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异言堂》 独持偏见,解读李雅轩传杨氏太极拳。 导读 daodu 六十年来,李雅轩随时将自己的心证体悟和教拳语句记录下来,集腋成裘,蔚为大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拳学遗产。从他的拳学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杨氏太极拳“专气致柔”的正宗传统和纯正风格,始终是他的一贯主张和追求方向。李雅轩晚年的拳学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特,对太极拳方向和方法的认识,对太极拳本质的研究,对太极拳功夫的体验和检验,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总之,欲认真学习杨式太极拳者,必须认真研读。由于文章较长,先发第一篇(年),以饷读者。后几年将陆续刊出。 大松大软,稳静安舒。轻虚无为,简单自然。李雅轩晚年拳学思想摘录 -11-22 汤庆章 前言 “觉今是而昨非”是学习太极拳的特质之一。太极拳不是平面循环的重复训练,而是永无止境的不断深入。因此,大师先贤,对太极拳的认识,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太极拳有着不同的理解。西哲要求“站在巨人肩上”,古贤也有“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感慨。作为“非有夙慧不能悟也”的太极拳,亦步亦趋的知识积累或墨守成规的传统路径,都不是好的学习方法。我以为,直追先贤晚年悟道的最高境界,使之成为后学者的方向和方法,可能事半而功倍。 太极拳的心得体会众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孰是孰非,很难辩明。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一代宗师李雅轩晚年的体会心得,可能最接近太极拳的真缔。 目前还没李雅轩系统的太极拳著作问世,他数十年间的练拳感悟,陈龙骧、李敏弟、陈骊珠合编的《李雅轩珍贵遗著—太极拳学论》(台湾版)是目前最全面的文字记录。六十年来,李雅轩随时将自己的心证体悟和教拳语句记录下来,集腋成裘,蔚为大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拳学遗产。从他的拳学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杨氏太极拳“专气致柔”的正宗传统和纯正风格,始终是他的一贯主张和追求方向。 这数十万字的只言片语和思想片段,如散金碎玉般无比珍贵。但“这些资料比较杂乱,很多是他偶有所思,偶有所得随手记之,不成系统。所用纸张也是随手拈来,五花八门。有记在报纸上的,有记在女儿李敏弟废弃的作业本背面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陈龙骧)”特别是有些感悟没有准确的时间标识,很难显现李雅轩最终的的拳学思想。于是,我只摘取该书中李雅轩人生的最后五年,即上世纪七十代后的拳学思想进行学习、研究和比较,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就在这最后的五年,李雅轩对太极拳的认识更是逐渐深入,甚至于有了质的变化。从中我们将感悟出李雅轩晚年的拳学思想,既一以贯之,又不断深入,最后直探本源而终归至简。 李雅轩数十万字的杂记随笔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太极拳的神妙,没有与佛、道宗教的灵魂境界或法术神通联系起来,其文字概念也没有深奥模糊的玄学理论,大都明白晓畅。当然,也有些意象性的描写,这种感性与理性集合体的语言风格,词藻精确而文字简洁,感悟清晰而联想丰富,不同的人可以触发不同的理解。本来这种最适合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也适合太极拳的描述,但毕竟与主观观念的结合而显得相对抽象,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练功水平和文化修养才能慢慢理解。 李雅轩晚年的拳学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特,对太极拳方向和方法的认识,对太极拳本质的研究,对太极拳功夫的体验和检验,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总之,欲认真学习杨式太极拳者,必须认真研读。但我们从公开出版的摘编条目上,发现重复很多,甚至语句都相同的论断,其实这正是精华之处,切莫视之为罗嗦。陈龙骧先生说得好:“我们读他的精论,十年前一个感觉,十年后又是一个感觉,所以以后重复、反复读他写的东西,不仅不会感到多余、重复,而且反复咀嚼,越来越到有味,愈练愈觉得拳味浓厚。《序——莫将重复视多余》”李雅轩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叨念呢?说明他的这个体会是正确的重要的,但又是很难落实的,也是学生难以明白的。这种只要转变观念才能理解的简单,他也在不断警戒自己要“切记切记”、“要紧要紧”。可见要坚信和坚持太极拳的致柔风格,真是不容易。 当今时代昌明、法制健全,文明进步,时代的变化也要求太极拳的发展方向有所改变。我想主要是太极拳的实战功能渐趋退化为屠龙之技,健身和娱乐交流的价值慢慢增强为新常态。何况,“打斗要一胆、二艺、三下手,如心慈面软不行。打斗是另一本经验,只凭文明的推手是不行的(-5-11)”。清醒的人不难从李雅轩的笔记中看出,好勇斗狠的武术之路,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因此,我坚持提倡太极拳“超武术”化的观念,并坚持认为,作为太极拳功夫来讲,“无为”即无目的性恰恰是抵达武术高境界的最佳途径。 李雅轩晚年拳学思想摘录 (---) 摘自《李雅轩珍贵遗著—太极拳学论》(台湾版) (一九七零年) -1-14晚上九时 一定要大松大软大松沉,推手练功打手都要松沉无比。大松大软,气化一切,切记切记,要紧要紧。 -4-13 练功之松,最难的是松指节,指肚,掌心鼓胀,以后要注意。或以为到处都松了,经不得一点点触力,如何能做比斗?盖太极拳之比斗,是不丢不顶,一遇触力,即随、即走、即化、绝不施力,如此要力何用? 太极拳之妙处,是要灵,遇力必走,灵感至极。如在练功上时注意专在气力,势必感觉不灵,不能做到蝇虫不能落,寸草不能沾,则失去太极拳效果矣。 以上要多想之。 如各处已松,指节不松,在听劲灵觉上就不太妙了。 太极拳之功夫,主要是灵,如练不出灵来不管用。 太极拳是练心性、练精神、练气,充实灵感。不是练筋骨肌肉上的硬劲,此所谓内功也,否则是长拳功夫了。 -4-21悟 凡事要讲刚柔相济,这话是对的。所谓刚柔相济者,不是说它的劲由刚柔两劲混合练成的僵柔之力。而是指的柔之至软之极以后,才能出来的一种极其刚坚无比的劲,这种劲才能所向无敌,无坚不摧,这就是太极拳论中所说的“极柔软,然后极坚刚”,极松柔然后能灵活者也。 一般人心中的刚柔相济,是刚劲柔劲合组参伙成的一种刚柔混合的僵柔劲。这种劲柔而不灵,是柔也柔不纯净,刚也刚不到家,这种劲在打斗中无大用处。 -5-4悟 比手全凭决斗精神上,豪横的心劲,锐利的眼神,冷快的手脚。 以神打神,以意打意,以气打气。 出手就变,变中有变,打一个冷快绝伦,神鬼难见。 劲到能让对方惊心动魄,如触电一样一跳而出,才算高手。 要学关夫子之神勇,睁眼时对方人头已落地,其神快情形可想而知之,此谓神者也。 平素练拳之所以慢,是为了养用时之快也,若无平素缓缓练拳之修养,就不能有用时之奇快也。此理不可不知。 -5-6悟 比斗主要是快,非快不能胜人。猴子能斗牛,是快也。蟋蟀能斗鸡,是快也。弹能打鸟 鸟不能飞,快也。弹能打兽,兽不及走,快也。猫能斗狗,快也。 总之,是一身轻无比、随机应变才行。须玄机莫测,无此,天大力量也不能比手也。 两手如猫抓样的灵快,心如猴子般的机变,动作如锤子般的轻快,心手如电样般的快。发劲要充实无比,要如电样的快。要令人不知不觉,变化神奇,方能打人如摧枯拉朽也。 此篇要好好的体会,好好的摸索之。 -5-10 以一般的劲,你有人亦有之,故你不能取胜。 要有冷快绝伦,奇特无比之劲,才能胜人。劲去使其不知道,才能胜人。要有惊心动魄之劲,才能胜人。要有神出鬼没之变化,才能胜人。要有令人触电样之劲,才能胜人。 这种劲如何才能有?是平素练拳轻灵着松劲,虚虚的、稳稳的、静静的练拳以养出来的。如硬手硬脚的练拳,是不会生长出这种劲来的。切记之。 -5-17 虚无灵变,动作轻妙,变化神奇。打的是冷快手,鬼惧神愁。发的是透里劲,无坚不摧。 妙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 练则叫它松沉软重,稳静安舒。用则叫它冷快绝伦,千变万化。 以上各种,皆出于神经灵敏。如无此灵感神经,作不出来也。 -5-21悟 有智谋,有计划,有胆,有勇,有灵机,有变化,有虚实。 敢打敢上,狠、稳、快、准、冷快绝伦,心狠手辣。 以上缺一不可。 -6-9晚 每练拳时要想着老师当先练功两臂是如何松软软、沉砣砣的样子。 在发劲时,是如何的贴着吃稳之后,然后内劲一鼓,将其打出的。 -6-11 看书长学问,打拳增功夫。当以全身精神贯注之,精神不作其它使用。 有了知识,有了学问,才算一个完整的人。 -7-1 按老规矩练功,不要东想西想。 塌肩垂肘,松腰坐胯练腿功,拔背顶项练精神,气沉丹田练沉着,呼吸深长练气功,脚踏实地,一步一式的求之。如此日久,必定会功夫大长,而后各种功能自然的就来了。 腿上力量不够,是一个大缺点,要注意练出来。 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苦求苦练,就长进了。 无论推手练拳,非要脚下沉下劲去不可,否则是瞎闹。 一切姿势做不到家,都是腿上力量不够的关系。 如舍不得吃苦,怕冷怕热怕累,就练不出功夫来。 不下姿势,练不好功夫。 -7-12 发劲一定要狠要猛,如李广之射虎然。 -7-24 若天天睡懒觉,弄得身体虚胖,还算什么人!自今日起,每天下午睡觉起来,要练刀枪剑各一趟,以免体力衰弱。要紧要紧。 -7-29悟 以下要好好注意,并思想之。 你有力,我不会抗,又该如何? 你有揉扭力,我不给你力,你揉你的,恁办? 你若硬向吾身来逼近,我出冷劲将你打开,你怎么办? 你凭揉力大,我凭轻灵快;你进攻急,我走快。 以两眼神气无比,两手机动难测,出手难见,冷快绝伦,来不知,去不觉,打他个傻眉瞪眼,摧枯拉朽,你虽有天大的力量,叫你无用武之地。 -8-14 练功也好,应用也好,总以找轻灵为第一,不在练力上着想。 若以用力上找作用,如黄星桥之功夫尚且不容易以力胜他,何况他人。 如此看来,练太极是专想在巧上、在轻灵、在虚妙、在松弹上用苦功夫去思考才是正路。若在用力上下功夫,如遇妙手,就不管用,且用力太累身体,太苦筋肉,则有害身体健康也。 不只是打拳要在精巧灵妙上用功,就是写字,就是处事,也应在精巧灵妙上去应付也,不应用力也。 为人应学鲁仲连的神清骨爽,飘飘乎犹如神仙之风度。 行住坐卧都要学鲁仲连的风度。 -8-16 轻灵时百无所有,纯以神走,以气走,讲突变。 沉重则如山狱立崩,纯以神打、意打、气打,讲入里透内。 有虚实,有来有去,变化莫测。 绝不可斗牛劲。每一手中有若干的虚实、来去、转折,都有虚实,处处有虚实,手手有虚实。总之是虚虚实实,来去难辨,太极拳就是如此也。每一发劲中有虚实,如离了虚实,就不管用也。 这和用兵一样,老老实实的不行,所谓兵不厌诈也。 记着这些要领,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打的是千变万化,鬼惧神愁。 轻灵者百无所有,冷动者泰山立崩。哼哈呼吸,喜怒莫测。如打不出这个形象来,就不可以谈比手。 以上情形,是以神气打出来的,如假装的不行。 全在心有眼神,才能表现出来。全要眼神,不能假作眼神,否则就更难看了。 -8-19 学关夫子是什么神气眼神,赵云是什么气度,黄忠是什么豪横,马超是什么勇敢。 白玉堂是什么情形,班侯之刚强冷暴,禄禅之轻快虚无,健侯之绵软神粘手,杨师之冷打丹田劲。 以上要常想。 -8-22 比手主要是手脚来得冷快,来去变化,令人不知,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呆板了不行。然练太极拳讲慢讲软讲松,如何能快得起来呢?答曰:能快得起来。盖太极拳之讲慢,正是为了养灵机感,松是为了养轻快。如灵感轻快的功夫有了,在比斗时就一定能冷快,这种冷快,才是才的冷快。如无这种灵感冷快的功夫,就用快去比斗,那是盲目的快,妄动的快,多动的快,非但不管用,且容易被人趁隙而攻之,必败无疑。此理不可不知。 -8-29悟 练拳主要是为了养灵感、养清醒、养心性、养中气、养天真。如此,在练时就要在静字上多下功夫,如静不下心来不行。又要在呼吸深长上注意,如不知利用呼吸深长,就不能养充实的中气。 松软稳静要紧的方面也要顾着。 塌肩垂肘,含胸拔背,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身势撑满,意识布满,也是不可忽略的。 静下心来练功,日子久了,一切疾病都好了。不要专吃药过日子,不然的话,药会把身体上天生的生活功能给克制了,如此反而损坏了自己的生命。以后练拳要常看这一段记载。 -9-6 无论任何的功夫,如练功发劲变化,都是要松开才行,如不将全身松开,那是一辈子都练不好的。 一切之一切动作,是以神意为主做出来的,而不是以质体的筋骨肌肉为主作出来的,这个道理一定要知道,否则练不好,是俗拳,是笨拳,是一般的拳,而不是神出鬼没、变化莫测的拳。 一切全凭千变万化,神出鬼没,奥妙无穷,如摧枯拉朽,满身的虚灵之气,有神圣不可侵犯之势。 以上皆由于一身的神清骨爽的松软而有的。如一身僵滞之拙力,是不可能的。 以上这一篇是和小李教拳悟出来的。 发劲要发内劲、发心劲、要气一鼓,意一去,神一往,全身一致同时的振作才有效,如不整不一致,决不行,切记。 -9-11 人要不服老,称雄的心气不可衰,还要天天练功长本事,镇压这些张牙舞爪的跳梁小丑。 为人哀莫大于心死,我决不能就此衰老下去,要学黄忠八十不老,刀辟夏侯渊的英雄气概。 -9-19记 功夫不只是有轻快,有灵动神奇的变化,还要有气力、臂力、膀力、腰力。 不只是有气力、腰力、膀力、手力、臂力,还需要有灵快神奇的变化。 两者缺一不可,要紧要紧。 要神勇、猛勇、奇特变化。要有胆有心,有压倒敌人的气概,不叫敌人压倒。要紧要紧。 要学关云长之精神,马超之勇敢,赵云之胆量,桓侯之猛烈,黄忠之豪横,否则不行。 -10-11 练功不要东想西想,只要在老论上一字一句的认真下功夫钻研,功夫就要大长,否则白费精神。 -11-2悟 不要忘了塌肩垂肘、顶头拔背的老规矩。不要忘了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的老规矩。 以上要以意想去作,不能用力,如用力练习惯了,就不生长灵机。无灵机,在比斗时就动作不快,不快就攻击也不行,防守也不行,必挨打也。盖比斗时,全靠灵机感应迅速,这种灵机是松着勤练出来的。 太极拳功夫不易学,就在这一点,无沉劲不行,沉过了也不行。所以学太极拳功夫要有夙慧,有聪明,才练得好,否则一辈子也是瞎闹。 -11-4晚上 要有锐利的眼神,有智谋,有企图,有虚实的机变,有豪横的勇气,有坚强的意志,有冷快的发劲。 有机变难测的变化,神出鬼没的奥妙,以上利于攻击。 然又要有沉着,有稳静,不受任何虚诈晃动。这种稳劲,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可以使敌人无机可乘,黔驴技穷,原形毕露,结果失败,以上利于防守。 -11-25下午悟 功夫是慢着练而养出来的,比斗时的快,比斗时的神奇变化,是在拳的精通熟练中而有的。 如不是慢着练拳,出不来真功夫。如不是精通熟练,出不来神奇的变化,关于这一点要明白。 练拳盘架子,主要是养心劲、养内劲、养豪气、养胆气、养神气、养勇气。 有了这些功夫,战无不胜,修身养病,自不待言矣。 -11-30悟 练功为什么要软?因为非软打不出沉重的劲来,非软打不出入里透内的劲来,非软打不出弹力来。非软变化不神奇,非软不能运用神气的变化,非软不能去劲使对方不觉察,非软打不出惊心动魄的劲来,非软不能有鬼惧神愁的动作。总之一句话,非软不能镇压野蛮壮汉,此所谓每练功必须周身放软也。 每练拳或推手,心里要想着两臂放松放软,全身也要放松放软,放软了才有办法,否则不进步。切记切记。 (待续:《李雅轩晚年拳学思想摘录》年) 版权 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坚守传统廓清玄虚回归自然融入现代· 作者简介: 汤庆章,祖籍安徽巢县,世居重庆渝中。生于小康之家,长于穷困之时。年十四辍学,干零活摆地摊挣钱糊口;二十岁上班,进工厂当工人娶妻带娃。学木匠十年,不会修理桌椅;读大学四载,只忆逃课归家。侥幸考进大学,无奈闯入官场。 喜新知仍爱旧学,好读书不求甚解。承传统行走中国,粗具东方精神;慕新潮环游世界,略知西洋思想。书到用时方恨少,结交胜己获益多。身怀薄技,真非武林人士;家无余财,确系正厅官员。授徒传道,幸未自欺欺人;交友忆旧,安于喝茶谈天。只爱拳茶书画,不会麻将棋牌。买买菜扫扫屋,自炊自饮;写写字拉拉琴,且歌且欢。 幸老妻尚在,喜小女成材。退休月薪半万,物价涨也可温饱;老来疾病一身,太极拳尚能苟延。夕阳黄昏,无限好乎?明月清风,信可乐也! ============================= 欢迎点击右上角按钮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北京市白癜风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