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气功的话题,从古至今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大家对气功的认识度不一样而已。对于气功养生方面,不管是在古医学,还是在现代医学方面,都是认可的。但是,唯独在气功可以开发特异功能方面,各医学、学者、研究人士等对这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及争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于气功可以开发特异功能的技术,在现实生活实践中,我给予肯定的态度。实际上每一位都有特异之处(功能),只是平时自己忽略了而已,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成长,这种特异之处逐渐消失(迟钝)了。 《皇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古之时,有至人者,享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又有“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从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内经》中关于这样论述气功、特异功能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在古代“道医”中,特异功能应用就非常广阔,不管是在诊病,还是在治疗过程中都得到实际性应用。在《悟真篇》自序有一段写道:“夫炼金液还丹者,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大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族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织,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功夫,永保无穷逸乐。”在第五十五节中写道:“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气功修炼是要花很多时间的,自古以来“真人”水平的修炼是极其痛苦的。当然,如果得其法,片饷功夫也可以炼成,但所谓的得其法,是难以遇到而已。 道教气功修炼,讲究经络、经脉、小周天、大周天、丹、紫气东来、虹化等。炼丹家特别重视丹田,将丹田视为“性命之本”。以上丹田藏神,中丹田藏气,下丹田藏精的宗旨为导向,进行修炼。 具体部位: 一、上丹田在两眉之间,横通间脑的部位,《抱朴子内篇?地真》云:“在人两眉间,欲行……三寸为上丹田。”百会穴正下方的位置,丹家称为“泥丸宫”,为人体藏神之处。 二、中丹田在两乳之间,横通肺与心脏的部位,《抱朴子内篇?地真》云:“心下玄宫金阙……中丹田。”大致位于“檀中穴”,与脊椎骨第五、六节空隙处连线中间,胃部上方,为人体藏气之处;檀中穴为上气海,为宗气所聚之处。 三、下丹田在脐下横通肾脏之间与大小肠的部位,一般脐下三寸,“关元穴”为下丹田,别称“气海”,其具体部位说法不一;《抱朴子内篇?地真》云:“脐下二寸四;”《医心方》云:“脐下三寸为命门宫,此下丹田也;”《东医宝鉴》云:“下丹田,藏精之所也;”《难经》云:“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内丹家历来重视下丹田,故有“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等称呼。 佛教气功修炼,讲究脉、轮、金光、法轮常转、金刚不坏之身等。“三脉”是指中脉、左脉与右脉,大约分布在正中心及左右两侧;“七轮”是由头部顶上的“梵穴”到底部“会阴”的七个脉轮,包括了“梵穴轮、顶轮、眉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另一个说法是“顶轮、眉心轮、喉轮、心轮、太阳轮、脐轮、海底轮(南怀瑾先生所讲)”;另外还有“四轮、五轮、六轮、八轮”等说法及修炼方法。 在气功界中,一直听到“打通经络”之说,实乃无知之说,是不正确的。每一个健康的人,其经络都是通的,如果不通早就生病了。因此,“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可以说明“气功界”打通任督二脉或经络是错误的指导思想。正常情况下一个呼吸气行六寸,如环无端,每天周流五十遍,由于习以为常,没有任何感觉。如果应用意念,将气在经络中导引,使经络周边的细胞受血的压力影响,不但身上个别点可以出现冷、热、麻、胀等感觉,还可以加速经络的运行。经过一段时间修炼,当气运到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出现明显感觉,这就做到了意到气到了。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而已,要想达到“真人”“大道”的水平,还差了很遥远,悟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把金钥匙。 原创声明:本文为灵济堂原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弘扬,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灵济堂”出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世上无法,法无定法 缘定法定,缘灭法灭 随缘随法,缘法相生 用爱传承文化 搜索“灵济堂”或长按上方的白癜风的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