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就这么简单现代人不生病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1-12-16 12:41:09   点击数:
第一章养生胜于治病

很多人以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但无数例子告诉我们,对生命的漠视比疾病本身更容易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祸患。年轻时没有时间养生,以后就要花更多时间去养病。中国自古便崇尚“学会养生,百病不扰”的观念。《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这说明高明的医生注重的是疾病的预防,治疗是次要的,而预防的方法就是养生!

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

——周恩来

我们的身体是个小“宇宙”,是一个极其复杂但有机组合的统一体,当它不舒服的时候,它会很含蓄地告诉我们它的感受,期待我们的呵护。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因忙于事业而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从而患上各种疾病,导致生活、事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想要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拥有强健的身体作后盾,就一定要学会发现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根据情况及时就医。

冒痘痘的位置与健康信息

额头——代表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所以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持充足睡眠,还要多喝水。

鼻子——如果长在鼻梁,代表脊椎骨可能出现问题了;如果是长在鼻头处,可能是胃火大,消化系统异常;若在鼻头两侧,则可能跟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

下巴——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

左边脸颊——可能是肝功能不顺畅,如肝脏的分泌、解毒或造血等功能出了状况。

右边脸颊——可能是肺部功能失常。

指甲的病征

指甲过白——慢性贫血或肝、肾有问题。

白斑——缺乏锌,可从海产类、菠菜、菇类、五谷类、葵花子等食物中摄取补充。

容易破裂——缺乏铁质,可从深绿色叶菜类、鱼类、豆类、五谷类等食物中补充。

指甲过黄——缺乏维生素E,也可能是淋巴系统、呼吸系统有问题。维生素E可从深绿色蔬菜、水果中摄取。

凹凸不平——若出现一条条的纹,可能是肝不好。

从唇色观察健康状况

唇色苍白——若同时伴有指甲、眼睑的苍白,可能是贫血。

唇色青紫——如果不是因为过于寒冷,有可能是有贫血、心脏方面的问题。

唇色淡黄——若同时脸色、眼白也呈黄色,可能是肝功能不好。

唇色红紫——如果不是发烧或一氧化碳中毒,就可能有心脏病、肺病、心脏衰弱等问题。

生理时钟表

身体都有生理时钟,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工作,应该配合生理时钟,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1.午夜12∶00~1∶00——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2.凌晨1∶00~2∶00——排毒期,此时肝脏正处于排除毒素时期,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的过程。

3.凌晨3∶00~4∶00——休眠期,此时是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不要超过这个时间。

4.早晨5∶00~7∶00——大肠排毒时间,可以喝两杯滴了柠檬汁的温水,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便。

5.上午8∶00~11∶00——精华期,此时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是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

6.中午12∶00~1∶00——午休期,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

7.下午2∶00~3∶00——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最佳时段。

8.下午4∶00~5∶00——低潮期,是体力削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

9.下午5∶00~6∶00——松散期,此时血糖略升高,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准备晚膳来提提精神。

10.晚上7∶00~8∶00——暂憩期,最好能在饭后30分钟去散个步或沐浴,放松一下,缓解一日的疲倦困顿。

11.晚上8∶00~10∶00——夜修期,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善用此时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周密思维的活动。

12.晚上11∶00~12∶00——夜眠期,经过整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负荷过重,否则将得不偿失。

健康情报站

五脏健康,容颜才美

《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脏健康,容颜才美。”它的意思就是说,美丽是可以吃出来的。

青色应肝,酸味入肝,所以面色发青的人,不宜多服青色及味酸的食物。

赤色应心,苦味入心,所以要想面色红润,可补以红色、味苦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黄色应脾,甘味入脾,所以容颜缺少明黄色的,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一类。

白色应肺,辛味入肺,故想肌肤美白,可常食白色、辛味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一类。

黑色应肾,咸味入肾,所以面黑者应少吃黑色及咸味食物。

学会“药王”独门养生法,助你活过九十九

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

——孙思邈

孙思邈,又被称为药王孙天医,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也是气功养生的实践家。他总结出的“养生十三法”简单、易学,很适合忙碌的现代人在闲暇时进行养生保健。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先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重复3次,可以纠近视等眼疾。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须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慢慢做36下,可以防止蛀牙和牙齿退化。

4.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经常做这套动作,可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一声。重复做10下。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噗噗有声。这套动作每天临睡前做,可增强记忆力和提高听力。

6.面常擦

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然后双手左右扫面。这套动作可令脸色红润有光泽。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可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骨质增生。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下更好。这套动作可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套动作可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

即提肛,吸气时提肛,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套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防止肛门疾病。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套动作可以强化膝关节。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

13.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下。常做这套动作,可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健康情报站

搓一搓,抗衰老

搓手:双手先对搓手背50下,然后再对搓手掌50下。经常搓手可以促进大脑和全身的兴奋枢纽,增加双手的灵活性、柔韧性和抗寒性,还可以延缓双手的衰老。

搓额:左右轮流上下搓额头50下,经常搓额可以清醒大脑,还可以延缓皱纹的产生。

搓鼻:用双手食指搓鼻梁的两侧。经常搓鼻可以使鼻腔畅通,并可起到防治感冒和鼻炎的作用。

搓耳:用手掌来回搓耳朵50下,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促进全身的健康,还可以提高听力。

搓肋:先左手后右手在两肋中间的“胸腺”穴位轮流各搓50下,经常搓胸能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搓腹:先左手后右手地轮流搓腹部各50下,可促进消化、防止积食和便秘。

搓腰:左右手掌在腰部搓50下,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

用好人体内部的天然医药——经络

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喻嘉言

在现代社会,因为压力过大、生活工作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常常会让人感到无明显原因的全身疲乏无力,出现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身体抵抗力下降、脏腑功能失调、早衰等状况,使人的生命状态和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而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和人体全身的经络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一直认为中医经络是神秘而深奥的,其实它很好理解: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举个形象的例子,如果把人体的各个器官比喻成小村庄,那经络就像联系这些小村庄的道路一样,遍布人体全身,联系着人体的各个器官,气血则在其中运行,输送着信息和营养。如果道路被堵住了,不通畅了,人自然就会生病,而通经络,就是指要使人体的经脉之气畅通无阻,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养生的最高原则。

既然经络是人体全身气血运行的通路,那么经络与体表交会之处就是经穴所在。如果把经络比做道路,那么穴位就是一个个收费站。身体若有疾病,在身体表面上的相关部位就会有所表现。以手指触摸皮肤,找到感觉特别刺痛的经穴位置进行按摩,可以起到通经络、治疾病的神奇效果。

1.如果你平时脾胃不好、消化能力差,可按摩中脘、足三里进行治疗。

寻找它:中脘——两肋骨连接点和肚脐连接线的中间点。足三里——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在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将这两块凸骨的位置以线连接,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此穴。

按摩要点:足三里——肌肉比较厚,按摩力度可稍大,要渗透到穴位里。中脘——大拇指指腹来回按压,指腹力度可稍大,但不能用指甲掐。

2.经常便秘者等下消化道功能较差者,可按摩天枢、足三里进行治疗。

寻找它: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3.颈肩不舒服者,除了经常转转头部外,可自我按摩。按摩穴位:风池。

寻找它:风池穴在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陷窝中,与耳垂齐平。

4.看书或工作时间较长,为了缓解视力疲劳,可选择按摩穴位: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

寻找它:太阳穴——比较常见的一个穴位,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睛明穴——在眼部内侧,内眼角凹陷处。四白穴——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

5.因为疲劳出现心慌,或者心脏不太好者,以及经常晕车者,可按摩穴位:内关。

寻找它:内关——手掌内侧手腕处横纹,往上约两指宽的中央。

按摩要点:如果有心慌的症状,要按10分钟以上,手要持续用力,左右手可交替进行。如果是晕车,要按到不呕吐为好。

6.女性治疗痛经、小腹疼痛,可选择有利于活血的穴位:三阴交、太冲。

寻找它:三阴交——是女性常用到的一个穴位,人体的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太冲——位于足部的背侧,大脚趾与第二个脚趾的中间。

7.经常失眠者或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可选择穴位:太冲、印堂、足三里、合谷、神门。

寻找它: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合谷——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神门——在手腕腕横纹上,手腕关节手掌侧下方与手腕横纹交界处的凹陷处。(太冲参见,足三里参见)

8.肥胖者也可通过穴位按摩来促进脂肪的代谢。

(1)腹部胖者,可选择穴位:天枢、中脘、气海、关元。

寻找它:气海——位于人体腹部,肚脐下1寸半,也称丹田。关元——肚脐直下3寸,4横指处。(天枢参见、中脘参见)

(2)臀部胖者,可按摩穴位:殷门。

寻找它:殷门——位于臀部下方和膝窝连线上,靠近臀部的2/5处。洗澡的时候多冲洗此穴位,可使腿部曲线优美。

9.经常患感冒、过敏性鼻炎患者,可按摩穴位:迎香、足三里、合谷。

寻找它:迎香——鼻翼旁约一厘米处,有两个穴位。

按摩要点:鼻炎发作时,可按摩迎香穴,以得到快速缓解。平时,常按足三里和合谷,能有效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健康情报站

日常经络按摩保健法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动,气血才能周流全身,因此在平时应多做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多吃理气活血的药物和食物,如陈皮、砂仁、当归、桃仁、油菜、黑大豆等。

因为“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都要想得开,要时刻保持心情的愉快。

气血养生,做“血气方刚”的健康人

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精生气,气生神,神自灵也。

——吕洞宾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其原因无外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抽烟、大量饮酒、睡眠不足、三餐不规律、不运动或过量运动,等等。气血不足则百病生,因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掌握着人体的生杀大权。

在中医学上,“气”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它被视为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运转,体内物质运输、传递和排泄的基本推动能源。我们经常说的“断气”就证明了“气”对生命的重要性,断气意味着一个机体的死亡,没了气就没了命。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身体上的“气”不好好工作,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

血对人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滋养,它携带的营养成分和氧气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血充足,则人面色红润,肌肤饱满丰盈,毛发润滑有光泽,精神饱满、感觉灵敏、活动也灵活。因为血是将气传递到全身各脏器的最好载体,所以中医上又称血为“气之母”。

如果“血”亏损或者运行失常,就会导致各种不适,如失眠、健忘、烦躁、惊悸、面色无华、月经紊乱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明白了气血的重要性,你一定想知道怎样才能补气血?不用着急,在讲如何补气血之前,先要测一测你的气血水平。

1.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脱发或头发干枯、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2.看眼睛

眼白的颜色浑浊、发黄、有血丝,就表明气血不足。如果时常感到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3.看牙龈

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

4.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红、有光泽、有弹性、无皱纹、无斑,就代表气血充足。

5.看耳朵

如果耳朵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

6.摸手温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7.看手指的指腹

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8.看睡眠

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沉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的表现。

气血不足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调节,不要劳心过度

人的血液循环同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就会耗伤心血,所以血虚体质的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就要调节一下,或听听音乐,或观赏风景,让自己愉快起来,疲劳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

2.多吃补气养血的食物

气血不足的人在平时可常食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食物,例如荔枝、黑木耳、胡萝卜、甲鱼等。

3.情绪不好时应振奋精神

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当你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听音乐、欣赏幽默剧,振奋一下自己的精神。

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要时常参加体育锻炼,但是运动量不易过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还可以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5.配合穴位按摩更有效

合谷穴——位于手背大拇指与食指交会处,用另一只大拇指按压30秒后松开,重复5次;足三里——膝盖正下缘约4指、胫骨凹陷处,利用食指弯曲的骨节来按压,至少3分钟;风池穴——后头颅骨下缘,在颈椎中线与耳后中间的凹陷处,用大拇指按压至少3分钟。

健康情报站

温度决定气血盛衰

血液滋养着我们全身,当温度降低时,血液流速减慢,就会出现滞涩、淤堵;当温度进一步降低,血液就会凝固,人就会面临死亡。使血液流动起来的动力就是温度,适宜的温度能使血液在全身循环不息,维持着脏器的生理活动,让生命获得保障。所以说,温度可以决定人的气血盛衰。

寒冬时节,应该让你的身体温暖如春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黄帝内经》

每年的秋末冬初,都是气温变化无常的时节,通常是一股冷空气过去,气温骤降,产生的寒气就会进入人体内部。这时,人体所承受的寒气如果分量不多,同时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身体很快会将寒气从表皮受寒的部位运送到排泄通道。如果受寒的面积很大,或寒气长期积累,人体就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来驱除寒气,身体必将产生大量的“寒毒”(变质的体液),人就会生病。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肠胃疾病都是因寒而生。肠胃就是中医所讲的“脾”,负责掌管全身血流供应。如果肠胃功能不好,吸收能力差,食物营养便无法化成足够的血液提供身体所需,末梢血液循环自然就会变差。

寒气积累在肌肉里,时间长了,你就会觉得肌肉僵直、腰酸背痛,形成肩周炎、关节炎。

寒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入侵到经络,造成气滞血淤,影响气血的运行,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虚亏,它能够诱发多种难以治愈的病症。

既然寒气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在寒冬季节中就应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尽量减少寒气的侵入。

1.不扰阳气,增强肌肤适应能力

所谓不扰阳气,是说不要耗散精气、元气,要护阳益气。冬季夜里寒气重,伤人尤甚,所以我们应该早睡,这样才能让闭藏之阳气不受干扰。过度劳累会耗散阳气,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做到劳逸结合。

在秋天时我们就应加强锻炼,因为秋凉能让皮肤机能受到“冻”的锻炼,随着秋凉逐渐加重,由凉过渡到冬天的寒冷,肌肤的适应能力也会与之相适应。冬天加衣,不宜一次性加衣,应随气温下降而逐步加衣,这样可让肌肤逐步适应寒冷的冬天,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2.增强肺之宣发肃降功能,以抗寒邪侵入

冬天气温低,冷气浓重,寒邪侵入,肺先受害。肺为风寒所束,宣发肃降机能发生障碍,便会咳嗽、气喘,因此,增强肺宣发肃降的机能,就能增强肌肤抗寒的能力。在生活中应注意背部、鼻子、双脚的保暖御寒,因为这些部位是肺部受寒的途径。在平时可以一天三次摩擦鼻之两翼至发热或者摩擦双脚的涌泉、丰隆诸穴和背部的肺俞穴,这些都能起到驱寒的效果。

3.健脾养胃,提高抗寒能力

为了能使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得到源源不断的供给,必须健脾养胃,增强胃的消化能力和脾的运化能力,所以在寒冷的冬天不宜吃生冷食物,因为生食、冷食不宜消化,会损伤脾胃。

饭后1小时用手掌面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20次,有助于消化吸收;临睡前摩腹,可以健脾胃,帮助消化,并有安眠作用。

健康情报站

泡脚祛风寒

俗语说“寒从脚起”,这是因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回流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很差,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会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机大量繁殖,使人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等旧病复发。

因此,在冬季里人们要注意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平时要多走动,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临睡前用热水烫脚后以手掌按摩脚心涌泉穴10分钟。泡脚的时候,可以用2两干艾草或桂枝加水煮滚,放点老姜片或酒也可。

养生需要顺天时,别让健康“搭错车”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人类的生命过程是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而发生发展的,大自然是人类活动的场所,为人类生存提供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使之发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因此,顺应人体生理之自然和天地变化之自然来养生治病应是养生与康复的基本原则。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养生要点,如果你想养生,只有顺应天时,健康才不会“搭错车”。

春季养生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因为一旦伤了肝气,就会降低人体适应夏天的能力。

春天的衣、住、行、食要注意以下方面:

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有时还会倒春寒,所以一定要注意增减衣服。所谓“春捂秋冻”,就是说早春要穿暖一点,不要急于脱冬衣。

春天办公室及家庭要多开窗户,一天至少开两次窗户,每次15~30分钟。

春天要多出去郊游、踏青、赏花,多走路、多运动。即使不想运动,也应到室外多晒太阳以达到养阳的目的。

春天应多吃温阳性食物,五禽之中鸡养肝,所以春天应多食炖鸡以养肝;多吃生发性食物,如豆芽、韭菜等,以助肝之生发;多吃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所以多食酸性食物有利于肝的滋润;多吃甜味食品,如水果、甜粥(糖尿病患者例外)。

夏季养生

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时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并且要使气得泄(当出汗就出汗)。因为夏天属阳,阳主外,所以汗多,如果逆之则会伤心,秋天就会得痰证(呼吸方面的病),这样就会降低人体适应秋天的能力。

夏天的衣、住、行、食应注意以下方面:

夏天衣服要少,保证透气,布料要柔软吸汗,但应少穿露脐装,以免脾胃受凉。

夏天要早睡早起,平时多开窗通风,中午为防暑热,进入室内可关窗。冰箱要经常清洗、消毒,食物要使用保鲜膜。电风扇不要对人直吹,不能开着电扇睡觉,空调温度不应低于23℃,在生活中要勤换衣服、勤洗澡。

夏天中午应适当午休30~60分钟,心情要保持舒畅,经常到郊外游玩。游泳是这个季节里最好的运动方式。

在夏季应多吃“苦”,因为苦味能去火,并且苦味入心,能起到清心火的作用,平时可常吃苦瓜之类的苦味食品;多吃清暑利湿之品,如西瓜、绿豆等;平时要多喝水,因为夏天热重、阳重,出汗多易耗津伤阴,水为阴,所以喝水可以直接养阴生津;多吃生津养阴之品,如藕粉、大米粥等。

秋季养生

秋天是阴长阳消的季节,所以应以养阴为主。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收敛神气,反之则会伤肺,到冬季就会得腹泻等疾病。

秋天的衣、住、行、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秋冻要适当,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秋天衣服既不能骤增,也不能骤减,以免受寒。

秋天要早睡早起,从而收敛神气,使心神安宁,房间要经常通风,尤其是厨房更要注意通风。

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可以多到郊外、农村、田园去感受金秋丰收的喜悦,参加采摘活动。也可以进行爬山、打球之类的户外活动,进行深呼吸,锻炼肺的呼吸功能。

秋季里应多吃坚果,达到健脑的目的;多吃羊肉,羊肉有点腥,却补肺,因为在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中,辛入肺,腥也属于辛,所以羊肉可以补肺;因为菊花茶有明目、润肺的作用,所以应多喝菊花茶;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因为秋燥本已伤津,不能再火上添油。

冬季养生

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春天就会生痿病。

冬天的衣、住、行、食应注意以下方面:

冬季里衣服要穿暖,平时多到户外晒晒太阳。

尽量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中午时可以开窗通风,让充足的阳光晒进屋子里。

多到户外运动,呼吸阳气,但是运动后不宜洗冷水澡,也不提倡冬泳,以免阳气损耗太大。

冬季应避免血液黏稠,所以要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山楂、黑木耳等;因为黑色入肾,所以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豆等;冬天是进补的重要时期,可多吃一些延缓衰老的食品,如冬菇、灵芝、蜂蜜、龟、何首乌等;多吃温补性食物,主要指温热及养阳性食物,如羊肉、鸡肉、狗肉等,冬天以炖食为宜。

健康情报站

秋冬也需养阳

许多人都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秋冬就不用养阳了,这是不科学的。

对于人体来说,阳代表能动的力量,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原动力。阳化气,人们把阳和气连起来叫阳气;阴代表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即机体生命机能的基本物质。阴成形,通常又把它叫做阴液。阴液是有形物质,濡养了人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及功用;而阳气是人体生存更重要的因素,由阳气生成的生命之火,是生命的动力。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皆有赖于阳气的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只有阳气旺盛,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以及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才有依赖。只有阳气的能动作用,才能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功能。这就是阳气在人体的能动作用,它不仅主宰了人的生命时限,还确定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所以,不论什么季节,养阳都是非常重要的。

睡眠养生:一觉闲眠百病消

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李渔

祖国医学认为,人们的睡眠是阴阳相互交替的结果。在睡眠过程中,机体的精气内守于五脏,气血流动较缓,体温下降,代谢过程变慢。通过睡眠,人体的精、气、神三宝可以得到保藏和补充,五脏得以休息,阴阳得以协调,从而恢复到平衡状态。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对于工作忙碌的现代人来说,遵守规范的睡眠时间尤为重要,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3点是人体细胞生长最快,也是人类生长荷尔蒙分泌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段是睡眠的“黄金时段”,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就会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加速衰老。

在中医里有一种说法叫“不通则痛”,正确的睡眠姿势,不仅能保证周身气道通达,血络顺畅,还可以调气养神,濡养脉络,消除疲劳,滋养精神,因此我们要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

仰卧是最常见的睡卧姿势,采用这种睡姿,身体和下肢只能固定在伸直部位,不能达到全身休息的目的。在腹腔内压力增高时,仰卧又容易使人产生胸闷的感觉。同时,仰卧睡觉不利于肺部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到肺的功能。

左侧卧睡觉时,双腿微曲,虽有利于身体放松,有助消除疲劳,但心脏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之间而偏左,胃通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出口都在左侧,所以左侧卧时不仅使心脏受到挤压,而且会使胃肠受到压迫,导致胃排空减慢。

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是向右侧卧,微屈双腿。这样的睡姿可以使心脏处于高位,不受压迫;肝脏处于低位,供血较好,有利于新陈代谢;胃内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肠推进,可促进消化吸收。同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呼吸匀和,心跳减慢,大脑、心、肺、胃肠、肌肉、骨骼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供氧。

说完正确的睡姿后,就不能不提到失眠。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生率在现代人中呈上升趋势。偶尔的失眠虽然不足以导致疾病或影响健康,但长期睡眠质量不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精神不振,加速衰老,记忆力也会严重衰退。治疗失眠,可以按照下面的养生法则来进行:

1.建立正常的起居与生活秩序

应尽量争取晚上9点就洗漱上床,如果实在每天晚上要到两三点才能入眠,早上也千万不要赖在床上。这样可使人体固有的“生物钟”保持稳定,与人类正常生活节律合拍,使自身清醒与抑制的循环过程能正常进行。只有这样坚持不懈,优质的睡眠才有可能回到我们身边。

2.避免过度用脑

失眠主要是由于脑神经中枢兴奋和抑制失调所致,如果不控制用脑,必将加重失眠。

3.有一个良好的睡眠氛围

许多人都偏爱弹簧床垫,这会影响睡眠,所以最好还是选木板床。此外,还要注意枕头的高度,科学的枕头高度应为6~9厘米。另外,卧室里也不要摆放滴答作响的闹钟,适合放在卧室里的是电子钟。

4.饮食应注意合理搭配

饮食需定时、定量,多吃些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和纤维素含量多的蔬菜与水果。可以依据体质与病情适量吃一些有利于活血舒心、镇静安神的食品与药膳,以增进健康,治病安眠。因为吸烟、饮酒可使人兴奋,不利睡眠,所以应该戒烟、戒酒。

5.营造和谐的性生活

和谐的夫妻性生活能使夫妻双方都得到满足、愉快,是一种良好的催眠剂。愉快的性生活后,人们会很快进入睡眠。

健康情报站

提高睡眠质量的两大法宝

第一,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午觉只需在午时(11~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此时午休后工作效率最高。

第二,睡前可吃一点养心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藕粉等。因为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所以适当地补益心脏将有助于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成就健康

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

——蒂素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血氧供给。这就是祖国医学中所说的气血冲和、经络通达、百病不生,就好像门户的转轴一样,由于经常转动,也就不会发生虫蛀而腐朽。

但是,有些人的事业心很强,对运动却不十分重视,理由是身体还行,不锻炼也可以,认为运动是浪费时间,精力应放在事业上。也有些人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时断时续,工作一紧张就把锻炼完全抛诸脑后。其实,工作越紧张,越应注意机体运行均衡,越需要适度运动,否则,部分器官和组织出现过度疲劳,极容易积劳成疾,导致各类疾病发生。

运动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国传统的健身术五禽戏、太极拳,现代流行的散步、慢跑、打高尔夫等都可以达到养生健体的作用。但是不论进行哪一种运动,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动静结合

在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可以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起到动静兼修的作用。

2.持之以恒,不应时断时续无论何种运动,要想对机体真正起到调节作用,扫除运行失衡带来的隐患,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决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运动时要做到持之以恒,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的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分钟、8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如果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做原地跳、广播操、太极拳也可以。

3.运动适度,不宜过量

运动结束后,如果出现食欲减退、头昏头痛、精神倦怠等现象,就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身体也会因过劳而受损。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掌握运动量,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最为适宜,也可以以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如果运动量过大,心率及脉率就会增加。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次为宜;而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次为宜。

4.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我们在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后,不宜一开始就过量锻炼,要允许自身的体力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5.运动时间,因时制宜

一般来说,早晨运动较好,因为早晨的空气较新鲜,而室内的氧气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大部分被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增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运动锻炼,可以把积聚在身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来,吸进更多的氧气,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觉前也可进行运动来消除一天的紧张,轻松地进入梦乡。

健康情报站

不同人群的运动方式

1.适合脑力劳动者的运动

脑力劳动者易患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胃病、便秘等疾病。可选择一些全身性的,以及能增强心肺功能的活动项目,如步行、慢跑、游泳、爬山等。

2.适合女性的运动

女性宜选做一些锻炼腹肌及骨盆的动作,如仰卧起坐、前后屈体、摆腿踢腿等。

3.适合身体较胖的人的运动

为了防止脂肪的进一步堆积,宜选择慢跑、步行等运动项目。

4.适合体弱多病的人的运动

宜从运动量小、缓和安全的项目(太极拳等)开始,待能适应后,再进行慢跑等锻炼。

养生先养心,心养则寿长

“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

——《医学入门》

就养生而言,在中医里有“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的说法,也就是说,在中医看来,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有专家甚至预言: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

但是,由于日渐加快的社会节奏、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前所未有的巨大工作压力正在威胁着他们的健康。所以,学习养心理论,掌握养心技巧,积极投身养心实践,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养生之道。

在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在快节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种事件中保持平衡的心态,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目标,并适时留有余地。无论每天工作多么繁忙,都应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尽量让绷紧的神经有松弛的机会。

俗话说“心在志为喜”,就是说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因此应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开朗、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善于调整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乐观愉快的心态,是养心保健的最好方法。

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烦恼,这时不要把忧愁痛苦强行积郁在心中,心情不好时,应尽量想办法宣泄或转移,痛哭一场就是一个好办法。心理学家指出:痛哭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措施,能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和分流,哭后心情自然会畅快一些。在遇到挫折时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样才有利于理清思路,克服困难,走出逆境。

对于经常忙碌工作的人们来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适量的运动可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增强心脏的功能。每天安排一小时锻炼,或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可以增强体质。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率。饮食养心的基本原则就是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平时应戒烟酒,不要暴饮暴食。

健康情报站

护心保健操

1.按内关穴:端坐,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臂内关穴30次。

2.按郄门穴:将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门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臂郄门穴30次。

3.揉心前区:将左手放于左胸心前区,右手压于左手之上,顺时针旋转按摩30次,再逆时针旋转按摩30次。有疏通气血、调养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固护肾气,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

——葛洪

我国的传统医学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也就是说肾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肾中的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人从30岁起,肾中精气开始出现生理性不足。40岁以后,开始出现明显的亏虚,如果不及时给予补养和治疗,就会越来越虚。现代人,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肝炎等疾病之所以发病率较高,除与他们的精神状态、饮食习惯、生活节律、遗传等因素有关外,人体肾气的亏虚也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中医学有“上工治未病”之说,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医者和患者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因此,人到中年即应开始固护肾气,这不仅体现了预防医学的思想,也是提高机体正气,引发内在驱邪潜力的一种中医学治疗手段。而呵护肾气、养肾防衰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房事有节,保护肾精

在中医的抗衰老、保健康的理论中,常把保护肾精作为一项基本措施。对此,前人早有定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当闭固而勿泄。”意思就是说对房事要有节制,既要节而少,又要宜而和。只要做到节欲保精,就会阴精盈满,肾气不伤,精力充沛,从而有利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2.调畅情志,心情愉快

只要每天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就会肾气不伤。肾气健旺,五脏六腑得以温煦,功能活动正常,身体才能健康。

3.爱护脾胃,注重调养

在养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平时应当对食物合理调配,烹调有方,饮食有节,食宜清淡,荤素搭配,忌食秽物。只要脾胃不衰,化源有继,肾精得充,精化肾气,自然健康长寿。

4.起居有常,肾气充足古人曾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肾法则,阳者肾气也,阴者肾精也。所以,在春季,应该是“夜卧早起,广庭于步”,以畅养阳气;在夏季应该是“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温养阳气;在秋季,应该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收敛阴气;在冬季,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正光”,以护养阴气。若能做到起居有常,自然精气盛、肾气旺,能够达到抗衰老、保健康的目的。

5.适度运动,巩固肾气适度的运动能改善体质,活跃思维,强壮筋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使肾气得到巩固。

健康情报站

补养肾气,这些坏习惯要丢掉

我们在补养肾气、防病防衰的同时应改掉一些有损肾脏的坏习惯。

首先应停止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加重肾脏负担,经常如此,有损肾脏,已有肾病者更应注意。

其次,在生活中不要经常憋尿,夜间憋尿的习惯尤其不利于肾脏,因为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易造成细菌繁殖,使细菌通过膀胱、输尿管感染肾脏,造成肾盂肾炎。

再次,糖尿病和高血压都会损害肾脏,可导致慢性肾病,而肾病又会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情。所以,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者,要注意控制病情,并定期验尿。

最后,有些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只要疼痛不再发作,就以为病好了,终止治疗,其实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输尿管部位结石很易造成肾积水,天长日久,会形成梗阻性肾病,重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y/242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