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整体理论智能气功科学基础二混

发布时间:2016-10-29 20:27:00   点击数:

混元整体理论智能气功科学基础[二](混元论--混化理论)

第二节混化理论

混化理论是论述混元整体的形成是两种以上的物质要素混化而成的过程的理论,是关于混元物质运动、变化的总体规律的学问,包括物质混化论与时空混化论。

Ⅰ、物质混化论

如混元气理论所述,任何独立事物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两种以上物质混化而

成的混元整体,因而每一事物都有自身的混化形成过程。形成以后,又和外界不

断地进行着新的混化。万物都从初始混元气演化而来,又在初始混元气的大背景

中进行着新的演化,从而使宇宙的时空结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它们是怎样

变化的呢?也就是说,它们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呢?混元整体的基本运动是:

一、开合、聚散、出入、化这四种运动形式,无论在混元整体的自身运动中,还是在与它物的混化运动中,都是普遍地存在的。下分述之。

开合:这是每一层次的混元整体都具有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其它运动形式

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开指混元气的界面向外展开,合指混元气的界面向

内圈合。

聚散:聚指混元气的各组元进行的聚集,它开始是各组元间疏密程度的聚集,

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发生相态的变化,“聚则成形”的“无形生有形”的变化

过程即混元相态变化之聚集;散指混元气各组元密度的疏散,它可以是混元气各

组元间的一般稀疏化,也可以是相态变化的疏散。实体物的“散则成风”的“有

形化无形”的变化过程即混元相态变化的疏散。

出入:出指一事物的混元气外溢而出,它多在开、散的基础上起作用;入指

自身或外在的混元气内敛而入,它多在合、聚的基础上起作用。

化:指化生,《黄帝内经》中就说:“物生谓之化。”由是而知,化是通过

开合聚散出入而引起的混元气的变化。化是关系到物质性质的改变过程,其实质

是物质时空结构重整化的过程。化这一运动涉及范围较广,往往引起混元气的根

本变化,是混化的简称。

在上述四种运动形式中,开合是基础,化是根本。之所以说开合是基础,因

为聚散、出入是建立在开合的基础上的,如散与开紧密相关,聚与合紧密相关,

无合不能聚,无开不能散。出入也是如此,而且要更复杂些。欲外出,则需伴随

向外开、散;欲内入需伴随向内聚、合。然而三者又是有区别的:开合主要指混

元整体的界面的开放与闭封而言;聚散则指混元整体自身的混元气的聚集与疏散

而言;出入则指混元整体的混元气的外出与内入而言,它有了与外界交换的内容。

说化是根本,是因为开合、聚散、出入的过程都会引发起一定程度的化,只是在不同事物、不同层次的混元气中的开合、聚散、出入所引起的变化的程度不同,

内容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而已。譬如,混元子层次仅有混元子的展开与向内圈入的

开合运动形式,所以由此引起的化是在开时形成初始混元气,它的合只是到了万

物复归混元子时才呈现内合。

宇宙的“一生一灭”乃混元子一开一合的过程。在初始混元气层次,由于有着开合、聚散两重运动形式,因而使化的内容也多样化了。如具有空间和时间特性的复合子之间进行的不同时空特性的聚合,可形成不同的线的信息(这一过程也是时空分散开,各自独立的过程),由此聚成能态物混元气,进而形成万物混元气。在万物层次有了开合、聚散、出入全部的运动,由于混元气已被形体固定,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混元体,因而在无生机的物质中,自身的混化运动不明显(譬如原子的电子可以等量的出入而不发生变化,即可作为比附说明),化体现在与它物的化合中。在有生命的物质中则不然,该物的混元气时时都随着开合出入聚散进行着混化的运动,它不仅进行着自身的混化运动,而且与外面混元气进行混化。或问曰:混元整体如何与外物进行混化呢?

二、万物层次的混化

这里主要谈实体物的混化。实体物的所有变化,都是实体物混元气混化的结

果。实体物的混化包括简单物质混化成复杂物质与复杂物质分化(混化)为简单

物质两种形式。此混化过程虽然是实体物之间的变化,若究其实质却是一个复杂

的有无相生的混化过程。试以无机物的变化过程说明之。例如,金属钠(Na)

遇水(H2O)生成腐蚀性很强的氢氧化钠(NaOH),NaOH的整体性——如腐蚀

性,并不是由Na+与OH-简单迭加形成的,而是两者混元气混化的结果。因为有

了Na+与OH-并不一定会形成NaOH,如钠盐(NaCl或Na2SO4)水溶液中,既有

Na+、又有OH-,只是未进行混化,就不能形成NaOH。然而电解食盐(NaCl)

溶液,却能在阴极放出氢,且在极旁生成NaOH,在阳极放出氯(Cl2)。这是因

为在电解过程中,Na+与OH-进行了混化,而H+与H+进行了混化,Cl-与Cl-进行

了混化的结果。物质的混化过程是改变参与混化的物质的原有特性过程,同时又

是生成新的统一整体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的物质消失了,有些物质新生了。对

此,混化理论认为这决不是简单的化学反应,而是物质混元气混化的结果,这一

过程的物质变化存在着一个有无相生的复杂过程,这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表

现得更为明显。譬如新陈代谢的同化过程,是把摄入到生物体内的独立存在物,

通过改变其独立性质变成整体的一部分的过程。把该过程展开来看,则是:实体

独立存在物化成—→该物混元气变成—→失去独立性质的混元气聚化成

——→整体的一部分(非独立存在物)。同理,新陈代谢的异化过程则是生物体把自己整体中的部分内容排出整体,使之成为失去该生物的整体特性,成为具有自己的物性的独立物质。这一变化过程被展开来看,则是:生物整体中的组元化成

—→具有该生物整体特性的组元的混元气变成—→失去该生物整体特性的独立物质的混元气聚化成——→独立的实体物质。综言之,简单物质混化成复杂物质的过程,是打破原有的整体与气场,两者合化形成一整体气场、一个中心。与此相反,复杂物质分解为简单物质,则是打破原有的整体与气场,裂解为多单元,每一个单元重新整建自己的中心整体与气场,形成一个新的独立个体。

那么混化的机制与形式又怎样呢?

三、万物混化的机制与形式

尽管万物的混化内容有从简单物体(混元体)混化成复杂的混元体与由复杂

混元体分化为简单混元体的区别,但就其变化机制来说,关键都是整体的时空结

构的混化。各种事物的混元气,彼此之间本来是互相交织、渗透在一起的。只要

当它们的时空结构(信息)达到一定的相干性时,就可以打破原来的时空结构,

形成新的整体时空结构,以聚集能,进而形成质,这就是通过混化而产生新的混

元整体的过程与机制。当复杂事物在外界混元气作用下,使原整体时空结构破坏,

使内部的各组元有了相对独立性时,它们就互相混化形成新的时空结构以聚集

能、质,从而形成分立的新的混元整体。

综观宇宙万物混化过程的完成,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

(一)以能量为动力使时空结构混化

主要表现在大自然界中的非生命物质的各种随机运动引发的时空结构混化。

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在混化理论看来,也属于以能量改变

时空结构的这一混化形式。其特点是,改变能量的平衡状态,使时空结构失去与

原有能量保持的稳态而发生新的混化。由于时空结构与其所统帅的能、质有紧密

结合度,因而要从外面打破这一平衡是相当困难的。为了打破固有的时空结构,

必须使用相当大的能量(尽管能量的形式可以不同)。这一特点可以从现代科学

技术的化学合成的艰难性中得到充分的证明。不是吗?一个简单的化学合成,不

仅需要特定的压强与温度,而且还需经过复杂的工序,这在无机界固然是可行的,

而在生物界的复杂化合物面前,就无能为力了。那么,生物界的复杂的混化过程

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二)时空结构诱导时空结构的混化

众所周知,在生命体内,尤其在高等生命体内,不停顿地进行着瞬息万变的

化学的分解与合成的变化,这些都属于混化的过程,都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完

成的。也就是说,这一混化过程的完成消耗的能量是非常小的。这显然较上述的

以能量为动力来完成的混化更为经济,因为它不是以能量而是以时空结构的诱导

来完成这一混化过程的。这是生命体内进行混化过程的基本方式。又可分为两类:

1、时空结构的互补诱导。所谓互补诱导指已有物体的时空结构对新产生物

体的时空结构来说,呈结构互补,是由原物体时空结构诱导出与之互补的新的时

空结构。这是生物体中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各种酶的产生与作用的主要形式。生物

化学揭示了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都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而酶的作用

的启动或酶的生成则需要促酶或辅酶。于此可见,机体中的每一化学变化都连带

着一系列的物质生成与变化,这些变化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是现代科学的

人工合成技术望尘莫及的。从混元整体理论来看,这是在机体的整体作用下,局

部正在进行变化的物质的时空结构呈现出的互补诱导的结果,其反应过程基本也

是整体性的。

2、时空结构的同构诱导。所谓同构诱导指原物体的时空结构对新生物体的

时空结构来说是同构的,是在原物质的时空结构的诱导下形成的。生物遗传工程

的DNA的再生与复制RNA的过程即其典型的范例。

(三)用意识为动力引起时空结构的混化

以上讲的混化形式,都是自然界万物间自然地进行着的混化过程,除此之外,

人的精神也可引起复杂的混化过程。这是尚未被现代科学所认识与承认的混化形

式。

人类的全部意识活动无一不是混化活动。对此,我们将在本书第四章《意识

论》中讨论,这里,仅就用意识作动力来改变物体的时空结构,作一简要介绍。

所谓以意识作动力进行混化,实际上并不是直接应用意识力,而是运用意识

造形的时空结构来诱发出真实的时空结构。所谓以意识为动力,因为意识造形时

需要有意识驱动力,在混化时需要意识的整体发动,这就是常人不能运用这一方

法的原因所在。

这一过程与时空结构诱导的区别:一是以实在物的时空结构进行诱导混化,一是以意识造形的时空结构进行聚合混化。后者较前者更直接一些,因而完成的速度也更快一些。这一功能在常人与超常智能人身上都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譬如外气治病使瘤消失于瞬间,使骨折愈合于顷刻,就是用意识改变时空结构的典型实例。

至此,人们不禁要问,以时空结构诱导而形成的混化过程,尽管有互补诱导

与同构诱导的区分,但都有实物的时空结构作客观基础,而意识造型的诱导,不

仅没有客观实在的时空结构作基础,甚至连造型的意识过程也没有,它是怎样完

成混化过程的呢?混元整体理论指出,这是意识活动的全息性与生命活动的整体

性所决定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对内的与对外的)不仅可以淀积在生

命体中,而且可以贮存在意识中。能否提取这些信息,决定于意元体的灵敏度与

能力,练气功就是要增强提取贮存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尽管在运用意识进行混化

时,有时觉察不到意识内的造型过程,这是因为意识运动是极其迅速的运动过程,

任何一个简单的念头的出现,都要经过极其复杂的过程才能完成。这一切是难以

察觉的(详细内容见《意识论》)。

或问曰:既然生物体内进行的时空诱导与意识造型诱导都是以现实的时空为

依据的,那么,整个生物种族发生史中的混化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四、混化是遗传与变异的统一

对于生物的繁衍,现代生物学家有的强调生物遗传是根本,他们以生物遗传

工程(DNA)的时空结构定位性能作根据;有的强调环境是根本,他们以环境可以改变生物遗传性能为根据。其实这两者是混化过程中的互相联系着的两个侧面,只有两者混化而为一,才能形成生物的繁衍。也就是说,仅有哪一方面都是不能单独完成这一使命的。譬如一个细胞,分子生物学认为它的生命根据是遗传工程DNA决定的。实际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为胞核中的DNA,只是行使细胞生命活动全部时空结构的一个方面,还必须有环境中的与之相应的时空结构的内容,经过两者的互相混化才能形成新的混元整体。如果环境中的时空结构与之一致,两者耦合为一,保存了原来的特征——呈现出遗传占主导的混化;如果环境中时空结构与之不一致,通过混化的开合出入,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混元气的内容与形式。改变幅度小者往往可以继续生存,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改变幅度大者,可能会导致失去生机而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物竞天择”的道理所在。宇宙从初始混元气演化至今日的万事万物,就是这样一步步地通过“自组织”的形式逐步发展而来的。诚然,万物的衍化每前进一步,该混元气的变化都会内聚成有形之物被积淀起来,进而成为支持自身变化的时空结构与外在的混元气进行新的混化。

混化对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影响,仅从单细胞混化过程似乎还不能马上理解,

如果分析一下高等生物细胞的变化就能一目了然。下面以蛙为例。据报导,将熟

爪蟾的小肠细胞的胞核接种到熟爪蟾的被取除卵细胞核的卵中,结果可以孵化出

蝌蚪,有的竟发育为成蟾。同是一个细胞核,在小肠细胞的细胞质中就发育成小

肠细胞,而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就发育成蝌蚪,环境的改变,决定了它的发展方

向。这充分说明,具有支配生命活动的细胞核中的DNA这种时空结构,要真正

体现它所具有的支配生命活动的能力,必须借助外在的(如细胞质中的)与之相

应的时空结构,只有两者混化后,才能形成现实的生命活动。征诸实际,任何一

个生命个体的生存过程,都是在继承遗传的基础上,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生存,

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时空结构,而后再传给下一代。在这里,

混化过程使遗传变异得到了统一。

总之,任何事物(尤其是生物)的存在与变化,都是以自己固有的时空结构

的整体特性为基础。在生物体这一整体功能的集中表现,即古人所说的“神机”,

即根本的生命信息,它是生物生化的根本,是内在的根据。但仅此还是不能生化

的,只有通过开合出入聚散化的运动与外界混元气混化,才能够使之成为独立存

在的混元体。这一外在环境也是事物生化的根据,即古人所说的“气立”,它是

事物生化的外在根据。由是而知,神机、气立,各是生命整体、生命活动全部条

件的一半,只有两者混化为一,才是一个完整的混元整体。

在这里遗传变异在事物的混化过程中得到统一,而且使物种不断进化。在人

出现之前,这一过程是自然进行着的,当人出现以后,使自然界的变化开始打上

人的烙印。对此在第三章《整体论》中将有全面的阐述,故这里不予详述。

从混化理论的论述中可知道,宇宙大自然不断地进行着混化运动,使宇宙从

简单走向复杂,这一观点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热寂说”是正相矛盾的。所以如此,

关键在于“热寂说”不了解混化过程中的外在环境的时空结构的作用。实际上,

现代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也向“热寂说”提出了挑战。

五、混化运动使宇宙万物间呈现出对立的统一

宇宙中的万物都有它的对立统一物存在。在物理世界的粒子与虚粒子、正电

与负电、磁的N极与S极是典型的对立统一;在生物界的雄性与雌性、生物体内

的合成与分解、生化过程中的受体与配子等,则是对立的互补。对立的双方互相

依赖,只有两者结合后才能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对此,中外哲人均感迷感不解,

老天生物如此之多,怎么会那么巧合,有一物就一定有另一物与之对立互补?混

元理论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一言以蔽之,这是混元气混化的结果。

混元理论指出:任何独立的事物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因素混化形成的。就是说生成某一物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体系参加混化。试举例说明之。如A体系与B体系作用,结果A体系中的一部分a被拉出来,与B体系被拉出的部分b进行混化生成ab这个新的混元整体。与此同时,A体系中留有a的痕迹,B体系中留有b的痕迹,混元体ab对两者不仅有一定的依赖,而且也可通过混元气场对两痕迹施加影响,使之各自在A体系、B体系中具有了相对独立性。如果a痕迹与b痕迹的混元气,内聚形成实体性物质而独立存在时,就形成了对立互补的两方,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混元整体的裂解,使一整体形成对立、互补的两部分。

第三种情况是(主要指微观粒子世界)形成完整个体的混化过程中,本来就有两种时空结构的表现形式,一是以空间为主导的时空结构形式,此即实在;一是以时间为主导的时空结构形式,此即虚在。这是无生有过程中的特有现象。

Ⅱ、时空混化论

在常态智能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里,认为时间、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特殊形

式,然而它是怎样的形式,却无从阐述。在混元理论里,对时间与空间的看法是

有其特殊内容的。

混元整体理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混元整体的不可分的两个标志,若借助现

代科学与语言来概述的话,时间是事物功能的连续作用即变化过程,空间是事物

位置的延展过程。然而功能的连续作用即变化过程的展示,必须借事物的延展过

程才能成为现实;同理,位置的延展过程的完成,必须通过功能的连续作用才能

成为现实。时间和空间是互相渗透、交织在一起的混元整体。

它的实质(即混元时空的本质)还难以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述,因为它是混元气的整体表现形式,而且它“镶嵌”着不同层次的混元气的内容。今日宇宙的时空,最少有混元子层次的时空(绝对时空)、初始混元气层次的时空(整体时空)、万物层次的时空(相对时空)、意元体层次的时空(可与其它时空相通)。

在日常生活中,习质把空间说成是空无所有的,把时间说成是虚无实体的。

其实空间不空,时间也不虚,都是实有的特殊状态。正如混元气中对“0”的新

认识中所说的,在宇宙的时间领域或空间领域内,都没有一无所有的“0”,也

就是说,没有空间上的真空与时间上的虚无。因为空、时都是混元气的表现形式

与内容。既然时间与空间都有混元气的物质内容,它们也就必然具有类似物质混

化的特性。

一、时间混化

如前所述,时间是事物作用变化的连续性表现,每一事物的过去、现在、未

来,都是该事物的无数个瞬间表现的集合,这与数学中的直线是点的集合很相似,

这或许是人们说的“时间的一维特性”的根据吧!混元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瞬间

表现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绝对的,而是过去、现在、未来状态的混化结果。试

详述之。

(一)在事物的现状中积淀着过去的变化痕迹。这可借用红外线复相术比附

说明之。例如:某人于某地某时的情况,在该人离开该地的一定时间内,可以用

红外线复相法把当时的情况拍摄出来。这是该人已经过去了的变化在空间留下的

迹象。同理,这些过去的变化迹象也可积留在该实体物之内。

(二)在事物的现状中蕴含着未来变化的萌芽。这可借用生物光照相术比附

说明之。例如:树木的叶子未生长出来之前,已经可以用生物光照相法照出叶子

的雏形来,这表明树木长叶的枝条中,蕴含了它的未来变化的景象。

鉴于上述两点,混元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瞬间所呈之像,都是过去、现在、

未来的混元状态,所以用超常智能可以从具体事物中查知过去、未来的变化。

二、空间混化

空间既然是混元气的存在方式,鉴于混元气的兼容特性,决定了空间必然是

充满各种混元气的混化态;又鉴于混元气有贮留信息的作用,决定了空间原始混

元气中必然保存着万事万物的混元气信息。正因为如此,所以超常智能者不仅可

以从具体实物中查知到它所包容的其它事物的属性(如可以从来人身上查知到他

的家属的情况),而且可以从虚空中领悟到具体事物的属性。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白癜风该怎么治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jj/127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