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院士讲气功现在的人类还不具备否

发布时间:2024/8/16 12:51:20   点击数:
哪专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文/马进彪

6月10日,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主讲的《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讲。此前,这场讲座的海报在网络上曝光后,引起一片哗然,在某网络问答平台上引发了“真伪科学之争”。10日上午10点,讲座如期举行,现场人气极为火爆,到场观众远远超过主办方预计,现场堪比“明星见面会”,一度发生小范围混乱。(环球网6月10日)

朱清时的讲座,之所以引发“真伪科学之争”,其实正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而如果是另一位没有如此身份的人讲这样的课,就很难引起“真伪科学之争”,因为那本身就是一种气功课,而对于气功这个概念,大部分人都很难说清,即使都是气功大师也会存在不同的见解,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的见解都是难以被证明的主观感受而已。

然而,这并不会影响气功的存在,更不会影响练习者的热情,因为练习气功的人,并不以传播为目的,他们追求的就是自身的感受。而从心理学上来说,如果获得了良好的感受,就会对肌体产生正向的互动,犹如一个人心理舒展了,就一定会作用于他的身体,从而使身体更加健康。而人的健康又不仅指身体方面,它还包括心理发出的主观能动性,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爽,心情好了,吃什么都顺口,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最朴实的养生之道。

对于朱清时讲的《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自己的主观感受并不能以科学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个人,犹如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母雷特,其中人的主观感受并不能以科学的方式划分。这也犹如一种个人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而世界上存在着很多信仰,如果简单地用科学去衡量,那其实就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摧残。

个人信仰是自由的,马克思也信教,并且也接受过教义的洗理,至今也没有找到他退教的证明,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形成唯物主义的观点学说,相反,他还从一些教义中归纳出了人类心理诉求的社会性规律,而这本身也是一种唯物主观点的践行。个人信仰是自由的,同时也是可以变化的,牛顿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在晚年却相信神的存在,相信上帝才是一切运动的最终力量。而如果用牛顿晚年的观点来对比他之前所发现的科学规律相比,如何才能还原出一个真实的牛顿?

其实,科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对于已知的可以证明的事物,那当然是一种科学,而对于那些未知的尚不能被证明的事物,那就一定是伪科学吗?其实认识事物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从人类总体上说,人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但在某一个时段内,人类的认知却受限于自身现有的能力。而人类社会又是不断进步的,在社会化的分享与探索中,新的认知会不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人类能力的增长过程,因此,对于那些目前尚未被证明的事物,就可能是因为人类目前的知识总合还不够多。

中科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主讲的《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引起了“真伪科学之争”,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这说明每个人的话语权都在得到实现,能提出自己的质疑,本身就是对社会进步的促动,但这不应是武断的表达,因为至今并没有谁能有力证明气功的虚伟,而从科学方法论上来说,不能证明的东西,同时也是不能否定的东西,因为否定的前提首先是反向的证明。

哥白尼的“日心说”,当时也得到了人们的反对,但事实证明,当时就是正确的,而随着人类视野的不断扩大,“日心说”又被否定了,被更有说服力的学说代替了,由此可以看出,科学的进步并不存在着形而上学的正确,它总会随着人类知识总合的提高而不断发生改变。但什么叫社会的进步?其实这就叫社会的进步,对于未知的事物,不能断然给出盖棺定论,也不能急于给出情绪上的否定,这样的态度才更科学,也才能给各种范畴更大的探索空间。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fl/260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