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气功还是修炼丹道问答

发布时间:2016-11-21 10:20:42   点击数:

问:舌顶上腭的位置在何处?其作用何在?brnbsp;nbsp;nbsp;nbsp;答:舌顶上腭,是炼炁的起码常识,但其原理,无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其窍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脑,为神炁会聚之所,其窍不闭,则漏神漏炁,修炼家言“口开神炁散”,即是此义。故须舌尖反卷,上封此窍,抿口合齿,保养神炁。神炁相抱,则津液易滋,随口咽下,灌溉五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另外,舌顶上腭,还有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丹道术语称为“上鹊桥”。还丹之时,大丹亦从此窍降下,倘不接通,则易外漏鼻窍而走失,谓之“玉柱双垂”,毁人性命,不可不慎。brnbsp;br问:做功的朝向,以何方为宜?brnbsp;nbsp;nbsp;答:方向问题,本与做功关系不大。丹道所炼者混元之炁,纯阳之体,超越有形之上,本无方向之可言。丹经云:“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brnbsp;nbsp;nbsp;若对初学而言,为了容易入门,可以有所分别。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东方,以利采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东,以养肝脏,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养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养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养肾,有肾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时面向北方,寅卯二时面向东方,巳午二时面向南方,申酉二时面向西方,辰时面向东南方,戌时面向西北方,丑时面向东北方,未时面向西南方,皆为合法。brnbsp;br问:做功的时间,应当如何选择?brnbsp;nbsp;nbsp;nbsp;nbsp;答:做功的时间,对于初学者来讲,可以有所选择,以便容易收到做功的效果。丹道认为子、午、卯、酉四正时,正是阴阳二炁相互消长的特别时机,因为子时纯阴生阳,午时纯阳生阴,卯、酉二时阴阳相胜。此时做功,便于体察阴阳二炁的动静,兼又多在工作之余,也便于自我安排。brnbsp;nbsp;nbsp;nbsp;如果针对专习丹功来讲,当以子、丑、寅三个时辰为要,因为子时一阳初升,丑时二阳来临,寅时三阳开泰,皆为炼炁之特殊时辰。故应于子时做功,以俟阳炁之来复,则效验易得;丑时乃为二阳来临,更能得炁;如果子、丑二时不能保证起来炼功,寅时生出三阳,自身阳炁旺盛,这时一般人都会醒来一次(即使不修道的人也有可能如此),就应当于寅时醒后即起,开始做功,以采取阳炁。否则此时醒而又卧,阳炁即散,不复为我所用,则修炼失去良好时机矣。brnbsp;br问:据说本人所在地区的太阳位置,正午时的时间比起北京时间迟了一小时零五分,所以当地时辰的正午时应当从北京时间的十二点零五分开始,不知此种说法对否?brnbsp;nbsp;nbsp;答:古人所定时辰与节气,是以中原地区为标准,如今是以北京时间为标准,这一时间,与其他偏远地方存在不同的时差。所言你方所在地区的时辰,应以太阳为准,而将时差计算在内,理宜如此,其他时辰,亦应当作相对正确的调整。brnbsp;nbsp;nbsp;nbsp;但是对于丹道修炼来讲,这仅仅只是一个侧面,要知所有炼功时辰的确定,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丹书云:“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成虚比。”“不易”之外,尚有“变易”,更有“中易”之“活”时辰,并非死法不变的,应当注意体会之。nbsp;br问:盘腿打坐之后,可不可以马上下坐?brnbsp;nbsp;nbsp;答:盘腿打坐之后,两腿疲劳,注意不可马上下坐,最伤筋骨。有人辛辛苦苦坐了一辈子,就在这个关口不知注意,坐完马上下地,到老落下毛病,筋骨难伸,举步维艰,悔之迟矣!我们不可重蹈此覆辙。brnbsp;nbsp;nbsp;如果打坐之中,遇到其他事情,只要不是火烧眉毛,就不要勿忙下地,应在收功之后再作处理。因此做功一定要选择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以防碰到其他外来干扰。过去道家有“三不起”之说,其中有一条就是“打坐不起”,意思是说,打坐之时,无论遇到何人来叫,也不起身招呼。brnbsp;br问:打坐之后,应当如何收功?brnbsp;nbsp;nbsp;答:收功,在道家叫做“退符”。收功的方法很多,随着师传不一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坐完之后,须先将舌头从上腭放下(因在做功时舌顶上腭),再将掐诀之两手分开(上坐之时的顺序与此正好相反,即先掐诀而后舌顶上腭),而后慢慢将两条腿向前伸平,双手轻抚于两膝之上,闭目存神,不加意念,道家又称为“文火封固”。如此静养一会,使鼎内蓄养之炁,自动散布全身,否则恐有积滞而成淤气,则易倾漏,直至此炁运化到周身为止。此时但觉神清炁爽,浑身轻灵,即是炁布全身之象,诀曰:“退符至身轻”,是其候也。或者此时再做一遍自我按摩,亦利气血之流通。如此“退符”之后,方可下地。有的炼师在上坐、下坐之时,还传有密咒,亦可见对于“退符”之慎重。brnbsp;br问:请问何种人可以炼气功?何种人可以做静功?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调养?br答:气功和静功二者,由于其炼功内容和炼功特点的不同,可以有所分别,以便同志们选择炼习,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争取获得最佳功效。brnbsp;nbsp;nbsp;nbsp;一般来说,凡是能够自我控制,对于自己的意念能够把握,如果自己感到不对劲,就立刻停止不炼,或者变换另外一种形式以应付之,象这种人可以做气功,不会出现偏差。若是心思死板而不灵巧,不善于自我控制,难以把握自己,等到身体发生特别的现象之时,又不知如何应付,炼气功一定要出毛病。brnbsp;nbsp;nbsp;对于道家静功而言,就没有什么特别限制,无论性别男女、年龄老幼,身体强弱、心思灵活或不灵活,都可以做。好动不好静的人,不喜欢这种功夫,假若愿意试一试,也能做出相当的效验来,但是比较那些性格沉稳的人,见效要慢一些。brnbsp;nbsp;nbsp;至于何类病症适用于静功调养,凡是一切本元亏损的病症,如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心跳、胆怯、失眠、多梦、烦躁、惊悸、易怒、易悲、多忧、多虑、情绪纷乱、遇事健忘、头重脚轻、肌肉瘦削、少食乏力、营养不良、消化不佳、工作不耐疲劳、生活没有兴趣等等,这些症状,服药难以见效,检查身体又难以查出病在何处,唯一的办法,只有实行静功修炼,可望痊愈。brnbsp;nbsp;nbsp;nbsp;当然这仅仅是针对静功调养特别有效的数种病症而言。若从道家修炼的角度上说,静功对于深化生命所起的作用远大于此。brnbsp;br问:做到入静的境界,对于身体有什么好处?brnbsp;nbsp;nbsp;nbsp;答:人体内部原有天然抗病的本能,但是由于身体衰弱或者遇到其他障碍,致使抗病的本能难以发挥出来,因而难以抵御疾病和衰老的侵入。静功的作用,就是通过入静的手段,使人体除去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负担,消除身心上的障碍,恢复人体之本能,使得人体进入自我调节状态,逐步培蓄人体内部的能量,把原有的潜能发挥出来,以增长自身的抗病能力,不光可以治愈疾病,并且可以达到自我更新、延缓衰老的积极状态,恢复对于人生的信心,永远保持青春活力。brnbsp;nbsp;nbsp;nbsp;再者,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无论物质享受如何充足,平时缺少的就是一个“静”字。昼夜二十四个小时之中,身体虽然能够休息,思想上却从来难得片刻清静。不但醒着的时候脑筋运用不停,就是睡着了也会做梦,而且睡梦里面所感觉疲劳的程度,和醒来之时所感觉的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积年累月下去,精神消耗越来越多,各种疾病乘虚而入,人体逐渐进入衰老状态。对于一般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每天忙里偷闲做两次静功,如果能够持之以恒,不但可以预防疾病,而且能够延长寿命,这种长寿是必然的、健康的、积极的生命果实,每个有心修炼的人都有资格享受。brnbsp;br问:静坐时间越长越好吗?brnbsp;nbsp;nbsp;答:针对初学而言,假如没有一定的做功时间作为保障,则难以收到静坐的功效,但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任何东西,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容易走向反面,古人云“久坐伤肉”是也。brnbsp;nbsp;nbsp;nbsp;笔者最初学道之时,每天打坐至少保持四个小时,而且这也是在专事修炼的条件而言,平常的人恐难取法。一般来说,锻炼静坐,开始应当有一定的时间,充分作为保障,每天可以保持半个或一个小时,或者有可能的情况下再多一点。等到具备一定功底之后,也就可以灵活一些,可长可短,均能收效。但也不是说就可以偷懒怠惰,而致荒疏,则无以建功。br当然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时时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brnbsp;nbsp;nbsp;br问:有的功法要求放松身体某一部位,对吗?brnbsp;nbsp;nbsp;nbsp;答:丹道修炼,要求全身放松,一松而无有不松。如果着意放松身体某一部位,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不平衡,反而破坏全身之整体放松。整体不松,则气血必有停滞之处,雍塞成患,容易发生问题。brnbsp;nbsp;nbsp;nbsp;只有做到全身放松,方可处处皆松,气血流行全身,而无丝毫阻滞之患,恢复人身自我调节之天然本能。如此气血周流,无时或滞,日日积累,自可坚固形体,保健延年。进一步还可以和合精炁神,达到更高层次的修为。brnbsp;br问:学习静坐已有年余,总是感觉杂念难除,无法解决,是否自己就不适合做静功?brnbsp;nbsp;nbsp;nbsp;答:静坐之时滋生杂念,这是初学做功常有的现象,丝毫不值得奇怪。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之中,均无时无刻不在起念,只是不自觉察,常常忽略过去。静坐之时,却才感觉杂念纷扰,浮游乱想,难以制止。有的人做功之后才知道,不做功夫好象什么都不想,上坐之后什么都会想起来了,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而已。brnbsp;nbsp;nbsp;其实静坐之时,分明感觉到了杂念的存在,证明已经初步入静,这是一种好的现象,并不值得烦恼。犹如明镜一般,蒙尘日久,失去光明,不照有尘;及至初现光明,方才映出灰尘。人之心体如镜,杂念如尘,觉察杂念存在,是心体初显光明之兆。证明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入静,并非不适合做静功。须知有一分静,便有一分光明;有十分静,便得十分光明。brnbsp;nbsp;nbsp;nbsp;因此,初学静坐感觉杂念存在,可以不去理它,如果理之,成为一种负担,反而难以守静;亦不可故意放纵之。只须稍稍收摄心神,坦然求静。久则光明自现,杂念自息,恍然一觉,不知物我矣。这一境界,要在做功之中实际印证之。brnbsp;br问:静坐之时,为何杂念愈斩愈多,甚至烦躁不可持久,最好的止念之法是什么?brnbsp;nbsp;nbsp;答:止念,是静坐的关键所在,杂念不去,静功难以进步。若欲强行斩除,效果适得其反。比如一杯混浊的水,当其混浊之时,无论如何作用,而浊者自浊,只有待其逐渐澄清,自然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变为清浊分明。《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即是说“浊”者,只有以“静”之法,才能慢慢澄清,这就是静功的作用。水浊之时,好象念生之际,不辨清浊动静,强欲使之变清甚难。而且人的念头是无形之物,不似有形之物斩之即断。无形之念,往往斩而又生。故用方法止念,难以彻底奏效。br追究念头生起之处,其根在于自心,杂念犹如枝叶,欲使杂念不生,必应在其心地下功,断其根源,自然枝蔓不生。仅仅斩其枝叶,必致其根愈生,杂念愈多,难以制止。且易勾起心火,变得烦躁,难以久坐。故当寻其心性清静之本体,返还本根,以清静之法,逐渐涵养,不求斩除杂念,久则杂念自去。此自然无为之道,实为静坐修真之大法,胜过一切有为法门,且无弊端。brnbsp;br问:正在静坐的时候,有的人会发生身体自动的现象,但是有的人却不会发生自动,大家同样做静功,为何有的动,有的不动?自动之时身体不由自主,各人出现的姿势又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动作的姿势也是每次常有变换,但又不是自己让身体动起来的,请问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brnbsp;nbsp;nbsp;nbsp;答:这是某些人在静坐之中,可能出现的一种现象。因为每个人素质不同的缘故,所以因人而异。比如用同样的药物,治疗一样的疾病,每个人获得的疗效,不会完全相同,也是这个道理。brnbsp;nbsp;nbsp;nbsp;nbsp;静坐之时,当身体还没有完全放松,存在局部紧张,或者心中尚有隐藏的念头作怪,没有去除干净,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这种现象在气功上叫做自发功,或者有的功法认为这是出功能。brnbsp;nbsp;nbsp;nbsp;nbsp;在道家修炼却认为此仅属于未能真正入静的一种表现,是身心尚未进入静功境界的一种现象。就是说心里面虽然好象已经入静,其实在潜意识之中还有念头作怪,还会在适当的时候出来捣乱,所以在做静功时就会引动身体发生自动。brnbsp;br问:凡做静功的人,是否都要经过身体自动这一阶段?自从第一次做静功出现自动开始,将来是否每次做功必动,永久如此?brnbsp;nbsp;nbsp;答:并非人人都会出现自动,身体动的是少数,不动的是多数。不要认为凡做静功的人都会自动,这样容易产生自我诱导,也容易造成在做功的时候不由自主会动起来,千万不可形成这样的错觉。有人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还以为是自然出现的现象。其实这是尚未真正入静的一种表现,因而不可以认为做功一定自动,或认为做功自动就是一种好的现象。入静功深,做静功就是内部炁动,而不是外部自动,二者之间存在根本上的层次差别。brnbsp;nbsp;nbsp;身体出现自动的情况,也不是永久如此。等到全身放松、心念大静之后,这时静坐,身体即可安稳不动。但是,外部的安稳是一方面事,静功进入到一定深度之后,内部丹田之炁将来或者可能会发动,这是应该预先知道的,免得临时发生忙乱,不知如何对待,以致耽误功夫的进展。所以形体外动和内部炁动是两回事,须要认识清楚。只有外部形体不动,内部炁机才会积聚发动。brnbsp;br问:身体外部的动作,平常生活之中,能够受自己的意识支配。学做静功之时,忽然不听指挥,自发动作起来,就怕长期下去,弄得收拾不住,整天手舞足蹈、摇头摆尾,那将成何体统,不知可有方法能够自我控制?静功之中身体自动,对于人身是否有好处?请问究竟是控制好还是放纵好?有时身体想动,感到力量很大,甚至都要会跳起来,这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brnbsp;nbsp;nbsp;答:只要能够按照前面所讲的方法,正确去炼静功,呼吸之气顺其自然,身体的动作不要用意助之,等于做柔软体操一样,那就没有大的妨碍,动的时间一长,自己就会停止。如果不想自动,要他停止下来,也有办法做到,只须停止做静功的方法,精神上放松下来,思想上稍微抑制一下,身体马上就不动了。不动之后,稍停片刻,仍然可以继续炼静功,这样就能令身体不动。brnbsp;nbsp;nbsp;在古代修炼家的著作上面,只是讲到身体内部会发生炁机震动的景象,从来没有主张身体外部的自动。brnbsp;nbsp;nbsp;道家也有太极之类的内家拳法,属于动功,但这与静坐自动是两码事。外部自动的结果,只会出现身体紧张,而且扰乱内部天然炁机,故为道家修炼所一贯反对。所以静功之中身体自动,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此时如能控制,才可进一步放松身体,静养身体内部炁机。br因此道家静功之法,总以身体不动为最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令身体外部入静,而内部炁机自己发动,从而达到调节和升华生命的高深层次。身体自动只是例外情况,不要误认为凡是做静功的人,身体必定出现自动的情况,这个错误的思想一旦注入意识(或潜意识)之中,也会诱导发生自动的现象,反而成为弊端,这是不可取的,违反了道家“静”的准则。brnbsp;nbsp;nbsp;nbsp;nbsp;如果身体自动,甚至想要跳将起来,那就是发展严重,快要走火入魔了,更不是好的现象。必须赶紧控制,否则容易发生意外的情况。brnbsp;nbsp;nbsp;nbsp;须知道家修炼是从不自然走向自然,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故不可任其自动,而以身静为上。brnbsp;br问:所言静功做到一定的程度,内部丹田之炁就会发动。是否须要经过外部身体自动这个阶段之后,丹田才会出现有炁发动的现象?brnbsp;nbsp;nbsp;答:不然。根据很多人做功的经验,有以下几种情况:brnbsp;nbsp;nbsp;nbsp;nbsp;1、有少数做功夫的人,在身体外部自动将要结束的时候,丹田之内即开始有炁发动。brnbsp;nbsp;nbsp;nbsp;nbsp;2、又有些人,身体自动的阶段过去之后,而内部毫无动静,中间再经过一段完全安静的时期,才慢慢地觉得丹田有炁发动。brnbsp;nbsp;nbsp;nbsp;3、更有些人,日积月累地把功夫做下去,身体内外并未发生什么特异的情况,但是自己的身体,无形之中已经发生了许多好的变化,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出现的。brnbsp;nbsp;nbsp;nbsp;4、还有些人,身体外部并无自动现象,功夫做到一定时候,丹田之炁便会有自己发动之感觉。brnbsp;nbsp;nbsp;nbsp;nbsp;所以外部身体自动,和内部丹田炁动,并没有直接关联;也不是必须要经过身体外部的自动,才会出现丹田炁动。因此切切不要误认为做静功一定要身体发生自动才行,否则就是引魔上身。brnbsp;br问:静功做到相当的程度,身体内部有炁冲动,请问这时候应当如何对待?brnbsp;nbsp;nbsp;nbsp;答:此时身体应当仍然静坐不动,让内炁自己发动,只要运用轻微的意思照顾之,切记不要用意念去帮助之或引导之,也不要在心中存在疑虑或害怕,丹法有一句口诀,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惧”。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回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坐二三十分钟,然后收功下坐即可。brnbsp;nbsp;nbsp;nbsp;nbsp;内炁发动,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时候,不可用自己的后天意识做主将静功罢休,更不可受惊吓、被干扰、起妄念、动情绪,否则可能会出问题。









































白癜风去哪里治疗最好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l/130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