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体生理调节机制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功能活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生理学认为,人体是个复杂有机体,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构成的。在人体内,这些细胞彼此分工明确地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由于分工、机能的不同,引起形态结构的变化。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借助它们之间的间质集合在一起构成组织。几种不同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几种器官依次配合在一起,构成互相配合、执行连续生理活动过程的系统。这种复杂的人体结构在功能上高度分化,不同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都各有其特殊功能。但当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总是以一个协调的整体产生相应的反应,使自己的功能活动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人体之所以产生这种适应性的反应,是由于人体内存在神经、体液等调节机制实现的。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它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命的稳态。人体内环境各种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就是健康,偏离正常值则为亚健康,而平衡遭受破坏即是患病。相反,内环境平衡功能得到修复,机体由疾病重获健康则为康复。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组成。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有两种划分方法,按解剖结构可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按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活动的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反射是生理调节的一种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前者是指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固有的反射,例如由食物刺激引起的吞咽反射;后者是指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例如由于联想到梅子的酸涩而形成的“望梅止渴”。通过建立条件反射,使大量无关刺激成为预示性的信号,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或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故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更具有适应性意义。反射的基本构成是反射弧,它有5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控制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按此概念,神经信息由感受器传到效应器,反射即告结束,可看作反射是一个开环调节过程。如将反射弧的五个环节首尾相接,使效应器的当前功能活动信息,通过某种神经或体液途径回馈给控制中枢,进而对效应器的输出活动产生影响,这是一个闭环调节,构成了反馈调节。 当输出变量发生偏差(如血压偏高或偏低)时,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兴奋→抑制;抑制→兴奋),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故对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作用不断加强,直至发挥最大效应。例如排尿过程,膀胱逼尿肌收缩,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感受器,使排尿中枢活动加强,膀胱逼尿肌收缩更加强,尿液排出增加,又使尿道感受器进一步感受刺激,从而通过中枢作用,使膀胱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正反馈的数量较少,如排便、射精、分娩等都属于正反馈。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只有输出信号出现偏差以后才发挥作用,因此其纠偏总要滞后一段时间,而且易于矫枉过正而产生一系列波动。实际上,正常机体在环境因素不断干扰下,能保持良好稳态。研究证明,干扰信号还可直接通过体内的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效应可能出现的偏差及时发出纠正信号,做到防患于未然。干扰信号对控制部分的这种直接作用称为前馈。例如,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通过各种视觉、听觉刺激,以条件反射方式发动神经系统对心血管、呼吸和骨骼肌等器官活动进行预先的调整,以适应即将发生的代谢增强的需要,这就是前馈性控制的表现。 (二)体液调节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总称体液。全身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70%。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称细胞内液,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称细胞外液,它包括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和血液中的血浆。体液调节主要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而特异性地作用于某些器官和细胞(称为靶器官和靶细胞),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过程。此外,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以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从而改变附近组织细胞的活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而持久。大多数内分泌腺是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通路的一个延伸部分,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二、应激反应 所谓应激是指机体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简单的说,可以把应激理解为压力或刺激。应激源是指能引起全身性适应性综合症或局限性适应综合症的各种因素的总称。简单的说,应激源就是那些能引起应激的各种应激物。它可以是物理的,如冷、热、外伤等;可以是生物的,如病菌的侵入等;可以是心理的,如工作压力等;乃至是社会的,如重大生活事件等。当人受到应激反应时,人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反应,并在新的情况下逐渐地适应。如果人不能适应这种刺激,就可能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产生异常,甚至可能发生疾病。应激致病可以分成三个时程:第一阶段。在应激源的刺激下,机体自身防御机制被初步激活,其标志是肾上腺髓质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第二阶段。机体功能在被抬高的水平上超常运转,竭力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并逐步提高对应激源的抵抗,力图战胜应激源的刺激;第三阶段。当机体动员全部潜能仍无力战胜应激源时,健康稳态即遭破坏,身体进入疾病状态。若疾病萌发,仅属于偏离正常标准的亚健康状态,增大神经体液的调节力度即可康复;但当病情加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已遭破坏,则需对疾病实施药物或其他干预性操作,从而达到祛除病因、消除症状,恢复健康稳态。(未完待续)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保医院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l/1539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