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功法问答 (文章来源:凯风网) 律动是对各种规律性运动的一个概称,它包括升降、开合、起伏、涨落、振荡、振动、波动、节奏、有序、周期等各种现象。健身气功·易筋经是规律性运动的导引功法,其外在动作是内动的表达或表现,那么其内动的动律是怎样的呢?在实践中又该如何练习呢? 一、影响律动性的主要因素 在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练习过程中,“律”体现在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从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动作的特点来看,影响律动性的主要因素是人体脏腑阴阳的运动变化与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动作是否和谐。 传统医学认为,气、血、精、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体是以五脏为核心,以经络相互络属的有机整体。人体自从父母的交感产生新的生命至生命结束,其生理、心理变化均是阴阳变化的结果,其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但是阴阳运动的升降出入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实现的,脏腑之气的运动就是升与降、出与入的矛盾统一。如心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心藏神,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主疏泄,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有协调气血运行、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调理任冲二脉、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脾主运化、升清,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转输至全身的功能;脾主统血,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肺主气,具有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的功能;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肾藏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肾主水,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功能。人体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特有律动,因此,阴阳变化的运动不是简单的“升、降、出、入”,健身气功·易筋经的动作也不是简单的“扭、转、屈、伸”。 健身气功·易筋经动作中的升降、开合、旋转、伸展等应符合人体气、血、津液、精、神及脏腑功能的阴阳变化,在阴阳变化的律动中遵循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基本内容。使动作由内而外,由内动出发,同时,外动又作用于内,以起到引体令柔、导气令和、顺水推舟的作用。 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的主体动作均对人体脏腑有一定功效和作用,练习不同的主体动作,应根据其对应脏腑器官的气机变化而动,以体现“内外结合”、“身心合一”的协调观。 二、律动性锻炼的方法 加强健身气功·易筋经律动性练习,要注重体悟人体与自然律动的整体性,做到练习外在动作与人体内在气机变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锻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十站桩练习 方法:以韦驮献杵第一势为基本姿势,或站或坐,心神内守,眼观鼻,鼻观下丹田,练习5分钟、10分钟、30分钟,时间可逐渐延长。尔后,两掌心重叠于肚脐,两手分开,收功。 作用:使形松、气和、心宁、神闲,利于形、气、意、神合而如一,重在培补元气,以达到虚无宁静,静中生动,体悟动律。 要求:练习时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要含其眼光,一念冥心,先存想中道,后绝去诸妄念,渐至如一。 2.动静结合练习 方法:健身气功·易筋经由十二势组成,每一势的主体动作都可作为一个“桩功”练习。一个“桩功”练习5分钟、10分钟、30分钟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在站桩的基础上,进行单个动作的重复练习,练习速度分快速、慢速、常速,练习次数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及身体素质而定。 作用:站桩练习的时间相对延长,可提高“三调”合一的能力,对肌肉的放松、紧张、伸展、张力、气机运动变化的律动等感觉更加清晰,便于正确体悟动作的律动和下次练习时重现。动静结合练习,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培养“肌肉若一,一动无有不动”的感觉。 要求:心静体松,精神内守,松紧适宜,呼吸均匀缓慢,不强求动作幅度,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如一,体会律动。 3.听无声之乐练习 方法1:在不听口令词及音乐的基础上,分常速、慢速和快速练习健身气功·易筋经全套功法。 方法2:在不听口令词及音乐的基础上,(1)健身气功·易筋经功法的预备势和收势动作不变,十二势的主体动作不变。(2)每势之间的连接动作练习者自己编创,主体动作的顺序根据自己的身心状况自由选择,相同的动作可多次出现或多次重复。每一次练习的时间长至1小时,短则5分钟均可。 作用:提高本体感受器的敏感性,培养感受自身的内在动律。 要求:内心宁静,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驰,感受内动,主体动作之间的连接要自然、平稳、缓慢、简单、大方。 4.升降开合练习 方法:(1)两脚并步站立,成练功的预备姿势,调匀呼吸,心平气和,然后左脚开步与肩同宽,两脚平行站立。 (2)接上式,两膝弯曲下蹲成“高马步”,同时,两掌心相对于腹前抱球,两掌间距10厘米,目视前下方,气定神敛,意注丹田。 (3)接上式,“百会”向上虚领,两腿缓慢伸直,同时,两臂向两侧外展成平举,微曲肘,掌心斜向前,与肩同高,成抱球状,目视前方。 (4)接上式,两膝弯曲,同时,两掌腹前抱球;然后,两膝再弯曲,两臂再外展,如此升、降、开、合,重复练习,次数和时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 作用:人体之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通过简单的升降、开合动作的反复练习,提高“精、气、神”与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培养“合”则引气归元,“开”则气润周身的协调能力,培养内在动律与外在动作的韵律和谐统一。 要求:动作缓慢平稳,上下相随,内外一致,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不强求,以自然、流畅为宜。 三、律动性练习注意事项 1.避免心浮气躁。律动性练习的前提条件是心神宁静,气血平和,身心和谐,保持气血运动变化的动律少受或不受干扰。 2.避免刻意追求。由于每个人的气血盛衰不同,脏腑功能的强弱有别,运动素质的高低各异,因此,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内外结合,引而导之。 3.充分放松身体的每一个器官,给它“自由”。人体是一个十分精密而又完美的“乐器”,本身自有“音律”,功法练习时,身体随之起舞,让气血及其功能恢复其本性。
(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哪家的白癜风比较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fzls/153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