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一部气功书的思想肇始于悟一子陈士斌、悟元子刘一明。刘一明在《西游记原旨·读法》中说,《西游记》“乃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笔者以为书中含有的气功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西游记》中有关气功的名词术语很多,遍布全书说明练功部位的术语有丹田、泥丸、涌泉、华池、重楼、明堂等,练功中的三宝“精气神”、“药物”等,还有丹经中常作隐喻的气功术语如铅、汞等,以及气功功境的术语,如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等。总之,《西游记》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气功术语、丹经术语,使该书的气功思想有了基础。 二、《西游记》中的诗偈、故事融入了练功方法,如菩提祖师给悟空传授的口诀中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攒簇五行颠倒用”等,将气功中的“顺则凡,逆则仙”,以及“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悟空、八戒、沙僧的自述诗皆提到练功方法,如悟空在大闹黑风山时说:“回光内照宁心坐,身中日月坎离交。”八戒的自述诗中提到“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这些自述诗都含有“坎离相交”、“水火既济”等练功思想与方法。 总之,《西游记》有关大、小周天的描述是比较详细,只是把这些方法融入故事情节中或写在诗偈中,没有丹经中所见的那么晦涩难懂。 三、《西游记》中的许多故事,讲的是对练功者的严格要求及功德修养的思想气功修炼要清心寡欲,要戒色、戒斗、戒得,主张宽厚待人、尊敬老师等功德修养。著名的例子在“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这一回中。在取经路上,魔障重重,特别是许多妖精化成美女,在美女的诱惑下,好色的猪八戒吃尽苦头,而唐僧能不被迷惑,说明其功德修养很高。又如观音菩萨见悟空对唐僧不尊敬,便给戴上个金箍套让他不得不听从师父。这些描述很多,和现在气功修炼的要求相差无几。 四、在《西游记》中,作者还对练气功的效果、功境及成就作了详细描述。 首先是练功可以使人长寿,修炼气功者无论是神仙、还是凡人,或是一些妖怪,皆寿命极长。其次,练功可以激发特异功能。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及七十二般变化,猪八戒的三十六般变化等。再次,练功是为了悟道,所以要走正道,不要走旁门邪道。在《西游记》的许多故事中,有的妖怪虽然很了得,但最终还是被唐僧师徒战胜了。 悟道之后可以成仙,可以成菩萨、佛,到这一境界,是修炼的最高境界。如在西天,如来给唐僧师徒受记授封时,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套自然地消失了,白马也化为龙身。在回东土路上,本来食量甚大的八戒也不贪吃了。 总之,《西游记》中关于炼丹、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等功境有一定的描述,对于成圣、成仙及成佛后的情况作了通俗的描述。 五、《西游记》中蕴含着丰富的气功理论有关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给练功实践的指导,术数、天时对练功的影响,在书中都有明显的内容。 唐僧师徒在孤园时对月亮的论述,说明阴阳理论在修炼中的重要性,五行学说、八卦学说也包括在其中。如金公配木母,即丹经所说:“西方白虎正猖狂,东海苍龙不可挡。两者捉来令死斗,化成一片紫金霜”,这就是丹经所说的“金木交并”。当然还有“水火既济”、“坎离相交”、“抽坎添离”等。 对禅宗的论述也较为详细,如“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佛即心兮心即佛”等等”。在唐僧与悟空谈禅时,说着说着便一下无语了,正应了禅宗妙道不可说之旨。 从书中还可以看出吸收了术数的思想,如观音菩萨知道唐僧未经历第八十一难,不合九九归一之数时,便作法加上一难。《西游记》吸收了道家的炼丹、佛家的禅宗《易经》术数等思想,囊括了很多传统的气功理论。 从上而论,笔者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以气功内容为骨架,以唐僧去西天取经故事为血肉的书籍。这比起言语晦涩的丹经来说,有趣得多,使人们有兴致读下去。当然,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效应、结果。《西游记》是鸿篇巨著,如从社会学角度入手,便可发现其社会学特征,带有时代痕迹;从气功角度来看,则无疑地是一部气功书。 值得珍藏的名著: 正版四大名著全套小学生版无障碍青少版原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小学生必读书籍语文阅读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39.8购买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259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