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气功爱好者都会问:气功里的“气”是什么?怎样才能感知到它? 有些人习练气功多年,也没有感触到明显的气(气感);不知道气为何物,也不明白持续的良好的气感或气场。尽管“气”不是气功修炼的最终目标,但对气的感触和体悟是气功入门以及气功康复效应的一个关键。 中华的“气”文化浩浩荡荡,从上古的真气论到先秦的精气论,从汉代的元气论到宋代的理气论……科学昌明后,又出现了磁气、电气以及气场等新的认知。气文化可以认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百姓日用常行间皆离不于“气”的感知和运用;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气是无处不在的,是世界和宇宙的本底和背景。我们对气的感知和把握,可以从“返身而诚”“返观内视”开始。这就是气功等内修、内炼身心技术的门户所在。 气功中的“气” 呼吸之气。呼吸是生命活动的征象,为生命活动提供氧化剂、助推剂;老子比喻生命的呼吸为“橐龠之机”。古之修炼的吐纳术、行气术、服气法、调息法等等都是直接调控呼吸来实现生命力的增强。在生理学上,呼吸是生命之气内外交流的重要方式;呼吸受到自主神经和非自主神经的双重调控。一方面,人生而会呼吸,自主根据身体需求而调节;另一方面,人往往通过刻意的呼吸来调控情绪、平衡身心。所以,呼吸之气的调控是气功之“气”的实在因素。 生命元气。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本元之气;犹如树木之根。民间谚语所说的“人活一口气”,就是这元气;修炼上说,只要有一丝元气尚存,就有可能使生命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气功祛病发挥身心疗愈的功效,基于元气的健运和培植。元气有先天元气和后天元气之别。先天元气来源于天地和父母的精元之气,具有无限活力;后天元气主要依赖于饮食水谷的生化。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其实元气易伤难养。通过一定的功法修炼,有可能重新开启先天元气的获取;这是气功开启神奇自愈力的一个根源。 身心整合之气(内气)。气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整体性。我们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在于气将我们的身心高度整合融合,从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又孽息分化成各自独立功能的小王国。生命各部分的整合十分重要,是生命健康的保障,是生命修复的前提。气功修炼过程中,将身、形松通为气,将心、神静蓄成气,实现身心和合一气,然后开启生命自然的生生不息之道。 气功是调气的功夫 身为气之舍。运动者,内运外动也;导引者,外导内引也。生命运动表现为外在肌肉筋骨的活动和内在脏腑经络的运行;两者之间相互关联、协调、影响。外在的活动可以带动内在的运化;名言“生命在于运动”的涵义应该在于此。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气功通过拉伸、拍打、按摩、俯仰、柔和等等活动肢体,疏通经脉,放松筋骨,通畅血行,使内在气机的循行有度。气功的调身不同于一般的健身锻炼;前者重在回归自我放松通融整体,后者在于集中体力解决某项对外的任务。 息为气之助。呼吸是调动内气的重要辅助手段。气功修炼分为有为法和无为法;有为法多强调通过主动的呼吸来调运内气。一般而言,吸气时引气上行外开,呼气时引气下行内合;吸气时主动拉伸舒展,呼气时顺随放松内敛。《黄帝内经》言“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无出入则神机化灭,无升降则气立孤危”。中医学认为,吸入肝与肾,呼出心与肺。呼吸犹如一个活塞,推动着人体气机循环这个蒸汽机运行不息。 心为气之主。内气的调运离不开心和意;孟子说:志壹动气,气壹动志。一方面,心意可以影响调动内气,所谓意到气到;另一方面,气也可以改变精神意志,所谓练至气质变化方有功。心意和内气的融合是气功修炼中一个很大的问题。《管子》说气:“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意”。气功修炼通过入静、意守、内观、返照等等身心技术,实现意气合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开启生命的自主、自在、自由模式。 儿童白癜风能不能治好那些偏方能治白癜风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y/136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