇。土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视这种道具的更换为无伤大计的小差异,就是缺乏实验室训练的常有的思维模式。 他们是依靠着不太靠谱的谣传建立起来的信心,其实至今商业领域这样的案例仍旧不少,比如层出不穷的非法集资,或者依靠小道消息运作的股票市场就都是明证。真心希望中学历史老师能够把这个问题也指出来,而非笼统地把它掩盖在了爱国主义大旗之下,或者简单地指责为愚昧。人类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缺乏科学思维的,所以单单责骂义和团成员似乎有些不公。 让义和团的历史定位成为一种迷思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人的科学素养已经加强了,可以更轻易地看出义和拳所依靠的神秘主义的不可靠。而将义和团的定位推向另一方向的则恰恰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年以后的越演越烈。比如巴黎和会和五卅惨案,德国的胶州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英国人向手无寸铁的罢工群众开枪,这些群众完全不是义和团,排斥的不是洋人而是所有的资本家。这些行径重新激起了公愤,义和团就被重新认知,被革命家引为了同路人。所以,义和团的在现代的具有极端反差的历史定位,恰恰是源自中国自身奇特的现代化经验史。 另一方,《走向共和》里仍旧有一个跨时代的人物,很让人惊喜,即辜鸿铭。 八国联军发生以后,张之洞派辜鸿铭去抗议。和李鸿章的抗议不一样,辜鸿铭的抗议是真实发生了的。只是电视剧艺术又一次把他的抗议做得浅显易懂了。在爱丁堡受教育的辜鸿铭真实的抗议发表在英文报纸上: 皇太后、端王和义和团的小伙子们并非欧洲人和年巴黎兴起‘大拳匪’以来日臻完善的真正的欧洲文明的敌人,而是二者真正的朋友。义和团的小伙子们奋起反对的欧洲、世界和真正文明的真正敌人,是那些被称为金融家和资本家的现代欧洲的高利盘剥者,他们合伙欺骗、榨取、威胁、谋害和抢劫这个世界,并最终要毁灭世界上的所有文明。 这段话到今天都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对吧?晚清是一个乱世,却也有好多人才豪杰。 .9.3 赞赏 人赞赏 治白癜风西宁哪家医院好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fzls/127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