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史学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 年5月22—24日福州 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医史学会 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在福州召开 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医史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暨学会改选换届会议,年5月22日至24日在福州市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是开展医学史学术交流活动和选举学会第二届委员会。 参加会议的代表57人,收到论文56篇。论文内容有闽台医学交流史、华侨医史、苏区医药卫生史、少数民族(畲族)医药卫生史,既有理论性探讨,又有专题史实考证,既有中医学史又有西医学史,既有医学史又有药学史;反映了近年来福建省医史研究在深广度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中国中医研究院耿鉴庭、蔡景峰、时振声、王致谱以及江西省樟树市药检所副所长黄文鸿等莅临会议表示祝贺,并向代表们介绍了当前医史研究的新动态、新信息。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福建中医学院医史陈列馆。对该馆以地方工艺美术展示丰富的医事内容表示赞赏。 与会代表经民主协商推选出18人组成学会第二届委员会。俞慎初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由福建医学院陈桂光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为福建中医学院蔡捷恩副教授、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刘心机主任医师。为便于工作设立了由7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刘德荣,郑学龙任学会秘书。 会议对学会年8月15日成立以来的工作作了简单回顾。九年中先后四次召开了全省医史学术会议,同时还有许多同志参加全国或部分省市的医史学术交流活动计40多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发表有关医学史论著多篇(部),有的还获得部,省级的科技成果奖励。如俞慎初的《中国医学简史》获年度卫生部科技成果奖、蔡捷恩的《福建古海港与中外医药交流》获福建省(—年度)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会议认为,作为地方性学会,有关着重本省医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着重在闽台医药交流史、华侨医史、苏区医药卫生史、畲族医药卫生史以及西洋医学传入史的研究。会议代表热切地希望与海峡彼岸的台湾医史界同行加强联系,开展学术交流,弘扬中华文化。(殷闽) 原载于:《中华医史杂志》年第3期封三 俞慎初、蔡捷恩拟定征稿对象的学术会议代表 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医史学会 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工作报告 俞慎初 年5月23日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医史学会第四次全省医史学术讨论会及学会改选换届会议,于今天在福建省老干局招待所胜利召开了,现在我代表我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我会第一次医史学术讨论会于年12月在闽侯县召开;第二次于年12月22日在闽清县召开;第三次于年11月在福州梅峰宾馆召开;这次是第四次召开(年5月23日)的。我们进行初步的回顾和小结,希望各位代表,能广泛提出宝贵意见。 几年来,我们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正确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中华医学会总会和省分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大家共同努力,做了不少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分几个部分进行小结。 一、积极开展医史学术交流活动: 我会自年8月15日成立以来,就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历年来我和陈宜根、赵正山、王履康、吴熙、翁充辉、蔡捷恩等同志,跑遍全国各地,参加医史学术交流活动,得到省内外医史界的好评。 1.年9月,俞慎初、吴熙等同志应邀参加辽宁省医史学会成立大会的学术报告。 2.年5月,俞慎初同志应邀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成立大会学术报告会。 3.年9月,俞慎初同志应邀参加华东院校医史教材会议。 4.年11月,俞慎初、王履康、陈宜根、吴熙同志应邀参加中华医学会纪念孙思邈逝世周年学术讨论会。 5.年8月,吴熙同志代表参加内蒙古医史学会学术讨论会。 6.年9月,俞慎初、赵正山、陈宜根等同志应邀参加湖北省各界纪念李时珍逝世周年学术讨论会。 7.年9月,俞慎初、赵正山等同志应邀参加中国药学史学会成立大会学术报告会。 8.年10月,俞慎初、肖熙、吴熙等同志应邀参加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及浙江省中医学会张景岳学说研究会学术报告会。 9.年12月,俞慎初同志应邀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科研成果鉴定会。 10.年7月,俞慎初同志应邀参加厦门全国医史分卷审稿会议。 11.年9月,蔡捷恩同志应邀参加吉林长春全国医史教材审订会议和函授教材审稿会。 12.年12月,上官钧同志代表参加河北省名医张锡纯学术讨论会。 13.年4月,俞慎初等同志参加长乐名医陈修园学说研究会成立学术讨论会。 14.年11月,俞慎初、蔡捷恩、李良松等同志参加全国医史学会在梅峰宾馆召开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蔡、李分别在大会上宣读论文)。 15.年2月,俞慎初同志应邀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16.年7月,俞慎初、赵正山等同志应邀参加长沙马王堆学术讨论会。 17.年12月,赵正山同志参加泉州古船出土药物研究会。 18.年10月,俞慎初同志应邀参加敦煌三北地区学术讨论会。 19.年12月,翁充辉同志代表参加名医王清任学术讨论会。 20.年11月,俞慎初同志应邀参加安徽新安医学讨论会。 21.年12月,俞慎初同志应邀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22.年5月,蔡捷恩同志到陕西考察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活动遗迹。 23.年5月,蔡捷恩同医院校医史教学协作会议。 24.年8月,俞慎初、陈宜根等同志应邀参加山东邹县王叔和里籍及学术讨论会。 25.年9月,俞慎初、蔡捷恩、吴熙等同志,参加黄山市第六届全国医史学术会议。 26.年12月,俞慎初、郑学龙、刘德荣等同志应邀参加建阳伟大法医学家宋慈诞辰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 27.年4月,俞慎初、陈宜根等同志应邀参加名医蒲辅周诞辰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 28.年4月,蔡捷恩同志参加医院校第二次医史教学协作会议。 29.年9月,俞慎初等同志参加参加名医陈修园学术讨论会。 30.年10月,华碧春同志代表参加樟树市全国第三次药学史学术讨论会。 31.年10月,俞慎初同志出席卫生部《中国医学通史》编审会议(被聘为编审委员兼近代史分卷编委)。 32.年12月,陈宜根、林上卿、俞鼎芬等同志代表参加昆明市第七届全国医史学术讨论会。 33.年5月,蔡捷恩同志参加南昌市医院校医史教学协作会议暨全国部分医药院校医史学科研究会会议。 34.年9月,俞慎初、陈宜根、华碧春等同志出席成都市全国第四次药学史委员会暨学术讨论会。 35.年10月,蔡捷恩同志代表出席卫生部《中国医学通史》编审会议(被聘为现代史分卷编委)。 36.年10月,蔡捷恩同志参加第一届中医文献学术交流会。 37.年11月,俞慎初等同志参加厦门市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38.年4月,林可华、蔡捷恩、刘德荣等同志应邀参加漳州市宋代名医吴夲诞辰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 此外,我们还多次参加福建中医学院校内和各地市的学术活动。 二、医史文献研究出色完成。 1.校注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十六种,由俞慎初、俞长荣、黄春源、陈竹友等同志负责审定。参加校注者有陈竹友、余育元、肖钦朗、林颖、俞长荣、傅瘦生、王履康、俞慎初、陈谘岥、倪法冲、黄胜岗、黄大理、杨护生、赵正山、林庆祥、陈绍宗、刘孔藤、俞宜年等同志,责任编辑俞鼎芬同志。这个工作由卫生厅黄春源副厅长直接领导,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 2.《中国医学简史》,由俞慎初同志撰著,责任编辑俞鼎芬同志,福建科技出版社年出版,年12月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奖。 3.《仁斋小儿方论》,由王致谱同志校注,俞慎初同志审阅,责任编辑俞鼎芬同志,福建科技出版社年8月出版。 4.《中国药学史纲》,俞慎初同志撰著,云南科技出版社年11月出版。 5.《图经本草》,胡乃长、王致谱两同志辑注,蔡景峰同志审定,责任编辑俞鼎芬同志,福建科技出版社年8月出版。 6.《闽台医林人物志》,由俞慎初主编、蔡捷恩、倪法冲、刘德荣、俞鼎玲、肖林榕等同志编写,责任编辑何捷同志,福建科技出版社年8月出版。 以上各书是经出版社正式出版,尚有下列各书内部印行有: 1.《福建四大名医》,俞慎初同志撰写。 2.《中药归经沿革》,俞慎初同志撰写。 3.《福建历代医著简辑》,俞慎初同志撰写。 4.《中国妇科简史》,吴熙同志撰写。 5.《世界医学史概要》,蔡捷恩同志撰写。 6.《李濂医史》,俞慎初、俞鼎芬、倪法冲、刘德荣等同志校注完成(中国古籍整理委员会所分配的任务) 7.《医药卫生学术资料》,省医史学会编印。 8.《福建中医学院三十年》,蔡捷恩、刘德荣等同志编写。 三、发表医史科研论文,成绩卓著。 1.《陈修园的治学态度及临证经验》,俞慎初同志,《福建医药杂志》年第6期。 2.《医院》,王履康同志,《医药卫生学术资料》第5期。 3.《福清血吸虫病流行史》,翁充辉同志,《医药卫生学术资料》第5期。 4.《福建砂仁的文献探讨》,赵正山同志,《中华医史杂志》年第2期。 5.《药学史的教育和研究应予以重视》,俞慎初、陈重明同志,《中华医史杂志》年第1期。 6.《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关系之探讨》,李友松同志,《中华医史杂志》年11月。 7.《宋慈和他的洗冤集录》,赵正山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1期。 8.《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及其著作》,黄宗勗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2期。 9.《唐代名医孙思邈及其“千金要方”》,郑家铿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4期。 10.《董奉与杏林》,赵正山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4期。 11.《白花蛇舌草简考》,赵正山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1期。 12.《福建神曲概述》,俞慎初同志,《中华医史杂志》年第3期。 13.《福建丝虫病的发现》,刘心机等同志,《中华医史杂志》年第4期。 14.《苏颂与图经本草》,俞慎初同志,《河北中医》年第3期。 15.《记吴瑞甫先生》,朱清禄等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2期。 16.《蔡宗玉的生平及其学术思想》,林禾禧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3期。 17.《和间学派的开山——刘完素》,俞慎初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4期。 18.《福建历代医药概说》,俞慎初同志,《闽东医药》年第1期。 19.《明代福建名医熊宗立的生平及其学术见解》,俞慎初同志,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建所论文集》年5月。 20.《中医按摩疗法发展史简介》,屠刚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21.《祖国第一部伤科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简介》,张安祯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22.《初唐卓越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俞慎初同志,西安全国孙思邈逝世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宣读。年11月。 23.《孙思邈学术思想初探》,陈宜根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24.《略谈孙思邈对妇人病学的贡献》,吴熙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25.《陈修园其人其事》,叶锦先同志,《江苏中医》年第6期。 26.《德泽垂万世、医功逾千金》,纪念孙思邈逝世周年,王履康同志,《闽东医药》年第4期。 27.《简读医德与孙思邈大医论》,黄宝珊同志,《闽东医药》年第4期。 28.《纪念李时珍·学习他的治学精神》,俞慎初同志,中国药学史学会成立大会学术报告会宣读,年9月于蓒春。 29.《张景岳的哲学思想及其学术观点》,俞慎初同志,浙江张景岳学说研究会学术报告会宣读,年10月于绍兴。 30.《鳖血柴胡考》,赵正山同志,《中药材科技》,年1月。 31.《公乘阳庆考略》,倪法冲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2期。 32.《唐·王冰校注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考略》,俞慎初同志,《福建中医学院院庆论文集》年11月。 33.《苏寿仁医事轶闻》,林上卿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1期。 34.《初探易水学派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魏贻光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3期。 35.《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的生平及里籍考》,陈启虁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3期。 36.《孔方舟先生学术经验片断》,孔庆济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4期。 37.《福建医史琐谈》,俞慎初同志,《中华医史杂志》年第3期。 38.《论李时珍对妇科的贡献》,吴熙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39.《本草纲目读后》,陈宜根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40.《谈吴又可“瘟疫论”及其治法》,陈咨歧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41.《王泰林治肝大法与临证实践的体会》,俞慎初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4期。 42.《浅谈屈原对药物学的认识》,李良松同志,全国医史学术会议论文,年10月。 43.《福建省肺吸虫病的研究史迹》,陈桂光同志,全国医史学术会议论文,年10月。 44.《福建古海港与中外医药交流》,蔡捷恩同志,《中华医史杂志》年第2期。 45.《略论庄子对祖国医学发展的贡献》,李良松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2期。 46.《谈陈修园普及医药之特色》,赵棻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2期。 47.《张景岳的学术特点》,俞慎初同志,《湖北中医》年4月。 48.《孙思邈治学刍论》,刘懿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3期。 49.《邓灜治疗疑难重症一二例》,杨家茂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3期。 50.《傅山女科学术特点》,吴熙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3期。 51.《张锡纯的临证经验》,俞慎初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4期。 52.《从中医学发展史的特点谈中医教育》,蔡捷恩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3期。 53.《陈修园女科学术思想之探讨》,吴熙同志,参加三北地区学术讨论会年10月。 54.《陈嘉庚提倡卫生·关心民瘼二三事》,蔡捷恩同志,《福建医药卫生通讯志》年10月。 55.《新安二汪医学的赏析》,俞慎初同志,安徽新安医学讨论会上宣读,年11月。 56.《近50年来对“内经”理论的论争》,俞慎初同志,《中华医史杂志》年4月。 57.《丝绸之路与中外医药交流》,俞慎初同志,黄山市全国医史会议论文,年9月。 58.《王叔和的里籍、官职及其著作的探讨》,俞慎初同志,山东邹县《王叔和里籍讨论会宣读,年8月25日。 59.《医学史研究必须为现实服务》,蔡捷恩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60.《从中印、中阿医学交流史实浅论中西结合的必要》,俞鼎玲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61.《略论外来药物输入与中医药的发展》,肖林榕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62.《名老中医俞介庵的生平著述及其临证经验》,俞慎初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2期。 63.《历代闽医对本草学贡献》,刘德荣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2期。 64.《“易经”哲学思想与“内经”的联系》,肖林榕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2期。 65.《台湾医药卫生(年前)》,肖林榕同志,《中华医史杂志》年3月。 66.《朱端章与“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刘德荣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5期。 67.《明代名医熊宗立的生平及其著作》,俞慎初同志,年第5期。 68.《从医学模式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谈中医模式的过度》,华碧春同志,《中医高教研究》,年。 69.《谈谈中国医学史分期问题》,华碧春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70.《医学诊断定量化的开端及其历史意义》,华碧春同志,参加福建省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第二届论文演讲会论文,年7月。 71.《方剂发展简史》,俞慎初、黄荣宗同志,全国第三次药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年10月。 72.《龟兹、吐番与北宋医药交往史实举隅》,蔡捷恩同志,全国七次医史学术会议论文,年12月。 73.《宋元时期闽版医书的印刷及其影响》,肖林榕同志,《福建中医药》年1期。 74.《浅识医史学在中医未来发展史的使命》,俞鼎玲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3期。 75.《宋元时期泉州港中外药物交流史》,肖林榕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6期。 76.《台湾中医药的研究》,肖林榕同志,《中医杂志》年第6期。 77.《伤寒论研究的反思》,华碧春同志,《中医药学报》年第6期。 78.《魏晋南北朝本草史》,蔡捷恩同志,医院校医史教材编写材料,年9月。 79.《杏林传佳话,医德垂千秋,建安三神医之一——董奉》,俞慎初同志,参加厦门市海峡两岸中医药研讨会论文,年11月。 80.《动静结合,调养相依,明气功家林龙江的医学九序功法》,俞慎初同志,参加厦门市海峡两岸中医药研讨会论文,年11月。 81.《福建古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刘德荣同志,福建中医学院校庆30周年论文,年11月。 82.《福建历代中医儿科学的主要成就》,刘德荣同志,海峡两岸第一次中医药交流会论文,年11月。 83.《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办学简况》,蔡捷恩同志,全国第八届医史学术会议论文,年12月。 84.《台湾针灸学的研究》,肖林榕同志,《福建中医药》年第2期。 85.《慈心存济世,学甲有传人,吴夲的真人真事》,俞慎初同志,海峡两岸第二次中医药交流会,年4月。 86.《纪念吴夲、促进闽台中医药交流》,俞慎初同志,纪念吴夲诞辰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年4月。 87.《保生大帝(吴夲)医学的成就及其实质》,林可华同志,纪念吴夲诞辰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年4月。 88.《从道教看吴夲的祀奉》,蔡捷恩同志,纪念吴夲诞辰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年4月。 89.《慈济宫吴夲“济世仙方”药鉴浅析》,刘德荣同志,纪念吴夲诞辰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年4月。 结语 我会成立九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医史工作者以及医史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可喜的成绩。这次改选换届,在新的班子的成立,今后相信有更多更好的成绩,现在请出席各位代表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和提供宝贵意见,并讨论今后研究计划,谢谢各位。 无记名投票选出会议优秀学术论文 25号杨上池的《中国早期卫生检疫史》 13号蔡捷恩的《闽台医林人物志拾遗之一》 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医史学会 第四次学术讨论会暨学会改选换届 会议纪要 福建医史学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于5月22日至24日在福州市古田村福建省老干局招待所隆重举行。会议主要议题是开展医史学术交流活动;进行改选换届工作。在开幕式上,学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俞慎初教授作了工作报告;福建省医学分会副秘书长王永维讲话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福建省中医学会秘书长王宜万、福建中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叶锦先副研究员到会表示祝贺。现将会议内容简述如下: 一、福建医史学会于年8月15日成立以来,在中华医史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的指导下,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有: 1.积极开展医史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四次召开了全省医史学术讨论会,同时,尚有不少同志参加全国性和部分省、市的医史学术交流活动,计有40多次。 2.出色完成医史文献研究,警如组织力量校注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十六种、《李濂医史》等。 3.据不完全统计发表医史学术论文百余篇,成绩丰硕。 二、基于省医史学会第一届委员会成立至今已达九年,超逾换届时间,且多数委员或年逾古稀,或已离退休,因此必须进行改选换届,经第一届委员会遴选推荐,征求各方意见,并得到省医学会的同意,于会议期间经过民主协商选出十八名委员,并推选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秘书,名单如下: 名誉主任委员:俞慎初(福建中医学院) 主任委员:陈桂光(福建医学院) 副主任委员:蔡捷恩(福建中医学院) 刘心机(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常委:陈桂光(福建医学院) 蔡捷恩(福建中医学院) 刘心机(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蔡宗敏(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 刘德荣(福建中医学院) 郑学龙(福建中医药杂志社) 吴熙(医院) 秘书:刘德荣(兼)郑学龙(兼)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宛成(医院) 刘心机(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 刘德荣(福建中医学院) 朱濂溪(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 李光春(医院) 肖林榕(福建中医学院) 吴熙(医院) 张开根(漳州市医科所) 陈桂光(福建医学院) 陈泽远(宁德地区医科所) 郑学龙(福建中医药杂志社) 俞鼎芬(福建科技出版社) 唐肖洪(南平地区中医药研究所) 倪法冲(福建中医学院) 郭镜智(医院) 蔡捷恩(福建中医学院) 蔡宗敏(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 戴月笙(医院)。 三、参加会议的代表57名,会议收到论文56篇。论文内容反映了闽台两省医学发展的某些特点。其中有闽台医学交流史、华侨医史、苏区医药卫生史、少数民族(畬族)医药卫生史、既有理论性探讨,又有专题史实考证;既有医学史,又有药学史;既有中医史,又有西医史,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近年来我省医史研究在深广度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有24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全国医史学界专家、学者中国中医研究院的耿鉴庭、蔡景峰、时振声、王致谱以及江西省樟树市药检所副所长主管药师黄文鸿等莅临会议表示祝贺,并向代表介绍当前医史研究的新动态、新信息。 四、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福建中医学院医史陈列馆。对该馆以地方工艺美术展示丰富的医事内容表示赞赏,认为医史陈列馆是以形象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同时,也是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应该继续充实提高。此外,作为地方性医史馆,应该注意突出地方特色。 五、会议期间尚对参加会议的学术论文进行评比,经全体代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评选出优秀论文2篇,它们是:厦门卫生检疫所杨上池的《中国早期卫生检疫史》、福建中医学院蔡捷恩的《闽台医林人物志拾遗之一》。 六、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医学史这一学科在我省医学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医学院校未将医史学科列入教学计划,甚至有的代表出席四年一度的医史学术会议得不到有关单位的支持,为了繁荣医史学术,只好自费前来参加会议。代表们呼吁,有关单位应对医学史的研究给予更多的支持。 七、新组建的福建医史学会第二届委员会对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1.应着重于我省医史的发掘、研究,突出福建地方特色; 2.华侨医史尚属初步开发,有待我们努力探索,以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 3.西洋医学在我省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亦待我们组织力量去整理; 4.闽台医药史的撰编,亟待我们汇合台湾省的医史界同仁共同合作,以充实这一内容的史料; 5.苏区时期的医药卫生史料亦应继续发掘、探讨。 新华社福建分社、福建日报社记者出席了会议,并就医学史研究工作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与代表们进行了座谈讨论。 这次大会,中西医欢聚一堂,各抒己见,相互切磋,为发展繁荣医史事业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更加可喜的是代表中不仅有医史界的老一代,而且有20几岁的新秀。通过这次大会,必将促进我省医史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福建医史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 暨学会改选换届会议 年5月24日于福州市古田村 年5月24日福州 福建医史学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合影 从左到右第一排1蔡捷恩6俞慎初7耿鉴庭(中国中医研究院著名医史学家)11蔡景峰12王致谱 第二排12叶锦先(科研处副处长) 第三排5刘德荣教授 附: —END— 医史学家蔡捷恩先生 (.1.27—.3.21) 蔡捷恩男,汉族,年1月出生,福建泉州人,北宋名臣蔡襄后裔。福建著名医史学家,医史文献学科开拓者、领跑者、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医史馆主要创建者。长期担任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史教研室主任、医史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医史学会主委、顾问,福建省科技史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中外医学交流史(中医药在国外)和闽台地方医学史,兼及中国文化史。发表论著余篇(部),其中“中医药在国外”的系列研究,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如《传统医学在泰国》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EXPRESS)数据库收录等。《福建古海港与中外医药交流》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主要代表作:《中医药之路》《福建古海港与中外医药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