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功疗法历史悠久,是道家养生的精华。它通过自我锻炼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及增强精、气、神,使正气充沛,保持身体健康,达到治病、防病、强身目的,是一种很好的非药物治疗方法。1气功与道家养生
道家养生在追求健康过程中运用的延年益寿思想与方法技术,集中表现在修炼外丹与内丹两种形式。修炼外丹,即修炼长生不老丹药,寄希望服食不老丹药而成仙;修练内丹,即现时所称的气功,后世发展为静养功,即将外丹炼制方面的若干学理、学术语引入人体静养功法之中。魏晋“竹林七贤”炼丹服药
炼丹服食盛行于魏晋时期,由于引起服食者的广泛中毒而遭到医学家、学术界的反对声讨而衰落。静功的气功与动功的五禽戏、太极拳等则继续得到发展和丰富。2气功之瑰宝——《内经图》
气功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均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
《黄帝内经》接受了中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念指导下,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内经图》——阴阳循环“小周天”
《内经图》,亦名《内景图》,又名延寿仙图,源于《黄帝内经》之天人合一思想。它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对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与胆、小肠、大肠、膀胱、胃等六腑,以及任督脉与十二经脉循行的生理功能、解剖关系与相互间关系按道家丹经理论,将人体设计成为一个小天地,并不断加以形象化。神农草堂中华医药园之《内经图》
练功者闭目静坐,鼻吸清气,使吸入之气下降脐下(丹田),过肛门而沿督脉尾闾(下关)上行,经夹脊(中关)至玉枕(上关),到头顶之百会,入泯丸(上丹田,或以两眉间为上丹田),顺面部至舌与任脉接,至前胸部膻中(中丹田)而下,至下丹田复沿原路循行,即一小周天。练功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决定收气存想其处,以达到强身却病、延年益寿的目的。3最早的医疗体操——《导引图》
“导引”,是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早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为了表示欢乐、祝福和庆功,往往学着动物的跳跃姿势和飞翔姿势舞蹈,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为锻炼身体的医疗方法。拼复后的道家保健帛画——《导引图》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这幅《导引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卷道家保健运动的工笔帛画,为西汉早期作品。
《导引图》出土时残缺严重,经过拼复共有44幅小型全身导引图,从上到下分四层排列,上下四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各绘11幅图。每图式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神农草堂中华医药园之《导引图》4华佗与“五禽戏”
东汉名医华佗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里的“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中医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神农草堂中华医药园之华佗像
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起到了锻炼脏腑的作用。五种动物生活习性不同,活动方式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模仿它们的姿态可使全身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
神农总结: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运动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责任编辑:街son图文排版:街son(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163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