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就是学习中国文化,你应该知道

发布时间:2017-5-27 14:42:33   点击数:

练习太极拳不仅是修炼一种高深的武功,而且是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拳名“太极”,来自《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经》简称《易》,又称《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著作之一,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称《周易》。实际上,《易经》并非一人所著,而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演化完成的一门学问。

中国古典文化主要由儒、道、佛三家学说组成。下面我们来看看,太极拳中蕴含有哪些中国古典文化的内涵。

1、太极拳汲取“无极生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作为基本理论。体现在太极拳上,便是静。太极拳起势,端然恭立,心静神宁,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抱元守一,浑然无物之中始孕着阴阳变化。太极拳动作的基本特征是圆。绵绵不断地划圈,大圈小圈地变化,螺旋缠丝,无始无终。这些均是《无极》的形象体现。在打拳的过程中要求动中求静,虽动尤静。这与道家的“抱元守一”,佛家的“禅定”、儒家的修身是相通的。这也是太极拳养心修性功能的来源。“无极生太极”是太极拳的根本理念,把握住这一点,才能把握住太极拳的精髓。

2、太极拳内功修炼要求心火下降,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至虚灵。抓住丹田练内功。任督两脉交流,大周天运行。这与道教内丹修炼是一致的。故太极拳用之于养生则祛病延年,用之于技击则刚柔并济,所向披靡。

3、太极拳理论中贯穿始终的是阴阳的变化,直接来自《太极图说》。太极拳中的动静、刚柔、内外、进退、开合等等均是阴阳变化的表现,特别是太极拳的动中求静,柔中寓刚,开中寓合,内外兼修等均体现了阴阳互为其根的太极理论。太极拳练的是阴阳,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的高度融合,就是太极拳。

4、太极拳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太极拳又名“水拳”,水虽柔弱,然滴水穿石,水虽无形,却可冲毁坚固的堤坝。我们的先贤深谙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之理,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太极拳。在太极拳中,我们用柔来化解对方的刚劲,用刚来进击,克敌制胜。同样,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也需要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这样,才能审时度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好工作。

5、太极拳中,中正安舒,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舍己从人等理论,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脉相承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乃天下之大道,是我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张凡事折中而行,不可偏激。如果偏激,就会使矛盾激化,使好事变成坏事。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工作与休息,精神与物质等等。中庸之道乃治国安邦的哲理,也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修炼太极拳,可感悟人生,深刻领悟中庸之道的哲理。

6、太极拳中的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意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等练法,要求意气形神统一。这与中国古老的中医理论有密切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己从形神统一来认识人的健康:“上古之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指出:“人禀阴气形成形体,禀受阳气产生精神。”认为形与神密不可分,精神意识有重要作用。中国古代武术文化与养生文化有着血肉的联系,道教内丹、医家导引行气均强调“意守”、“内视””等意念作用,而太极内功与内丹、导引气功性质本来相同,在理论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这实质上是中国古代同一文化在不同领域的不同运用。

7、太极拳与佛学也有很深的渊源。练太极拳如何才能达到虚静的境界呢?其关键是修心。心为一身之主宰,心静则身定,心虚则体空。正如拳经所云:“能敬能静,自保虚灵”。学拳先学德,练武先修心。这与佛家修禅定的道理是殊途同归的。按照修佛的理念,就是修戒、定、慧。正确的禅定,即专注一境,身心寂静,远离散乱之心,以佛教智慧去观想事物的道理,获得人生的觉悟。太极拳最高境界是无极。无极,即佛教之涅盘,即可见性成佛。

8、修炼太极拳要求纯真,自然,无为。这与道家的修炼也是一致的。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致虚极,守静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太极拳主张后发制人,应用粘黏连随,舍己从人,引进落空等方法来克敌制胜。“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后发先至。”太极拳不提倡主动出击,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热爱和平的本质,同时也表现了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后发制人,不是被动挨打,而是为了摸清敌情,更好地掌握主动权。这与《孙子兵法》所说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道理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的确是博大精深的。练习太极拳不仅是修炼一种武功,而且是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练习太极拳已不像前人那样完全注重于技击,而是侧重于保健养生,祛病延年。我们在继承前人经验,发掘太极拳技击精髓的同时,也应该研究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全面理解太极拳,通过练习太极拳,学习中国文化,感悟人生,完善自我。以达到文武同练,内外兼修的目的。

(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有人在







































上海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氮芥酒精价格是不是很高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172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