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功出自少林寺,亦称“呼吸术”。原是为僧人强体魄、长气力而创的一种功法。动作简单,老幼病弱都可以练;效果明显,祛病强身收效甚速。相传,少林有一僧人,幼年入寺,体弱多病,不胜习武之苦,其师传此功,坚持练习十数年,练得体格健壮,力气千斤。于是,此功便传了下来。清朝中叶,陜人曹玉廷在少林寺学艺,得此功,传藤黑子,藤传山东省寿张县刘阁臣,刘传河北省饶阳县张凤岩,张传牛瀚章、牛晚年,将此功广为传授,受益者甚多。功法原理此功的锻炼方式,通过俯身压迫肺部,配合呼气,达到“吐故”目的;通过振臂扩张肺部,配合吸气,达到“纳新”目的。由“吐故纳新”调理肺部机能。实践证明,此功可以治疗多种肺脏疾病,如自汗、盗汗、咳嗽气喘,气促无力,慢性胸膜炎,肺结核。因为肺能辅助心脏,调节人体的血液循环,所以,常练此功又能增强心脏机能,健全神经,焕发精神。因吸烟过量而导致咳嗽痰多者练此功,效果非常明显,练三两天痰便明显减少,其色变淡,坚持月余上述症状便可消失。体格壮健者练此功应注意“提放”,吸气时提小腹、睪丸、肛门,呼气时放松,这样动作、呼吸、神经控制结合练习,可大长气力,日久力达千斤。练功方法练换气术的时间在早晨,练功地点应选择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处。 预备动作:少林大力金刚内功少林大力金刚内功,是少林达摩祖师所传的一种专练气与力的上乘少林功法。操练此功,可以使人体气血活畅、精神健旺,并能充分调动人体潜能,产生强劲的爆发力。一、金刚贯气: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面南自然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手垂下。含胸拔背,下颌微内收,舌顶上腭。全身放松,排除杂念。眼轻轻眯上,意念上专注于练功。双掌自然左右张开,向上缓缓弧形上划,同时吸气,气满双掌至头顶上方成抱球状。意念将宇宙界之精华吸收,吞气入心(做咽口水动作)。呼气,双掌缓缓下按至丹田。意念天地宇宙精华从百会穴下贯至丹田,储存起来,共作三次。三贯气动作完成后,双手虎口相交,左手在内,捂在丹田穴上,意守丹田半分钟。二、霸王气力:低马步桩势,两手前臂分别搭在左右大腿上,手腕搭在膝盖上,掌心向上,全身放松。口吸气(有声),收腹提肛,随着吸气而缓缓起身,双掌似捧着千斤之物随起身缓缓上提。当全身起立成直立状时,双掌掌指分开,变成虎爪往后脑窝处用力抓握成拳,拳面相对,拳眼向下,此时气刚好吸满。吸气时意念丹田内气上升至膻中穴及两手,闭气后即做吞气入心动作,然后身体快速下蹲成马步,双拳变掌同时向下甩劈,口发“嗨”声助力。此时两掌心相对,位两腿自间,意念下劈之力将地面物击碎。三、力士推山:承前式,用鼻吸气,收腹提肛,两掌翻转使掌心朝上,掌指相对。身体随着吸气缓缓起身,两掌随着起身缓缓上提。当全身起立成直立状时,气刚好吸满,意念丹田内气上升膻中穴及两手。吞气入心,闭气。转掌使掌心向前,双掌缓缓向前推出,当双臂将要推尽时用猛力前推,同时喷气。意念双掌之力将一座山推翻。双掌左右分开弧形上划,同时吸气,气满成抱球状于头顶上方。意念将天地宇宙精华吸收。吞气入心,呼气,双掌缓缓下按至丹田处。意念天地宇宙精华从百会穴下贯至丹田穴。全身放松,自然调息后接练下式。四、二郎担山:接霸王气力,其动作同力士推山式,只改双掌向前推出为双掌向左右推出,其余均相同。五、飞鹤涉水:接霸王气力,其动作同力士推山式,只改双掌向前推出为双掌向身后推出。其余均相同。六、霸王举鼎:接霸王气力,其动作同力士推山式,只改双掌向前推出为双掌向上推出。意念将千斤之物举起。其余均相同。七、罗汉扎桩:接霸王气力,其动作同力士推山式,只改双掌向前推出为双掌向下推出。意念双手各击一桩贯穿地面。其余均相同力士推山式。八、万法归宗:两脚平行开立,用口吸气(出声),两手经体前向上交叉弧形划出,当划到与肩成一字形时,下蹲成马步,双手继续弧形向下划,至小腹前成马步抱球状,指尖向下。此时气刚好吸满。闭气,身体起立,双掌掌心向上提到膻中穴。吞气入心,翻掌,掌心向下,手指相对。以口圆滑地将气呼出,双掌同时缓缓下按至丹田穴分开,下垂于体侧,全身放松。九、抱月还丹:接金刚贯气式接三贯气动作后,意守丹田半分钟,将双掌搓热,擦脸梳头7遍。由上至下弹耳廓3遍,揉按晴明穴,睁开眼睛,上至下拍打全身3遍,功毕。 练功注意事项:1.过分疲劳、过饥、过饱不可练功;2.初练此式功法,身体会有些疲劳,是正常现象,坚持一个月后气力大增,疲劳自消失。3.此功法,除金刚贯气式练一遍,其它式动作均要练18至49遍。5.力士推山、二郎担山、飞鹤涉水、霸王举鼎、霸王举鼎、罗汉扎桩均要承接霸王气力式动作。可连贯行功,此连贯行功为3遍共练18遍,再练万法归宗18遍后收功。古轮功夫,全称少林吴古轮功夫,乃禅武医合一的功夫。其以禅、武、医三宝为内涵和实质,以无上禅功“心意把”为最高境界,具体包括了一系列古传少林拳械套路、技击秘法、擂台战术、修炼功法、内功心法、禅医养生等,经千年提炼,学术体系科学完整,内涵深邃,是开启身心智慧的绝妙法门。 本来古轮功夫脱胎于少林寺千百年沉淀的内廊秘传精髓,其母体主要是少林禅武医文化,以及无上禅功心意把、擂台战术、各种秘传拳械技法功法心法等。自清末吴古轮打出山门,携绝学归隐山野,垂一百三十余年,历经古轮公、山林公、庆贺公(同辈还有天友、有德诸公)、德建德方昆仲等四代传续,历代护法、持法者皆苦心孤诣、矢志精诚、锐意进取,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发展,使其日臻完善,且生生不已。今之所言少林吴古轮功夫,虽充分保留了原传之古朴风貌,但却不是原来少林功夫的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而是四代人的心血与少林精华底蕴相结合的结晶。定位“禅为修身本,武为强身技。医乃济世术,三宝源合一。”三宝合一,以禅为宗,以禅为魂,武是禅武,医是禅医;以武为根,以武为本,禅是武禅,以武入禅;医是武医,以武明医。因此,禅拳是修习禅武医的最直接的道路、最根本的途径、最本真的大法。古轮功夫,就是禅拳,是迈向禅武医殿堂的根本大道,舍此别无它途。当初,庆贺公、德建师的初衷都是为了学医。但实践证明,不习练古轮功夫,便无从了解人体结构、经络脏腑和气血等,学医便是无源之水。而不练功夫欲求掸,只能是推“空心磨”,耗时费神而不得真味。离开古轮功夫,禅、医都是空谈。这,就是古轮功夫在少林禅武医体系中的定位。生硬地把禅武医中的“武”割裂出来,或者简单地把拳打脚踢的肢体运动定义为少林古轮功夫,都是毫无真知的妄谈臆说。三宝源合一,一语道尽古轮功夫真谛。禅说禅,可悟,可修,不可说。下述赘言只为一点开示。禅是修持个人心性、品德、智慧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心境,是自然的、自在的、光明的、美好的。禅,妙不可言,但通过修行完全可以体会得到。古轮派修的是行意禅,也叫菩萨行,寓修禅于日常生活的行走坐卧中,专修禅武和禅医。禅为心宗,修禅先修心,要持戒律,洗心性,正品德,积善行,常怀一颗平常心、自然心、慈悲心、济世心。行禅最难的就是修自己的心性,也就是树禅念。修禅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要修禅,先要对自己进行护法伏魔。护法,就是让自己依法修行;伏魔,就降伏自己的心魔。身为凡人,经常受凡事困扰,修成菩萨不易,但做事一定要有一颗菩萨心。心存恶念的人绝对修不了禅,因为恶念是禅念的大敌。一个人心存魔障,品行不端,绝对不可能开启禅关。“禅机即气机”,行意禅皆与“行气”有关。“行”是指行气、行动,“意”是指心法。只有心静如水,空灵自然。古井无波,忘我无我,才能意气合一,进入禅的境界。行意禅之修持不是单一的打坐入定,打坐只是其中的一种形态。站桩、做功架、演武等运动状态下依心法皆可行气入定。所谓心法,包括意守身体的某个窍道,观想某种景象,入定、内视、以意养气、理气、行气等。初学者通过修习行意禅,可以进入自然松弛状态,出现奇异美好的景象,获得自在状态下的气机。而一定功力的修持者,可以达到自为状态下的气机,在禅定状态下有意识的内视。探究自身气血运行的规律,通过养气、理气、行气,使真气运行周身,直达发际末梢,畅通无阻,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临阵御敌则无我无敌,无坚不摧。为人治病则可用己之真气引导对方气脉,帮助患者打通窍道,克治病灶。这些气机、真气等,都是物质的、客观的,是人体的生灵之气和大自然的浩然正气融通的结晶,是完全可以感知的,也是通过修行完全可以把握的。武说武,不是简单的肢体运动,而是内外兼修,练身练心练气。少林武学以禅为本,练拳即是修禅。习练古轮派功夫,要求松静自然、流畅和谐,必须在慈悲、自在之心下进行,心怀歹念、胸有怒气或情绪躁动不宁时练拳,于己有害,于人无益。修习者必须通过长期不断的练习,掌握自然运动之道,不强求而功自增,才能有望登堂入室。而禅拳如一,乃是古轮功夫的最高境界。修习少林古轮派功夫,首先明阴阳,知虚实,懂十法,即明三节,齐四梢,闭五行,起落进退反侧收纵之身法,寸踮过快践之步法,出领起截之手法,起翻落钻、忌踢宜踩之足法,上法进法,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三性调养,劲法等。 修习古轮功夫,还要明了练功要领,要时刻把握身、心、气的合一,即心要静,意要专,起落出入随气换,身随呼吸动,心随姿势转。气从丹田出。回要还丹田,身松心静,双目睁闭要自然。动作要协调连绵,一枝动百枝动。心忖呼吸,气舒身动。修习古轮功夫,还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法则,实现自身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的和谐统一,实现练养统一。 医说医,是身心健康之道,度人先度己,先保持自身健康,同时帮助他人获得健康;少林禅医,以气血、经络、脏象、阴阳、五行诸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是个小宇宙,阴阳失衡则病生,五行金木水火土,内属五脏,外属五官,五官连五脏,内里有病,必显于表征。禅机即气机,一切物质都是气变化的结果。人体以气血为根,气随百病,气不通则病生,通气化滞则百病自消。禅医以通气、通窍、通道、化滞为要,习练本门功夫,必须先认识人体脏腑、经络,了解气血原理,掌握饮食、练气之道。先天之气藏于肾,后天之气源于呼吸和饮食。本门独有的少林内养功,是练气养生的智慧法门,其中的“自然呼吸法”和“自为呼吸法”,绝不同于世俗的腹式呼吸或气功意守,简单易学,法简效宏,能深度调节身心平衡,迅速改善体质,提升健康。自古药食同源,禅医以饮食导引为根本,以药物为辅助,健康的饮食至关重要。本门的养生饮食,以少林千百年素食经验为基础,历经四代百余年的总结提炼,兼顾习拳练武的实际需要,合理搭配,品种多样,可口怡人,既保持精力充沛又确保身心康健,有效清理肠道,降低内热,去淤化滞,通气活血。 人体有机统一,五脏六腑、百脉七窍环环相通,眼耳鼻舌耳五大清窍和下身两大浊窍,掌管身体的一切进出,至关重要,通窍为治疗一切病的法门。其中又以鼻窍最为重要,鼻窍直通丹田,主管呼吸,生命就在一呼一吸间,本门独有的“禅通滴剂”,对打通鼻窍非常有效。此外,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心疗,通过站桩、演拳、呼吸练习,有利于静心定虑,实现身心和谐,从而在积极状态下实现人体的良性运转。概而言之,少林吴古轮派功夫,是禅、武、医的完美统一,是人类健康的无价法宝。特点古轮功夫的特点,便是原传、真传、古传的特点,是最古朴最正宗的内家拳练法,截然不同于竞技武术或现代体育运动。其以松静自然为法,以不求而至为功,在意不在力,久练自生力。讲究柔极生刚,静极自动。初则松静、自然、圆融,进阶则聚气、合力、凝神。正所谓神凝眉间一线,气聚腰囊一条。形神俱备,内外兼修,内练丹田一口气,外练周身混元劲。功分定动变,功即是法,法即是功,欲求功法俱。则须心、身、气合一。其法重养生,兼技击,体用兼备。寓技击于养生练习中,文练可养生,武练可御敌。先养生后技击乃真武学,先求功再求打乃真技击。功态上虚下实,势紧架小,落地生根,头似波浪起伏,腰如杨柳扭摆,稳如山,灵如猿,猛如虎,游如龙。行拳练功要做到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的外三合,以及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合,形成内外一体。拳风古朴,往来一条线。动作轻利无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舒展无拘,开合自如。势中有法,内修外练,行拳流畅,劲力浑圆,身心气合一,神形兼备。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人,运用自如;眼法以目注目,以审敌势;身法起横落顺,着重掌握重心,不失平衡;步法进低退高,轻灵稳固。不开砖碎石,不劳筋损骨,极重内养调理,反对吃苦练拙。倡导练功科学化,练功就是练法。倡导练功生活化,行走坐卧皆可练,生活就是练功。提倡快乐练功,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认为好拳不累人,累人没好拳,是人练功而不是功练人。“只有骨重肉精(瘦),才能点重身轻。”正确修习古轮功夫,体态多内敛清瘦,鲜见大腹便便,体形臃肿,此亦为本门区别于世面上所谓内家功夫习练者的显著标志。实践证明,古轮功夫三岁幼童可学,八十老翁能练。有技击之益,无戕生之害。吴山林大师八十高龄尚能搏人,年过九旬尚能演武,便是事实明证。 功效千年底蕴,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古轮功夫极具亲和力,无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无论体质好坏、有无基础,也不管是想自卫御辱还是养生理疗,古轮功夫都将是人人可以挖掘的无尽宝矿。技击功效,自不待言。凡修习得法,则打人如走路,举手投足皆能制敌。而养练有素者,则弄敌于股掌之间,仅凭声音便足以使对方肝胆俱裂,斗志崩溃。而掌握了禅拳心意把后,则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已经无须动手了。养生之效,更是难以置信。通过内功吐纳、调息培元,使得气血相和,脏腑相养,进而生精固本,产生养生祛病之效用。实践证明,古轮功夫尤其对肠胃病、糖尿病、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高发病,对颈肩综合症、腰肌劳损、肌肉无力、肌肉僵化、神经衰弱、失眠、便秘等都市亚健康综合症,以及肾虚、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男性性功能失调等有奇效。百年以来,古轮功夫已经使无数患者重获健康,长期坚持者,更是达到了易经洗髓、脱胎换骨的神奇效果。所谓拳品如人品,古轮功夫之根本效用,还是体现在修习者的人格完善上。通过禅拳双修,初则让修习者走出华而不实、玄虚迷信、空洞无物、求表无真之歧途,获得真才实学,懂得谦卑礼让;进而陶冶出慈悲胸怀和自在心境,为人不失斯文,不昧人生;更可净心开慧,最终打造出凛然无畏、诚中形外、从容中道、自强不息、圆融通达的健康人格。体系一、内功养生原传八段锦、秘传易筋经、古本五禽戏、少林柔拳、少林金刚内功、少林龙形功、少林虎形功、少林罗汉功、少林内养功、少林养生气功等。二、正宗桩功秘法少林虚实桩、少林五大步法、秘传五步盘根等基础桩功,以及摇辘轳、连环桩、千斤坠等高级桩功。整个体系又分定、动、变三种练法。三、正宗古拳法小洪捶、大洪捶、通春捶、金刚捶、少林通臂捶、少林罗汉捶、少林心意罗汉捶、少林六合捶、少林大炮捶、心意炮捶、开手六和拳、罗汉十八手、少林五合对打、少林六合对打、少林十三趟金刚把、无式心意把等。拳法分为单练和对练。四、正宗传统器械少林齐眉棍(阴手棍)、少林六合棍、少林齐天大圣棍、少林春秋大刀、少林流星刀、二十一名枪、少林梅花枪、少林龙形剑、少林达摩剑、少林五世剑、少林梅花剑、少林虎头钩、少林双草镰、少林单拐等。器械分为单练、对练。五、传统技击移身三角步、连环桩、起落难分、双展翅、双撩手、双拨手、双搅手、双劈捶、左右隔肘、仆伏功、十字手、小排打(斩、砸、拍)、进步撩劈捶、铁身靠、移身外管、过步滚身双管、进步黑狗钻裆、反身掌、推墙把、起落把、九宫梅花步、猿猴不定脚、白猿洗脸、各种擒拿对抗、少林擂台战术的运用,少林兵器的运用和实践方法,少林拳的运用和实战方法等。六、行意禅、禅医养生的文化及实践艺术等。 境界修习少林古轮功夫,由低到高四境界:筑基→混元→合→一如。筑基之境:入门叩关,盘根筑基,身心康健。初步掌握呼吸吐纳运气之法,掌握基础拳械套路,对禅武医文化有一定感性认识。混元之境:步入庭院,周身合劲,力道混元。对禅武医文化有较系统的了解,初味禅意,对人体脏腑气血等有较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中级拳械套路及系列功法,可为新生教范,具备较好的技击能力。合一之境:登堂入室,内外一体,三宝合一。系统学习高级拳械套路及系列功法,全面掌握功夫体系,功力超群,有较高的技击水平,对禅武医文化有独到的体认,一定境界的行意禅修为,初步具备治病医人之能。一如之境:禅拳归一,拳我一如,自度自悟。品悟禅武医,推演心意把,终生修持,臻妙入化,非世俗标准所能衡量。禅拳外延浩渺,内涵精深,修为无止境,习者切勿浅尝辄止。巅峰无限风光在险峰,少林古轮功夫,其最高境界便是禅拳合一,也就是无上禅功“心意把”。心意把又名锄镢头,势法单调,重在心意,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外看劲道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内在心意则为练气练柔劲,以行气人膜,充实肌体。达到动显于外,点化千钧;静显于内,祛病健身。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练好心意把,不仅可以自身不断推演,还可以验证或改善其它拳法,当年少林寺藏经阁档案记载,北宋周侗学得“顺把”一大势,后来教出卢俊义、武松、岳飞等杰出弟子,民间流传的形意拳都和周侗所传有关。元朝张三丰学得“斜把”一大式,“从而翻之”创立武当内家拳。明末陈王廷学得“虚桩”功法,遂创太极。正所谓“太极的腰,八卦的腿,形意的手”,诸多名拳皆得益于心意把。修习心意把有不同境界,初则“乱花渐欲迷人眼”,“踏破铁鞋无觅处”,在拳套功法中偶得见吉光片羽,觉得玄而又玄,高不可攀;次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单把、大式中推演研习,体验玄妙,乐此不疲;再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复归平淡,不仅可以用捶套把,藏把于拳套中,而且能做到无拳不心意,举手投足都是把。练到最高境界,即达到忘我、无念、了生死的境界,无敌无我,无坚不摧。正如秘谱所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功到气随走遍天。”少林自古就有“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之说。武林中也早有定论,太极奸,八卦滑,最毒不过心意把。作为传统武学殿堂顶端的夜明珠,心意把历来是习武人士所渴望学到的无上绝学,但由于此法势狠招毒、绝妙无比,加之得来不易,所以历来秘不示人,即使是少林弟子传授时也是慎之又慎,所以历来修习者凤毛麟角。自年少林寺大火之后,世上能捶善把者仅古轮派一脉,当世真正掌握心意把精髓者,也只有释德建和吴南方师兄弟二人,外界仅得些空架子。但心意把又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古轮功夫的体系,便是通往心意把殿堂最科学的捷径。在本门功夫体系中,一切功法都是心意把的基本功,比如虚桩、盘根、连环桩、摇辘轳、内养功等,一切拳套也都是为心意把打基础,比如小洪拳实质就是“小心意把”。因此,从入门开始,无日不是在修习心意把。只要严格遵循师父的教导,便可确保修习得法,不会走弯路错路。个人再勤学苦练加深悟,便可不断进阶,不断体验到不同妙趣,逐渐达到高深境界。 ——武——术——归——宗—— 昔日少年武为尊,而今邻里少传人。冷落多见练武场,人少并非学子贫。 有人甘学跆拳道,喜将韩装着于身。我辈武友勤奋起,弘传国粹万年春。 谢谢各位师兄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