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五元庄功法特点简介 由于五脏深藏于内,且常人的意识活动难以支配其运动,所以欲主动、自觉地强化其功能,五元庄一方面利用了与之相关的经络效应——动作的安排,另一方面利用了人的整体特性中与五脏相关的部位,手上的五脏分布——手印法和与五脏相关的发音和意识的想象。这与密宗的身密、口密、意密相仿佛。下面分述之: 一、手印法 手印法是佛门的称谓,道家称之为掐诀。我们为了方便仍借用其称谓。过去的和尚道士把掐诀加以神化,说成是驱鬼役神的手段,多密而不宣。其实是借助手上一定部位来激发强化人体内在气机和外界的联系。因为人的手上有着各种整体规律的分布,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规律。试以右手掌为例说明之: (图4-2) (一)五脏六腑规律:大指指腹,根节属胃,上节属脾;二指指腹,根节属胆,上节属肝;中指指腹,根节属小肠,上节属心;四指指腹,根节属大肠,上节属肺;小指指腹,根节属膀胱,上节属肾;中指中节为心包,四指中节为三焦。 (二)十二地支规律:从第四指根纹开始为子纹,中指根纹为丑纹,二指根纹为寅纹,二指中纹为卯纹,二指上纹为辰纹,二指顶端为巳纹,中指顶端为午纹,四指指端为未纹,小指指端为申纹,小指上纹为酉纹,小指中纹为戌纹,小指根纹为亥纹。这也是十二经脉之流注规律。 (三)十天干规律:甲与子同纹,乙与丑同纹,丙与寅同纹,丁与卯同纹,戊与辰同纹,己与巳同纹,庚与午同纹,辛与未同纹,壬纹在第四指上纹,癸在四指中纹。 (四)八卦规律:乾与子同纹,坎与丑同纹,艮与寅同纹,震与卯同纹,巽与辰同纹,离为中指上纹,坤为四指上纹,兑为四指中纹。 (五)五行规律:木与震同纹,火与离同纹,金与兑同纹,水与坎同纹,土为中指中纹。 (六)天地人规律:天与火同纹,人与土同纹,地与水同纹。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纹与此同。 五元庄所用手诀,运用五脏六腑规律,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哪一脏时即用指掐在该脏所属部位,若用脾脏即以中指掐之。二是用哪一脏(多与腑合用)即闭其余之指,空留所用之指。五元庄(除心脏外)采用后一用法,详见各节功手诀式。 二、发音法 是指念一定的字、句而言,又称念口诀或念真言。练功之发音属古典气功念咒(佛家称陀罗尼)范畴,古之念咒亦视为神秘,把念咒之作用归于神佛,其实念咒之作用在于功夫,有用咒之文义以澄心集神(自己的精神)者,有用其音以激发气机者,五元庄的发音是依据后者。古典气功依此练功最典型的是“太上玉轴六字真言”,即呵、嘶、呼、嘘、嘻、吹。此法道家的吐纳导引门中最多用之。也有用五音:角、征、宫、商、羽者,道家的小炼形则是从此化裁而出。以上两法均以五脏为对象。佛门则有唵、吗、呢、叭、咪、吽以及唵、吗、吽之字诀,则属三丹田共振。至于武术气功与硬气功的升气、降气、发气叫力以及开合,各门派用法均有师承,可谓各有千秋。 (一)念诀有三种形式 1、出声念:念字出声,可激动躯体混元气,可借声波振动以影响有关形体。武功之暴发力,其气刚,发声多厉而猛,短促有力。气功养生则发声柔而长、低而和。 2、默念:念字不出声,只是自己可以听到,但需保持正确的发音口形。古亦称“金刚诵”或“炁诵”,此种念法不易作用到形。 3、心念:亦称“神诵”,即心存意诵。口无念字的动作,也无发音的口形,只是在意识里想。此念法必须是在默念有成效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不易起效果。 需知三种念法不同,所激发调动的形气神的层次也不同,不同的音符也可对形气神的不同层次发生不同的作用。五元庄每一脏都安排了三个音符,每个音符针对形气神的不同层次,可以都是声念或默念,也可配合不同念法对形气神不同层次进行选择。 (二)五元庄的五脏音符形气神肝:tü拘灵 心:心香惺脾:刚夫中 肺:桑嘶松肾:ei吁ying(英) 五元庄每一脏的音符,前面两个音符主要是针对形、气,第一音符(字)是形中带气,第二音符(字)是气中带形。第一字以声振形而开,但非全开,开而连于中;第二字是振于气而收,收于混元位。两音一开一收、一形一气,以强化五脏与混元之统一整体联系。第三字不仅连及五脏之气,而且连及五脏之神,每一音符都结合每一脏神之功用,因此在发音时还应主动作想象。古之所谓“心存目观”即指此而言。下分述之: 1、肝的ling音:发此音最好是一声转二声(灵),因为肝藏魂,魂属阳,魂属意识活动的一部分,必须要灵。当发ling转灵时,心下混元位上会产生一种振动,此处正是混元灵窍所在,相当于旧说之绛宫所在位,是古典功法中炼气化神之所在,明了此部位后,即可以集神于混元部位而聚气于此,此窍是五元庄之关键所在。 2、心的“惺”音:惺当明了讲。心藏神,神之功能必须明觉,古德谓“主人翁惺惺否?”就是说,自己的本性是否灵明。发惺(xing)音时,山根、印堂内有动触感,有的人尚可出亮感,这是性光呈现的征象,发此音时要作想象印堂内部空明。尤其以中峰指揉转发音,作用尤其明显。当头脑昏乱时,主动念惺并想象空明,往往是即刻神清心宁。 3、脾的“中”音:脾主中宫,在神为主意念。练气功要求意识领域里空无所有。此状态古气功中称之为中。古有“喜怒哀思之未发谓之中”之说,中是不偏于任何一方,只要着于一点就不是中,有人说中就是空,这实际是误解。空与有是对立的,着于空则成着一边了,何况宇宙里没有真正的所谓空。若头脑里执着一空则成了顽空。如何体会中呢?当慢慢发中字音时,尤其是默念时,体会中宫混元部位那种感觉,细心体会,就是中态一种感受,以后不发音也体会那种感受,就可很快进入中的境界。 4、肺的“松”(song)音:肺主魄,魄是神的一种表现形式,相当于现代医学讲的生命反射之类的神经活动。气功认为魄属阴,与有形之体紧密结合。练气功形体必须放松,气才能容易通达,因此发肺魄之音时,念松字音,意思有形之体皮肉筋脉骨内脏等都要放松,然而背部第三胸椎下的身柱穴是关键,身柱穴是肺之连系处,又是一身之支柱(因其与肺、魄相关),所以在念“松”字音时,要注意身柱穴放松,该处一松,全身自然随之放松。 5、肾的“英”音:肾主志,即志向、意志。练功与做事业都必须“一其志”,所谓“用志不分”。“一”的字音可以作用到肾,但其音太刚,难以和脏真混元相合,故而把一字音,改念成英的音,i音要重。 关于练功发音还有几点要说明的是,一要发音准确。二要发音和柔,吸气时要用鼻自然吸气,口齿微闭,舌尖抵上下门齿缝。三要循序渐进:可先练形之音,次练气之音,再练神之音,三者皆纯熟可三音齐练,即一口气呼三个音,每练一个音往往需半月至一月之久,至三音纯熟后,方可默念或神诵。 三、意想 是指意中想象。在上述发音的五种音,已经包含着有意想作用,这里所讲的指意想不同情绪而言。当练五脏功与发音时,要意想并表现出与之相关的情绪来,所谓假戏真做,即肝怒、心喜、脾思、肺悲、肾恐。为什么要在练功时发动情绪呢?一是为了锻炼情绪的可控制性,从而增加意识的自控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情绪来加强五脏的“生长化收藏”的气化作用。 肝之怒有助于气的生发。人激怒则立目瞪眼,气上冲,俗称生气。实际上是生发的气多了,而常人怒而多郁,故生发之气不能正常运化开而呈现壅结之病态,练功时意想作怒,此怒而不郁,故可助气之生发,强化练功效果。 心之喜有助于气的成长繁盛。人喜则眉开眼笑,一方面神情得到开放、通达,从而增强了气的活力;另一方面,喜可使血脉通利,气机通畅无阻,从而长养人体各部组织与机能。练功时展眉则喜于心中,松吻则笑于面上。 脾之思有助于气之化。意识的思念可以影响气的流行,《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流而不行,故气结矣。”故当深思时,就可改变气之生、长、流通、运动之性,从而使之发生变化。人体中的很多变化,都与意识中的思念有密切关系。练脾功深思或沉思,则可加强脾之化变功能。练功时怎样沉思呢?只要用意念来思念鼻端(为脾所主)就行了。 肺之悲可助气之收。肺主一身之气的敷布与调节,而悲叹之情有助于气之收敛,常人在哭时,多有咽噎现象,是因悲哭而使心神受伤,故有“悲则气消”之说,实际练功时作想悲情是悲悯而非悲哀,因而心神无损,只可助气之内收,并增强肺之肃降之功。练功如何使之悲?念“桑”音时,意想易生悲天悯人的景况即可。 肾之恐有助于气的蛰藏。恐是怵惕之意,指小心谨慎的心情,古人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即指此心理状态而言。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防止气外散,加强气的收藏,气收藏到一定程度即可化为有形之物。常人日常之恐多伴有惊,惊则神无所倚,故过于惊恐,则肾的“收”之功能失控,不仅气不能收,而所主的前后二阴也不能正常收摄,出现二便失禁现象。练肾功作想之恐,恐而不惧、不惊,只能使气深藏于内,以强化肾之蛰藏之功能。 赞赏 人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北京治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