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朋友写他对学中医多年经验的总结,他写到作为一个医者你不可能什么药都会用到,他自己常用的药一般也就五十余味,平时尽量用普通常见药为主,少用贵药,一来可以减轻患者负担,而来这些药作假可能性要少些。这些药就是你的兵与武器,你只有了解这些兵与武器,你才能很好的用它们,我们是治病的,不是卖药的,不建议要把每一种药都要记得清清楚楚。从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有些东西学了不一定用得上。过去说博览群书,我想这应当是有前提的,那时候读到一本书很不容易,你找到一个学习的老师也不容易,不像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如果你想要读完涉及某一专业的书,恐怕你一辈子都读不完,因此我个人赞同唐老师曾说过的观点,你要知道去取舍,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可以了。在神手班唐老师重点的就教大家一种中医的思维体系,帮助大家建立自己的中医知识体系。我们《玄普灸阵》这本书也是力图给大家构建一个基本的中医知识体系,书中选取的十二个灸阵,都是一些基础的灸阵,如果能够领会与运用,基本你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病症基本都可以上手。由于每个人领悟的不一样,所处的地域不一样,她遇到的客户不一样,他们使用的灸阵体系组合也就不一样,有些人地涌金莲灸阵用得多,有些人天地回阳用得多等等,于是他们对灸阵运用的感悟是不一样的,这些我都认为是正常,不同地域,不同生活层次的人,他所患的病不一样。综观中医的历史,我们发现因为社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发生变化,因而发生的疾病也会随之变化,这些时候你完全沿用过去的经验,就会发现临床的效果不是那么如意,出现了中医发展的瓶颈,如果谁突破了这个瓶颈,他就成了大家,当中医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也是中医大家可能出现的时候。一个经典的医案一般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们在学习名人经典医案的时候是不是要去弄清楚他这个医案后面的理与临床实际。如果你机械套用一定会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打折扣,自然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我们在临床当中面对病症时,在运用医理的时候必须要密切联系病人的实际状况,而不是机械去套用什么名人医案或是千年经典名方。在玄普医道里面认为,我们人一出生,他的气血运行规律是不变的,变的是自然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这些因素会对我们人的气血运行规律产生影响,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人,因而相似的环境极其生活习惯,这容易导致相类似的病症发生。今年在山上,我们新疆一个弟子全家开三部车出来旅游,也经过山上,来看唐老师,唐老师给他们诊病时,我也在旁边,全家舌苔看起来差不多,开的药也差不多。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以前肝炎、肺结核等是流行病,像现在三高一类几乎是很少的,因此中医对这些病无论是从理论阐述以及临床实践几乎是一个空白,这个时候你就是想借鉴过去的经验其实也无经验可以借鉴,你想要解决这些病症必须要进行中医基础理论运用的创新,你一旦完成了这个过程并运用于实践,取得好疗效,你就可能具备了成为大家的基础。当然要想真正成为大家是非常不容易的,你的这套理论有悖于流行的理论,不仅会受到忽视,甚至会引来攻击,因此你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当然是这个理论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不然你信念再强也是一场空。中医的流派众多,不仅中西医之间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就是中医内部也存在很多认知上的差异,今天早上看一个论坛的讨论,我赞成其中一个人所说的,能把病人拉回来就是本事。你想学什么,怎样去说我觉得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的临床。我首先接触的是玄普医道,里面又分了若干体系,神手班还没接触到皮毛,就让大家觉得有些吃不消,我这个人喜欢偷懒,也不会去从医,于是经常偷懒,我觉得自己学一点养生的技能,能够自保就可以了,因此我比较偏爱灸阵体系,它比较适合我这个懒人(我练功偷懒、学习偷懒),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大部分病症基本上可用这些灸阵去应付,我自己感觉良好,我家领导都觉得自己要迎来了人生的第三个春天,没想到老了竟然可以自己给自己调身体,而且还可以帮助别人调身体。我学的这些与高手相比还是差得很远很远的。我们有个弟子说:师叔,你的效果比我差远了。她无论是诊断与经验上都比我高很多,而且还会多种手段,比我强才是正常,别人付出多少,我付出多少,我是属于脸皮比较厚的,勇于服输。医道无止境,越往前走路越难,能到达的人也越少,每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对灸阵有兴趣的请扫下面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fzls/216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