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精华揭密太极操朋友想进入太极之

发布时间:2021-3-26 15:49:35   点击数:
泛发性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61.html

下面这篇文章可谓是太极的精华所在,是太极操朋友想进入太极之门的钥匙。有缘人读来是宝,无缘人送给他也嗤之以鼻。本人特别推荐。

练好太极拳腰胯是关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综观现在许多人的练法,似乎与太极名家大师的要求练法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我把过去近六十年来跟先师们学拳时听到的、见到的关于腰胯练法的要求,写出供太极拳爱好者作一参考。-

一、牛春明对松腰胯的要求-

推荐大家看看牛春明的视频:点击进去查看!杨露禅练太极拳是什么样子?看牛春明九分钟杨式太极拳架视频就知道了!

牛春明是太极拳界著名的老前辈,拳艺精湛,上世纪二十年代随杨澄甫南下,后留在杭州,解放后周总理安排他给毛主席教拳。平时在西湖边六公园给大家教拳,牛老师教拳十分认真,要求严格,是钉是铆,一丝不苟。记得有一位中年男子,一打起势就下蹲,老师教他不要蹲,他不改,老师急了,手指着公园边的厕所说:“要蹲上那儿去!”他膝盖往前一跪,老师转过身来,对大家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要跪,回家拿块搓板,到老婆床前去跪,我这里不用跪”。这件事,使我终身难忘,使我知道了蹲跪和松腰胯完全是两码事,对我一生练拳,收益匪浅。-

二、杨禹廷要求打拳体会“毛驴拉磨”-

记得六十年代我与拳友陈惠良去拜访杨老,请教他如何打好太极拳时,他说“盘架子要像毛驴拉磨那样”。为什么要像毛驴拉磨那样,当时并不理解。随着岁月的流逝,深感这是练太极拳的原则,是基础,是方向,越来越感到这一点拨的金贵。“毛驴拉磨”是指:我是磨,毛驴拉着我转。这样就能松腰、活腰,随着毛驴转,我不是主动转,是被动转。打太极拳与拳击、摔跤不同,腰不能用力。如果腰用力,腰带手,腰就僵了,错了。拳谱上说腰要“活似车轮”,要知道,那时候都是手推车,牲口拉的车,轮子都是被动转的,不是现在的汽车,摩托车是主动轮。“毛驴拉磨”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具体练法,这里的“毛驴”就是“意”。-

三、吴图南要求“外带内”,“梢带根”-

有一次拳友陈惠良跟我说,吴老跟杨家仓发大脾气了,起因是杨家仓问吴老,练太极拳是“外带内”还是“内带外”?“以梢带根”还是“根带梢”?结果吴老很生气说:“这个问题你问两次了,明明告诉你是外带内,梢带根,你不相信我,走人啊!干吗还跟着我!”。那时杨家仓跟吴老已多年,而且学得很好,还在北大教拳,吴老生那么大的气!当时我立即意识到,这个问题一定很重要。后来就清楚明白了,这跟杨禹廷说的“毛驴拉磨”是一个问题,如果不“外带内”、“梢带根”的话,腰是死的,永远也练不出太极劲,借不了力,不可能“四两拨千斤”,所以吴老急了。-

四、汪永泉、朱怀元要求“不得蹲桩”,“不要塌腰”.“盘架子要用腕子”-

七八十年代,我和于桐和先后向高占奎、朱怀元学拳,高老师和朱老师是汪永泉最早的四大弟子中的两位,于桐和他父亲和汪永泉、医院里工作多年的老同事,关系好。一天于桐和拿来了一本手抄小本子——“揉手须知”,是朱老师向汪永泉学拳的手记小本本,我把它视为珍宝,在第二页一开始就强调“不得蹲桩”,“双手只负责给腰劲开门”。汪老说:“腰不能塌”,“脚不要踩死”,“盘架子要用(手)腕子”,还特别强调意气的作用:“要明确,内气是领导者,主动力,外形姿势是被领导者,被动者,两者都是要受意的支配”(见刘金印《汪永泉授杨式太极拳语录与拳照》一书)。上面这段话正是对拳谱“意气君来骨肉臣”很好的诠释。-

作者简介:陈耀庭,年1月生于杭州,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我国知名材料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太极拳业余爱好者,五十年代初跟牛春明学习杨式老架,六十年代到北京,跟随吴式太极拳名家刘晚仓,学习吴式太极拳及推手十多年,七八十年代跟高占奎、朱怀元学习汪永泉传杨式老架。曾受到老一代大师吴图南、杨禹廷、汪培生、孙剑云、郝少如等的指教,现任北京汪永泉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

附:李光昭老师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

今天咱们就一起聊聊这个共同的话题: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就此话题我谈些自己修炼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与朋友们共勉、交流。

首先,我想说练好太极拳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是练好呢?答案是有的:《拳论》云:“着熟渐悟懂劲,懂劲后阶及神明。”当然,好是有层次的,是相对的,是无止境的。

太极拳如何才能练好呢?我以为有三个关键:一、明白;二、正确;三、持恒。明白就是明白地练与练得明白。正确就是要有正确的认识与正确的方法。持恒就是能做到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今天咱们重点聊聊有关明白的话题。

一、什么是明白?第一是自己心里明白。这就是要明白太极拳的道与理。从思想认识上明白了太极拳中的道理,才能明白地去练,也就是道理入心。第二是自己身上明白。这就是常说的体认功夫。只是心里明白还不行,太极拳重要的是身上明白,也就是功夫上身。第三是让别人明白。修炼太极拳仅能自己明白还不能算是真明白,还必须做到能让别人明白。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只有由拳入道、拳道通一才能练好太极拳。因此,拳也如道一样,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特质。这也是“练太极拳容易,练好太极拳难”的原因。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一定要能明白地去说“说不清”,去道“道不明”。比如太极拳讲“中正安舒”。“中正”从形体上好讲清,可“安舒”就很难用语言文字说清道明。因为“安舒”是一种个人的体会;是一种不易言表的滋味;是一种自我追求的境界。“安舒”对每一个人而言会有不同的感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这种自知并非虚幻空无,而是真切实有;不是想当然、误以为,而是可以检验、可以评价,且可以展示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双方比手时,虽然能用力顶住或大力推出对手,但对方却摇头叹气,心中不服;相反,如果能用太极内功,虽不发放,而对手却能心悦诚服。让别人明白就是能把对与错、好与坏展示给对方;用别人的明白来检验和衡量自己的明白。

太极拳修炼是完全个性化的东西;自我感受、独知自乐是太极拳修炼的特点之一。但是要把祖宗留下的太极拳真功传承下去,就必须能做到不但自己明白,还要让别人明白。不但自我能独知自乐,要通过传承,让别人也能乐在其中。这样也就是进入了众知众乐的境界。

二、明白什么?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三件事。第一,为什么练太极拳?第二,练太极拳是谁练谁?第三,练好太极拳的三个核心要点。

第一,为什么练太极拳?有朋友说练拳是为了健身养生;有朋友说是为了技击防身。诚然,练好太极拳既能防身,也能养生。但这只是修炼太极拳的作用及效果。那么练太极拳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归根结底,一句话:改变自我。修炼太极拳能使人的身心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修炼的过程就是用太极阴阳学说改造自我与改变自我的过程。从而使我由生活中的常人复归而成为阴阳相济的太极人。

改变自我的关键是自我习惯的改变。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多年养成的习惯,与太极拳的习惯要求是相悖的。比如,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用局部去完成某个动作;而太极拳则要求周身要一动无有不动,要总须完整一气的整体运动。右手拿杯子时常人只需用右手去握住杯子就可以了,而不用考虑此刻右手与左手,甚至与腰和脚有什么联系。然而,太极拳修炼者右手拿杯子时,就必须要让左手,甚至要让腰、脚、腿以至周身内外全部协调一致,共同完成这个右手拿杯的简单动作。因此,修炼太极拳就要逐步地克服改变旧的习惯;重新建立起太极拳所要求的新的习惯系统。

改变旧有习惯的关键是改变态度。我们清楚地知道,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本质;我们能改变的只有我们的认识。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态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太极拳修炼也不例外。用太极拳的态度去修炼,你将看到一个有好有坏、有对有错、有内有外,且有虚有实的阴阳对立与阴阳统一,并阴阳互转的完整世界。

而改变态度的关键在于心的改变。通过心的改变,你会改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你会由表及里、求本溯源;你会重新认识并遵循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太极拳的修为归根结底是心的改变。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将跟着改变。让我们用太极拳修炼去改变心态、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进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向太极拳修为的最高境界一无反顾地迈进、迈进再迈进。

练好太极拳必须要明白的第二个问题:到底是谁练谁?很多练拳多年的朋友对此的回答是:“我练拳!”而我的答案是:“拳练我!”我认为想练好太极拳,并迈入太极拳的核心大门,必须经由“我练拳”转入到“拳练我”的境界中才有可能。这个看似简单或无所谓的问题,恰恰是令许多朋友苦练数十载却不入门而深感困惑和苦恼的症结所在。从表象上看,每天都在盘拳走架,难道不是我在练拳吗?“我练拳”似乎是无可非议!但是用太极阴阳学说的实质去剖析我与拳之间的深层内在关系,就会清晰地发现,要想练好太极拳,在太极拳的修为中登堂入室,就必须迈入“拳练我”的境界之中。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剖一下我与拳的深层内在关系。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主观世界,即我们每个人自身的身心思想和行动;另一部分则是客观世界,即人身之外的客观存在。这客观世界是在遵循自然的本源,不加以任何伪装或修饰而自主存在着;同时,它不以任何外界意志而转移或变化。对于这两部分,到底有无主次之分呢?谁是主?谁是次?谁决定谁?谁服从谁?这个结论似乎很明确:客观为主,主观为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服从客观;主观必须依照客观的需要去调整、改变自己。在人类生存的哲学中,既然如此,那么在太极拳修为中,剖析我与太极拳的内在关系时,同样应该如此。在拳与我的关系中,拳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修炼者的意志为转移和变化的。因此,在我与拳的关系中,就应该以拳为主。而修炼者是自我主观存在。我是有形体、有思维、有意识、有感悟而存在的自我主体。学过哲学,我们都知道:当主观违背客观时就会失败;主观和客观一致时才会成功。同样,在太极拳修为中我是次要的,拳是主要的;拳不变,而我要变。我的改变不是以自我主观意志为准,而必须遵从拳的道法要求为则。只有这样,在太极拳修为中,人随拳练,以拳练人,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练成符合太极拳阴阳之道的太极拳人。

为了能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我与拳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围绕太极拳修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进行剖析。我们知道太极拳的重要之处在于“内”字。太极拳是以内为主的内家拳。而内字的关键是意。因此,“用意不用力”,“意气君骨肉臣”,“变转虚实须留意”等等都凸显了意是修炼太极拳的核心内容。所以,练好太极拳就必须要在意上下功夫。对意的认识、掌握和调控直接反映练家太极功夫的深浅与高下。而正确地把握太极拳意的内涵,就必须从深入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我与拳的关系入手。因为意是分阴阳、内外与主次的。太极拳所言之意是由两部分组成,即我意和拳意。我意即自我主观的意会与意识。这种主观之意会指挥着我,按照我想、我要、我认为去行为运动。而拳意即客观的存在、客观的需要与客观的意志。拳意即是按自然法则而客观存在的意志,它不以我意的干扰而改变。这样,在太极拳修炼中,必须要做到:我意随拳意,拳意领我意;从而做到我随拳动,拳领我行;拳意为主,我意为随;进而做到以拳意为我意。

在平日盘拳走架中要正确地分清我意和拳意。比如做拳架起势,许多练拳者,甚至老师在教学生时,都要求起时要把意念集中在左手或右手的指尖,由指尖引领至肘尖;落时要把意念集中在肘尖,以肘尖引领至指尖。当然,如果用我练拳,以我意为主,此意之运用不能称错。然而,这还是停留在以我为主,以自己为中心的范围。长此下去,只能是不断地实我、强我、固我,在有我的圈子里打转转;而无法进入太极拳修为所求的虚我、舍我而无我的高层境地。

如何才能以拳意为主呢?或有朋友问:拳意看不见、摸不着,到底有没有呢?她到底藏在何方?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拳意在你的身外,拳意即身外意。拳意上在天,下在地,就在你身外的空间里。仍以起势为例,当你垂手站立、平心静气后,切忌不要以我要用手指领手臂缓缓堋起的意念来指挥起的动作;而是我平心静气,毫无动意,是身外天上有一无形之绳索牵着我的整个手臂向上抬起;我是不得不顺其意而被动的缓抬臂膀。此时之意即是拳意。我之动是依拳意而动;是被动。我随拳动,拳为主,拳意即我意。此刻,拳主我次;拳重我轻;拳实我虚;拳我相合;我即拳,拳即我;有拳有我,无我无拳。

由此可见,在太极拳修炼中只有由我练拳进入到拳练我的境界中,才能做到以拳练我,使我由大变小,由重变轻,由实变虚,由浓变淡,由固变舍,从而迈进太极拳修为中舍我无我的清静虚空的圣殿之门。

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的第三件事:练好太极拳的三个核心要点。

练太极拳有很多具体而重要的内容,比如:松柔、动静、虚实等等。这些元素都不可否认地说是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内容;然而,重要不等于核心。如果深问一下:为什么要松柔?动静相因与虚实相伴达到的结果是什么?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清楚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松柔、动静与虚实等是太极拳修炼的内容和过程,而不是太极拳修炼的目的。依师所言,修炼太极拳所能达到的结果有三:守中、均整、灵变。可以说,中、整、变才是修炼太极拳要达到的目标,是练好太极拳的标准,也是修炼太极拳的核心要点。

关于“中”在太极拳道和太极心法中多有论述。在此想再次强调:中是太极拳修炼的核心。太极拳的修练过程,可以说都是时时处处围绕着中字进行的。离开中这个核心法则,就偏离了太极拳修为的正确轨道;离开中这个核心法则,就失去了练好太极拳的标准;离开中这个核心法则,就会好坏不分、真假不辨,虽然整日刻苦盘拳修炼,到头来结果只能是糊涂地练,练得更糊涂。

关于中,我想再重申两点:一、中就是太极。道家云:中者,极也。极就是顶点、尽头。中就是一切事物所要追寻而达到的顶端目标。我们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宇宙万物生变的规律。一生二,二即阴和阳。仅有阴阳还不是事物演变运化的终极。阴阳相生、相克、相合变转、相济而中,即二生三;所生之三,才是宇宙万物运变的终极目标;万物均由三而生。换言之,三即中,就是万物则由阴阳冲合而中所生。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不是三生四的根本所在。就如一对男女之合,无论生出多少个子女均是一代人。

二、中就是好。地处华夏中原的河南,当地方言就是把好说成中。如果你问河南老乡,一件事好了没有,他会明确地回答你:中了,即好了;不中,就是不行,不好。河南不但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连方言都处处体现中华民族之中道。从好字的构造也不难看出,好就是中的深层道理。好字,左边为女,右边为子,左阴右阳,男女相抱;即阴阳相合才有好。因此,太极拳要练得好,就必须以阴阳相济而中作为标准法则。可以说不在求中上下功夫,是无法练好太极拳的。

关于“整”,如果说中是心灵深处的法则,则整即是具体完美的展现。整是太极拳的根本。修炼太极拳就必须做到:完整一气。何谓太极拳所言之完整呢?简单说就是阴阳、虚实、动静、内外、开合、正反等等,把相互对立的两个部分相合而统一。太极拳修炼中处处都要求协调而完整。一举动周身即要“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上下左右皆然,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太极拳前辈孙禄堂精辟地指出:开合即太极。可见,太极拳不管有多少招多少式,不外乎一开一合,一蓄一发。可以说,将两个对立的部分统一集合,就是太极拳所求之完整。

关于整,有诸多的具体内容和不同的层次。在这里仅围绕太极拳求整中容易出现偏颇的两点关键点浅谈个人之见。其一,整的可分性。由分别不同的部分相合统一才有整。因此,分是整的前提;没有分就没有整。拳论所说:“动之则分”,“虚实宜分清”都是要求我们要知分、能分、会分。太极拳所求之整,是分而合,是相互对立的两部分合而统一。比如我们都知道太极拳内劲要整;劲不整发不出人。所以,修炼太极拳都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整劲。可是许多朋友追寻多年,一整就僵,周身铁板一块。表面看问题出在整上;究其根源,问题实则在分上。分不清是问题的关键。暂不论形与意之分,即便身体本身也做不到分而不同。如筋骨与皮肉一定要分清,一紧一松,骨肉不连;如果筋骨与皮肉连不可分,就必然周身铁板一块,无法分而合之以求完整。

其二。整的不可分性。虽然太极拳所求之整是分而合,但要切记,拳中所言之分,是分清而非分离,是分别而非分家。恰恰相反,太极拳之整是周身一家,是总须完整一气。有朋友问,既然阴阳合而相济就是整,把整分成两部分,是不是一个阴一个阳?我可以明确地回答:不是。那么,把整分开两部分之结果会是什么?我可以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一个整分成了两个整。太极拳所求之整,一定是由两个对立的且不可分离或分家的部分相济而成。有松必有紧,有虚必有实,有刚必有柔,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正如一块磁铁,无论分割多少部分,都是有S极也有N极。想把S极与N极各个独立分开的方法是痴人做梦,完全不可能。老子云:“柔弱天下莫柔弱于水”。水是无形的,能散能聚;当散则散,当聚则聚。可是,谁能用刀把水劈断呢?水虽柔弱,但其分而合,合而分的完整特性,就如同太极拳之特性;把太极拳形容为行云流水,再恰当不过了。

关于“变”,如果说中是不二法则,整是拳之根本,则变就是拳之灵魂。中也好,整也罢,离开了变,中与整则僵而无魂。一粒麦种,虽然中而整,但放在仓库里,它只能是磨面粉的原料;可是把它埋在土地里,在水、肥、阳光适宜的条件下,就会生根发芽,长出新的麦穗。这粒种子一活一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所以,变才是产生生命的活力。同样,太极拳能在瞬间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完全是在中和整的前提下,“因敌变化示神奇”的结果。

让我们再来剖析一下太极图,更会一目了然地发现:整个太极图清晰地揭示了中、整、变的全部内涵。黑鱼和白鱼互抱而合,无过不及,相济而中;黑白对立,头尾相接,不同而合,统一完整;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互转,阴阳相变。这幅太极图中阴阳黑白鱼守中、完整、互变,显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无限生命活力。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总结出:练好太极拳就要紧紧地围绕中、整、变这三个目标去修为。这不但可以使我们在养生和技击上结出硕果,更能使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太极阴阳学说,有更深层的认识和感悟。用太极之道修正自己,这样才能让生命在无为的精神世界中得到无限的升华。

你在练拳中50个常见的练拳问题

1、僵:有刚无柔,通病。防治:全身放松,同时,要做到松而棚劲不丢。

2飘:有升无沉,有上无下,漂浮,或叫拔根。尤其是在提腿和跳跃动作时更易犯此病。防治:轻沉兼备,逢上必下,周身有上升部位必有下沉部位。腰以上螺旋上升,腰以下螺旋下沉。上有虚领顶劲,下有气沉丹田,五指抓地。对拉拔长,稳固下盘,裆走锅底型。逐步作到上肢如风吹杨柳,下盘稳如泰山。

手的动作,顺变逆,逆变顺,必须先坐腕,否则也飘。

3、散:有开无合,松懈,或四肢开展过大,两臂开展之中没有相系相合使感。肩,胯,肘,膝,手,足之间失掉“六合”规矩,以及敞胸,敞裆,都是开展有余,紧凑不够。脚该扣不扣。手型散也是病。防治:四肢总保持半圆型,棚劲不丢,处处作到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合相寓,要做到:舒展之中有团聚之意。下盘两膝,两足,常常里合。

4、拘紧:动作放不开,不到位,不舒展。防治:处理好开合关系,合中有开,“紧凑之中有开展之意”。

5直:直来直去,没有缠丝劲。防治:动作螺旋,触处成圆,周身各关节的松沉处处求一个圆字,动则求一个旋字,非圆即弧,非顺即逆。

6、丢:丢劲,失去棚劲或丢掉小动作。防治:棚劲不丢(弹簧劲)动作不缺,过度路线不含糊。

7、扁:没有棚劲,圈不圆。防治:棚劲不丢,周身如同一个充足的气球。外行饱满,内气鼓荡。“筋骨要松,皮毛要攻。”

8、贪:上身前倾,有前无后。防治:注意左发右塌,右发左塌,前发后塌,上身中正,前去之中必有后撑。

9、拱肩:上肩拱,上挺,上拔。防治:时时注意沉肩坠肘。掌根下塌,另外,拱肩与胸腰能否开合,腰能否下塌也有关系。

10、晃肩:肩左右摇摆,初学用腰劲抖不出来,而肩膀左右摇摆非常难改。防治:上身中正,松肩塌腰,以腰脊带肩。

11、探肩:两肩过分前卷,含胸太过造成的。防治:含胸塌腰,肩微含,不可过,作到胸背有开合,胸开背合,背开胸合,两肩松沉。

12、架肘:肘上架。防治:肘要下坠,不能离肋。

13、挺胸:开胸过大。防治:开胸指胸肌横向拉开,不是前突而是要螺旋中运化。

14、凹胸。含胸过分,有合没开。

15、弓背:同上。

16、弯腰:下盘支撑力不足,腰腿没劲。

17、突臀:臀可以上下立体螺旋翻动,切不可后突。裆部有开有合,肛门有松有提,臀部有翻有沉。

18、跪膝;膝过足尖。防治:加强下肢功力锻炼,坐腰。

19、水蛇腰:腰软得过分,左右扭摆。防治:腰劲贯下去,贵坚实。腰不可软,不可硬,折其中。

20、腰死:不会动腰,死板一块。防治:活腰,塌腰,松腰,转腰。

21、绷胯:胯松不下,即大腿根处凹不进去,总是向前绷,这样,腰劲就难以灵活运化。防治:松胯的要领在于塌腰,而塌腰必松胯。打拳时腰后坐,转腰时,要让大腿根处凹进去,松下来,不可绷直。让小腹肌与大腿根的肌肉相连。特别转换重心时。

22、荡裆:裆太低。防治:裆要需,要撑圆,低不过膝,仆步除外。大小腿弯处不能小于90度。

23、夹裆:裆不虚圆。防治:会阴**放松,两膝里合,两大腿内侧肌有向后外翻之意。裆部如桥拱,总是半圆型,不能人字型。

24、敞裆:裆开,膝不合。防治:两膝常常里扣。

25、拔根:脚跟离地,气易上浮。防治:注意气沉丹田,五趾抓地,涌泉**空,如树根扎地。“足稳则身不可摇”。发劲时,坚持左发右踏,右发左踏之原则,瞻前顾后。

26、喝风:脚掌外缘离地。防治:同25。

27、拧钻子:脚乱动,抓不住地,根基不牢。防治:同25。“拧钻子拔跟,传授不真”。

28、低头:不懂“虚领顶劲”乃是拳之纲。“低头弯腰,传授不高”。“丢掉顶头悬,白练三十年”。防治:下额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不可低头,歪头,晃头。

29、仰额。防治:同28。

30、晃脑,歪脖。防治:同28。

31、眼呆:不知目之所向。防治:眼看对方,顾视左右。“眼不旁视,足证心不二用”。“百拳之法,眼为先锋”。意念一动,眼神先动。

32、怒目:精神紧张。

33、张口

34、吐舌

35、绷嘴

36、努嘴

37、皱眉

38、胸闷:气上浮,或闭口运气发劲。

39、手颤:紧张或腰劲出不来而故意追求梢节弹抖劲。防治:注意起之于足,行之与腿,主宰与腰,行之于手。节节贯穿,从根到梢贯通一气。

40、单摆浮搁:身法不正。

41、前俯后仰。

42、左右歪斜。

43、忽高忽低。防治:升中有沉,沉中有升。

44、双重:分不清虚实。

45、断续:劲断,动作不连贯,不能一气呵成。防治:意断劲连,着着贯穿。

46、凸凹:圈弧不圆。气势不饱满为凹,动作越出方圆为凸。

47、缺陷:动作丢缺,缠丝劲丢缺,内劲丢缺。

48、不到位:动作,内劲,眼神等等不到位。

49、扛重心:倒换重心时,不懂裆走劲。

50、神弛:精神不集中,心不静。

猜你还喜欢以下内容:

从《打手歌》看你太极拳功夫的高低

问答

太极实战中为什么做不好引进落空?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略说推手中的接劲

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太极大师郝少如

干货

名师对话太极系列之三“虚是松到一定程度时的结果”

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人

视频教程

陈式太极拳-陈小旺大师讲站桩(下)

太极拳百“练”不如一“站”

站桩

讲点连师父都不一定会随便传的东西

站桩很重要的筋骨之功

千金难买真太极(收藏版)

内家功夫站桩解秘(下篇)

关于气沉丹田的心法口诀

持续站一个小时以上,来看看太极拳桩功如何进阶

初学站桩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筋骨关

内家功夫站桩解秘(上篇)

站桩松腰系列:命意源头在腰隙

修练内家功夫必读/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略说推手中的接劲

太极拳之云手的奥秘

太极拳横跨步,只有“云手”一式

太极高手苏学文太极功夫的五大特点

太极拳实战核心练习:推手八法向恺然:我研究太极推手的经过

浅谈作为太极拳功夫的中间锻炼方式——推手

杨健候太极推手精论两篇

太极名家

李雅轩论太极推手

太极拳揉手秘验句(实用)

专题

太极推手二十五问,不会推来也会化!!!

推手是修炼太极拳大道过程中的一种手段

实战

太极拳推手精义十九劲及古钟五个点的发法

杨氏太极拳真传断手

推手是练习太极拳的检验和提高掌握正确训练法出真功夫

实战

太极推手中败中求胜秘诀——横轴

技法

太极拳推手秘技“接定彼劲,彼自跌出”

我说太极拳

何谓空?

杨式太极拳单练式的优点和功效(下)

视频讲解

洪传陈式太极拳中“云手"实战用法精彩!

何轶群《太极求真录》之太极拳的横跨步法(共十八篇)完结篇

太极功夫手上始

观点

太极拳错误的云手练法

武派太极拳“敷盖对吞”四点认识解析技击之理

太极拳的最难学是什么?

关于太极拳的十大解密

太极拳解密之十一:中正安舒

太极拳解密之二:松肩坠肘及其练法

解密太极拳十大系列核心内容,可以好好练拳了!

破解太极密码——得此文尽解太极精髓

太极拳解密之十五:力发于脊

太极拳解密之八:太极气功

太极拳解密之十八:力发于跟

杨露蝉『圈內打人,圈外推人』解密

太极拳解密:教你精髓练习方法

太极拳解密之松腰松胯

解密“练太极拳者不动手”

太极拳解密之一:太极拳的本质

太极拳解密之六:劲道

极拳解密之十二:动作到位

太极拳解密系列十八篇(下)

太极拳“引进落空合即出”之探密解析

太极拳解密之三:虚领顶劲

太极拳解密之四:意念

太极拳解密系列十八篇(上)

太极养生堂为了更好的传播太极文化,年全力打造,精致推出视频太极教学、实战,揭密系列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fzls/231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