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最高境界的呼吸胎息

发布时间:2019-4-5 9:34:55   点击数:

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太极……

《和美太极》专业太极微刊

太极拳起源于道家,以道家理念修练太极拳的太极拳练家是不难理解的)胎息,又称“脐呼吸”、“丹田呼吸”。象婴儿一样用脐呼吸。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另据《脉望》卷一曰:“呼吸真气,非口鼻呼吸也。口鼻止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云笈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气功术语与功法名。是指练气功时呼吸有如婴儿在母胎中,不用口鼻而行内呼吸的高深境界。这种呼吸法习练时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稍停再作重复。呼吸要绵细、缓慢、均匀,意守要在若有若无之间。   道家功有守一、吐纳、导引、行气、存神、坐忘、心斋、还精、辟谷、踵息、胎息、内丹、太极拳、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导引、胎息、存神、内丹最有代表性。   胎息:道家功中有很多注意呼吸锻炼的动静相兼的功法,其中胎息法是道教徒们最喜欢习练的功法之一,从史料记载看,很多著名道士都练过此功。   胎息即闭息。相传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龟息气功,到汉代才演变为胎息。《后汉书。王真传》:“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贤注曰:“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属道家密宗,是种极缓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称潜呼吸。由于此功技术性很强,非有师父传授才能修炼。据说胎息功练成后“谓之大定”,可达到食气和辟谷的神奇境界。   许多人把胎息与龟意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呼吸,其实龟息功是武当道家修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   《庄子》里有一篇文章记载,境界高的人呼吸与一般境界的人呼吸截然不同,一般境界的人呼吸入喉即吐纳,根本没有接受到气的根本精华,中等境界的人吸收到的气是吸收到胸前,但仍然不可控制情绪,气不能入丹田,仍旧有很大的精华没有吸收,最高境界的人呼吸是从鼻子呼吸气纳入到后脚根,使气之精华为我所用,将人体的健康状态提升到最佳境界。   为何会有这种奇怪的东东出现呢?据史书记载说,早在古代的中国时期,医学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推动而发展到一个顶峰时期的时候,出现一种比医学更为高等的潜伏在水下的新学问,比玄学更不为人知,更不易理解。   以至于现代人们对医学认为中医就是中医了,事实上中医有五花八门的家派,都有所驱别的,各族之中的医术又称谓不同,比如藏医是藏族人的医术,蒙医是蒙古人的医术,那么中医是代表什么呢?在两百年前尤于牙片战争使西方的医学科技和文化经济等纷纷与中国的相竞争,中国的最巨潜力的养生学问“道医”在这个时候就更为罕见和稀缺了,而中医就被人们称之谓“中医”正因为是这个时期的人们为了把中国的医学与西方的区分开相对比,于是才出现一个代表性的医学词语“中医”,可是“道医”为何在最近两百年里沉寂了?现代又被全世界有所观注呢?因为在90年代,上海电视台曾经请一个道士用“胎息”的方法当众表现和解说,全世界最高深最神秘的养生学问,即“道医”。竟然让全世界震惊了,后来香港凤凰台也请这个道士去解说人如何能够长寿,如何能够用腹、肛呼吸等,当时在水下被上千人监督,竟然水下呼吸达两小时,无独有偶的事,在世界养生学里,印度的腧珈里也有一招好似中国的道医中的“胎息”,只是用肛门呼吸罢了,把人的头裁到沙里或埋在水里,也正是这个原因,解释开了全世界所不为人知的奥秘,为什么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针灸穴位比全世界早年,因为“道医”里说气通百脉,经脉自通。意思是说“当人的肺呼吸时候,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集于肺。肺为十二经脉运行之始终,气血运行于经脉,流经肺脏,然后通过肺的宣降(宣布发散)作用,输送到全身各部,直至体表皮毛。   

不象现代近十年,英国用解剖学发现人体内有经脉,德国用声脉器发现人体内有经脉,日本是直接接受中国南宁时期的医学思想的,也承认经脉,美国是用红外线发现的经脉,尤此可见,中国的文化宝库相当之多,是多么的伟大,还等待着我们下一代人去努力挖掘啊。

中规中矩的习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站浑圆桩,无极桩两个月后,身体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反应,也不知道是好是坏,挺惴惴不安的。现在说一下,请高人指点下。

首先是感觉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有了一些增长,总有一种荒谬的感觉,好像能控制内脏毛孔一样。每天晚上刚刚打完拳架站完桩后,呼吸会有些不受控制地下意识的缓慢加深,安静下来不动时这种感觉很爽,但是在回寝室路上时呼吸也有点不受控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走动的关系,总感觉那种呼吸平稳被打破了,虽然仍然缓慢悠长,可是却不平稳了,忽长忽慢,一下子就感觉胸口有些憋闷,很不舒服。回到寝室要过大概半个小时才能有舒服下来。

晚上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周身一放松,不自觉的呼吸又开始缓慢悠长平稳,慢慢的,感觉身体里面有两个地方在跳动,一个自然就是心脏,另一个的位置大概在腹股沟上方,可能就是丹田吧,在吸气的时候还没什么,在呼气的时候,随着身体的放松开始感觉那个位置开始跳动,越到后来越明显,在一口气呼完后,总有一种错觉,身体不想再吸气,就想一直这样下去,而且这个时候跳动的越来越厉害。

同时伴随的还有浑身开始发热,热的很厉害,浑身好像各个部位都在发热出汗,双手双脚发热尤其明显。手心脚心处好像随着呼吸在一张一缩,但感觉不明显。

我对孙门武学的认识是从无极式开始的。张老师家有“道家橐龠功”的练法,它能有效的激活和开通橐龠。橐龠一开,内呼吸和胎息就是水到渠成,手到擒来。

古人讲,心脏有七个孔,和七根血管相通,但其中有一个孔是闭塞的。所谓“七窍开六窍,一窍不通”,就是指这个半闭塞的窍。这个第七窍是心脏有和腹动脉相连的孔道,如果开了,心脏的血便能大量地、畅通地流进腹动脉。“七窍玲珑心”指的是腹动脉开时,胎息自然会出现,用这种方式起动血液循环最能帮助心脏血液流动良好。一般人的腹动脉也在供血,只是不直接从心脏供给,而是从旁边流入的。所以道家“百日筑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把心脏的血液迅速引入腹动脉,这也是补后天之本(脾、胃)的根本方法。妇女在怀孕时,腹动脉会自然打开,这是女性的特有功能,正符合了练功时所欲达到的心肾相交,降心火补肾水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血液循环加快,身体不怕冷,免疫功能提高,所以有许多妇女在怀孕期间,一些疑难之症会自然地康复。

我们平时所说的“上火”,就是指心脏的血下不去,血逆行上丹田或停滞于肺内、心内,于是血中出现缺氧现象,最后产生血热。气带血下流,血旺气就来,下丹田一热,肾就开始热。肾属水,水一加热,就开始气化,这就是古人采用的结丹方法之一。

田诚阳道长在他的修道入门57页里写到: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的心脏原有一管,上通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出生之后变成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说: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指的就是这根管。

我在练无极式的时候,感到心血下行,水火相见的内景象很是强烈。这本是在静坐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却在孙门无极式里出现了。这说明了孙公禄堂的武学确是与丹道、丹理、丹法相合的。也说明了《拳意述真》的学术价值。但看到网上很多人都在恶意攻击孙公禄堂的武学成就和贬低丹道这一道家文化瑰宝!

本不想让一部分恶意谩骂丹道和攻击孙公禄堂的武学的人知道“练形意拳为何会上火”和“为何练内家拳肚子会越来越大”的原因。但为正视听,更为解大家心中对“由武入道”的迷惑。所以勉为其难说明一下“橐龠”的理法事,答谢关心爱护我的师友!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视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美太极”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jj/212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