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本质内涵支撑气功文化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18-10-28 14:44:43   点击数: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①]。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对中国精神的这一高度概括,为我们阐释中国精神提供了金钥匙。中国精神渊源深厚,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表现出不同的精神形态。中国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纽带和精神支撑,如今气功文化走向世界来势看好,但气功文化发展同样需要中国精神支撑。

一、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是以人为本

维特根斯坦说过,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我们研究事物的各种现象,是立足于客观存在的事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探究事物的本源性存在。中国哲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既是中华文明的灵魂,也是时代精神的结晶,因而“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文明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精神”、“中国文化的精髓”等等,都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尽管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本质上是同一的。因此,对中国精神的哲学阐释,也可谓见仁见智。

年,辜鸿铭在其《中国人的精神》著作中认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淳朴,此外还有灵敏。辜鸿铭以其理想主义的热情展示了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还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尖锐而深刻地批判。很快,他的著作被译成德文出版,对当时正处于“一战”中的德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辜鸿铭看来,中国精神在于儒家之礼。他在《中国人的精神》序言中证言:孔子的礼是“中国文明的精髓”。“以礼来自我约束,非礼勿言,非礼勿行。这就是中国文明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我在这本书中需要加以阐明的也正是这点”。[②]中国社会科学院钱莉在“灾难与‘中国精神’的哲学思考”[③]一文中,则称辜鸿铭为提出“中国精神”的鼻祖。

梁漱溟、冯友兰并不认为儒家之礼就是中国精神的代表,他们更看重儒家的中庸之道。他们认为,中和才是中国精神的根本。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④]冯友兰也认为,中国哲学的真正精神,是“极高明而道中庸”[⑤]。但也有学者不认同上述观点。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唐君毅、牟宗三等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宋明理学立场出发,认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是“心性之学”[⑥]。杜国庠则认为,中国精神应该是“实事求是”[⑦]。在杜国庠看来,为学为人应秉持的正是实事求是精神。

张岱年也不认同梁漱溟、冯友兰的观点,他曾明确表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⑧]。同时,他在许多文章中还表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因为这些思想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年,海天出版社出版了单纯、张合运编的《中国精神百年回声》,书中所收录的文章,探讨了在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本质内涵及中国文化未来出路,是近代学人探讨中国精神的思想荟萃,其中张岱年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一文,又将这种精神归纳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和为贵”。

许全兴在“中国哲学精神简论”[⑨]一文中认为,对中国哲学精神是什么的不同见解,是由于论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政治倾向和学术观点以及知识构成和个人情趣不同的使然。许全兴对相当多的学者把“和”、“和合”、“天人合一”、“中庸”看做中国哲学的精神或精髓也持不同看法。在他看来,中国哲学精神至少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二)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三)阴阳互补,辩证思维;(四)大同理想,止于至善。

如今,中共中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的中国精神,《毛泽东与中国精神》[⑩]一文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文明相融合,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振兴、人民幸福安康的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崇尚爱国、进步、科学、民主、团结、奋斗、自主、创新,具有先进性、民族性、时代性的一种全新精神形态。并将它的实质内涵归纳总结和提炼概括为八个方面:(一)胸怀天下的爱国精神;(二)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四)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五)平等互助的团结精神;(六)无所畏惧的奋斗精神;(七)自力更生的自主精神;(八)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也有观点[11]认为,中国精神的深刻内涵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既包括“愚公移山”、“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又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之下忧而忧,后天之下乐而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是解放斗争和民主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由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组成;三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包括“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百年奥运精神等。

在我看来,作为科学的哲学,在于穷理,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哲学追问,探究其最核心的东西。中国精神,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可能表述有所不同,但其最核心的东西,即本质内涵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以人为本。在中国古代,马厩失火,孔子首先问的不是马,而是问“可伤人乎?”关心的不是马而是人。中国当今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举措,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不管从哪个视角出发去陈述中国精神,归根究底,都是从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出发的,其落脚点也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主旨。因此,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人的精神体现的是人的内在潜质。如: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仁者爱人的道德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胸怀天下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开放博纳的创新精神,等等。按照由近及远的层级递进关系建构伦理秩序,核心则是人。过去我们为什么要抗日呢?就是日寇侵略了我们的国家,伤害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保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先烈们表现出了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一致对外的团结精神。如今的改革开放,目的也是为了我们人的生活更美好,因而即使在我们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所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也并不是要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恰恰相反,我们是在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去谋求更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的生活环境更舒适,生存更久远。因此,上述有些中国精神的描述性展示,在我看来,还不是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哲学的追问继续深入而通达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可以由此推演出许许多多的既作为世界观又作为方法论的中国精神具体形态。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12]。国家、民族,也要有点精神。有精神才有生气,才有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民族也好,国家也罢,都是由一些具体的人所组成。作为一个群体的人,可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个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精神。因此,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就是以人为本。

二、气功文化进入国际社会来势看好

气功作为中国文化之瑰宝,已进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荷兰、波兰、瑞典、意大利、新西兰、西班牙、俄罗斯、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倍受世人泛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l/205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