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基本理念黄帝内经浅说

发布时间:2017-4-23 16:20:41   点击数: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但传统上多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也有学者认为成书应在西汉中。黄帝内经里有几大重要的体系。

第一个体系《黄帝内经》有一个重要的观念、体系叫天人合一,当然天人合一是西汉的董仲舒提出来的,就是人与天地是一起的、是相关联的,比方说宇宙是个大天地,人身是一个小宇宙;还有的说法是太阳比喻为人的气血的盈亏、月亮比喻为人的精神的旺盛,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黄帝内经》里面反应的很多很多,包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应。《史记》是司马迁写的,他有三句重要的话,“究天人之际”就是探寻、探讨天跟人的关系,我们现在社会说太空、海洋、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也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是古代的现代的要沟通融合,“成一家之言”,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相应的思想在《黄帝内经》里面,包括我们医学里面无处不在,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当中很多的食疗,比如说西红柿是红色,我们的血液是红色,所以吃西红柿是可以补血的,把西红柿切开,里面的结构很像心脏的结构,所以可以补心,比如说马铃薯样子很像胃,黄黄的、圆圆的,所以马铃薯可以健胃、养胃、和胃,当然吃多了肚子会胀气、屁很多,那是另外一个概念,这个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说人参长的很像人,所以对人是大补的、是救命的,这都是有关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的思想,这是第一个大的系统。

第二个体系,气化。当今社会很多人喜欢学习、讨论气功,当然有些人又劈砖头、又用刀枪抵脖子、抵肚脐眼,有硬气功、软气功等很多种,说的神乎其神,还可以隔墙打牛、隔山打鸡、用手指头可以钻砖头等,气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中国文化里面对气的概念,就是说宇宙间人体有种特殊的能力叫生命能或人的本能,生生不息,这是气化的概念,古人知道在宇宙里面地球是浮起来的,因为中国近代相对的比较落后,现在比较强大,所以我们讲的话西方人不相信、不听,这就是气化的理论,就衍生出很多道家的养生、道家的神仙之术,这是气化理论,无所不在,比方说《黄帝内经》第二章讲四季调神大论,讲的气,开始第一章讲上古天真论,讲的气化理论,当然这个气也包括我们呼吸之气。

第三个体系,阴阳理论,阴和阳是不是矛盾?实际上完全不是一回事,阴阳理论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我们常讲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好,实际上就是阴阳失去了平衡,或者说肉体和心灵失去了平衡,或者说人跟周围的环境失去了平衡,所以中医经常讲的,一个人要康复、要预防、要治病都是叫调理平衡,没有说治疗,所以阴阳是一个大的概念,可以说是一个单独的理论体系,这是阴阳体系。

第四个体系,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说起来都很好理解。五行、五色、五方、五季、五味等,五行跟脏腑的关系,比方说肾属水、脾属土、肝属木等是五行的理论,在中国文化里面五行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也是影响我们中国文化非常深远的理论,比如说现在在江湖上流传的算命、看风水,环境科学跟五行有关,包括我们中医的配方、植物的食疗、情志医学等都跟五行有关,是非常复杂,这是五行理论,在以前中国人记时间不是用现在的公元,有人讲西元,台湾、香港讲西元,我们大陆讲公元,我们喜欢用天干地支,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有人说这十天干也代表十种武器,所以部队的车牌号码和武警的车牌号码很多都是用天干做前面的代码,戊、甲、乙、丁,因为有一种说法代表十种武器,地支是我们中国人的十二地支,就是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一年有十二个月,叫地支,地支文化我们中国人讲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但是结合了印度的佛教、文化又变成了子属鼠、丑属牛、午属马等,变成十二属相,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理论,在《黄帝内经》里面五运六气就讲了天干地支的理论,这样变化、配合,这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第五个体系,易经的理论,易经是中国文化里面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或者说一个哲学体系,包括了八卦、六十四卦、爻,八卦理论涉及到河图、洛书,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所以说易经在《黄帝内经》里面是一个体系,但是严格意义讲,易经跟医学的关系还不是那么密切,实际上易经跟道家的修道关系密切,因为道家跟医学密切,所以易经跟医学密切,我们经常讲医道同源,是这样来的。《易经》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比如说头在易经里面用乾来代表,肚子用坤,嘴巴用兑。

第六个体系,藏象,藏就是藏的意思,象指现象,比方说心肝脾肺肾胃胆大肠小肠三焦心包等,这些藏象的理论,这也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跟我们的五行合在一起,跟阴阳合在一起,跟经络有关系,跟天人合一有关系,跟气化有关系,跟天干地支有关系,这个叫藏象理论。

第七个体系,是经络,现在中国的经络震撼了全世界,很多人不太了解,经络的体系有三个板块,一个是我们常规讲的中医里面的十二经络,还有道家里面讲的奇经八脉,还有藏传佛教、藏密或瑜珈里面讲的三脉七轮,《黄帝内经》里面对经络的解释讲的很多,特别是《黄帝内经》里面《灵枢》卷里面讲了很多有关经络的问题,后来有一本叫《八十一难经》,专门讨论经络的问题,专门讨论命门、气、三焦等问题,藏传佛教里面有一本书叫甚深内义根本颂,这也是一本讲经络的书,跟中医的经络理论完全不一样,现在社会上流传的瑜珈,非常注意三脉七轮,换了个名词叫能量、生命能,古人叫气,实际上是新瓶装老酒,这是经络理论。

第八个体系,也讨论了精气神的理论,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这一派影响了我们中国道家修身、养性、道功、练功、学道、成仙的重要的一个理论体系,比如说大家经常讲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究竟情况如何呢?究竟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黄帝内经》都有比较详细的解说。

第九个体系,气血津液,我们经常讲一个人气虚、血虚,吃萝卜补气、吃人参补气,吃点当归、阿胶、大枣补血,真能补血吗?什么是气?什么是血?什么是液?什么是津?这也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叫气血津液体系,比方说性和命,我们经常讲性命双修,有人讲命就是肉体的、性就是心理的,真是这样吗?那不一定,还要讨论,所以我们道家里面经常讲性命双修,佛教里面也讲,有个口诀叫“只修命不修性”就是只练功、只注意肉体的,不注意心性的修养、不注意道德的累积,积功累德,叫“只修命不修性,这是修行的第一病”,反过来讲“只修性不修命”就是只注意心的调节、心性修养,而身体一塌糊涂,“只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再怎么修都不会成为圣人,所以说精气神、性命双修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









































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
中科白癜风微博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1712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