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方法五禽

发布时间:2016-12-13 3:37:31   点击数:

摘自--医院王文举《中医治未病管理指南与解读》,本书由中国医学著作网策划。

五禽戏疗法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主要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等,以达强身防病之目的。

本疗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时期,先民们衣不遮体,为“动作以避寒”,遂有模仿动物之动作的体育运动。较早见诸文字者,如《庄子·刻意》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等记载;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有不少模仿各种动物神态的导引动作。把“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为一种疗法并应用于临床者,为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阐述了运动锻炼对祛病健身的积极意义。为此华佗指出:“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后汉书·艺文志》中载有《华佗五禽诀》、《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等书名,但这些书皆已佚失。目前所见较早载录“五禽戏”具体练法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此外,《道藏·太上老君养生诀》一书亦载有五禽戏,其文字与《养性延命录》略有出入。后世所流行的五禽戏练法不下十数种,动作变异较大,但基本精神相仿。本书介绍有《养性延命录》和明代《万寿仙书》中所传的两种。

(一)基本内容

《养性延命录》“五禽戏”

(1)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3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7步。

(2)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然后伸左脚3次,伸右脚2次。

(3)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7次。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4)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7次,接着以单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7次。然后以手钩住物体,引体倒悬,头部向下各7次。

(5)鸟戏:一足立地,另一足翘起,扬眉鼓力,两臂张开如欲飞状,两足交替各7次。然后坐下伸一脚,用手挽另一脚,左右交替各7次,再伸缩两臂各7次。

《万寿仙书》“五禽戏”

(1)虎形:四肢着地,以鼻吸气极满后,闭气,低头,上身微前倾,两手捏拳,如虎呈威状抖动身躯。接着两手如提千斤般上举,身直立,吞口中所闭之气入腹,使神气从上到下,此时可觉腹中隆隆如雷声。如此7次,可使一身气脉调和。

(2)熊形:立式,如熊走路般摇晃腰侧,摆动两脚。然后立定,运内气至两胁,使骨节作响。如此作15次,可增强腰力,消肿,舒肋骨,养气血。

(3)鹿形:立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低头,两手捏拳,如鹿转头顾尾般向一侧后视,直身缩肩,以脚尖着地作跳跃,脚跟连动脊柱,使浑身振动。如此3遍,每天作1次,或者下床加作1次更佳。

(4)猿形:立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如猿爬树般,一手如捏果子,一脚如抬起,另一脚随身扭转,然后以意吞所闭之气入腹,汗出止。

(5)鸟形:立式,以鼻吸满气后闭气,如鸟欲飞般昂首,吸尾闾之气朝头顶,两手轻握抬过头,手臂自然弯曲,拳心向下。继续仰头,以迎神气冲过头顶。

(二)临床应用

本疗法可用于各种慢性病的治疗,其中《养性延命录》所传更宜于肢体关节、经络疾病,而《万寿仙书》所传则可兼治各种内脏疾病。具体应用时,全身性疾病或多脏器疾病可选练其中一套,对局部病变则可有针对性地选练1~2节。全套练者,每天练1~2次即可;单练1~2节者,可适当增加操练次数。无病者也可以本疗法保健养生。本疗法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后世气功疗法每多受其启发或影响。武术中亦每多仿效本疗法的动作姿态。目前本疗法仍在发展之中,近年有不少改编或创编的五禽戏功式在民间流传。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全套操练时运动量较大,应按体质情况量力而行,不可勉强。

2.高血压、青光眼、脑动脉硬化者不宜练《万寿仙书》所传法中的闭气练法及《养性延命录》所传法“猿戏”中之倒悬式。

3.急性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疾病不宜应用本疗法。

中国医学著作网

欢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fzls/152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