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调心的注意事项(一)身心恬愉:《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中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就是讲练意的方法,而“真气从之,病安从来”讲的是练意的目的。清代名医张志聪在《素问集注》中解释说:“恬,安静也。淡,朴素也。虚无,不为物欲所蔽也。”蔽:遮挡、蒙蔽之意。(二)用意专一:就是说,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强调一念排万念,不可三心二意,不可有杂念。《保生秘要》所云:“摄心归一,专其一处,皆可止念”,就是这个道理。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三)火候适度:意即意守的强度要轻柔适度。健身气功主张“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着相,无意落空,似守非守,绵绵若存。”意思是说用意强度不要太小,也不能太过,不要强求,要用意适度。因为,意念如水火,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火可以给人带来温暖,但又可造成玩火者自焚。练功时既不能不守,也不能死守。不守,杂念常常较多,必然影响练功效果;意守太强虽然可以减少杂念,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状态;死守,便容易出现偏差,甚至会导致意守的内容无法摆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着相的出现。另外,意守的时间也不要太长,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四)意随形变:为提高意守效果,防止意守太过,可采取意念随着动作和姿势改变的方法。如当动作向里合时,可意守丹田;当两掌置于面前时,可意守劳宫;当转颈时,可意守大椎;当转体或弯腰时,可意守命门。这样做,一方面较容易使意念到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可防止意守某一部位或穴位太久,造成出偏。心理学原理告诉:“意识是流动的,它不可能停在一处不变”。(五)因需用意:根据你要想畅通的经络,选择适当而有效的经验效穴来意守。如要使心血管健康,可意守劳宫、涌泉、太冲等穴位;而使脾胃健康,则可意守足三里、关元或气海等穴位。要使呼吸系统健康,可意守大椎、商阳等穴。值得一提的是,健身气功的三调,虽然各有各的手段、方法和作用,如果三者不结合,就无法达到最佳效果,也会失去健身气功预防和康复的内涵。因此,在练习健身气功时,我们要追求三调合一,调身是调息和调心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动作的正确到位,节奏的柔缓均匀;才可能结合调息,使之达到悠、匀、细、缓、绵、长的境界。也只有把动息结合做到娴熟自然,才能够使您心旷神怡,充分入静,达到一念排万念的目的。我们还更要清楚的认识到,上述三调的实践,只是手段,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生活幸福。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实践科学的生活方式,更要切实重视养练结合,要注重享受练功的过程,这样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文完) 北京最好白癜风治疗医院哪家好儿童白癜风能不能治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136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