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身是智能气功的基础 现代科学与全息论认为,人刚刚出生时,体内已经蕴藏着种族发生史中的全部信息。换句话说,人体中包含着向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机能)发展并使之完善的可能性。然而征诸实际,人在发育过程中,学会使用的功能是有限的。这一方面是人的生理结构(包括各组织器官)的特殊性限止了功能的应用,而更重要的是,人自出生以后,接受到的外界信息与能量受到了限制,致使体内的很多信息由于得不到相应的发展条件而被“静置”起来,只有那些得到外界信息与能量的那部分得以发展以至成熟。人体内这部分功能(包括与之相适应的实体)的发展,往往是对其他功能的抑制,人的各方面的偏颇都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练气功一方面要纠正偏颇的机能,一方面强化正常的机能,更重要的则是激发人体中的那些被潜藏、静置起来的机能。这是一个学习、锻炼过程,它和人类在婴幼儿时期学走路、吃饭、说话……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在无识无知的孩童时期,一是在有识有知的成熟时期罢了。练气功就是要使人学会使用人体自身的更多的功能,使人臻于完美的境地。前面讲的运用意识与修养意识,是使人从心(精神)的方面趋于完美;本章的调身的内容,则着重人的形体方面,克服有生以来形成的不利于气血流通的错误姿势,建立起合乎气功要求的体势,从而使人从身的方面趋于完美。只有人的身心两个方面都臻于完美境地,人才有可能真正的克服偏执、卑陋、愚鲁……趋于完人的境界。本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身形的调整,纠正偏颇的身形,使之符合练气功的要求,包括练气功身体各部的静态要求、动态要求以及各种练功体式。为了加深对调形的理解,让我们先从调整身形的一般概念谈起。 第一、调身综述 调身的含义 从字义上讲,调是调整,身指身形。而调身是气功的一个特定术语,是指对身形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又称为身形合度。这里说的身形,不仅限于人的躯体、四肢。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筋、膜、骨、血、肉以至于人生三宝之一的精,都属于形的范畴。气功理论中所谓调整身形,主要是指筋、膜、骨、肉之间的相对运动。因而,无论是动功、站庄,还是坐功、卧功,都有一个调整身形的问题。例如,打坐、站庄以及卧功,都要放松形体,在放松过程中,各部关节、肌肉、腱、膜、筋等都需调整,这说明调整身形并非动功所特有。 第二、调整身形是智能气功的一大要旨 如果说运用意识、修养意识是智能气功第一、二要旨,那么调整身形则是智能气功的第三要旨,智能气功为何重视调整身形呢?这是因为: 一、形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古人把人的精神与人的肉体看作-个整体,并以之考察人的生命活动。古人认为人是精气神(也称形气神)三者的统一,《淮南子原训道》中有: “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 就是说,形体(精)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础;神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气是人生命活动的特殊物质,它充斥周身,把形和神结合成一个统一体。要保持人的身心健康;三者必须保持平衡。对于形、气、神并重的观点,在专业气功书中也是有不同记述的。《长生胎元神用经》中说:“精微气结为形,形是受气之本宗,气之根也。”《道枢胎息篇》中说:“神者生形者也,形者成神者也,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神无形则不住,形无气则不变,气无形则不立。故知,神形者,受气之本也;气者,养形之根也。” 《道家养生药言辑要》中说:“气者形之根,形者气之宅,神形之具,令人相因而立,若一事有失,即不合于理,安能久立哉。” 于此可见,形、气、神三者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没有形则神气无所依附,人的生命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调身与调心是辩证的统一 如前所述,人的生命是神、气、形三者统一体。在生命运动中:神主意、意帅气、气引形。对于形体来说,无形的神、意、气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气功学里,调神与调身相比,占主导地位的是调神。古人说:“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意思是说,只要使神达到真正的静,形体就自然中正了。但这并不是说,练气功只着意练入静,而不管其它就可以达到练功目的。因为精神若达不到真正的静,“形”是不会自正的。我们在运用意识章中讲了,达到真正入静是需要相当的练功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每个尚未达到“神静”、“形正”的练功者来说,不能以调神(心)代替调身。需知调整身形使之符合练功要求后能促进气血正常循行,有助于神的安静,所以调神、调身两者不能偏废。 《易筋经》指出:“证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二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障无碍,始可出定入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基矣,所谓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又说:“精气神无形之物也,筋骨肉有形之身也,必先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既不可,专练有形而弃无形则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依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 或谓《易筋经》所言乃指动功而言,不足为凭。下面让我们再引证几段道家功专著中的论述:《赤凤髓跋》中说:“夫善摄生者,导其血脉,强其筋骨,使营卫贯通,脉络通畅,自能合天地运行之晷度、阴阳阖之机宜。” 古人说的:“借假修真”即指此而言。《嵩山太无先生气经》中说:“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练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由此可以看出,古气功家虽然重神、气,但从未忽视形。对此,陆彦浮真人说的最为透彻:“神者生之本,形者神之容。道以全神,术以固形,神全而形固,则去留得以自如矣。”这与《易筋经》的讲法是完全吻合的。 三、身心合一是练气功的全部内容 道家正宗巨匠李道纯在他着的《中和集》中说:“身心两字是药也是火,所谓天魂、地魄、干马坤牛、阳铅阴汞、坎男坤女、日乌月兔,无出身心两字也。”又说:“身心合一,神气混融、性情成片,谓之丹成,喻为圣胎。” 陈泥丸亦说:“以身为铅,以心为汞,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在片响之间可以结胎,此乃上品炼丹之法,本无卦爻,亦无片两。” 可见丹道正宗所谓练丹之高级境界,不过是身心合一,进而达到形神俱妙之境地而已。 第三、克服对调整身形(尤其是动功)的偏见 当前气功界有一种思潮,认为练功只有练无形的神、气,才是高级的,涉及到身形或有形的-尤其有形体运动的功法都是初级的。有鉴于神意在人的生命运动中的主导作用,这种说法似乎颇有道理,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偏见,是有害的。 首先,如前所说,对人的生命来说,神、气、形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则不成其为人。此三者本身功能不同,但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不是宗教徒,我们练气功的目的在于强健心身,发挥潜在智能,为人类多做事情,而不是为了扔掉“臭皮囊”(指人的形体)。既云强健心身,形体的锻炼对于当代气功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对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 其次,和办一切事情一样,练气功讲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突变只能是渐变的积累,“顿悟”是以渐进为基础的。对大多数人来讲,练气功最困难的是入不了静,是觉得“静”字太玄妙了,无从下手,因为无迹可循,成为在群众中普及气功的一大难题,而人的形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形体的运动是有迹可循的。因此,如果从形体运动入手,在引动形体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意识,使人们逐渐地体会、理解气功要义,这正是普及气功的一个好方法,也是初学入门的快捷方式。如果认为这是“大路货”,因而不屑一顾,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大众化,正是当今时代对于气功的要求。把气功从神秘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变为社会的财富,为全人类所公有,这是我们当代气功工作者的责任。若因其“初级”而耻为之,这本身就违背了“道”的本性,本身就落于下乘了。 如前所述,一个人练气功能否臻至上乘,其关键在于道德与意识的修养,而不在于有形还是无形。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身形,使之符合练功的要求,也可以说是道德修养的一部分。《管子》说得好,“形不正,德不来”“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然而自至。”又说:“德全于中,则形全于外”。因此,古人修身,是很讲究自身日常威仪的。“坐如钟,站如松”,“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之类的描述,正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练功的仪态。 第四、调整身形的效用 一、调整身形的过程也是主动运用意识的过程,是使意识活动与自己的身形和动作结合起来的过程。 练功开始时,认真调整身形,便不知不觉地从常态意识过渡到练气功的意识状态中来。 二、正确的姿势可促进人体内的气血沿着正确轨道运行;错误的姿势(包括动作)可导致人体气血的阻滞。 古人说:“气随庄(庄字作姿势解)动”就是这个意思。不仅如此,通过练功对身形的调整,可以形成健康体态的习惯,使人呈现气宇轩昂的恢宏气度。 三、适当地引动形体,有利于入静。 由于正确地调整身形,可以畅通气血的运行,生发真气,减少不正常的干扰,故易于达到形安神静。所以,卧功、坐功和站庄功都要求“调身”。不仅如此,练动功时,意念集中在运动着的形体上,起了收摄心神的作用,人们常说:“动中求静,外动内静”,就是这个意思。初练气功者不易入静。若先练动功,则免去不能入静的焦躁心理,而易于收到练功效果。 四、正确地调整身形是调动、生发自身真气的于段。 一般而言,虽然重以神意调动气机之气多属混元气,重以姿势、呼吸调动之气多属经脉之气。但征诸实际,两者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如姿势的开合,应该牵动经脉之气,然而姿势的开合,必须是以神意为主导的,所以调动之气,亦必然有混元气参与其中。 五、对形体的引动、调整,能使全身各部分变得灵活,使神意对形的控制、调整变得更为灵敏有效。 由于筋脉通利,气血和畅,故稍有外邪干犯,即可感知而引起反应将病邪排除,以保证强健的身躯、而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六、正确地调身可收开关通窍之效。 气功古法肘后飞金晶,即借助调整身形以积气开关(详见《灵宝毕法》)。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北京中科忽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fzls/130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