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琴家徐上瀛在他的古琴论著《溪山琴况》中,总结弹琴要和、静、清、远、古、恬、淡、逸、雅。总观上述各朝各代琴家弹琴感受可以看到,弹琴首先要心静,然后要调好气,这就进入了气功境界。 弹琴时使琴声清、微、淡、远,使人和琴“物我两忘,浑然一体”,达到气功和弹琴最紧密结合,也就是“修身养性”。 古琴与阴阳五行 古琴音乐的医用价值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的阴阳之说最早见于《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古人对抽象的“阴”与“阳”的高度概括,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两种现象、事物、联系。 中国古人还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之为“五行”。“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大地上繁多的物质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氤氲,阴阳所化所生,所以天地具有共同的结构模式,遵从共同的运动规律,就是所谓“人与天地相参”。 整个“阴阳五行”理论是关于宇宙万物普遍联系的学说,是普遍适用的系统结构理论,在这种带有某种神秘意义的理论中,揭示了自然界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情感,感受与物质对象之间的异质同构关系。 五行与五音 中国古人最早将阴阳五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在他们看来,音乐是宇宙和谐的特殊表现。“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清人祝凤喈说:“宫音,和平雄厚,庄重宽宏。商音,慷壮哀爵,惨怃健捷。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徵音,婉愉流利,雅丽柔顺。羽音,高洁澄净,淡荡清邈 中医理论中最早在《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篇》中就已经提到了阴阳五行和五音的关系:“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 管子也说:“五声即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又说:“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穴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五音与五脏的调理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六世纪),郑国子大叔吉又结合五味、五色、五声提出了:“则天知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 秦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和也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声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人体的五脏合于宇宙之日月星辰,季节之春夏秋冬,与五色、五方、五脏、五音、五时等相配,形成了独特的阴阳五行体系。 -end-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给身边的好友,利益更多有缘人! 茶悦●香悦●心悦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