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的燦爛明珠。早在先秦時代,這顆明珠就放射出它那奇特而誘人的光芒。然而,人們是否知道,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成長,格調的形成都離不開古老氣功的熏陶和影響,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佳作都是氣載體? 文學:氣功之鏡 文學是一面鏡子,映照著繽紛的世界,而中華氣功所展示的既廣大又深邃的生命境界,以及這種境界對中華民族內在氣質和現實生活的巨大影響,或隱或顯映現在這面鏡子裡。 打開古代文學史,人們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歷代文學家加入氣功養生行列的數不勝數,特別是那些在文學史上有影響的著名人物,像莊子、屈原、嵇康、李白、杜甫、王維、蘇東坡、陸游、吳承恩等,大都與氣功有緣,有的造詣匪淺,還成了氣功方面的專家,寫了不少氣功養生著作。值得注意的是,氣功不僅保養了以筆耕耘的文學家們的身體,同時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藝術靈感,拓寬了他們藝術思維的空間,使他們以生花之筆寫下了許多詠吟氣功境界、反映氣功神奇感受和讚美練功之人的流傳千古的絕句佳作。而後人正是從這些境界靜穆、天真自然、寓深情於淡泊之中的絕句佳作中,感受到氣功實踐對文學家藝術思維和藝術風格的巨大影響。 氣功是文學創作領域一個古老而常新的主題,也是平民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學題材之一。特別是那些描寫氣功大師、反映氣功神通的小說,更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 縱觀古代文學史,最早以文學的形式反映中華氣功活動,讚美氣功境界的是文學巨著《山海經》。《山海經》以清澈、虛幻、優美的筆調,描寫了上古時期在山上食氣飲露的練功之人。戰國的散文大家莊周,以極大的熱情,通過《莊子》一書歌頌和讚美了氣功對生命的淳化和他心目中的氣功大師棗真人。而戰國的屈原,則用詩的形式,以神來之筆,在他那首著名的《遠遊》中,介紹了存思和服氣相結合的功法,同時也反映了他那強烈的「輕舉」、「遠遊」的願望。「漠虛靜以恬愉兮,淡無為而自得。」「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氣入而粗穢除。」「形穆穆以浸遠兮,離人群而遁逸。因氣變而遂曾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彷彿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從作品看,反映氣功的文學形式主要是詩歌和章回小說。詩人接近氣功並用詩的形式表現氣功是魏晉以來重要的文學現象。特別是唐代,幾乎所有的著名詩人都與佛、道兩教有牽連,有的還親自找僧人道士指導練功。唐初四傑之一的大詩人盧照鄰,為了治病和求得長生,四處尋訪道士,甚至爬山涉水找到孫思邈,向他請教練功養生之要。王維、杜甫、李白是唐代詩壇比肩而立的三大詩人,人稱「詩佛」、「詩聖」、詩仙」。這三位大詩人除詩績輝煌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愛好氣功。詩畫堪絕的王維篤信佛教,與僧人和尚交往甚密,非常嚮往禪修境界: 山林吾喪我,冠帶爾成人。莫學粉康懶,且安原憲貧。山陰多北戶,泉水在東鄰。緣合妄相有,性空無所親。安知廣成子,不是老夫身。 王維對禪修境界的追求和氣功實踐,使他的詩具有一種「禪」的精神和情調,捕捉以空為本的生命感覺,處處散發出寧靜淡泊的韻味。用評論家的話說,王維的詩是「意境淡泊,詩語淡泊,詩調也淡泊」。如「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如」。 詩仙李白,也非常嚮往氣功境界,到了夢紊魂牽的地步:「余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下途歸石門舊居》)。「安縛五彩虹,架天作長橋,仙人如愛我,舉手來相招」(《焦山杳望松寥山》)。為了達到這種境界,這位集理想、浪漫於一身的詩人不但廣交道土,親自練功,還登壇受策,正式成為道教中人,同時虔誠地遵守清心寡慾的教規:「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游秦水六首》)。從李白眾多反映氣功的詩中,可以看出李白不但練功,且功力匪淺: 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騰轉風火來,假合作容貌。滅除昏疑盡,領略入精要。澄慮觀此身,因得通寂照。郎悟前後際,始知金仙妙。幸逢禪居人,酌王坐相召。彼我俱若喪,雲山豈殊調。清風生虛空,明月見談笑。恬然青蓮宮,永願姿游眺。《與元丹丘方城寺談玄作》 中唐時期的大詩人杜甫,對氣功的迷戀不次於王維和李白,且積極實踐。他的《幽人》一詩,生動地反映出他練氣功的真切感受:因漱無和津,所思煙霞微。知名未足稱,侷促商山芝。 練氣功的切身感受,對杜甫的詩影響很大,使他的作品有一種內在充實之美。清代黃子雲的《野鴻詩》二卷,讚揚杜甫詩作:「導引之術,曰精、氣、神,詩之理亦然,能鼓魏之氣,擷六朝之精,含咀乎詩經之神者,唯杜甫一人。」 晚唐著名詩人白居易,受氣功影響最大。白居易自幼體弱多病,故與氣功結下不解之緣。特別是晚年,他對氣功的愛好和迷信更加濃厚,以致氣功修煉成了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從白居易的詩中,可以看出他經常習練守一之類的靜功。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飲似醇醪,又為蟄者蘇。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曠然忘所在,心與虛空俱。 白居易除了練守一靜功,從《仲夏齋戒月》中,可以看到他還練難度較大的辟榖: 仲夏齋戒月,三旬斷腥膻。自覺心骨爽,行起身翩翩。始知絕粒人,四體更輕便。初能脫病患,久必成神仙。禦寇馭冷風,赤松游紫煙。常疑此說謬,今乃知其然。我今過半百,氣衰神不全。已垂兩鬢絲,難補三丹田。但減葷血味,稍結清淨緣。脫巾且修養,聊以終天年。 唐代詩人陳子昂、孟浩然也是道教養生術的信徒。孟浩然一再表示「願言解纓扒,從此去煩惱,紛吾遠遊意,學彼長生道」(《宿桐柏觀》),「漸通玄理妙,深得坐忘心」(《游精思觀題山房》)。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是個氣功迷,還寫了不少以氣功為內容的作品。如《種仙靈毗》就寫了踵呼吸:「我聞略人術,一氣中夜存。能令深深息,呼吸還歸根」。柳宗元也練功,對「禪定」有較深的體驗: 發地結青茅,團團抱虛白。山花落幽戶,中有忘機客。涉本有非取,照空不待析。萬籟俱緣生,宵然喧中寂。心境本洞如,鳥飛無遺跡。《禪堂》 宋代的詩人中,也有不少氣功愛好者,其中最典型的是北宋書、詩、畫俱佳的文壇巨星蘇軾和南宋的陸游。 蘇軾,字東坡,是北宋集文學家、畫家、書法家於一身的大才子。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功力深厚,對氣功養生頗有研究的氣功家。蘇軾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政治上受挫後,轉向信奉老莊和佛學,使現實的傷痛在氣功態中化解。蘇東坡雖然一生坎坷,曾被朝廷流放海南,但由於他注意氣功養生,身體還是非常健康的。蘇軾兼習各派氣功,最重視調息功法,提出「養生之方,以胎息為本」。並總結調息的切身體會「看既雲閉氣於胸隔,恐是不閉鼻中氣,只以意堅守此氣於胸膈中,令出入息,似動不動,氤氳縹緲,如香爐蓋上煙,湯瓶嘴中氣,自在出入,無呼吸者,則鴻毛可以不動。若心不起念,雖過三百息可也」。 蘇東坡不但練功,還自創功法。蘇州一帶至今流傳著一種「香泉功」,據說此功的編創人就是蘇軾,故香泉功又叫「蘇子術」。香泉功因當年蘇軾住過的香泉村而得名。蘇東坡一生寫過《問養生》、《書養生後論》、《養生說》、《續養生說》、《養生偈》等二十餘篇文章,其中《續養生論》對道家功作了精闢闡述。清代康熙年間的學者王如錫,將蘇東坡有關養生的信札、論著彙集成《東坡養生集》,全書共十二卷,共列一千四十多條。可見,蘇東坡在氣功養生方面,花費了不少精力。 南宋詩人陸游一生坎坷,屢受磨難,但因氣功養生得法,身體十分健康,「乘除尚喜身強健,六十登山不用扶」(《看鍾》),「已迫九齡身愈健,熟視萬卷眼猶明」(《難遣老懷》),甚至出現了「兩目神光穿夜戶,一頭胎發入晨梳」的返老還童的奇異現象。 陸游是多產詩人,一生著詩萬餘首,其中不少是反映氣功境界的作品。從陸游的氣功詩作看,陸游習練的氣功很雜,兼及道、釋,有導引、行氣、坐禪,對道家的內丹術尤為迷信。陸游對龜息和踵息也很偏愛,且功力很深:「鶴軀苦瘦坐長饑,龜息無聲惟默數」(《上巳廟川道中》);「孤坐月魂寒徹骨,安眠龜息浩無聲」(《玉笈齋書事》);「龜息綿綿破五更」(《夏夜》);「熠熠心光還自照,綿綿睡息浩無聲」(《靜坐》);「踵息無聲酣午枕,舌根忘味美晨烹」(《獨學》)。陸游還向僧人學睡功,向道人學辟榖: 一室冷如冰,人疑在定僧。手稱丹灶火,紗護佛龕燈。減食形雖槁,心虛氣自凝。平生坐忘論,字字欲銘膺。 除練功外,陸游還特別欣賞《黃庭經》:「朝來坐待方平久,讀盡黃庭內外篇」(《待青城道人不至》)和「一管殘雪寄林亭,手把黃庭兩卷經」(《道事即事》)。氣功實踐和氣功思想對陸游的創作影響很大,使他的詩境呈現出一種冷、靜的情調,如《夜坐中庭涼甚》: 銀漢迢迢夜氣澄,都忘朝暮困蟻蠅。月從東湧行空闊,風自南來洗郁蒸。渴解似嘗仙掌露,魂清如近玉壺冰。誰知此際超然處,不減廬山入定僧。 如果說宋以前的文學主要以詩的形式反映氣功,歌詠氣功境界,那麼明清文學主要以章回小說的形式反映氣功對民俗的影響。其中家喻戶曉的要數《西遊記》、《封神演義》了。 吳承恩的《西遊記》以佛、道氣功為背景,編造了三位有功力之人歷盡千難萬險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真經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孫悟空,是個大自然孕育而崩生的精靈,這個精靈出世後的第一個願望,就是長生不死,盡享花果山之樂和悠然自在的美妙生活。為此,他東渡蓬萊,尋找不死之方,跟「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師學功。當菩提祖師問他想學何功時,孫悟空先問能不能長生不死。後來,祖師又問他學不學辟榖、清靜無為、參禪打坐之類,悟空以為這些功夫不能長生不死,不肯學。菩提祖師勃然大怒,拿出戒尺打了他三下,暗示三更時分將秘傳絕招給他。孫悟空心領神會,三更時分來到秘室,祖師將秘訣傳授與他:「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洩。休漏洩,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裡種金蓮。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原來,祖師秘傳給孫悟空的還是氣功。後來,從祖師那裡學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偷吃了道教祖師太上老君燒煉的「九轉金丹」,又被投入太上老君煉丹的鼎爐中焚燒,其血肉之軀終成金剛之體,還具有了透視功能,能一眼望穿妖魔鬼怪的真面目。孫悟空憑借修煉來的一身功夫,保護唐僧,一路斬妖除怪治魔,終於得成正果。可見,這個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孫悟空,不過是個修煉出五大神通的「氣功家」。 孫悟空的師弟豬八戒,別看笨頭笨腦好吃懶做,卻也是個修煉得道的傢伙。豬八戒自報身世時,著重介紹了自家功法:「有緣立地拜為師,指示天關並地閾。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輟。上至頂門泥丸宮,下至腳板湧泉穴。周流腎水入華池,丹田補得溫溫熱。」原來,豬八戒練的是大周天功。 《西遊記》中還塑造了許多功力深厚、法力無窮的神人、真人、菩薩、羅漢等。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護衛唐僧取經的路上,每每臨危之際,這些神人、真人、菩薩、羅漢總是出來解難相助。《西遊記》中所涉及的功法很多,是氣功的大薈萃。可見吳承恩對氣功(尤其是道家功)有很全面的瞭解。 《封神演義》是一部把商周之爭神化的神魔小說。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塑造了諸如姜子牙、哪叱、哼哈二將、雷震子、土行孫等具有深厚功力和法術的藝術形象。《封神演義》雖然也有常規戰爭的描寫,但更多描述了兩軍斗功鬥法的奇幻情景。在商周各自的軍隊中,主要的將領都是身懷高功之人,如姜子牙、雷震子。哪吒等。第四十回「四天王遇炳靈公」寫曾練過「九轉元功」,能七十二變,有無窮妙道,已肉身成聖。所以被魔禮壽的花狐貂吞吃後,憑借內功將那狠毒之獸的身體撐裂而死。哪吒的父親李靖自幼訪道修仙,拜西崑崙度厄真人為師,學成五行遁術,但因仙道修煉不成,被師父派下山輔佐紂王。李靖的妻子生一異子名叫哪吒,哪吒雖非練功修道之人、卻是真人幻化蓮身,傳以法術。而滅紂立下大功的姜子牙跟元始天尊修煉40年,於72歲被師父派下山輔佐周武王滅紂。姜子牙曾用修煉而成的三昧真火燒死玉石琵笆精。此外,《封神演義》還描寫了許多修煉出高功夫的神仙和真人,如終南山的煉氣士雲中子;哪吒的師父、乾元山金光洞的太乙真人;用玉籠制服哪吒的靈鷲山元覺洞道人;姜子牙的師父元始天尊,以及大氣功師赤松子、容成、廣成子、老子等人。 現代武俠小說,更離不開對氣功的描寫,書中那些浪跡江湖的武人俠客,哪個沒有氣功功底?槍來刀去之後,終究內功高深、神通廣大者取勝。 白癜风好治吗白癜风用药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y/130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