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仙法诀广集三

发布时间:2020-11-28 2:40:21   点击数:
34、如何身心并炼心明无极灯,一念数上珠。静化禅道理,妙在不言中。身心并炼,是修炼的基本原则,等同于“性命双修”。修身、修心,炼身,炼心。只修身,往往局限在养生治病的范围;只注重道德修养,往往局限在道德修养。身心并炼,把修身、养生与修心、养德统一在一起,是真正提升而步入修道的更高层次的修炼。身心本是一家,不可偏颇。我提这些问题,目的是要大家熟知这些修道原则,记住并融化到修道生涯里。?心明无极灯,明心见性,心光洞明,自然与道相应。无极灯,比喻道光与心光的合一。心性明彻,等于点亮了无极之灯。这是何等美妙的事情。一念数上珠,修行就修那一念。一念,可以是原初一念、本心一念,可以是“万年一念、一念万年。”能止念,才能谈得上入静、入定。上珠,比喻心念本身。我们常见到很多念佛的人手里拿着念珠拨动,拨动一珠,心里默念一声佛号或者持诵一句咒语。这是修心止念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我们看到很多人喜欢手腕缠手串,手串是从念珠转化而来装饰品,却丧失了念佛、持咒、止念的本来妙用。如果是更高的修行,对自己的每一念都是清明的,念念清明,念念觉察,念念归空,才是“一念数上珠”的本意、真意,是修心的本质,比起数念珠更好。但数念珠的功夫还是需要的,最好把你的手串变成止念的念珠。静化禅道理,只要能入静,能通过严师所说的由安静、平静、宁静、定境、虚静、真静、灵静而达到层层深入、直达本质的境界,就能进入修道妙境了。《道德经》里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虚与静都要达到极致,才能看到道的运化的本源。在修道,这是唯一途径。佛道崇虚,丹禅修静,“能静,金丹可坐而致也。”“静中调火候,定里见丹成。”静中就会有变化,而丹道的一切重大变化都是在静中产生的。禅与道都重视静的作用、静的修炼、静的成就,道理在此。静与定,是禅道共法,是一切修炼的共法,是所有修行者必须修的。我一位老朋友想探索不修静、不入定而能修成禅道的方法,可惜,到老先生辞世都没有探索成功。也许,修静、入定,是绕不开的修道的定则。?妙在不言中,真正能入静、入定了,那种万千变化之妙,身心变化之妙,是难以言语的,如张三丰所形容的,“这个道,非常道,哑子吃蜜口难言。”言语能形容的,只是非常有限的。“妙在不言中。”只能自己体悟。不言也有不言的奥妙,那些微妙境界,不可说,不可说,非常不可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样最好。35、如何慧修定观打开心窍开门户,先生坐卧上泰山。五字真言论心德,松树开花两半开。慧修,以智慧而修,就不迷惘;定观,定中观察,把握火候。慧修定观是修道重要的理法。智慧不够,容易迷信,走上歧路;定力不够,容易动摇,被幻境所迷。打开心窍开门户,打开心窍,脉解心开;开门户,比喻开悟。开悟也有气脉修证上的功夫、定境。如此,慧修定观,自然成就。先生坐卧上泰山,先生,可指修道者,也可指修道者的恩师。泰山,是五岳之首、道教神山,是东王公所在之地,道教神话里,东王公负责管理仙道修行者。泰山也叫东岳,东岳大帝负责管理生死轮回。从秦始皇在泰山封禅以来,泰山是历代帝王祭祀神明、祭祀天地的地方,泰山有玉皇顶。传说在秦始皇封禅之前,从夏商周以来就有帝王来泰山礼拜神明。这里会是灵气、灵场很浓重的地方,如同佛道所讲的“秘境”。?泰山有西王母的行宫,有碧霞元君道场。从晋代开始,有高僧于此建寺院,著名的“泰山金刚经石刻”不仅在佛教界非常有名,在书法史上也是旷世杰作。在元代,由于全真教在山东兴起、发展、壮大,泰山就成了全真教徒们修行的地方。泰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自古就有高真隐修。吕祖、丘处机、张三丰、刘郎然都在泰山修炼过。元代真人天倪子张志纯在泰山修炼,世寿岁。张真人羽化前作偈子云:脱下娘生皮袋,此际乐然轻快。百尺竿头进步,蓬元洞府去来。前世宿德医僧,今作道门小才。张真人修证到了宿命通,知道他前世是一个有德行的医僧,这一世又于道门修行而成就。张志纯的文人道友徐世隆也于此修炼,长寿,颇有修行境界。元代女仙孙清静、毛仙姑也在泰山修炼得道。毛仙姑羽化前作偈云:混处修持三十年,是非海里了真缘。如今脱下皮囊日,拍塞灵空永自然。可见毛仙姑修炼了三十年。(拍塞,充满、充斥之意。)年九月,我第一次登泰山,感受这道教洞天福地之雄伟壮观。从修道理论而言,“神乃众愿。”大家都信奉泰山神明,那就一定会有神明的神妙作用。修道者还是应该去泰山感受圣真们的信息与加持。“先生坐卧上泰山”之先生,一定是真人、仙人。我们走着上泰山,他坐着卧着就能上泰山,自非常人。严新先生登过泰山,张玉仙老师、元君老师也登过泰山。五字真言论心德,五字真言,可以看成五言丹诀。比如吕祖的《百字碑》、丘处机龙门派的辈分字号《百字铭》,严新先生的《练功八十字》都是五言丹诀,都是真言。这每一首真言都论心德,有德了才能成就。吕祖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要降伏其心;丘祖云:“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要从修德而通玄开始。严师云:“志趣苦益业,前握毅悟德。”落在德字上了。严师说,心灵解脱、大脑解脱了才能进入灵静;进入灵静了,才能出高功夫;而重德了才能解脱。如环无端,起点与终点都落在德字上。对于五字真言,不要局限地理解为必然是某某五个字的真言。所有的五言丹诀都可以看成五字真言。甚至是“念头是玄关”、“万象是玄关”、“重德是技术”、“师父找徒弟”这样的很重要的五字一句的话都是真言。这些五字真言都包含着“慧修定观”之精要。?松树开花两半开,松花是春天时松树雄枝抽新芽时的花骨朵。松花的花粉是高级营养品,是辟谷修炼的上好食物。古人有诗云: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向深居。有人说这是禅宗大梅法常之作,也有人说是吕祖诗歌。此诗明确告诉我们,松花是古代隐修者的仙饵。松花开时,自分两半。松花入药,养生佳品,松花酿酒,甘露仙醪。在现代,松花经过科技“破壁”处理,能释放更多营养物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松花有抗癌、延寿作用,破壁后的松花粉抗癌效果更好。“松树开花两半开”,可以看成是强调养生,也可以理解为“物有阴阳”。两半,象征阴阳。松,象征长寿。36、如何净化五脏心无杂念照五脏,无极生有并合灵。彩虹露雨水上翁,山山照化岳上岳。五脏代表五行、五神、五气。肝为木、肝藏魂;心为火,心藏神;脾为土,脾藏意;肺属金,肺藏魄;肾属水,肾藏志。修炼中的五气朝元与五脏五神五气有关。严新先生讲到五脏与净化身体、净化五脏本身时说:理气用肝,用肝脏的功能调理全身之气,也要用眼睛的功能理气,肝开窍于目,要注意训练眼睛;通气用心和脑,要加强练功意念来通气;清气用脾,意念脾脏、意念四肢;宣气用肺,用肺部及全身血脉来行气;固气用肾,练功时意念在肾脏,要将气内收,就能固气。要净化脏腑,辟谷是特殊有效的法门,建议通过辟谷来净化身体。人的疾病主要围绕五脏六腑而生,五脏能净化,身体的健康就不成问题。心无杂念照五脏,心无杂念,自然是入静、入定的境界,在此定境用神光、丹光来照亮五脏,五脏就自然净化了。这既是观法,也是功夫。太乙金光神咒里说:“三业清净,五脏玄明。内外明彻,显我元神。”正是五脏被神光、丹光照亮而净化的境界,也如《药师经》所言,“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自然是五脏净化的成就。?无极生有并合灵,道的作用是“无中生有”。无即是无极,无极所生,即是先天一气(道炁),也是人的灵性灵能。如果能用道炁净化身心、净化五脏,那自然是最好的。修道者之所以能气化肉身,就在于无极之道能、道炁、道场(能量场)的作用。我们对那种存在,称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确认其存在、验证其作用。比如随着气功热而有的“气场”这一概念,就与物理学中的“场”能接轨了,但内涵比物理学里的场还要广泛,接着引申出了“人体场”这样的概念。普通的物理场并没有灵性的内涵,但气场、人体场的概念里有灵性的意思。张伯端真人就说人的元性是“灵气灵凝而灵”。道炁与人的灵性元神合一而净化五脏,净化人体,就是神修丹法的真义。元神在道,自然就容易调动生命自身与宇宙万有的高能量物质而净化身体。这便是神修。这个道理,修道者一定要明了。圣祖在当代演道传道,特别传授神修丹法,而神修丹法的理法在严师、元君老师以及张玉仙老师、我的著作里都有论述。张玉仙老师的灵应诗里有很多神修丹法的法诀,是直接传自圣祖圣真的法诀,本质、精深、透彻,大家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再三参证,才不辜负张老师与我演道的因缘。彩虹露雨水上翁,要观想身体里有彩虹贯入;要观想“甘露灌顶,光明浴身”,要观想雨水自头顶进入身体来冲洗五脏六腑。这样的观法非常重要。这是传法。说来也巧,十年前中国人民大学有位金老师,患有肝癌,准备做手术,手术时间、床位都预定好了,半个月后做手术。可这时她遇见了一种“彩虹功”,观想彩虹从头顶进入身体,遍满身体每一个部位,身体里全是彩虹之光。她喜欢这功法,就非常专注地观想。观想了半个月,去医院做手术前还要例行检查身体,结果奇迹出现了:肝上的肿瘤消失了。也可以说:疾病被净化了。金老师当年亲自把经历一笔一划地写成的文章寄给我,我刊登在《益生文化》上。这则例子我讲过很多遍,用以讲“彩虹露雨水上翁”,非常恰当。水上翁是渡船人,人要自性自度。?山山照化岳上岳,山外有山,岳外有岳。山山岳岳都在大光明中。山岳可以比喻人体。道书里本来就以山比喻人体,《易经》之艮卦,艮为山岳,也象征人体,象征人体的脊背,很多道书里有“艮背法”,张三丰传此法,《性命圭旨》里论此法,明代“三一教”林龙江的“九序心法”里也有此法。意守夹脊是艮背法之一。《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花果山”也比喻人体。我曾经在见到天地大光明时看到山山皆放光明。所以,“山山照化”绝非简单的文学比喻,还有更深的密意。照者乃道光,化者乃身心。善悟之。37、如何羽化飞升道承上三原,飞魂入太宫。羽化自成仙,山洞双接盘。羽化飞升,是仙道修行的极高成就。羽化,是比喻人能像飞鸟一样自由飞行。化是修道成就之变化。古代佛道都有羽化飞升之人。如道家的吕祖、谢自然,禅宗的普化禅师、陈宿尊,密宗的密勒日巴、热罗大师,都修证到了空中自在飞行的境界。古代文献资料很多,学者以为是宗教幻象乃至宗教迷信,但真心修道者,要当成修道事实来看,并激励自己,发奋修道,以与前辈仙真一样。道承上三原,修道,要从元精元气元神这三元(三原)来修。上三元来自于道,也称为元炁。?飞魂入太宫,飞魂也即飞神。元神飞升,进入太上之宫、太玄之宫。太宫,最高的宫殿,是玉帝、天尊居处,也叫“玉京”,比如古丹诀里所言:“涕唾精津气血液,七般灵事总皆阴。若将此物为仙质,如何飞神入玉京?”宋人梅晓臣诗歌里也有“遗形得极乐,升仙上玉京”之句。不过梅先生不相信佛道。上玉京就是“入太宫”。羽化自成仙,人能修到羽化境界,就自然成仙了。苏东坡《前赤壁赋》里“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是很唯美的意境。苏东坡就修仙,但他学佛的境界更高。《太平广记·谢自然传》里描写过谢自然白日飞升的情境:“自然自金泉往南山省(见)程君,凌晨到山,衣履不湿。诘之,云:‘旦离金泉耳。’程君甚异之。十一月九日,诣州与季坚别,云:‘中旬的去矣。’亦不更入静室。二十日辰时,于金泉道场白日升天,士女数千人,咸共瞻仰。祖母周氏、母胥氏、妹自柔、弟子李生,闻其诀别之语曰:‘勤修至道。’须臾五色云遮亘一川,天乐异香,散漫弥久。所着衣冠簪帔一十事,脱留小绳床上,结系如旧。刺史李坚表闻,论褒美之。李坚述《金泉道场碑》,立本末为传。”?《五灯会元》卷四里写过普化和尚:“唐咸通初,(普化禅师)将示灭,乃入市谓人曰:‘乞我一个直裰。’人或与布袄,或与布裘,皆不受,振铎而去。临济(临济义玄禅师)令人送与一棺。师笑曰:‘临济厮儿饶舌!’便受之。乃辞众曰:‘普化明日去东门死也。’郡人相率送出城。师厉声曰:‘今日葬不合青鸟(道门葬书《青鸟书》)。’乃曰:‘明日南门迁化。’人亦随之。又曰:‘明日出西门,方吉。’人出渐稀。出已还返,人意稍怠。第四日,自擎棺出北门外,振铎入棺而逝。郡人奔走出城,揭棺视之,已不见,唯闻空中铎声渐远,莫测其由。”等到大家知道普化禅师已经在北门而逝世,可打开棺材,里面已经不见普化禅师了,而只能听见虚空有普化禅师的振铎之声。类似的仙佛资料很多,大家应该在古籍里寻找。山洞双接盘,要想羽化成仙,那就在山洞里盘坐专修、隐修吧。38、何为光炁修真灵光映照天下明,太华妙真光落地。三海盘宫照乐圆,真人真道空点带。光是修道里非常重要、关键的能量、物质。今天(年9月27日星期日)下午古灯来访,正好有很多内容谈到了丹道里的“用其光,复归其明”的理论与故事、内景与内证。我讲了古今很多故事以及功夫里的事情,比如修道者两眉之间很容易出现光团、光珠,这光珠从何而来,但在医疗仪器里又检测不到。比如CT扫描大脑,发现不了脑中的光团,但修道者能内视到,有神通的人也能(以天眼、法眼、慧眼等)看到,仿佛是脑组织之外的光态存在,但也离不开脑组织与脑结构、脑功能。而很多特异功能的出现都与大脑前额会出现一个光屏有关,比如预测未来,那个别人看不见但修道者自己能看得见的光屏上会出现未来的图像,就能预言未来;比如搬运术,前额光屏里看到把要搬运的东西搬运走了,就能在现实里将东西搬走。这光屏,只存在于修道者的意境中,别人看不到,除非是得道之人;解剖与电子扫描根本找不到那个光屏存在的任何证据。道术里的“圆光术”就会妙用观修之光。炁是先天之气,先天之气经过修炼会变成光态。所以,佛道很多经典都会讲到人体之光的存在与修炼。把元气、元精、元神这些生命里的高能量物质、信息通过特殊的修炼而变成光态,就能修炼成高功夫,高功夫境界乃至神通,都与生命里的这种高能量的光有关。所以,佛道圣真、神明、佛菩萨都会表现出生命里遍满宇宙的光明相。这不是来自宗教想象,而是生命与宇宙的真相、实相。炁修炼的极致会成为光。这即是修道的核心秘密,如何修光、用光,才是修道的过程,如紫阳《悟真篇》丹诀所言:“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炼成便会知人意,万里诛妖一电光。”修道者能内视到身心、天地的光明,如金光咒、《药师经》所言“内外明彻”。我如是言,是我见过自身的内外之光,验证了古人法诀真实不虚,也就能知道玉仙老师灵应法诀里的密意。而“光炁修真”四字就是真传。?灵光映照天下明,修道者的灵光照耀下能使天下一片光明。如果从玄界玄象上说,会有此境界。一个修道者的光明焕发时,那光的辐射会非常远,使天下都能有其光明的覆照之下,是能做到的。但在现实世界里,这样的光明是世人看不见的。太华妙真光落地,太华妙真是神明至尊的世界,那个世界的光照耀到大地上了。这也象征着修道者的灵性、灵光来自高维本源。或者说修成此境界的真人本来就来自高维圣真。因此,修道者的光,自然也能与本源的太华妙真世界相通。太是太极,华是精华,妙是玄妙,真是真境,光是光明。“太华妙真光”,这五个字更精妙。三海盘宫照乐圆,三海,在人体,是气海、血海、髓海,代表着气血与精髓,这三者,是修炼的基础物质。气血虚就无法生光,也难以保持健康。精髓虚,或者“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即便扁鹊这样的神医,也无法治疗了。大家中学时代都学过《扁鹊见蔡桓公》,知道此理。气、血、髓三者的精华——炁与光的层面,都要凝聚,如同光明一样,照亮身体,产生大乐,达到圆满。盘宫,是说气、血、髓三者的精华都盘踞于中宫、玄宫这神气凝聚之所而化成光明。化成了光,才能有内照作用。当年气功热的时候,有位气功大师在手里接上电灯管,不带任何物理的、外在的发电装置,就能用人体内丹之光使没接电源的电灯管发亮,这就是“照”的作用。修道者能内视到丹光、丹珠,也是照的作用,称为“内照”、“回光返照”,这与人之将死的俗语所言“回光返照”无关,而是指生命之光不外耗,而要内收、内敛以内照。像《太乙金华宗旨》就专门讲“回光天机”的法诀。真人真道空点带,能够修成光,修成先天一炁,那一定就是真人的境界,所得一定是真道,那也是处于空明境界的仙真。空是一种无限包容的境界;点,也可以变成无限;而带,是由无限的点所组成,带,也能扩展成无限。空是道,点是炁,带是光。据我观察,人体的光可以是点,无数的点,密宗名之为“明点”,的确存在,遍满周身也遍满宇宙。但人的灵气也会形成光带,如同彩虹一样,人体光有时候也会以带状出现,但最终都会消归于空。这样的变化,在内修中我都见证过。所以,明点、光带、空性之光,修道者都会体验、经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fzls/225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