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过的不太安宁。 9月17日,北京马拉松。我的一位朋友在终点线前倒下,昏迷,医院抢救。还好有惊无险,很快脱离危险。 9月23日,中国高校百英里接力赛西安站。我校两名同学赛后休克,其中一人送至医院抢救。还好有惊无险。 9月24日,北京某公司员工运动会半马接力项目,我的一位朋友首棒,未及跑完便倒下,医院抢救,再没有醒来。 2 有一篇阅读量很大的网文--“登上珠峰,你究竟能看到什么?”--说是在攀登珠峰的线路上,沿途都是遇难者的遗体。 登山是一项相当有风险的极限运动,乔戈里峰的登顶死亡率为27%。 今天,一位叫于音的中国首位女性翼装运动员,在加州北部的戴维斯跳伞基地,创造了英尺的中国人高空翼装飞行纪录。 翼装飞行是一项相当有风险的极限运动,死亡率约30%,甚至这项运动的创始人也死于年的一次飞行意外。 但跑步不过只是跑步,根本就不是什么极限运动。 怎么会有这么多跑者倒在赛道上? 3 忽然之间,跑步成了一种时尚。 漂亮的跑鞋,帅气的服装,青春的姿态,阳光的笑容。 跑团雨后春笋般成立,每一座城市,都几乎24小时地闪耀跑步爱好者的身影。 时尚总是很快流行,如春潮涌动,铺天盖地而来,却又,常常,退潮般消逝。 现在正是跑步大潮一波接一波的时候。 就像很多年前流行过忽拉圈,再前些年流行过霹雳舞,再再前些年流行过气功。 “一步两步一步两步,一步一步似爪牙, 似魔鬼的步伐, 摩擦,摩擦” 4 每逢马拉松比赛,总有一些超过关门时间后仍蹒跚在赛道上的参赛选手会得到赞美,似乎那些一步三晃、一步一步似慢爬却又绝不放弃的最慢者,生动体现了马拉松松最伟大的精神:坚持。 别扯了,马拉松最伟大的精神是:不需要坚持! 虽然长达42公里,但几十年无数人安全完赛的事实早已证明,马拉松并不是什么极限运动,只是一种大多数普通人认真训练后都可以参加并完成的大众体育运动。 但是,的确需要认真的、踏实的、较长时间和较大跑量的训练。 平时不练,比赛时咬牙硬撑,只为赛后可以发朋友圈可以满世界得瑟,这与这项运动的精神和目的背道而驰。真正值得赞美的,是那些无伤正常完赛的普通跑者。 5 跑个步有什么好得瑟好炫耀的? 跑步春风吹拂大地时,也迅速地刮起了一股沙尘暴,一些人开始乐此不疲地追求速度和距离,似乎每创造一个PB,人生都升华一次;每参加一个极限越野,生命值都+1。 赛事公司推波助澜,比赛难度、强度、长度不断加码。 不用说别人,这些年来,我就参加过10K、21K、30K、42K、50K、60K、78K、K、K、K、K等不同距离的路跑和越野。 人生升华了很多次后,我发现彼此倾听和炫耀的,总是那些老朋友,大家都有点听够了。 而我的世界依然是柴米油盐。 6 不冲刺。 冲刺是有快感的,特别是在快咬碎牙齿坚持了又坚持之后,相对痛快的冲刺是对之前痛楚坚持的一种心理安慰和速度补偿。 对,冲刺之后,人生升华的会更快些吧。 但最后一两公里总是意外高发区。在这个区间,很多人的体能已消耗殆尽,肌肉、骨骼与神经都不再能够发出清晰的信号。由于大量氧分被运动系统占用,大脑供氧严重不足,更是丧失了敏锐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也就是说,身体和大脑同时陷入了感觉盲区,一旦越过身体红线,就会发生大崩溃。 作为业余跑步爱好者,既然不易准确感知自己的体能与判断能力,最简单最保守但也最省事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不冲刺。 我在马拉松比赛的最后阶段,不仅从不冲刺,还常常会主动降速。 发现未知的自己当然很好,但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未知。 靠拼命冲刺得了一个PB并不会改变什么,可一旦发生意外,一切就都改变了。 7 退赛不可耻,也无关尊严。 完赛有多光荣,退赛就有多可耻。坚持有多崇高,放弃就有多渺小。完赛服有多亮丽,收容车就有多黑暗。 不成功,则成仁。反过来说,只要还没成仁,就得坚持到成功。 得了吧。 跑个步而已。 完赛固然可喜,但放弃也应开心。你平时刷操场刷公园一K两K摩擦摩擦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坚持完赛某个马拉松,而是锻练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运动是必需品,比赛是调味品。 我认识很多位受伤不退赛坚持到底的所谓硬汉,我从来不赞美这种拼老命的行为,无论那场比赛名气有多大、成本有多高、完赛后有多牛,我认为都不值得用健康去换。 有个著名的女子越野大神叫珊瑚,她在前些天退赛UTMB最难的PTL组别后说,以后谁都别跟我比退赛,我已连退三个公里了。这种调侃的语气充满了人生智慧和对越野运动的深刻理解。 这才是真正的大神。 8 意大利有个比赛叫巨人之旅,公里,爬升3万多米,在中国越野圈名气响当当,属于被认为完赛一次就可以封神的那种超级赛事。 前几天,我在巨人之旅比赛白癜风怎么得的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