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督脉与周天古人认为,气在任督脉中的流动,犹如月亮环绕地球转、地球环绕太阳转一样,周而复始,故将其称为周天,因其范围较小,故特称为小周天,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其他经脉,则因范围的扩大而称为大周天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与气功的关系尤其密切,有人甚至认为经络的发现也与练功有关,如李时珍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李氏所说的“内景隧道”指经络;“返观”是气功的一种调心方法,这里代指气功锻炼,即认为经络只有在气功状态下才能体会到气功学对经络的认识与应用,李时珍谓“稍与医家之说不同”其不同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特别重视奇经八脉,尤其是任督两脉的作用综合李氏及他人之论,气功对任督脉的特征与意义的认识主要表修炼气功现为: 任督脉的两种“通”法传统气功认为,“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李时珍引《八脉经》言),这里的“神仙”是指练功(尤其是练周天功)有素者,“得道”是指取得效果;“冲开”与我们现在所说的“通”同意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在气功中的应用,除了一些功法中用来确定练功的方向、时辰外,主要是其在六字诀中的应用以五行定练功方向、时辰,最有代表性的为《素问·遗篇·刺法论》的记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肾在五行属水,“肾有久病”为虚证,“面向南”取南方之火以补之,并含交通心肾之意;“寅时”对应手太阴肺经,肺属金,此时练功取五行相生中的“金生水”五行学说在六字诀中的应用,可以说达到了老年气功“淋漓尽致”的程度首先,六字诀革新了古人五行与五音的分属,弃角、徵、宫、商、羽,代之以嘘、呵、呼、呬、吹、嘻,并分别与肝、心、脾(胃)、肺、肾、三焦六者相对应,并延伸至与该脏相关的经络、关窍、形体、情志等,如嘘字诀可用于肝与肝经、胆与胆经以及筋、目、怒等相关病证,体现了整体观在气功中的应用;其次,以五行学说指导六字诀养生,具体如“四季却病歌”谓,“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体现了气功崇尚的天人合一观;再者,以五行学说指导六字诀的临床应用,其中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应用得最为娴熟,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了“实则行其本化之中华武术气功字泻之,衰者行其胜己之字泻之”的应用原则,并称之为“杀鬼贼”《脉望》对此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发挥:一是对由“所不胜”(即五行相侮)形成的病证,行“侮我”之脏的字,以使“我”脏不再受侮,如认为肝(木)气不足是肺(金)之有余之故,用呬字泄之;如心气不足,是肾之有余,用吹字泄之……二是对实证,按“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择字,如“肝有余气则嘘,若嘘亦不能引肝气,则引其子,用呵字泻心之气,心气既行,肝气自传……”两种用法都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也是气功疗法辨证施治的范例之一 阴阳学说其在气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以阴阳划分气功的功法,则动功属阳、静功属阴;呼气为阳,吸气为阴,存想太阳服日光能温阳,存想月光服月精能益阴,90级气功“动作”属阳故能避寒、“阴居”属阴故能避暑将这两个方面与练功者的体质或所患病证结合,构成了医学气功辨体质选功(练功)、辨证施功的基础古人练周天功的目的在于追求健康长寿,它有三个基本要素(习称“内丹三要”):鼎炉、药物、火候,其中的鼎炉又称炉鼎,指的是丹田,共三处,分别称为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它们的位置,《抱朴子·地真》说:“两眉间,却行……三寸为上丹田”,“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三个丹田都在任督脉上,这也是气功特别重视此两脉的原因,故李时珍说,任督脉“仙不知此,难安炉鼎” 任督脉的走向与连接经络学说认为,任督冲为“一源三歧”,自胞中直上,但任督都是自下而上,并不成环但气功提高记忆力的气功学认为,督脉之气主要自下而上,任脉之气则自上而下;且两者在躯干的上下方有两个“连接点”,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环上面的“连接点”在印堂、鼻窍处,称为上鹊桥,自百会而下的督脉借此“桥”与任脉相连;下面的“连接点”在尾闾、谷道处,是连接任督脉的又一个点,称为“下鹊桥”通过上下鹊桥,任督两脉成了一个密闭状态,它们“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藏象学说八段锦能体现藏象学说的传统功法仅在八节功法的名称中,至少有七节直接与藏象学说有关,试以其中四节说明之第一节“两手托天理三焦”,以“三焦”代指全身第二节“左右开弓上射雕”,古称“左肝右肺是射雕”,既应用了《素问·刺禁论》“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观点,又体现了两者金木相开智气功克、以平为期的关系第三节“调理脾胃单举手”,体现了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降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之说第五节“摇头摆尾去心火”,这一节以马步下蹲后的“转腰”为操作要点,“腰为肾之府”,转腰相当于对肾的间接按摩,功能强肾;肾为水脏,水克火,故肾水上济能去心火 气功的理论与中医基础理论是一致的,如它们都崇尚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辩证统一的动静观、相互依存的形神观等气功中用得比较多的理论有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学说、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在病因病邪学说中比较重视七情致病和内生五邪致病,而对外感六淫与戾气致病说则较少涉及;在治则治法中,重视未病先防,并较多采用和法、补法、通法等治法,也偶用“八法”中的温、气功快速入门清法,但对汗、吐、下、消法基本不用试以具体的功法或练法择要说明之 责任编辑:hn013 “通”的方法,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将其分为“意通”与“气通”两种:“气通任督者,纯凭……内练功夫……日积月累,元气充足,勃然而动,冲开督脉,以通任脉,有水到渠成之妙”而“意通”则是“欲行其法者,当收视返听,一志凝神,使所吸之气下行归根当其吸气下行之时,即以意默运真气……”显然,张氏提倡的“气通”与上述“阳气冲开”是一致的,我们平时说的“通周天”、“打通任督脉”也应指“气通”;而“意通”虽有速度快、感觉(“气感”)强等特点,但对健康无益,且有出现偏差之虑,故不予提倡“气通”周天后,练功者可以在任督脉的部分循行之处,有一定意念气功的感觉,如温热、麻木、“气”的“走动”等对此,练功者既不必惊慌,也不应刻意追求这种“气通”,还可在一定仪器上有所反应,如红外热像仪可显示任督脉循行路线上一段或几段温度的升高,三个丹田(特别是下丹田)也可用仪器检测到局部温度上升 武汉权威白癜风医院沈阳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7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