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篇文章介绍了法国随笔作家多明妮克?洛罗的著作《理想的简单生活》,分别从极简主义的背景和生活实践切入,探讨简单生活究竟长什么样子、具有什么精神。本篇文章随着多明妮克的行文,将极简主义的奉行从日常基本需求的层面,带入精神层面,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并存而互相牵动的,在这两个层面都要进行某些自我要求与训练,才能达到简单生活的目的。 想想你上一次静下心来、不想任何事,好好的感受自己的心神是什么时候?现代社会的人们思绪随时都被工作、生活压力、娱乐、太过纠结的思想与紊乱的情绪所占满,如果没有停下来的空间,意识很容易与自身远离,成为一个思想与话语、情绪与表达的匣口而已,在这一团乱中,你将找不到自己。 冥想是一个一再被证明对身心有益处的活动,可是许多人都会忽略一个要点,就是必须要持之以恒的将冥想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够看见它的帮助。冥想是一种近似仪式性的行为,即使每天的冥想很短暂,但就像在睡前点上放松精油一般,它不需要是具有宗教色彩或严格步骤的事情,而是留给自己的时间。 通常在开始冥想时,脑中会有整天累积下来的杂乱信息流窜,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的意识实际上是一个具有自己的生命的精神,很难控制一个回忆的涌现、一个情绪的爆发。但只要学会去了解它、尊重它,也许你会感觉与自己更熟悉。让那些噪声出现,别刻意控制它们,然后静静等待安静下来的瞬间,让那些思绪进入意识再离开,慢慢的就有机会进入近乎空白的意识状态。 瑜伽与气功是很好的活动,它可以同时训练身与心的稳定度,让你感觉自己的全身肌肉,并需要精神完全专注才能做好。更棒的是,这种活动没有年龄、身体状况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将之当成一辈子的自我发展功课。 虽然乍看之下,如此重视内在发展似乎是一种利己主义,但如果不关心自己,就无法将精神往外延展。在书中多明妮克引用古罗马人赛内卡(注1)的书信,说明捍卫自我之重要性。除了冥想,还有许多方式使心绪静下来,并开始内在的探询。像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注2)就鼓励他的病人以画曼荼罗(注3)的方式来探询内在能量的不平衡或潜在渴望。 荣格本人在年画的,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曼荼罗。 负面的情绪也会让你无法进行简单生活的实行,因为简单生活还需追求思绪的干净,别让犹豫不决的情绪占满你的心思。做选择其实没有这么难,只要设立自己的原则就好,你会发现使你烦闷的都是生活中不重要的小事,例如餐后是否要多吃一块蛋糕、这个月没钱了但很想买新衣服等等。不过切记也不可被原则死板地限制,就跟金钱的使用一样,我们都应该对金钱和原则有绝对的掌控权,而不是被它们牵着走。 不过,人活着不可能只与自己的内在相处,还有向外展开的、与世界的联系,从朋友、家人、同事等等一直展开的人际关系。加上现在又有通信软件、网络的联系,光想就觉得很复杂。打开手机与脸书的朋友清单,将完全不会联络的朋友都删除吧!与人的相处不一定要非常频繁才能够彼此了解与沟通,太多刻意安排的聚会反而会使自己与他人吃力,大家应该都有巧遇许久不见的朋友的经验吧,那种时候也总是最开心的,就像第一口咖啡一样是精华中的精华。 整体而言,虽然多明妮克在书中似乎列了许多规则性的建议,但这不代表理想的简单生活一定要完全依循这些指示才能做到。简单生活是一种哲学与信念,而它会随着每个人的实践过程而改变质地,但是都指向精神与物质的简化与纯粹。在世上的不快乐除了来自物质的限制,也来自精神,试图在这两方面化解限制。也许从个人开始,社会、国家、自然甚至现在正在努力承受人类破坏的地球,都会慢慢有光明的可能。 注1|塞内卡(LuciusAnnaeusSeneca),古罗马时代著名的科尔多瓦斯多亚学派哲学家、政治家、剧作家。 注2|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年7月26日—年6月6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始者。 注3|曼荼罗(梵文:?????,Mandala,原义为圆形),根据维基百科,又译为曼陀罗、慢怛罗、满拿啰、曼达拉等,意译「坛」、「坛场」、「坛城」、「轮圆具足」、「聚集」等;藏语译为???????????(dkyil-vkhor),音译「吉廓」,意译为「中围」。原是印度教中,为修行所需要而建立的一个小土台,后来也用绘图方式制作。这个传统被密宗吸收,形成许多不同形式的曼荼罗。在荣格学派中,曼荼罗象征与永恒的联系。 撰稿:于念平 摄影:林易柔 2016骞翠綘鍙兘鍐嶄篃鐪嬩笉鍒拌繖浜涙姤绾稿拰鏉?2016骞翠綘鍙兘鍐嶄篃鐪嬩笉鍒拌繖浜涙姤绾稿拰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jj/138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