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修炼对神的调控和锻炼三对情绪

发布时间:2019-1-16 5:38:15   点击数:

气功修炼对神的锻炼和调控

从古代生命观来看,人是形气神的三位一体,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人的意识活动在人体生命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气功修炼必然离不开对神的锻炼和调控。而神意识的层次牵涉到意识的不同层次,既包括在练功过程意识运用的模式和方法,同时也包括心性修养。

情绪即指激情的延续,使意识活动失去自觉而依附于诱发事件,是意识失去应有的灵明的表现。对于情绪层面的修养,要求练功者在处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都保持情绪的稳定,符合中和之性的要求,然而这是比较难的。因为人生在世各种不同的刺激,引起喜怒哀乐爱憎变化,已在人的意识领域中形成了固有的模式,成了习惯,这就是人们说的“人之常情”。因此,要使性情趋于中和,非花大力气不可,从气功修炼的角度来看,可从以下三个途径着手:

1、提高理性认识,增强陶冶性情的自觉性

从理论上认识到不良情绪对健康与练功的危害。人生活在社会中,会遇到各种矛盾,这些矛盾往往会招致七情的变化,骚扰精神,使之不得安宁,激惹气血,使之不得平衡。《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之中,尤以忿怒忧思为甚。七情之生,不是由于“个性”太强,就是私欲未遂,从而失却本身自然中和之性。

囿于七情之中,身体定然被害。例如愤怒,《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更重要的是郁怒时,肝火上升,可使精神昏乱,失去理智,这对练功有严重的影响。所以古人说,七情发作时,旋即心情烦恼,一经克服,顿时心境清凉。若能于七情欲作将作时,将之化解,于是七情也就陶冶成为道德了。不良情绪不仅可以诱发疾病,而且能扰乱神明以影响修持练功,故修练气功必须使情绪平稳,唯此才能收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对此古人有着详尽的阐述,如《淮南子·原道训》中说: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瘖,惊怖为狂,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中之得则五藏宁,思虑平,筋力劲强,耳目聪明……”

中医与气功理论认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生气通天论》)又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等。当人有病气虚,或因劳累气耗损而虚时,神失气养,功能脆弱,则易于失衡而引起情绪的波动,以此,情绪不能自控而发作是气虚的表现。气功修炼之人,当发现自己情绪不正常时,要清醒地知道,自己已经是气虚、不足了,应自觉地去练功、养气,切不可从外面找原因,更不能怨天尤人。这里用得着一句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实际上,任何情绪都是自身内部产生的。

2、克服不健康情绪

不健康情绪包括消极情绪(如消沉、悲观、失望、妒忌、憎恨、猜疑、自卑、自怜等)与病态情绪(如恼怒、嗔恚、悲哀、忧愁、惊恐等),常人时常处在这些不健康情绪的困扰之中,这是意识不能自主的表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对待自己与正确地对待客观,要建立科学的价值观,自重、自爱、不受外界干扰。要经常省察自己,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可用下列方法去对待。

(1)当事时的对待法。要把自己的精神用来守护自身的气不要轻易发放出来,此即古人说:“不拔一于情”,“持其志,勿暴其气”,能如是则能“得之于内者也”。外界任何刺激都不动心,则情绪定然平衡,而内气自然充盛。

(2)情绪产生以后的对治。一旦情绪已经产生,又不能即刻排除,则需以一定的方法给予对治,其上乘方法是空无法。所谓空无法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观察产生情绪的原因本无实相,因为事情的发生已成过去,绝无实相可得;现在发生的情绪已属无缘无故,此其空无之一。第二,观察情绪本身也无实相可得,观察产生情绪的本体——神气——是空无一物的,它的发作,不过是自己意识制造了一套运动内容而又强迫自己去履行而已。

(3)情绪产生时的对待法。这是对有了一定意识修养水平的人的要求。平时要灵明在躬,在思想意识深处保持灵明状态。这样就使得情绪的意识活动与意识中的我分离开。情绪得不到自我意识的强化就难以对体内之气发生作用,意识的灵明之性不受干扰,情绪就会当即消失。元代修道高人黄元吉曾说:“无事使此心不乱,有事令此心不扰,于静于动,处变处常,任外患频来而天君泰然,绝不因之有损益也。故曰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有事无事,处安处危,只易其境,不易其心,如此存心,即欲不遏而自遏,诚不存而自存矣。”(《乐育堂语录》)

3、建立健康的情绪

建立健康的情绪是对治不良情绪的更为积极的手段,它不是立足于对治不健康情绪,而是用健康的情绪取代不健康情绪,使不健康情绪不能发生。

(1)保持心理的愉悦

心情愉悦是人体生机盎然的内在感受。愉悦心情可从以下三方面达到:

其一,通过练功使气血和畅,和畅之气血充养意识,使意识的密意生机得以展现。

其二,意识排除了外界对它的扰动,在虚灵状态下行使自己的职能。如果以上两种情状相结合,就形成神气合一后的特殊的、充斥全身各部的内在喜悦,它是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感受。如佛家坐禅从初禅到四禅会相继出现范围逐步扩大、层次逐步深化的喜乐感;道家功出现活子时的各种感受则是内在喜悦渗入周身各部的结果。不仅如此,乐本身也是很好的功法,古法云“一儒一道一释流,三子各话万千秋,到底说了什么话,一字真言笑不休。”这说明传统气功中都很注重喜笑这种愉悦状态。

其三,外界事物的刺激,有助于神气的生发,也能产生愉悦的心情。气功修炼要学会运用这种喜悦来加速自己的练功进程。第一要善于融溶到喜悦的气氛中,如有益的游览,艺术的品味,善举的结果,事业的成功,盛大的庆典,集体的荣誉,胜利的喜讯,家人的团聚,朋友的兴会等等,均可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当产生愉悦心情后,要认真体察内在的感受,而且把这种感受尽量延续下去。若能使这种愉快的内在感受保持长久,仅此一点就是高功夫了。另外,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注意别人的喜悦,学会为他人而高兴。第二要善于为自己创造喜悦。这就需要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不盲目追求、不好高骛远,要有理想又脚踏实地,要努力拼搏又善于总结,要有长远规划又重具体安排……这样就可步步有成果,时时得喜悦。另外还可以经常回忆往事中的爽心悦意之情景,回味当时的感受,如果回忆的效果不理想,就有意识地喜形于面,展眉落腮,两眼内眦放松向印堂集中,则可引发出愉悦而宁静的感觉。

(2)培养顽强的意志

培养、锻炼意志力是练气功的核心内容。因为有了坚强的意志力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生命运动(包括指挥形与气的运动),而且也是发挥超常智能的重要条件,即使是在完成修炼气功的漫长征途中,没有顽强的意志力量也是难以坚持到底的。因为修养意识、陶冶性情决非一日之功,练气功也不会一帆风顺,其间都要经过很多坚苦的磨难。古人讲练气功要经过九难十魔的关口,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是冲不过去的。

(文章来源:章文春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气功修炼理论研究》)

来源: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功科学研究所

更多精彩,請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jj/208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