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够治病和长寿吗

发布时间:2018-3-20 14:13:20   点击数:
运动能够治病和长寿吗?

来源中华文化微阅读

古时候有一位名医叫做张子和,他是金元四大家中的一位。金元这两个朝代,出了四位非常有名的、非常好的医生,他们对后世医生的诊疗状况影响非常大。

  这位张子和先生曾经有过一个病例,是一位孕妇,过了时间还不生产。孕妇家里很穷,就向邻居朋友借了少许的一些钱。借了钱就到了张子和这里,然后就跟张子和说:“我听说你是一位名医,向别人凑了一点儿钱,我想问你一下,我的小孩什么时候能够生产,你能不能帮我让这个孩子快点生下来?”说着就把钱放在了张子和的桌上。   张子和第一句话就说:“你这点小钱根本不够我看!”他一拨就丢到地上去了。这个孕妇心里一定跟刚才我问的状况一样,就是这个医生怎么这么不慈悲,怎么这么坏,气得不行,可是钱又是向别人凑来的,就把钱一个一个的捡起来。刚刚捡完,肚子就开始痛了,这叫做阵痛,是临产的先兆。假如说一个孕妇过了很久的时间还不生产,那么就要问了,她是不是因为平时运动太少。张子和先生真的太了不起了,他一看就知道这个孕妇是运动太少,所以就设了一个计要让这个孕妇运动。   但是他要叫这个孕妇现在出去跑一跑,这个孕妇不可能愿意去做。当他看到这个孕妇拿着这一点钱,说明她很穷,一定舍不得这钱,所以他就把钱丢在地上,这个孕妇一定会到地上去捡钱,这样就起到了运动的效果,因此就有阵痛,就可以生了。由此可见,孕妇应该从怀孕的时候开始经常的运动,可以有利于生产。其实不只是孕妇应该要多运动,我们平常人也该多运动。   且来看看古时候的医生怎么说的。汉朝有一位医生叫做华佗,相信每个人都知道他是外科圣手,所以现在的人,只要是外科手术做的非常好的医生,我们都叫他“华佗再世”。   正史《后汉书》中有一篇“方术列传”里记载说,华佗有几个弟子,其中有两个非常有名的弟子,一个叫吴普,一个叫樊阿。吴普活了一百多岁,他着有一本书,叫做《吴普本草》,非常有名。华佗教吴普的时候,就跟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劳动,但却不可以使它过度。   为什么要多运动呢?就是因为“动摇则榖气消”,意思是说身体动一动,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像五谷菜蔬肉等等(叫做榖气),就容易被消化掉。然后血脉流通,这个时候就不会生病了。华佗在提出这一观点时,曾经观察了很多事物,比如门的枢纽和流水。他观察到枢纽是门活动的关节,是最不容易被虫子咬蛀之处,因此他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关节这个地方要是经常动的话,就不容易被腐蚀和毁坏,而流动的水不容易被细菌所沾住,所以就不容易腐坏,而静水就容易腐坏。   除了要多运动,华佗还强调“人体欲得劳动,不可使极尔”。意思是说运动不能过度,过度了反而对身体有害处。所以华佗教给吴普一套很好的运动方法。华佗曾经跟吴普说,古之仙者要能够导引,导引就是让自己的身体要动,像中国古时候有很多跳舞的方法就是导引,有很多的炼功的方法也是导引,就是让身体的气脉能够完完全全的通畅。

例如孔子的时候,就有所谓的八佾舞之类的舞,也都是在导引,它让我们身体每一个地方都能够达到最正的状况。其实不但要身体达到最正,连心都要达到最正,所以孔子当时讲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然后才能够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人的心一正了,他的身体也好了,这个时候导引好了,身体就一定达到最好的状况,所以华佗教给吴普五禽戏。

要他学习虎、熊、鹿、猿猴和鸟的动作,也就是说脖子要动,腰要动,背也要动,所有各处关节都得要动,这样人就不容易老,还可以不生病,而且可以使得脚、脚趾头等等的动作都能够达到最好状态。   假如人的身体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时候,就赶紧做五禽戏中的一个,就可以出汗,汗一出身体就轻快了。因为身体轻快,动作俐落,血液也循环的好,那么就可以耳聪目明,齿牙完坚。古时候的人认为,牙齿坚固其实就是骨骼坚固。   华佗教给我们,要运动但是却不可过度。但是现在很多运动员运动就过度,从而造成了伤害。比如拳王阿里先生,他一拳打出去,不知道有几百磅的力量,爆发力非常强,其实这个爆发力就是把运动的力量使到了极限,以至于阿里年纪轻轻的就已得了巴金森的疾病,非常痛苦。   除此以外,还有修仙。华佗教弟子不但要做五禽戏,而且还要做到像古时候修仙一样。修仙不只是运动,而且还要修养心性,要让自己的心跟天地之理完全契合,所以也教给他修心养性的方法。现在的运动也好,还是现在的所谓的气功,基本都是练动作,比较少讲修养心性的。假如说能够像古时候的人一样修养心性,符合天地宇宙的理,也就是说阴阳不倒反,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喝水的时候喝水,该运动的时候运动,该穿衣服的时候穿衣服,能够法于阴阳,而且又能够和于自己的八字等等的这种命运的理,那这样身体才会真的好。有点像《黄帝内经》所说,古时候的人因为能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什么事情都不过度,以致于到最后能够度春秋百岁而动作不衰,也就是能够长寿了。

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决定您的寿命长短?

决定你寿命长短的,不是饮食,烟酒和运动,而是……   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与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喜肥肉,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压力激素”会损伤身体   《黄帝内经》:“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人的心与身,何以有如此紧密联系?   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这三点一线形成了人体的应激反应中心。碰到危机时,它们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体中的各种“资源”被重新调配,减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给,将重心放到心脏的供血和肌肉的运动中去,以让我们迅速应对危机。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贪婪、做坏事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   如果人是快乐的,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   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目标”能激发生命活力   个案:今年1月6日,上海交大原校长范绪箕教授度过了他的百岁生日,他至今仍每天做实验、写论文、指导博士研究生。   新的研究表明,“目标感很强”,对健康有益,因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这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   英国科学家在40~90岁的人群里做了一个7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没有明确生活目标的,比有明确生活目标的,病死或自杀的人数,足足高了1倍;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多了一倍。   再则,医学早就发现,人退休后,因人生目标突然消失,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均会急剧下降。   为何会如此?   原因是,如果你没有目标,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标”,那么隐藏在你潜意识里的自毁机制就会悄然启动,让你的身体每况愈下。   如何有目标呢?   就会有积极的心态,努力去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就会勤于用脑。   科学家发现,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状态,从而保养了脑细胞,使大脑不过早衰老。   科学家还发现,脑子活动时总是把较多的葡萄糖送到脑中最需要的地方。在安静时,老年人和青年人相比,脑内葡萄糖利用率较低,但用起脑来,脑最活跃的地方所得到的葡萄糖并不低于青年人。所以,用脑可促进脑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再则,“目标”可以激发生命活力,战胜疾病。   墨西哥一位老人患了癌症,来日无多。但当他的儿子儿媳出车祸去世之后,他的病突然好了,因为老人有了新的生活动机、新的目标,即,他得抚养无依无靠的孙子。   还有,目标实现了,会让人非常快乐。   诺贝尔奖得主们之所以长寿,有个原因就是,功成名就、获得社会认可,带来了身心的巨大愉悦。   要注意的是:      “目标”一定要切实可行,否则会起副作用。   再则,目标不一定要大,学习唱歌、组织旅游等都可以是目标。   “助人为乐”有治疗作用    个案:石油大王洛克菲在短暂的享受财富积累带来的快乐后,身体每况愈下,深刻反省后,他决定把财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并想方设法救助生活中遭遇困难的人,这让他心情格外轻松,同时,他不佳的健康状况也日渐好转了。   个案:岁离世的邵逸夫,乐于助人是他高寿的一个原因。多年来,他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4亿港元,他创立的“邵逸夫奖”,基金高达50亿港元。   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为何会如此?   美国有位医学研究员想了解此问题,他做了个研究:将名未满20岁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义工组;另一组为义工后备组。   10个星期后,义工组的学生相比后备组,他们的炎症症状、胆固醇水平和体重指数都显著地降低了。   助人,为何会产生医疗作用?   因为,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常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长寿的首要秘诀是家庭和睦   个案:格鲁吉亚有位农妇活了岁零91天。在她岁时,有记者问她长寿的秘诀,她回答:首先是家庭和睦……   美国有两位心理学教授积20年的研究发现: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际关系”。他们说——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   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对名男性的跟踪调查也发现:一个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别人的关系,缺乏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危害与吸烟和不运动不相上下。   美国一位精神病学家一项长达25年的“人格与心脏关系”的跟踪调查发现:心胸狭隘、名利心重、敌视情绪强的人,死亡率高达14%;而心胸开阔、助人为乐、性格随和的人,其死亡率仅为2.5%。心脏病的发病率,前者也是后者的5倍。   分析其原因,他说:人际关系不好,令其心里充满着愤怒、怨恨、敌对和不满情绪,会致使交感神经时常处于亢奋状态,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分泌得过多。   再则,人是群体动物,活着,就是活在人际关系中。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的人生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除生理需求外,均和人际关系有关,“需求”获得满足,即会收获快乐!   “付出友善”会“收获友善”   个案: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介绍了一个女病人的故事:艾丽斯几年前因失恋得了抑郁症,离开东部老家,移居到中西部去生活。中西部生活节奏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温情。好几次,艾丽斯从停车场出来上车道,尽管车道上排着长长的车队,但总是有人给她让道。这种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行为,让艾丽斯深受感动。时间一久,艾丽斯也养成了给停车场出来的车让道的习惯,她喜欢这种友善的行为,每一次小小的“付出”,都会给她带来一种无可名状的快乐。一年以后,艾丽斯的抑郁症不治而愈了。   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说:“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反应,如同人在山间呼喊发出的回声。“你善”,回声则“善”,如个案;“你恶”,回声则“恶”。有些人人际关系差,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的结果。   为何个案的抑郁症会好了?   因为,“付出友善”,哪怕是对别人付出一个微笑,传递一个幽默的表情,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就会增加,这种抗体能增强人的免疫系统。   美国有位生命伦理学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了“回声”的本质:“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的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有利人际关系和谐的“付出”包括——赞美、幽默、微笑、尊重、礼让、随和、包容、宽恕、体谅、同情、忠诚、倾听等。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







































专家为你分析白蚀症有何表现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197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