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广大太乙弟子 太乙功为全真南宗武当太乙门修炼之术,乃万古不传之秘功,历来只传本门弟子。太乙功学员,均为太乙弟子,必须尊师、重道、贵德、心诚。太乙功乃历代祖师和周壮老师心血和智慧之结晶,带有高功能信息。只供本门弟子个人使用,不得将太乙功随意传人,更不准将功法资料让人传抄。违者必遭天谴,由此产生的副作用,后果自负。除功法资料外,其他资料可主动借给其他人看。 武当太乙内丹术函授中心 周壮武当太乙内丹术简介 太乙功为古老的道家内丹术,乃古文化之瑰宝,其修丹书被收入道教经典宝库《道藏精华》。丹经称之为:“万法归宗,至尊法旨”,“往古来今,只此一道。”万古秘传,已濒于失传。南宗武当太乙门第十三代掌门人周壮老师,曾在道教发祥地成都青羊宫传功十多年,为国内外系统传授南宗内丹修术之首家。老师功高理论强,在宗教学、气功学等报刊上发表论述金丹大道之文章数十篇,弟子遍及海内外。太乙功功法已被精选入《中国气功古今功法荟萃》一书,周壮老师本人已被载入《中国当代气功全书》、《气功名医词典》、《华夏当代气功师明鉴》(是该书的编委)。周壮老师在台湾出版了专著《武当太乙气功》,该书被列为“二十一世纪人体科学丛书”之首。周老师曾任中华人体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客座教授(享有国家高级职称)、中国气功科研会耐寒功能筹委会成员、国际气功科学会成员、中国道家内丹术研究会成员、中华武当太乙功培训中心校长。 (一)太乙者至高无上也 太乙,亦称太一。古文“太”通“大”。何为“大”?许慎《说文解字》曰:“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可见“大”能包天包地包人,天地人万物都包含其中,真可谓“大”也。“太”在天地万物之上。何谓“一”?《说文解字》曰:“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一”就是指最高的道,她造化天地,化育万物。所以《道德经》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一”生天地、生万物,《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说的这个意思。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就明确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是天地的开始,道是万物之母。太乙就是太一,也是大一或一大。《说文解字》曰:“天,颠也,至高无上,是故大无有二也,故从一大”。一大,就是至高无上之意。故《太乙金华宗旨》曰:“太乙者,无上之谓也”。有此机缘修太乙功,既是缘份,也是福份,命浅福薄之人,是与太乙门是无缘的。紫阳真人曰:“遇之不炼是愚痴”。 (二)太乙者天仙大道也 《太乙金华宗旨》多处论述了孚佑帝师(即吕纯阳祖师)创立的天仙派,并说“往古来今,只此一道,名之为金华,道之因也,就其初功言之也;名之为金丹,道之果也,就其成功言之也。总一天仙诀也。而曰宗旨云者,则彻上彻下,彻始彻终,会而通之,直而示之。若曰吾天仙之法,如是焉而已。”太乙大道乃吕祖所传之天仙大道。金华,即是光。修太乙功,到一定时候,就可看到光,在体内则是先天真气,真气足,就可看到光。这仅仅是修的初级功夫。进而修炼,此光凝结(即先天元气之凝结),即为金丹,即为金丹大道。《太乙金华宗旨》曰:“诸子只去专一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成自然法身。”回光法是修天仙之妙法,太乙功中的坐势丹道秘功(即金丹秘功),多用回光法。太乙功所传授的功法,实为古人修天仙的秘法,亦称“天仙术”,乃天仙派创始人吕洞宾祖师所传,秘传至今。太乙功亦属“天仙派”。 (三)太乙者万法归宗也 各门各派最后都回归到太乙门,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周壮老师在《中国气功》94年11期,发表了《南宗太乙刀圭学说对内丹派的影响》,对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以来内丹各门各派作了精辟的论述。最后,内丹各门各派都接受了太乙刀圭学说的理论,回归到太乙大道,这是万法归宗的集中表现。至于那些“自生的旁门小法”,不足论之。在现代的太乙弟子中,绝大多数都是学过其他自编功法,最后回归到太乙门的,不少弟子从内心发出呼喊:太乙门是我的归宿!《太乙金华宗旨》曰:“万法归宗,至尊法旨。任尔为仙佛、为人天、为山河、为六道、为鬼怪、为昆虫草木,无不承受法旨,皈命大宗。苟有万分信得及者,不离当下,即与度去。有一毫信不及,饶他千生万劫,永堕迷途。”古人认为太乙是至高无上的“道”,任你天地万物、仙佛鬼怪,无不承受法旨,皈命大宗,否则便会千生万劫,永堕迷途。古人希望还未承受太乙法旨、皈命大宗者,应及早醒悟,不可永堕迷途,免遭万劫之苦。《太乙金华宗旨》还特别强调护法的作用,“有诽谤法门、诋毁贤圣者,惟尔护法呵谴。”有不敬师尊、不尊戒律,“或轻授匪人者,尔护法亦严加谴罚。”我们将古人善意的告诫引用出来,对学功者和传功者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曾有一男一女背叛师门,自食恶果,下场可悲。有一弟子曾问老师说:前一段时间,我的功力突然下降,这是什么原因?”老师说:“恐怕得从你自己思想上去找原因。”老师当然不便明说,这个弟子看了这个资料,应该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吧!本门历来都是将“尊师”放在首位,这是本门的优良传统,如果老师对你的言行感到不悦,你的功力又怎能上得去呢? (四)南宗者太乙刀圭 刀圭,乃内丹术名词,指的是金丹。太乙刀圭即太乙金丹大道。修道炼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内丹派创始人,应追溯到五帝时代(约公元前2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的彭祖。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在尧称帝时,彭祖就在尧身边供职。《世本》说彭祖:“在殷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这彭祖经历了舜、夏、周(约公元前1l世纪~前年)数个朝代,其寿命之长,可想而知。彭祖出生的年代,早于太上老君一千六百多年,老君约生于公元前年,老君与佛祖释伽牟尼(佛家始祖)为同一时代人,而老君年略长于佛祖。可见,道家早于佛家一千六百多年。道家对佛家有着很深的影响,比如“修道成仙”这本来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但又为佛家所接受。《慧命经》曰:“金仙者,《华严经》世尊之自称也。或名大仙,或名七仙,或名众仙,岂有定哉。了然问曰:佛教今时之僧,谓仙,为小道如来,又何自名此四仙也?答曰:佛原无彼此之分,所分之者凡僧耳,如来自曰:四仙者,正是使天下修道者不执门户,以总于世尊慧命之道也。又问曰:《楞严经》谓十种仙报尽还坠,何也?答曰:十种仙还坠者,而起手修之时,原非慧命之道,乃傍门小法耳,所以成者亦小果耳。故有所坠也。若得慧命起手,则不名十种仙,而名金仙矣。”可见,佛也讲修道成仙。从修慧命(即先天气)起手者,即成金仙,其余皆为傍门小法。总之,佛和道都归总于慧命之道,即修先天元气之道。《慧命经》说:“先天气也,是修佛之舟梯,作祖之权柄。”可见,佛说修道,也是修先天元气。西蜀是以气为核心的内丹派发源地。彭祖是四川人,《华阳国志·蜀志》说:“彭祖本生蜀”,“王乔升其北山(彭山县天柱山),彭祖家其彭蒙”,彭蒙即彭山的蒙山,即今之仙女山。又说:“武阳县郡治有王乔祠、彭祖祠。”《水经注》说:“江水自武阳东入彭亡聚(今之江口镇)……此地有彭冢、言彭祖冢焉。”冢,即墓。《太平寰宇记》“彭山县条”曰:“彭祖冢及祠在此。”与彭祖同一时代修的,除王乔外,还有赤松子。今四川省松潘县有古赤松子观,为赤松子修道成仙之处。《淮南子·齐俗训》曰:“今夫王乔、赤松子……遗形去智,抱素返真,以游玄妙,上通云天。”《泰族训》曰:“王乔、赤松子……蹀虚轻举,乘云游雾”。据许慎注曰:“王乔,武阳人也。为柏人令,得道而仙”。《列仙传》中,说赤松子“入火不烧,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彭祖、王乔和赤松子是我国最早的、主张以气为核心的内丹派代表人物,他们都在西蜀修炼而得道,所以西蜀是内丹派的发源地。楚国屈原所作的《楚辞·远游》篇,讲内丹法,即来至彭祖、王乔和赤松子。《楚辞·远游》说:“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闻赤松子之清尘兮”。又曰:吾将从王乔而娱戏。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这些内丹术修法诀,为后来的南宗所继承。明代王船山在《楚辞通释·远游》中说:“此篇之旨,融合玄宗,魏伯阳以下诸人之说,皆本于此,迹其所由来,盖王乔之遗教乎!”又说:“所述游仙之说,已尽学玄者之奥,后世魏伯阳、张平叔所隐秘密传”。张平叔即南宗一祖紫阳真人张伯端,南宗一祖继承了彭祖、赤松子、王乔的内法诀,而秘密传授。彭祖总结其长寿经验:一曰行气,一曰房中,一曰食饵。此三项均为内丹派南宗所继承。《道藏·枕中记》曰:“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一曰保精,二曰引气,三曰服饵。”内丹派南宗的发展史,已有三千多年。司马迁的《史记》、屈原的《楚辞》、王船山的《楚辞通释》以及《华阳国志》所记载的史料,应该是真实的,彭祖、赤松子和王乔,是确有其人,并非虚构。南宗的发展史,还有另一方面的来源。太上老君被道家奉为最高始祖。有史料记载,南宗也是太上老君所传。《三馀赘笔》曰:“其南宗者,谓至东华少阳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岩、辽进士刘操,操授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薜道光,道光授陈楠,楠授白玉蟾。”老聃即老子,著《道德经》,《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何谓道?清·俞樾《老子评议》说:道“通一而已。”一者,先天浑然一气也。《庄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宋·赵至坚《道德经疏义》说:“一,元气,道之始也。”道即一,一即气。变化莫测、含灵至妙之浑然一气,亦称太乙。可见“老聃之道”,即太乙大道也。东华少阳君,姓王,名玄甫,亦称华阳真人,得老聃之太乙大道,以道授钟离权。《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之“钟离权传”说,钟离权仕晋为大将,出兵土番失利,独骑奔逃山谷,“遇上仙王玄甫,得长生诀。再遇华阳真人传太乙刀圭”。刀圭即金丹。太乙刀圭,即太乙金丹大道。钟离权在《破迷正道歌》中指出:如何却是道?太乙含真气。”修道就是修太乙真气。钟离权传太乙大道于吕岩,即吕洞宾也。吕洞宾得太乙大道,著《太乙金华宗旨》,自序曰:“一不可名,归之太虚,而浩浩落落一片,神行其间,变化无端,妙用不测,吾何以名之,曰太乙。”一即太乙,同老聃之道,完全一致。吕岩传刘操。刘操在成都传道于张伯端。张伯端在《赠白龙洞刘道人歌》中说:“太乙含真法最良。”修太乙真气,才是最好的修法。张伯端传石泰。石泰曾为张伯端脱缰解锁,于是将太乙金丹秘决授予石泰。石泰传薛道光。薛道光,号毗陵禅师。薛道光传陈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陈楠传说,陈楠“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于毗陵禅师。”陈楠传太乙刀圭法诀于白玉蟾。陈楠在《丹基归一论》最后一句指出:“作丹基归一论,以付学者白玉蟾,颖川陈泥丸太乙刀圭之说,传诸后古云”。太乙金丹大道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了。 北京看白癜风最专业医院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l/161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