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探邃middot第三章midd

发布时间:2018-6-15 11:33:16   点击数:
根据《气功探邃》(年8月第版)扫描版整理,扫描版收集自互联网。本平台旨在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馨提示:点击蓝色字体可以打开前面章节的文章

代前言第一章第一节气功的含义第二节气功的类别第三节练气功的益处第四节练功人的范围与功法的选择第五节研究气功的意义第二章源流小考第一节史前溯源第二节气功理论体系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第三节气功和宗教的结合——自秦汉至隋唐第四节气功宗教化——宋至清第五节医疗气功阶段——0世纪初到0世纪70年代第六节科学气功阶段——0世纪70年代以后第三章运用意识——气功要旨(一)

第一节何谓意识

第二节如何运用意识

既然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那么养生健康最关紧要的就在于“将养其神”。在于“心静”、“心定”、“心明”。《素问·灵兰秘典》中说:“故主(指心)明则下要,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要做到“心明”,就必须学会运用意识。在练气功的几个重要环节里,如意守、调息、引动形体……都有运用意识的问题。关于后两者将在第五、六章中介绍。至于内气的聚散与流行、意识的弥散与集中、意识改变形体等是练功高水平上的运用意识。这里只介绍关于意守的运用意识。

一、寻找真意

练气功运用的意识与日常生活中的意识不尽相同。练气功用的是“真意”部分,这在运转周天阶段尤其重要。因此练气功首先就要找寻真意,使之驾驭整个意识,而后运用之。如何找寻真意呢?有两种方法:

(一)直接法:这是在意识中直接找寻真意的方法。怎样找呢?《老子道德经》中说:“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真意是意识活动宁静时的自觉状态。这种状态颇难寻找。为此,可先杂念丛生,物极则必反。在杂乱无章的意识活动的背影中,会忽然显现出一个制止杂念的“念头”,这“忽”的一觉,就是真意。此境一现,即可宁念守之,此气微弱,易被意识活动所淹没。这“忽”的一觉,是真意的幼芽,若能当面抓着,养之育之,则成功在即。奈何其气微弱,如果把杂乱无章的意识活动比作一团黑暗,那么这“忽”的一觉,就好比初三的月亮,仅有偃月微光。故老子称此为“微明”。这一景象是练性功的“活子时”。所谓子时练功,不仅指夜半子时,更重要的是此活子时。因为这时练功是练真意,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活子时经常出现,只因其力量微弱,瞬息即逝,不易捉着。《管子·内业》中说的好:“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所以失之者,以躁为害。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这段话对性功的法理,做了全盘描述。直接寻找真意法是从性宫练功(性功)的根本方法。对一般练功者来说,是认识真意的手段。

(二)间接法:这是通过意念活动的集中,逐步体会到寓意的方法。一般从命宫着手练功的人,多用此法。简介寻找真意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意守法。意念受于一处,使浮游的、紊乱的意念活动单一化。当概念性的意识活动停止时,即脑子里除了所守之处(或物)的意识外,其他意识活动均沉伏时,真意也就显现出来。此法的关键在于守一。守一个念头,守一个位置,不可忽而守这,忽而守那。对于守一之位置,该书中说:“头之一者,顶也。七正之一者,目也。腹之一者,脐也。脉之一者,气也。五脏之一者,心也。四肢之一者,手足心也。骨之一者,脊也。肉之一者,肠胃也”。而《抱朴子》中则明确指出:“三丹田”是练命宫的应守之处。说下丹田在脐下二寸四分,中丹田在脐上一寸二分(金阙绛宫下),上丹田在眉中(内一寸为明堂、内二寸为洞房、内三寸为上丹田,三者均可称为上丹田)。从命功入手练功之人,虽然门派不同,所守位置不同,但大都从此诸点选择守之。常见的有先守上丹田者,也有先守下丹田者。我认为脑力劳动者,宜先守上丹田,体力劳动者,宜先守下丹田。此据平日气血所聚之地,以因势利导,故见效较速。若从“练周天”角度出发,开始又宜先守下丹田或脐。因下丹田为元气生发之处。脐为命蒂,为先天气出入之所。宁念守之,“虚心实腹”作用尤大。当意守至一定程度——“真意”呈现并与真气结合时,真气就得以充聚而产生一定的反应,这就是命功的“活子时”。各门派功法不同,产生“活子时”的效应也不同;练经脉周天者以丹田发热(也叫“起火”)为“活子时”;练丹道周天者以外阴冲动、抽动、阴茎勃起等*(也叫“药苗”)为“活子时”……当活子时出现后,就属于另一阶段(如运转周天阶段)的运用意识了(运转周天各家也不相同,如丹道周天有“采、封、运、沐浴……”之口诀;经脉周天则有“舍气从脉”、“亦步亦趋”、“彼是主来我是宾”……之口诀。至于混元功则更为复杂。即使同练一种周天,由于门派之异,具体练法也各不相同,其中奥妙非片言可及。对此,初练气功的人不必更多地理会它,因为当你考虑这些内容时,已是在运用概念了,即进入了杂乱无章的意识活动了。所以初练功者,只宜在集中精神上下功夫。

二、如何搞好意守

要迅速收到意守(入静)的效果而又不出偏差。首先要正确掌握意守方法,其次是正确运用意守原则,以及选择合适的意守内容。

(一)意守方法:意守的具体方法因门派而异,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内视”意守、纯意念意守、神光意守。

“内视”意守(属形动的范畴),闭目垂帘,用目力内视所守之处。守上丹田者,目珠上翻以内视顶门;守下丹田者,目珠下转以视脐下。意随“目光”而动,气亦随之上下。然而此中运转机制在于目珠(形)之运动,即意守形之制约。故有气随之上壅下降之可能。故此法需严格掌握“搭桥、拆桥”诸功法。故施之于人需有对症之选择(按法施之是有效也宏)。

纯意念意守,只用意念守于某处。这种方法初练功者不易掌握,但无流弊。只是启发真气较慢。若能用之得当,又可“扶摇”直上。

神光意守法是兼取两者之长,而舍其两者之弊。作法是先收“神光”,目正前视,眼睑慢慢匀速闭合。目光回收,意念随之内收,意念与目光合而为一,此即称为神光。守上丹田者将神光寄之余上,守下丹田者,将神光寄之于下。此种意守不必分辨意念行走路线。因为意念活动没有明确的行走路线。当你意想某一物时,即使是距离遥远之物,意念当即与所想之物相合,但绝说不出意念经过什么路线达到所守之物。此中运动虽然也有“目”光,但此光是随意念而动,所动之气是混元气,此气聚散一如,于人有利而无弊。故此法守上守下绝无偏颇,不会引起一般人所说的气机上壅下降之类的毛病。功法不同,效应也异。古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实发人深省之训。这也提醒练功者,切勿有门户之见,执此以非彼。以其“道道有门,门门有道”也。

至于修性功的降伏识神、调和“性情”纯属意识领域之功夫。古人认为练此者难以言喻,虽以“直指见月”巧为设喻,而学者终难领悟其旨。实际是意识反思,即意识来寻觅意识“自身”。由于意识活动本身是无形的,是脑子的“内部运动状态”,所以当用意识寻觅自身的形迹时,就会进入虚静之境。此意颇难理解。对此《庄子》为初学者提供了方便说:“以目视目,以耳闻耳,以心复心”《庄子·徐无鬼》。意思是说,用眼睛看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用意识来看),用耳朵听自己的耳朵有何声音(用意识来听),这是收视返听的关键。对此有所体会后,再用意识来查照自己的意识活动。当意念体会意识活动本来无形迹这一性质时,意念活动也就随着中断,识神就开始归复于元神而进入高度静境。而“性命双修”者,则需点通天门(性命兼修也有很多门派,此法只是其中一法),上守天门以修性(有守“一穴”、“三穴”、“五穴”、“七穴”、“九穴”者),“神光下照”以修命,此中修法不仅需口传心授,而且首要条件是气功师为之“点天门穴”,此又非片言只字所能解决。然而为探邃气功,只得予以简单披露也。

(二)意守原则:意守的方法尽管千差万别,但意守的原则是相同的,即似守非守、若有若无、一聚一散、神守一如。如何解释呢?

似守非守有两层含义:其一,意守某一事物,不是死死守着该物不放,而是自自在在,在意识里有一“守”的念头即可。这是指初练者言。另外,意守是真念驱使杂念守于某处,当游移之念守于某处而不动时,则与真念合为一体,此时真念发命令之驱使职能就将失去作用。也就是说,要意守的念头即化为乌有,而呈现似守非守。其次,所守之物虽然是实物,但练功意守时,不是用感觉器官感知该实物,而是以意识感知并意守之,故此,守之物不能太具体、太实在,故称“若有”。然而意守之物虽然笼统、抽象,但毕竟是实物之标志,而非空无一物,故称“若无”。以上两项原则,看似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并非易事。要达到上述要求,弄清“似守非守”、“若有若无”的含义,有的人就能应付裕如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还不容易解决问题,因为其中还有功法问题。符合上述要求的意守功法是旧说的“三元归一”法。即意念想着意守之处,眼“内视”意守之处,耳听着意守之处,三者归一于意守之处。要着力于“听”,不着力于内视。因为耳是对声音起反应,不会落于实物上,聚精会神地听,把听觉、意念系于意守之处,即使内视到实物,由于听觉的特性——就说是“以空印空”,所守之处也不会落于“实有”。同时,“内视”收到“内听”的制约,故意守之处呈虚灵状态。这样自然会符合“似守非守”、“若有若无”的要求。

至于一聚一散是指意守初级阶段的方法二岩。当发现杂念时,真念振奋精神,将意念导引到所守之处,此即称之为“聚”,能否“聚”得来,关键在真念能否振奋。亦即古人所说:“主人公惺惺否”。当念头集中到所守之处,意念即可放松,此即称为“散”。

“神守一如”指练功高级阶段。真念统帅了杂念后,即可将真念注入所守事物中,能守之念与所守之物混为一体,了无分别,意识达到高度集中,由此进入“物我两忘”的清静虚无境界也就不难了。

(三)真确选择意守内容:意守内容因练功类别而异。在气功师指导下的练功者,意守内容由气功师帮助制定。无气功师知道而自己练功者,则需依据自己的练功需要来选择。

意守内容与意守方法关系密切,两者相契,收效迅速。因此,对意守内容应当有所了解。意守的内容很多,归纳起来有两大类:

、人体之外的内容:选择人这个主体以外的事、物……各种客观存在为意守对象。包括实在性对象:如大则山河湖海,小则花草树木,甚至建筑、器物、玩具、字画、相片、人物……;非实在性对象:如语言、概念、虚空……

这类意守内容,适用于意念意守。个别情况下,也适用于神光意守。不能用于“内视”意守。否则有出现头晕脑胀恶心等偏差。

选择的原则是:内容简单,自己要熟悉,对自己有吸引力,能使自己心情愉快,但又不能引起高度兴奋。对刺激性强的、扰动性大的事、物,不宜做意守对象。若选择为自己所尊重、崇敬的气功师的容貌或声音做意守内容,则有特殊的功效。

选意守体外对象,不易出现流弊。宜于初练功者与练松静功者。搞好这类意守的关键在于“似守非守”。

、人体之内的内容:古之练功者,重在意守人体。有守某一部位者(守窍);有守气脉循行路线者(守脉);有守呼吸者;有守整个人身者。一般说来,守脉是守窍的继续。初练功者多从守窍开始。人体可守之窍点很多,在任督二脉中,如神阙(肚脐)、气海(脐下寸)、会阴(前后二阴间)、尾闾(尾骨尖端)、命门(后腰对脐处)、大椎(颈后高骨下,相当于第七颈椎下)、百会(发旋稍前)、卤门(也叫天门、在前头顶)、印堂(两眉间)、山根(鼻根凹稍上一点为诸窍之祖)、鼻尖、膻中等窍点。也可意守病所或相应的经络。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窍点,不是点,不是面,而是圆形的体。因此守窍意念不能守体表皮肤,而是体腔内。搞好这类意守的关键是“若有若无”。

另外还有一种“默念法”,介于体内、体外对象之间。方法是倾听自己轻声默念的一定字句,实际是意守默念之词字。此法简单易行,无流弊。对初练功难于入静者很相宜。默念法之作用除有几种精神外,还有二点:一是利用声符振动,二是利用默念字句的暗示作用,从而受到安定精神、调整气血的作用。默念法的原则是发声要柔和,字句要简单。声音只能自己闻得到而不能发出音来,要声发于口,闻之于耳,察之于心。要念的认真,字字分明,不能随随便便脱口而出,一划而过。开始是默念而听,继入仅听而不念,似乎是“内听”别人念的声音,此即旧说的“观音自在”,能达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的程度,就进入高级境界了。

我向大家推荐念“恬憺虚无”或“恬憺”。字意是恬静安舒,什么也没有的意思,可暗示入静。另外更重要的是“恬憺”两字发音时,都要舌抵上腭,从而起到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这对初学气功者来说,比一直顶上腭效果要好的多。因为一触一放、一通一断,起到信息作用,能加强刺激。念法:先自然吸气,舌顶上腭,吸毕,慢慢念字,念完再将余气慢慢呼出,反复不已。念“恬憺虚无”四字还有其他妙用,唯有恭行者方能体会。

(待续)

、往期学员心得

、心觉潜能欣空间疗愈介绍

、老师的自我介绍

4、间脑开发0问

5、逼孩子努力,不如培养孩子自制力

6、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7、百家讲坛-《三字经》-全4讲

8、百家讲坛-《弟子规》-全讲

9、超常智能科学(《智能气功科学技术》)

0、《气功与人类文化》(全)

、开智功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202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