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华医学气功的传统和特点

发布时间:2017-2-10 1:32:52   点击数:

气功按其用途可分为保健气功、医疗气功、武术气功。医疗气功又称医学气功、气功疗法、为提倡医学气功,本文拟论述医学气功的传统和特点。

1.医学气功有明显的继承性

今日的中华医学气功不是人们的随意创造,而是数千年来中医学与气功导引相结合形成的产物,经过推陈出新、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发展为现代流传较广、相对定型的医学气功功法和理论。

从秦汉时代起,医学气功一直掌握在医家的手中。《内经·素问》首次提出气功疗法:“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此七遍后,饵后下津无数”(《遗篇·刺法论》):此后,张仲景以导引吐纳,防止九窍闭塞;陶弘景以闭气法治疲倦不安,以六气法治心肺脾肝诸病;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扩展了气功疗法的适应症。隋唐两代的医事制度设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按:古法导引包括气功、肢体运动及自我按摩):宋、明、清医家进一步把气功与养生相结合,开拓了老年病气功治疗学,提倡在“勿药自疗”、“延年却病”中使用气功导引法。现代医学气功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首先在疗养院推行,目前已成为康复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2.医学气功的方法崇尚简朴

医学气功较少掺杂道家气功的许多玄奥理论和复杂而隐晦的方法。医学气功重视采用自我锻炼的静功,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结合而防治疾病。常用调息法有“呼吸吐纳法”、“六气法”(即六学决)、“闭气法”;调心养神的方法常用的有“净神不乱思”、“心静神敛”、“瞑心”、“存神丹田”(意守丹田)。在各种功法中,六字诀、静坐法在古代受到更多的重视。

一些复杂难学、容易引起偏差的功法,在医学气功中不大提倡,清代李梴曾历数练功不当易生的弊端:“内功运任督脉久则生痛;运脾土者久则腹胀;运丹田者久则尿血;运项脉者久则脑泄。”(《医学入门》)。张璐更指出练功走火入魔是由于方法不当所引起。他说:“呆修行人,见性不真,往往入于魔境”,:“良由役心太甚,神心舍空,痰火乘凌所致。”(《张氏医通》)。

现代许多疗养院、医院、康复中心使用的医学气功主要是放松功、强壮功、内养功等静坐功功法,比较简单易学而又效果确定,可以说是继承了中华医学气功崇尚俭朴的传统。

3.医学气功注意掌握适应症,辩证行功

中华医学气功传统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病。从《素问》所述的“肾有久病”,到《养性延命录》用六气法治脏腑疾患,《红炉点雪》用气功治虚损痨瘵;《杂病源流犀烛》用气功治虚劳、头晕脑痛、瘫痪、偏风等四十多种疾患,都以慢性病痛为主。

继承此一传统,现代医学气功注意掌握治疗适应症,年第一届全国气功治疗经验交流会上总结出气功疗法适应症共29种,其中胃及十二直肠溃疡、神经衰弱、原发性高血压病、慢性肝炎、胃下垂为主要适应症,效果良好;其他如肺结核、慢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也有较好疗效。近年来,气功拓展至治疗冠心病、肺气肿、慢性疼痛等也有一定效果,甚至试用于癌症康复。

在气功禁忌症方面,古人对六字诀和八段锦的禁忌曾有所论述,李梴提出:“至于六字诀,虽能发散外邪,而中虚有汗者忌;八段锦,虽能流动气血,而中虚有火者忌。”(《医学入门》)。至于辩证行功,陶弘景因风、热、烦、气、滞、困不同证候而分别在吐气时行吹、呼、唏、呵、嘘、呬等不同功法。明代陈继儒在《养生肤语》中提出虚实寒热各有不同练功方法,虚则以内守功夫补之,用“存想收敛、固态心志”法;实则以外发功夫散之,用“按摩导引、吸怒掐摄”法;寒则温之,用“存气闭息、用意生活”法;热则凉之,用“吐故纳新、口出鼻入”法。

辩证行为在现代正逐渐发展为气功处方,根据患者病情(诊断、症候)拟定气功治疗的目标,选择功种、功法(包括姿式、呼吸、心意的具体要求),规定练功次数及每次时间,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使气功治疗趋于个别化、科学化、规范化。

4.医学气功实行以静为主,动静结合

医学气功以静功为主,以动功相配合,并要求动静结合。古代动功以狭义的导引术为代表,包括四肢躯干运动和自我按摩。《一切经音义》云:“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

在医学气功中,静功与动功相结合有几种方式:一是把静功的原则贯彻到动功的功法中,练动功时,同样要求心静神敛、心意专一、气息调和,呼吸与形体动作相协调,即心神、动作、气息相互依存,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融合为一;二是把动功中的某些姿式或动作引入静功,以加强静功行气或意念的效果,如古法的鹰行气法和龙行气法,以及现代的意气功、意念功;三是既练静功,也练动功,一般是练完静功后接着做保健功(如十二段锦),或作保健按摩、八段锦、太极拳等练习。

5.医学气功on个需要有综合的医疗指导

中华医学气功是临床治疗和康复综合手段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在医护人员和气功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古代名医往往把气功疗法与药物治疗结合起来,陶弘景提倡既“导引摄养”,又“兼饵良药”。沈金鳌认为导引练功之法,对却病延年,可助方药之不及,但并不排除药物的作用。

此外,练医学气功的人应从医务人员处取得综合的医疗保健指导,这些手段如“一曰啬视,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养生集叙》),亦即现代提倡练医学气功者应有正常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饮食适当、节制或戒除烟酒,适量运动等,是保证医学气功取得应有疗效的重要环节。

作者:卓大宏

于广州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162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