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论文精华还是糟粕传统文化热的透

发布时间:2021-10-21 15:30:17   点击数:

文章引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如果不加甄别,很容易沉迷其中。传统文化热既可能是一种深刻反省后回归的文化自信,也可能是某些人迷茫中抓住的非理性的文化自恋,两种态度带来的结果天壤之别。

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几方面对传统文化热进行根源透视,并探讨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指出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四大原则。

1

传统文化热的乱象

中国传统文化热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这股热潮可谓越来越大。

从当初民间的一些思潮开始,社会的民俗逐渐发生了变化,各种原来中断的风俗文化,民族艺术都慢慢恢复起来;后来慢慢发展成祭祀热、寻根热、修家谱热、修祖坟热、气功热、宗教热等各种热潮。

以人民大学为首的不少高等学府成立国学院,其他很多大学也都办了各种国学总裁班。民间各种国学教育机构:国学馆、书院、读经班、私塾班、女德班等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兴起。到后来很多小孩都不去正规学校上学,直接上私塾。

那么这些现象到底好不好?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有的人说好,认为这些促进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道德进化,让人们找到了根源,找到了信仰,找到了敬畏,找到了道德规范。

很多的家庭也因此受益,有些夫妻本来有很多矛盾的,在这些国学班里经过学习之后,家庭变得更加和谐;也有的人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的问题,在学习之后也开始好转。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那么是不是都是好的呢?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非常复杂的大杂烩,大家对它的理解和接收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

年爆出的丁璇讲女德的一些比较出格的言论饱受诟病,比如她说:“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女子不能从一而终就是辱及祖先的脏抹布”、“女性被家暴一定要忍,挨揍对身体好”。

很多人觉得这都是用封建的教条在束缚人性,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年爆出南昌的豫章书院修身专修学校虐待学生,一进去就被关七天小黑屋,一犯错动辄打戒尺“龙鞭”,用钢筋做的所谓的“龙鞭”啊!简直惨无人道!让人感到非常的担忧!

而且在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封建迷信盛行的状态。各种求神拜佛、看相算命等现象大行其道。特别是现在对风水的重视,使得很多人都开始大修祖坟,侵占山林,浪费土地,在农村看到山野里到处都是显眼的高碑大墓,让人感慨:长此以往,以后的人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更糟糕的是,不少的政府官员也沉迷其中。他们完全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党性原则,完全搞不清楚做人做事的根本在哪里?他们偏离了真理,偏离了实践,偏离了以民为本,偏离了修身为本,开始“不问苍生问鬼神”,错误的认为命运掌握在虚幻的神明手中。祈求神明保佑自己升官发财,却不管自己的行为是否在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利益,违背因果规律。

这些现象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确实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否责贻害无穷!

2

传统文化热的根源透视

我们真的要好好想一想: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全都是好的吗?

这个曾经在清朝末年被许多先进人士唾弃的,视为腐朽的、封建的“老大帝国”文化;在五四运动中被彻底否定的“吃人”的文化;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运动中被疯狂横扫的所谓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真的都值得完全恢复吗?全是好的吗?

我想一定不是的。如果全是好,在当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了。但是现在为什么又有这么多人来提倡呢?我们是否又要重新走老路呢?这个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我们来针对这个现象好好做下心理透视。先看看传统文化热的根源在哪里?

首先,传统文化热是人民在经济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开始产生更高精神需求的必然发展趋势。这是完全值得肯定的一种进步。

其二、也是值得我们警醒的——传统文化热既可能是一种反省后文化自信的回归,也可能是某些人迷茫中抓住的非理性的文化自恋。

纵观历史,国学热往往都是当我们对自己的国内失望的时候,我们就会把它否定掉、踢出去;在对国外失望的情况下,我们就开始把它捡回来的东西。丢的时候全部打倒,再踏上一只脚;捡的时候又觉得全身是宝,不舍皮毛!都显得没有理性!

比如我们在清朝末年,被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我们就从一个唯我独尊的梦幻中开始醒过来,对自己的过去引以为傲的文化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我们开始学习西方,从开始的洋务科技运动,到后面的共和制度运动,再到后面的五四文化运动。这些都是在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的所做所为。

经上百年的探索学习之后,找到了一条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道路,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时我们沉浸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胜利的喜悦和自信中,坚持对传统文化,包括资产阶级文化的继续革命。

直到后来发展到疯狂的文化大革命,造成十年浩劫。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痛定思痛,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并且否定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总体思路,决定将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过去的完全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开放。

这个时候许多人对马克思共产主义革命文化和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又轰然倒塌,很多人又开始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这股浪潮后来发展到了资本主义自由化,政府又进行了一些打压,但没有全面化。当时整个社会思想意识都是比较崇洋媚外的。

虽然,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将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捡起来,但还不是主流,只是在一些民生领域和文化领域,比如“气功”热、“宗教”热等,还没有也不敢涉及政治意识形态。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开始大踏步的前进,人民开始富足起来。但是在这种制度下,贫富差距在拉大,社会道德在下降,过去绝迹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开始入侵泛滥,各种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的事件让人防不胜防,特别是毒食品、假药品等,让大家人人自危。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又开始觉得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不见得都好。这时又有很多人开始反思,觉得社会需要道德上的重建。要把我们的孔老夫子请出来,把传统文化请出来。所以这是我们在文化竞争中的一种回归,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从这个方面来讲,也是积极的。

政府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大力的提倡传统文化。从世纪初的“以德治国”、“和谐社会”,到我们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以至于把很多传统文化的推广内容,制定成各种发展规划。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等,这些文件里面都有很多复兴传统文化的指示。各个中小学的教材在不断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

媒体上也是越来越多的在宣传推动。从20世纪初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讲,带红了很多国学专家,如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曲黎敏讲《黄帝内经》等,这些也带动了国学热。

在这样的一股热潮中,很多的商业机构看到了这里面的利益。他们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幌子来谋利。占山为王,打造各种文化产业园、旅游区,高门票,高消费卖各种传统文化产品等。包括各地方的墓葬都是坐地起价,都有商业结构的大力推动。

正是在这样的大力推动下面,传统文化的浪潮是泥沙俱下,乱象环生。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要学会去识别,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什么是传统文化的糟粕?我们为什么会认同传统文化,以至于去认同那些糟粕?

在这个过程之中,确实是有人懂文化的,他们知道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好的东西,可以补西方文化的不足,或者说更适合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比方说在个人修炼方面,这种修身养性、尊道贵德、因果报应思想可以让很多人从这种害人害己的状态里面回归;从社会的层面来讲,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仁政思想、大同社会的思想,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都有利于大家爱国、爱家、爱人、爱自然,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但是也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而是抓住一些传统文化的糟粕,比如说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制度、一些顺从奴性的思想等。这些都是违反人性,阻碍社会的民主与进步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叫好呢?

究其心理根源还是这些人本身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这样的一种落后愚昧的状态。他们在社会发展中跟不上步伐,找不到自信、找不到方向,内心的自卑、恐惧、愤怒无处安放,所以当他们看到传统文化里面说到女人应该顺从,孩子就应该听话,营造一种“三纲五常”的社会秩序等,他们从中得到了一种被认同的安全感,于是开始极力推行这些文化。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这种认同,对我们的人生不会有好的改变,只会故着加重我们人生的不幸。

(这都是我们的心理状态决定的,内在的不足会造成外在的欲望需求,这些欲望需求会造成认识上的偏离,心理学叫投射机制。要想真正改变必须进行深入的心理学习,清理内在的不良心理。这在传统文化里都一样讲的,只是心理学更直接,更落地。限于篇幅,此不赘述,大家可以参加相关心理学学习。更多心理学文章请添加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y/240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