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气功——尤其是道家气功认为,如果不懂得八卦与易,则练气功(炼丹)无从谈起。我们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八卦理论(包括易理)在传统气功中,只是作为一种说理工具出现的,这主要表现在: (一)用抽坎填离来说明返先天 传统气功用后天八卦的坎离两卦来代表肾和心,坎中的一阳和离中的一阴,比喻练功的药物。所谓“抽取坎中实,点化离内阴”坎中一阳是肾中真阳之气,离中之阴是心中真阳之液,把坎中阳抽上使之入离,变离中阴为阳,从而使坎变成坤,使离变成乾,形成乾上坤下之先天八卦的卦象,以此说明练功的返先天。 (二)用先天十二辟卦来标志运周天的路线 十二辟卦是六十四卦中阴阳消息的标志卦,又称消息卦。它们是乾、夬、壮、泰、临、复、坤、剥、观、否、遁、姤。从月与时的分配来看,复卦是十一月子时,临卦是十二月丑时,泰卦是一月寅时,壮卦是二月卯时,夬卦是三月辰时,乾卦是四月巳时,姤卦是五月午时,遁卦是六月未时,否卦是七月申时,观卦是八月酉时,剥卦是九月戌时,坤卦是十月亥时,这十二辟卦从复至乾称为息,从姤至坤称为消,既可以是一年一周,又可以一日一周。把这十二辟分布到炼气功的身前身后,标志从会阴到玉枕身后背部之气的上升,与从百会至会阴身前之气的下降。它们具体位置是:复卦在会阴(一说在尾闾上二节),临卦在肾堂,泰卦在悬枢,壮卦在脊中(夹脊),夬卦在陶道,乾卦在玉枕,这是六阳卦,姤卦在百会,遁卦在印堂,否卦在膻中,观卦在中脘,剥卦在脐,坤卦在小脐(有说在关元,有说在中极),此称做六阴卦。一日之中会阴为子时,百会为午时。这十二辟卦所在之处,又是人的元气在一日之中生发、聚集之处。子时一阳生,用复卦表示一阳生于下,然后二阳生即临卦,直至六阳充满而成乾卦之象。午时一阴生,用姤卦表示,而后是二阴生用遁卦表示,直至六阴充斥而成坤卦之象。 传统气功之周天督脉上升的是真阳之气,至百会要化阴液沿前之任脉下降。我们现在看来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在古代,中医的经络理论、精、气、神理论尚不为人知的情况下,要把它阐述清楚,难度是很大的。如何把它笔之于文,让读者明了其实质,是古气功家绞尽脑汁的事,战国时期的《行气玉珮铭》的铭文: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很难使人理解与掌握,因为那时八卦理论尚未延伸到各个领域。至汉时,八卦理论与中医理论有了很大发展,所以魏伯阳有条件把周易部分理论拿来用以阐述炼气功的过程与理论,这在气功发展史上是一大功绩。 (三)用爻数表示周天火候 古气功家为了把炼气功的过程纳入到“天人合一”的理论中去,故把气血按一定路线循行一周,称作一周天。具体内容已详于周天理论,这里对周天内容不复赘。对于爻数,气功借用的不是简单的八卦,而是六十四卦的十二消息卦,按照阳卦用九、阴卦用六的规律配之以息,以成三百六十这个符合周天之数的数字,凡在十二消息卦上实实在在行九、六呼吸者均属此。实际上,这里不是单纯的爻数定周天火候,而是以卦爻数配合呼吸之数来符合周天之数的,其目的是借此使周天路线上的火候均匀,避免强弱不等而阻碍真气在周天路线上的运行。 (四)以四揲成章表示周天火候 所谓四揲成章,本是传统易占求卦方法。其内容是,用蓍四十九策——即四十九支(此数系从大衍之数五十五减去一卦之六爻数而来,但世人多称大衍之数是五十,此实误也)象征天地未分之前的浑元一体之太极,随意将蓍分成两份分放到案之左右两边,此象征太极生两仪,然后从左边取一策夹在左手的第四、五指间,称做“挂一以象三”,即象征两仪之天地生出了人,使天地人并称三才。接下去就是将左右两组策以四策为一组数之,称作“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即一年有春夏秋冬。 鉴于四十九策经过挂一后,余数为四十八,故四揲之结果,必然是若左组策余一,则右组策余三;若左组策余二,右组策余二;左组策余三,右组策余一;左组余四,右组余四(其实余四尚可再四揲一次)。这些余策称之奇,即零散之策。将两组余策合并不是四就是八,统统夹在左手三、四指间,称做“归奇于扐以象闰”,即闰月之意,至此大衍之数完成了一次演化,包括“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环节。累计三次变化可画出一爻,积大衍之数的十八次变化可画出一卦。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变,四十九策经“分二”、“挂一”、“四揲”、“归奇”后,余数不是四十就是四十四。第二变,在四十四或四十基础上,再“分二”、“四揲”(一变后不再“挂一”)、“归奇”后,余数则会出现三个数,即可能是四十(四十四减四)、三十六(四十四减八或四十减四)、三十二(四十减八)。第三变,上余数之基础上再“分二”、“四揲”、“归奇”,余数将是4个数,即三十六(四十减四)、三十二(四十减八或三十六减四)、二十八(三十六减八或三十二减四)、二十四(三十二减八或二十八减四)。剩下的数用4除之,结果将出现九、八、七、六四个数,其中七、九为阳,画阳爻,七为少阳,九为老阳;八、六为阴,画阴爻,八为少阴,六为老阴。照此过程再行5次,即可画六爻卦。尽管阳爻是七、九的代表,阴爻是八、六的代表,但由于七是少阳,变化只能成老阳九,而不能阳变阴;八是少阴,变化只能成老阴六,而不能阴变阳,故阳爻命九而阴爻命六。 从以上介绍来看,“四揲成章”本来与练气功的运周天是不相干的。古人一方面要把练气功的过程神秘化,认为是不可泄露的“天机”,因而要千方百计地把练功过程和无所不包的八卦——易理论结合起来,或用其理论来阐述气功理论,或借其名称来附会于气功。九、六呼吸的周天火候是如此,“四揲成章”也是如此。其实只是在运行周天过程中的一种呼吸方法而已。伍柳正宗的“四揲成章”,指运周天十二个呼吸,以分进阳火与退阴符,每个呼吸四揲之。鉴于我们不练不传龙门功法,故对其具体方法不宜全部揭示。 (五)用易之六十四卦规定练功方法与要求 早在《参同契》中就有“朝屯暮蒙,日用两卦”的说法,对此,丹亭真人在《养真秘笈》中指出:“周天数息卦爻法。真人曰:按上古真师周天数息,每月除乾坤为鼎器,坎离为药物外,0卦每日二卦,子后一卦,午后一卦,每阳爻三十六息,阴爻二十四息,依爻数息,不可一毫逾越,则此气不致猖獗。每数一爻毕,内想此气自尾闾、夹脊上升玉枕、泥丸,入口化为甘津,咽下重楼,送入中宫,略抑一、二息,再数二爻,余爻皆同。”具体每日用卦,是按先天八卦而来,初一是复、姤,初二是颐、大过,初三是屯、鼎,初四是益、恒,初五是震、巽,初六是噬嗑、井,初七是随、蛊,初八是无妄、升,初九是明夷、讼,初十是贲、困……依此向乾、坤方向演进。也有依周易六十四卦为顺序者,每日两卦,依屯、蒙两卦一日,需、讼两卦一日,师、比两卦一日,依序顺推。 本文选自 智能气功大专教材?传统气功知识综述?第一章传统气功基础知识?第二节气功基础理论?Ⅲ八卦理论? 图片来自: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中科白殿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