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就显宗与密宗之间的关系做一些讨论,也就是说显密的异同点在哪里。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其缘由就是藏密的理论及其具体的修法非常完全,针对性也特别强,但由于有些修显宗的人对密宗不是很精通,而觉得修显宗的不能修密宗,修密宗的也不能接受显宗。就由于有这样的观点,才特别安排时间来谈谈这个问题。今天讲的内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显密相同的、可以圆融的、不矛盾的地方;第二是密宗的一些为显宗所没有的特点。这样,大家就能对显密之间矛盾与否有所了解,以后在修加行的进程中,也不至于有严重的疑问出现。 1、显密的相同点 讲加行的时候强调过,一个凡夫从现在到最后成绩之间有三个阶段:1、放弃贪图世间的安乐,建立出离心;2、放弃自私,建立菩提心;3、放弃我执,建立无我的智慧。在这个进程中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显宗和密宗是没有差别的。 我们讲过,从外加行到内加行的系统修法,显密都必须修,凡是大乘佛法都要修出离心与菩提心,无一例外。虽然修法上的名词有些差别,内容却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一样的。无论是修显宗、密宗、禅宗或凈土宗,都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如果连这个最基础的修行都没有,那还念甚么佛?修甚么禅?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念佛、打坐,才是真正的净土宗、禅宗。 禅宗为何不讲这些加行的修法呢?尽人皆知,禅宗从达摩祖师到六祖惠能,其根机都已非常成熟,所以他们能开悟。我们在六祖惠能的传记中可以看到,虽然他不识字,但根机却已相当成熟。当他依止五祖学习时,并没有学很多经论,也没有花很长的时间修行,只是在后院里干活儿。八个月后觉得机缘成熟了,五祖就给他讲《金刚经》,而《金刚经》中关键的一句话就能让惠能大师完全开悟。他没有修加行,但不是不需要加行,修加行的结果就是要能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而他都已有了。 就像秋季的花或树叶,只要一阵轻轻的风就能吹落;而春夏时节,即便刮更大的风,树叶也不会掉下。一样,人的根机成熟后,一句话也能让他明心见性。六祖听的和我们念的《金刚经》完全一样,他因一句话就可开悟,我们却没有,这就是由于根机还未成熟的原因,所以,我们就需要修加行、正行这些系统的修法。 对修禅的人来讲,六祖惠能大师的南传教派固然是最殊胜的,但针对现代的绝大多数人来讲,神秀大师的北传教派可能更适合。它就像加行要一步步地修,最后才到达禅宗所讲的那种境地。惠能大师则不强调前面的部份,而只讲最高境界。所以禅宗虽然不说,但实际上也需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 净土宗最关键的一部经典,就是《佛说阿弥陀经》。这是一部显宗的经典,同时有汉藏文两种译本,但都是从同一部梵文版翻译过来的。经里讲:如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必须阔别两个背缘,并具有四个条件。就违缘来讲,第一要阔别造5无间罪;第二要阔别舍法罪。阿弥陀佛也讲了,娑婆世界的众生如果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都可以如愿,惟有造5无间罪与舍法罪的人没法往生。其它的如杀生、偷窃等或更严重的罪业,经过虔诚念佛的进程,则都可清净。但这里讲的两个背缘,即便念佛也没法消除,所以必须要阔别。 再讲所要具有的四个条件:1、要观想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2、要广泛积累资粮;3、要发菩提心;4、要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些条件下一心不乱地念佛,就可往生极乐世界。这里并不是不强调菩提心,而是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再一心1意念佛。 固然,出离心也是必不可少的。《佛说阿弥陀经》讲: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会贪图世间的美满。如不能放下这个贪欲心,就没法往生极乐世界,由于这个贪欲动机本身,就是一种阻碍。贪欲不灭,往生极乐世界的动机就不起,就算生起也不是很强烈,所以,也就没法往生极乐世界。因而可知,禅宗和净土宗都一样强调出离心和菩提心。凡是大乘佛教,在这点上都没有任何差别。这是第一个相同点。 第二个相同的是证悟空性。往生极乐世界后,也要证悟空性,而且,如果不证悟空性,也就没法明心见性,更不能证悟密宗的境地。此话怎讲?现在念佛时是个普通人,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如是正常的往生,就能立即明心见性,立即开悟,也就是登地。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是1地以上的菩萨。现在虽是普通人,往生极乐世界后1见到阿弥陀佛,当他将手放在我们头上加持时,凭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自己的资粮相结合,就能使我们立即开悟,开悟的程度就是到1地菩萨的境地。所以念佛也能间接地证悟空性,不然不能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后还只是菩萨,并没有成佛,必须通过修行才能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证悟,这是讲正常的往生。难道有不正常的往生?有的。正由于如此,汉传佛教才会有“九品莲华”之说。藏传佛教也讲:念佛的人如果对净土法门没有很大的信心,对能否真正往生极乐世界抱持怀疑,那末他如果念佛念得好,依然可以往生,只是他在极乐世界里会有相当一段时间见不到阿弥陀佛,而在那段时间里他依然有可能只是个凡夫。这就是不正常的往生。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强调信心,不然虽然可以往生,却有相当长的时间没法见到阿弥陀佛。但就算不能见佛,也不会再回来,依然留在极乐世界,暂时是不能见,终究还是会见到阿弥陀佛的。见到佛后就能开悟,然后继续修行就能成佛。所以,净土法门也需要有证悟,只是它不强调这一生的证悟,而是到极乐世界去证悟。没有证悟空性,也不能成佛。 禅宗则是一再地强调明心见性。何谓性?性就是万法的本性。什么是万法的本性?万法唯一的本性就是自心空性和光明。比如我们看着一个花瓶,这花花绿绿的瓶子是它的本性吗?不是。这只是我们眼识所增上安立的一种幻觉,而它的本性历来就没有离开过空性和光明。所谓见性就是要见到这个心的本性,可见禅宗也需要证悟空性。 密宗所讲的开悟与其它宗派讲的并没有不同,迷就是未见到空性,在开悟时,就能很清楚地感觉、了知空性,也惟有证悟了空性才能成绩。从这个角度讲,显宗和密宗是相同的,二者都要求有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大乘佛教不强调这三点。我们对显密的共同点在此只作了一些简单的叙述,如就细节来讲仍有多项可兹罗列。 比如显密都讲戒定慧,显宗的戒就是密宗的戒,而密宗的三昧耶戒是在灌顶时受。实际上密宗的戒律就包括了大乘菩萨的二十条根本戒及比丘、比丘尼戒。《时轮金刚》中说:最好的学密人就是出家人,而出家人中又以比丘最合适做金刚上师,所以不能认为密乘戒与小乘的比丘、比丘尼戒是相违背的。《时轮金刚》在无尚密宗中占有相当崇高的地位,其中就曾举例说:如在同一地方有两位金刚上师,1是在家人,1是出家人,哪一位有开光、灌顶等的资历呢?答案是出家人。它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在家人是没有资历的。它还认为对学密的人来说,出家做比丘或沙弥是最好的,但这其实不意味着在家人不能学密。从这个角度可清楚看到显密的戒律是不相违的,不然的话,《时轮金刚》应当不允许比丘学密,更不会说比丘是最好的学密人。比丘的二百五十三条戒,密宗也一样特别重视。以上是讲戒的部份。 定就是禅定,也就是四禅八定。修四禅八定是不是为摆脱道,要视其如何修来定夺,如没有开悟,而仅仅是修四禅八定,就不是摆脱道。这样修的结果,是往生到色界和无色界,而色界和无色界还是在轮回中。但如果在证悟空性的基础上修,就是摆脱道,而且是修摆脱道上不可缺少的一步。不论是显宗的小乘、大乘或是密乘,都一致强调修四禅八定,所以,显密之间定的部份也无稍许差别。 慧主要是指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这在三乘中都是必要的。所以,三世佛法没有任何教派不讲戒定慧,于此可说显密毫无差别。 很多人却有一种误解,认为藏密的戒律与显宗的不一样,由于显宗戒律中不开许大乘菩萨饮酒吃肉,而藏密戒律是开许的。事实并非如此。藏密历来就没有开许过可随便饮酒吃肉,从《时轮金刚》到宁玛派的《大美满》都一再强调平时不能将肉当做普通食品来享用,而且是非常反对这么做的。 可是西藏的确有很多人吃肉,而藏密最发达的地方是在西藏,为何不加以制止呢?对此必须说明,修行人吃肉并不是藏密戒律中开许,而是环境使然。之前青康藏高原不能种植蔬菜,对外交通封闭,如从外地运蔬菜水果,需时最少两星期,运到时早就烂了。特别牧区里食粮本来就少,在这类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吃肉,但也只吃三净肉。由于大乘与密宗的戒律都反对吃肉,而小乘是临时性地允许吃三净肉,所以他们只好选择遵照小乘的戒律,并不是藏密有开许。 即使如此,之前很多在深山中修苦行的人却坚持吃素。白玛登德上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约一百5、六十年前成绩虹光身,死时全身虹光,空中遍及彩云,头发指甲都没有留下。像他这样一个成绩者,当年在山上闭关时就发誓吃素,从此以后他就毕生吃长素。还有很多类似他这样的人。藏密正规的要求是与大乘《楞伽经》一样的,都反对吃肉。如在会供时有肉,则可吃如苍蝇腿般大小的肉。从吃素的角度讲,这不算是吃肉,但同时也不违背密宗中所有的一些誓言。酒也是一样。在戒律上还有很多细微处显密都是一致的,但碍于时间,这次就不多说了。以上讲的是显密的相同点。 2、显密的不同点 显密之分主要是在证悟空性的方法上。虽然证悟空性的总体目标没有差别,但方法却有许多不同。 先看看显宗是用何种方法来证悟空性的。净土宗以念佛作为证悟空性最根本的方式;禅宗的方法则主要针对根机极好的人,所以显得很简单,缺少从加行到正行的一整套系统。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证悟的进程,对常人而言这根本不是个方法,但是,对像他那样根机如此成熟的人而言,这确切不失为一种证悟之法。 除此之外,其它的显宗证悟方法就是因明(逻辑)的思惟。比如一个瓶子,我们确切看到它存在,但它也是由许多的微尘组合而成,不是1体性的东西,而这些微尘也可再分,到最后分完时,就是空性了。这并不是说,它到最后变成空性,而是它永久没有离开过空性。我们的肉眼是没法看到这个空性的,而这种方法只是教给我们一种理论上的概念,并用因明去作推理。比如这一块布,把它拆开来就是一堆毛线,那末布到哪里去了呢?是消失了吗?而我穿的到底是布还是毛线?这毛线也是由羊毛织成的,那我穿的是布、毛线、还是羊毛?如将羊毛分割至最细的微尘然后放在一旁,则当初的那块布去了那儿?难道我原来穿的就是微尘?显宗是经过此种推理方法去了解空性的,这是一种接触空性的方法,但只是理论上的概念,没有实质的体会。 如何能将字面上的理解转变为证悟的智慧呢?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修行才有可能做到。在修行期间,必须要积累资粮并清净罪业,当这些条件都美满具足后,是可以将理论上的了解变成智慧的。禅宗之外的其他显宗,就是以这种方法去证悟的。 可是禅宗不也是显宗吗?从我的观点看,禅宗的明心见性既是显也是密,但也可说非显非密。它是将显密结合后的一种修法,实际是半显半密。由于它没有灌顶和观想,所以被归纳为显宗,但是它的证悟方法又不同于一般的显宗。除此之外,其余显宗的各派别惟有通过推理一法去证悟。龙树菩萨的6论,就是先要颠覆我们原有的执着,在得到理论上的概念后再去修,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对空性有所感受。这就是显宗证悟空性的方法。 密宗有外密、内密之分。外密暂时不谈,内密就是无尚密法。密宗证悟空性的修法有二:一是修气脉明点。外道,例如道教或气功,也有此类修法,但与密宗的修法是名同义不同。密宗修的气脉明点终究可证悟空性,而显宗从来不知道这点,不是当初佛不了知,而是佛在转法轮时要应机施教。经过气脉明点的修法证悟空性是非常快速的,比如你用一定时间观想头痛,头一定会痛起来;如用棍子直接打头,则立刻会痛。显密之差别亦是如此。通过理论上的了解去修空性,由于见解较模糊,所以需要长时间修才行。而气脉明点则是强制式地要你接触空性,虽然最后的结果和显宗一样,但因方法不同,速度就有迥然的差异。这是一般密宗的修法。 二是大美满的修法。大美满不强调气脉明点或是因明(逻辑推理),认为这些都是绕道而行。大美满有些部份与禅宗有点相近,但禅宗不讲的修法大美满全都有,所以禅宗仍不及大美满。如只讲证悟空性,两者是非常类似的,大美满也能不假他法、直指人心。所谓直指人心,就是已开悟的上师能让有信心的弟子直接证悟大美满的智慧。大美满的智慧,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或中观的证悟空性其实是一样的。如来藏在汉传佛教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如来藏就是大美满里讲的自然智慧,明心见性的“性”字所要形容的就是如来藏,大美满的境地也就是如来藏。所以,证悟后都是一样的。但大美满能直指人心,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观想进程,只是需要修加行。修密宗的其他正行时通常有许多观想,而大美满完全不需要这些就能让人开悟,这是它独有的特点。 有人会问密宗的双修是什么?显宗里没有所谓的双修,即便有,也是讲福慧双修,而非男女双修。密宗的双修是一种气脉明点的修法,但对常人来讲,它不是一种修法,而是一种意味。比如佛像的男身是代表光明,是现象的一部分;女身则代表空性;双运是显空无2无别的意思。《心经》讲“色即是空”,这里的“色”,可视为所有男性的佛或菩萨;又讲“空即是色”,此处的“空”,可视为所有女性的佛或菩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双修。常人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修密宗是不是一定要双修呢?大美满根本不需要、也历来不强调双修。不了解的人以为所有藏密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修气脉明点在密法里只占有一小部分,但即便是这一小部分,也不是普通男女修的。所以,对凡夫来讲,这根本就不是个修法。大美满不强调双修,一个大美满的修行者,从初修加行到最后成绩之间是不需要修气脉明点的,并认为这其实没什么用,由于大美满有更好的方法可证悟空性。以后如有机会正式学密法,并读到藏密的经论,就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这类见解才是正确的。 密宗由于有些奇异的修法,使得它的神秘色采比较浓厚,误解也因此而起。有些人是自己不愿或不能持守清净戒律,却以某些借口去做遭人垢病的事,最后却使密宗蒙罪。凡夫的行动固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不如法的行动是属于凡夫,而不是密宗的。对常人而言,双修法不但现在不用修,也不能修,就算修到较高层次以后,也不是一定需要的,由于有更好的方法可用。 总结以上各点,结论就是:证悟空性是显密共同的目标,但方法各异。显宗的方法不如一般的密法,而一般的密法不如大美满,就是这样一层层上去的,大美满因它的独特性而成为最高法门。 另外一项密宗独有显宗绝无的特点,就是密宗可成绩金刚身。当金刚身修成时,其外表仍和普通人一样,但实际上生老病死或地水火风四大对其已无任何影响。由于身无质碍,此时要飞檐走壁或穿墙入室都是轻而易举的。固然这并不是修金刚身的目标,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将凡夫身修成如佛一般,有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报身相。对显宗来讲这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其认为:肉体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断除、放弃。对普通人来讲,显宗的观点没错,但密宗以智慧开发了诸多方法,可以将不净身转化成清净的。 打个比喻,就像常人如吃了毒药可能会死,但会用的人反倒可能以毒攻毒。在未证悟前,我们的身体确是轮回的1部分,要想摆脱就必须舍弃它。但是有智慧和方便时,不但没必要舍弃,反而可将其转化成佛身,要做到这点,惟有密宗的气脉明点和大美满的光明修法可行。除此之外,显宗里不论是净土、禅宗、唯识宗或中观都一筹莫展。如果从没看过密宗经典的话,就连显宗的一些法师也没法接受肉身可如此转化的说法。但密宗确有方法,其方法的本源就是证悟,是一种心的功能。不净身的构成也是心的功能,是由于心不清净、造业而致。心能证悟、领悟到光明,就能转不净身成金刚身,固然其间还要加上别的修法。这其实不仅是一种说词而已,西藏历代的高僧中就有很多此类公案。大家也听说过,有些大美满修行者死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肉体逐步缩小直至化光消失,天上出现缤纷的彩虹。 人的尸体之所以能如此也是心的功能,但凡夫没法了知如何去开发这类功能,修行人则已掌握了此中窍门,并开发出来给大家看。犹如5、六百年前的人听到本日的科技,会一样觉得难以置信。那时的人如有足够的技术,是可以开发出一样的高科技,而不是几百年后环境成熟了才出现这些东西。换言之,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其制造方法从古到今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们不得知罢了。一样,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发心的内在世界,且会发现它的许多奇异面,但是却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因此认为烦恼、杂念是必须要断除的东西。起初由于没有足够的智慧,这样做是没错。等有了智慧便可将烦恼转为道用,不再需要断除。这是密宗的特点。 显宗的修法则是在初步证悟前,必须先经过无数大劫那样漫长的时间,然后从证悟一地到7地又要再次经过无数大劫。证悟八地时,8识中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已清净,那时观山河大地就是佛的坛城。这是显宗有记载的。 密宗则是在一生中就可将不净身转化成金刚身,这其中的窍门就是气脉明点和大美满的修法。藏密的气脉明点可分外、内、密、极密,而外道的气脉明点只是藏密中外部最简单的一部分,其它更深层的就根本没有接触到。经过这些窍门,密宗才能开发出上述的修法。 在大美满中,还有中阴身的修法,它将死亡的进程描写得非常清楚。相信大家都听过乃至看过《西藏度亡经》,其对死亡情形的叙述,使西方一些有濒死经验的人大为震惊,由于他们对死亡的初步感受,早在几千年前西藏就记载得清清楚楚了。西方人的经验只在死亡的早期,而《西藏度亡经》不仅是描写了死亡的全程,更具体告知该如何掌控全程。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就可借着修习中阴身的方法去掌控、利用死亡的进程。在显宗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就连普通的藏密也没有这类修法,惟有大美满才有。这又是大美满的另一个特点,由于它的特点数不胜数,在此只能略举一二种较重要的以阐明密宗与显宗不尽相同的地方。 归纳以上各点,可将显密之异分为两点: 1、智慧不同。从空性方面看,密宗不需要因明思惟(逻辑推理)的进程,现在就能掌握心的本性——光明;从现象的角度看,显宗认为肉眼能见的所有物资都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要断除,却从不知这些是佛的本性,是清净的。直到证悟了8地才了知真相。密宗从初入门就教导,世间所见的一切虽都是轮回的1部分,是不清净的,但实际上都是佛的坛城。 如何能证明这是实情呢?密宗是有办法证明,只是目前还不忙讲,必须等加行修完后才可以谈。到那个时候自己去修、去体会,不需旁人指导,自己就可以领悟到一切确都是佛的清净坛城。显宗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到达这个境地,密宗则是即生可成,缘由就在于显宗没有掌握这方面的窍门,是智慧不及而至。 2、证悟空性方法各异。显宗只有逻辑推理1途,这是它不足的地方。密宗则途径繁多。对根机不是极好的人,可用观想或气脉明点一类的修法去逐渐引导,以致证悟空性。根机不错的人,不修这类法也行,用更方便、快速的大美满修法就可能立即证悟。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差别,由于要得摆脱就必须证悟空性,除此别无他法,所以这个差别不可等闲视之。 密宗与显宗其实不冲突,只不过它有更多的特点。修显宗的可同时修密,如修净土的也可修密法;如果修禅也同时修密的话,所修密法对了达禅宗的明心见性会有相当大的助益。禅宗在证悟前的方法上有所不足,密宗恰可补其不足之处。精通显密的智者去看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从小乘到密宗,不会发现有一句话是相矛盾的;智慧浅薄的人看则句句矛盾,以至于显反对密,密不接受显,根本没法同时修。这是智力不敷而致,不然,一座就能修八万四千法门,一座也能修大美满所有9乘的修法。所以,在学习时,应从全部佛教不矛盾的角度去思惟,反之,则汉藏佛教、净土与禅宗、大小乘、乃至藏密四大教派,对理解不够的人来讲都是相矛盾的。如果有这样的胜劣分别念,在佛法里叫谤法。 有一部佛经是专讲何为谤法及其罪过的,如果有谤法罪,不但不能修密法和禅宗,连念佛都不能往生极乐,由于谤法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两个背缘之一。学佛的人,专心致志地念1本书、拜一尊佛、修一种法是很好的,但是,若认为其它的都不如自己的修法,那就是谤法。如果没有能力修所有的法门,只修一种也行,但不可对其他教派有任何批评。如能避免片面的看法,以同等的信心为基础,全神贯注地修一个法,不论是何法,都可快速成绩。 有些居士,姑且称他们为“跑跑居士”,成天只是跑道场求灌顶、求福,终究甚么都没学到,自己也从未想过要如何才能得到正知正见。如果那些灌顶都确切得到的话,同时也受了一大堆的密乘戒,如不能护守戒律,则犯一条算一条,最后得到的只是一堆罪业,别无其它。 固然,上师无论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要同等地恭敬。但就个人修行来讲,有没有必要每位都去崇拜呢?其实不用,心里恭敬就够了。是否是每位从藏地出来的上师都要去见呢?也没有必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坚定立场,这个立场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见解。如果没有,成天跑来跑去是不会有甚么好收获的。灌顶后如果上师不讲该守的戒律,居士也不在乎该注意哪里,而密乘戒是一定要守的,如此犯了戒就无关乎知或不知了。无论是对汉传的法师或藏传的上师、瑜伽士,作为居士都要培养出同等的清净心,由于他们是僧众。但要不要接受他们的传法、灌顶,则必须视察。视察后如决定接受,就必须做到该做的;不能做到,就不要接受。世间法是如此,佛法更该如此。 目前有些居士根本不斟酌建立自己的正知正见或修法上的知识,只是追随他人去找有名气的上师,例如听说某某人能飞、会取伏藏,就一窝蜂地随着跑。其实取伏藏对你有何助益?能飞又怎样?难道你能随着飞吗?如果是替自己假想,去见上师时,要能从上师那儿得到对自己摆脱有益的东西才对。这也不是从任何人那儿都可得到的,在这之前与以后都有要求,必须要极端重视这个问题。 白癜风有效治疗北京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y/11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