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 黄震寰 北京恒远新技术公司 刘曦 太极拳运动是一种身心兼修的内功锻练运动。它既不同于体育运动和一般武术运动,又不同于保健医疗气功。体育运动可以活动人体筋骨肌肤,达到健身效果,还可以通过体育训练参加竞技比赛,都能增强人体体质。保健医疗气功即俗称的“气功”运动是通过养气、练气、用气来进行自我身心锻练,以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气功主要重视练内练气而不注重练外。太极拳运动注重内练“精气神意”,外练“筋骨皮肉”,是一种性命双修、身心合修、内外兼练、神形兼备的最好的练内练外运动。 内家拳历来认为: 练身不练心,外强内不纯, 练身不练拳,内壮外不强,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练拳又练功,妙用数不完。 太极拳运动的内功锻练通过养气、运气,使气和意、气、劲、神四者的分合训练实现有序化配合达到养生、延年益寿和上乘的技击武功。 太极拳运动经过科学的艰苦训练和长期不懈的坚持锻练即拳论所说的:“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不息法自修”后,可以从第一运动系统转化为太极拳第二运动系统。 第一运动系统即为一般运动系统,这种运动系统表现为本身自然之能和后天习惯反应。太极拳运动系统可分为太极拳第一运动系统和太极拳第二运动系统。太极拳第一运动系统即为太极拳放松运动系统。太极拳第二运动系统即为锻练上乘功夫的太极拳虚空运动系统。 第一运动系统是一种无序化的运动过程,其思想、意念、气势、精神均为散乱状态。人体的分子、原子、电子、电磁偶结构可能处于混乱状态。形体锻练为练筋练皮的练外状态,运动的信息反馈主要用视觉方式接收外界干扰信号并作出直接反应,乃是本身自然之能和后天习惯反应。这种信息反馈系统称为第一信息反馈系统。第一信息反馈系统对外来干扰力反应为或顶或匾或丢或抗,所谓“直来蛮顶、横来横抗”,势必“过力伤血、过速伤气”,这对养生是有害的。第一运动系统反映在技击方面为“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体强胜体弱”。 太极拳第一运动系统和第二运动系统,练心练气练形和意气劲神分合的有序化的高级锻练过程。太极拳第一信息反馈系统,接收外来干扰信号后通过意念活动可以达到“沾粘连随不丢顶”,“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运动的信息反馈系统用视觉和触觉更主要用神觉和灵觉在虚空状态下体验外来干扰信号并作出反应,这种信息反馈系统称为太极拳的第二信息反馈系统。太极拳第二信息反馈系统体验外来干扰信号后通过意念活动可使外来作用者“一碰就出,一揪就起、一触就虚、一摸就空”。这就是“意到气到,气到功到”。至此“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太极拳的第二运动系统能够达到“心虚、身虚、气虚,身空、心空、气空”,从而“虚无缥渺、灵灵空空”,“无形无象、全身透空”,“泉清水静、翻江闹海、尽性立命”。真所谓:“应物自然、海阔天空”,这就是太极拳锻练的最高境界“虚空”化境状态。表中给出了一般运动、太极拳运动状态比较表。 运动状态比较表 第一运动系统 (一般运动系统)太极拳第一运动系统 (太极拳放松运动系统)太极拳第二运动系统 (太极拳虚空运动系统) 思想杂乱入静、放松虚静、灵静 精神焕散神贯顶心死神活 心意散乱气浮心静意坚气沉心虚意淡 有意无意是真意 气势散漫沉稳神气充足 意识散由重至轻虚 神经有负载轻负载无负载 练拳练意特点练身不练意以意练拳 以拳练意用意不用力拳无拳意无意 有意无意是真意 内气运行意气散乱以心行意 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翻江播海 元气流动 修身养性练身强筋骨内练精气神 外练筋骨皮无形无象(忘其有已) 全身透空(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不思而得) 动静虚实双重实中求虚、动中求静静中触动动犹静、 动极返静静生动。 有生于无有归无 运动特色直来直往上圆、下圆、左右圆 外圆、内圆、整体圆大圆化小圆 小圆化无圆 练拳要求活动筋骨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再求尺寸分毫返虚空 力点固定游走无根无点 力方向僵硬对抗随方就圆,方圆相生有形归无迹 作功原理机械力学原理柔轴原理,游走原理抽丝功原理内丹功原理 力的感觉刚方柔圆形体柔而内气坚 形体运动四肢成棍躯干为板柔轴传导神主行,气主动腰主形 劲源位于背,出于骨起于脚主宰于腰 发于脊形于手无形无象无根无源无点 劲端僵滞圆整纯以神行,虚空莫测 劲方向有形有向曲中求直无形无象,不思而得 劲别拙劲、明劲内劲八法朋履挤按皆非是 劲特点僵劲蛮力力自骨出松节脱节,劲由筋发虚空粉碎 劲的流动直来直顶横来横抗内外合一节节贯穿忽隐忽现 信息反馈系统视觉、触觉、神觉、灵觉 技击特点有力打无力 手慢让手快 体强胜体弱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以轻制重 以小克大修道养寿 技由道出 根死桩死根活桩活根桩无桩根无根 有根无根是真根 如何达到太极拳的第一运动系统和太极拳的第二系统,必须在明师引路和指导下,通过太极拳的行功、走架、推手、刀剑等锻炼步骤实现。在太极拳的行动、走架、推手、刀剑训练过程中,要按照吴图南先生于年武汉国际太极拳(剑)表演观摩会议上提出的“四功”法进行修练,达到意气劲神能分能合的有序化配合。 在太极拳的练功过程中,首要的是要铭心究其理,寻找和探索太极拳的真谛。太极拳的理论宝库非常丰富,其哲理非常精深,乃集释儒道三家的哲学思想之大成。太极拳理论中包括有:无极说、太极说、阴阳说、刚柔说、虚实说、开合说、三才五行八卦说、先天后天说、天人合一说和揉手说等。更重要的要学《易经》、《道德经》、《内丹学》和现代心理生理学。然而按下述功法循序锻炼: 力点的游走训练 力点的游走得到活力的训练。拳论讲:“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发于脊背,形于手”,“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这实际上是一个力点的转移与力学效应体现的过程。把力点从脚下传至腰跨,通过腰跨主宰至脊背,“牵动往来气贴背”,通过沉肩坠肘把力的效应体现在手上,并由手放出。举一个例子:进攻方脚蹬地,力点在上,两手压迫化解方。化解方将对方的作用力化解并引进落空拔根后,以意引气气贴背,三关一长内劲疾吐,进攻方失去平衡并被莫名其妙地抛出。 同样力点可以随意游走至肩、肘、腕和跨、膝、足,实现肩打、肘打、跨打或膝打。也可以使力点游离肩肘腕或跨膝足,可以实现肩肘腕空一大片或胯膝足空一大片。 内劲的运行发放训练 通过长期的“意气劲神”的分合训练以及“内三合”和“外三合”的内外相合后,就可以实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劲到”。再通过劲上手和劲出手的内劲吞吐训练后,内劲可以在身上和身外随意运行,当内气训练有素后,可以在满身上下得到气圈产生弹性力,从而随意引发自如,随意应变,所谓“推手不用手,满身都是手”。 柔轴运行训练 何谓柔轴系统?柔轴系统就是通过腰的软轴把动力源的功率传输波及至作功处。柔轴传输能量过程中不受中途阻力的影响。柔轴运动的关键在于运动者足下虚站,全身关节肌肉神经放松,内气贯穿。柔轴运动符合拳论“意欲向右,必寓左意,意欲向左,必寓右意”。有了柔轴系统,对抗方就难判断出力点,而已方总能处于最为有利的位置。比如当对方拿住己手臂肩部时,我被拿住的部分不与对方相抗,随对方动而动,此为均衡。同时在均衡状态下悄悄地把腰胯先拧至恰当位置,之后以柔轴方式把腰胯的功率传至肩臂手,对方找不到我方的劲头和劲源,从而重心失去平衡而被无可奈何地跌出。 太极拳气功训练 在练松(静)功、着功和劲功的训练中都要进行气功的训练。太极拳运动中要紧的是练太极拳气功。现在的流行太极拳只练套路不练内功,因而“到老一场空”。太极拳前辈宗师在练太极拳真功夫时,都进行太极拳气功锻炼。太极泰斗吴图南老师一直告诫要练气功:“气充则血足,血足则体强,体强则意坚,意坚则魄雄,魄雄可以延年益寿”。以气助力的观点不仅对养身有利,更对技击有重要意义。太极拳气功的训练方法是先养气、充气,再运气、练气,然后练使气。“意气须换得灵,乃是圆活之趣”。通过意气神劲的分合的有序化训练产生强大的内劲,形成能大能小能刚能柔的气圈。太极泰斗吴图南老师说:“这样全身透空之后,我们就一目了然了,我们用神就可以在较远处将他控制起来,这样的变化就跟大自然合在一块了,所以不必有形有象,在无形无象之中已经合为一体了。全身透空时对自己来讲,任何一个东西都不能加在我们的身上就叫全身透空,这样再彼此往来才能应物自然”。作者曾有幸见到和体验到吴图南先生的意气神相交产生的“凌空”的作用原理。 气功修炼在以下的论文中有详细论述,可参考: 1、无极静站功修炼,详见作者论文《太极拳丹元场》; 2、太极抽丝功修炼,详见作者论文《太极拳抽丝功》; 3、太极拳内丹功修炼,详见作者论文《太极拳丹元场》; 4、大道太极拳修炼,详见作者论文《大道太极拳修炼》。 太极推手训练 太极推手训练是太极拳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功法训练之一。太极宗师汪永泉说过:“如果只练拳架不练揉手(推手),内气得不到疏散,但如果只练揉手不练拳架,内气得不到补养”。通过太极推手可以训练“听劲”和获得“懂劲”,从而达到知己知彼之功。在推手训练中要求松、软、圆、活、虚、空、轻灵,引进落空不丢顶。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而又空则能作到活泼自如,循环无端,变化无穷。太极推手其乐无穷,在推手中,被高手推出者终是心悦诚服,被推出数丈也不会受伤。太极推手的技巧非常高深奥妙,学无止境。 行功、走架、技击为养生 太极十三势歌曰:“想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吴老师所说:“技击乃其余事耳”。就是说技击是太极拳的余事,祛病强身,延年益寿是太极拳的正事。现在许多高级科技人员未老先衰,有些成名的中年科学家在50岁左右就离开人间,实乃国家和人民之损失,吴图南先生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莫过于练太极拳,因为它是一种休息的运动”,太极拳运动遵循“虚静为本”(魏晋玄学),“夫虚静怡淡寂寞无为者,乃万物之本”(庄子天道篇)的练功宗旨,要求虚无空灵。太极拳的千变万化均由此“虚无”“空灵”生变而来。太极拳经过上述步骤训练可以由太极拳的第一运动系统进入太极拳的第二运动系统,从而达到 如《授秘歌》所示: 无形无象(忘其有已);全身透空(内外合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锻炼阴精);泉清水静(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元气流动);尽性立命(神完气足)。 资料来源(网络)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不错怎样治疗白癜风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l/172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