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m/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传统功法的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意义,但是由于临床实践较少一直无法得知其中功法训练对LDH的治疗意义到底有多大。 引子:易筋经是腰痛常用的功能锻炼方法。朱毅等研究表明,易筋经锻炼治疗可有效改善腰痛患者功能障碍,迅速缓解其下腰痛症状,效果优于常规的骨盆牵引疗法张宗豪等对易筋经在腰痛中的作用进行举例分析,认为易筋经的“三盘落地势”,通过下肢的屈伸活动,可增强腰腹及下肢力量,起到壮丹田之气、强腰固肾的作用;而“摘星换斗势”可以通过伸展躯干部的软组织,强化腹、腰、背肌的力量,并逐步扩大躯干的活动范围、矫正肌力不均衡,从而提高身体运动的协调平衡,有助于提高和改善躯干的协同性、控制力和静态耐力等;“打躬势”和“掉尾势”,通过头、颈、胸、腰、髋的逐节牵引屈伸,可以增强脊柱的柔韧性,减轻椎间小关节的张力,改善脊柱椎间盘血流以及营养供应。纪清等选取站式八段锦、练功十八法中针对腰腿痛锻炼的活动术式对腰痛进行锻炼研究,其结果表明,推拿手法结合具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年江苏大学张宗豪发表《易筋经功法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研究中选取29名在影像支持下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其中易筋经组在常规物理疗法和口服中成药治疗的基础上由专业教练员指导易筋经功法练习,功法套路要求参照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推荐的易筋经功法。练习时间每周5次,每次时间为60min左右。,对照组所采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易筋经组基本保持一致。 经过易筋经功法锻炼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实验前后统计学分析呈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疼痛程度虽有所缓解,但未见显著性变化但两组间实验后比较仍呈显著性差异。 易筋经组患者的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3(%)、8(%)、1(%)和2(%),对照组则分别为1(%)、4(2%)、3(%)和7(%)。易筋经组患者易筋经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后两组之间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对象之间改善指数、改善率的比较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年朱毅、李凝、金宏柱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2周易筋经锻炼和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源性急性下腰痛疗效观察》的文献。其中以确诊为急性LIDH下腰痛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并且经CT或MRI检查证实。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易筋经组与骨盆牵引组,易筋经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3.15±13.62岁;膨出型6例,突出型22例,破裂型4例,游离型0例。骨盆牵引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2.83±11.74岁;膨出型4例,突出型24例,破裂型2例,游离型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类型和病程上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可比性。 易筋经组患者每日清晨在指导者的带领下集体练习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年颁布的健身气功·新编易筋经。先进行2天基本训练,待动作和呼吸要领掌握准确后进行实验。每天练习2遍,持续锻炼45min。练习过程中依照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动作姿势的高低以调节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连续练习2周。骨盆牵引组患者予骨盆牵引治疗,每天牵引1次,每次6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2周。 治疗后两组功能障碍记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后易筋经组MRMQ功能障碍记分显著低于骨盆牵引组。 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类比记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后两组疼痛视觉类比记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年纪清、王桂茂、姚斐、徐旭、赵国红等人在江苏中医药杂志上发表了《康复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临床研究》。在一定的纳入标准下选取LDH患者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以用康复推拿治疗方案进行干预推拿手法治疗采用三步推拿法,而对照组施行治疗组方案中的推拿手法治疗。其中康复教育包括功法训练和健康宣教,每周1次。功法训练内容主要为站式八段锦、练功十八法,选取针对腰腿痛锻炼的活动术式,训练术式参照推拿功法学。康复健康宣教形式包括讲座、幻灯片等,制作并向患者发放下腰痛健康宣教手册,主要内容为腰背痛知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与发展规律、引起症状发生发展的因素等。 经过最后的疗效判定,在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上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腰椎屈伸活动比较上治疗组治疗后活动度较对照组更好。对于疗效的判定治疗组总人数36人显效23人有效8人无效5人,对照组总人数36人显效16人有效14人无效6人。在显效率上治疗组人数更多,总有效率相差不大。 在治疗当中有进行功法训练与健康教育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法治疗者。 从上述三个文献中所研究的结果看传统功法的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有很强的治疗辅助意义。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jj/256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