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炼气从呼吸开始,就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16-12-25 15:52:16   点击数: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句话,是中国百姓古老的口头禅。通常来说,人活一口气,它的本意是说,人活着就需要有那么一口气,来支撑起这个肉体。没有了气儿,那人是无法活下来的。也就是中医里说的“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人想要生存,不但要有这口气,还要通过后天的运动,锻炼自己的身体,以确保体内的气充盈,畅通。让生命更加鲜活康健!人为什么总会有这又不舒服啦,那里又疼痛了?说到根上,就是体内不通畅,有郁堵了(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大家都知道),既然这样,那是什么堵了?

让六儿告诉你,是气血郁堵了!不通了,有结了!气血作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机(气的运动变化)不畅人肯定得出毛病。

今天咱们就谈谈呼吸,谈谈呼吸怎么炼气,呼吸把气炼足了炼通了,经脉就能通畅无阻,脏腑功能就能强盛,人也不会再轻易内伤于七情,外伤于六淫邪气,渐渐的达到身体健康,无病无痛,能坚持还可以进入修炼气功的境界,益寿延年。

呼吸的练习,我们称调息.炼气-吐纳。它的意义在于通过呼吸孕育和引导内气,呼吸和内气直接相关,通过练习随着日常呼吸的减弱,内气的活动逐渐加强。而其中又以呼气与内气密切相关,故很多功法注重于调控呼气。现代研究已证明,调息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张力,从而调整相应的内脏组织器官的功能。

调息包括两方面,一是呼吸形式的调控,二是出入气息的调控。

呼吸形式又可分为常用呼吸形式和特殊呼吸形式,常用呼吸形式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胎息三种,平常我们大多用的是胸式呼吸,好!那我们开始,在练习时我们要用意不用力,但初学我们不用力肯定做不到,可以用意为主,稍用一点力,有意识的胸式呼吸,平常我们的呼吸频率是16~20次每分钟,而练功的人可以达到1~2次每分钟甚至更长,我们需要先把呼吸慢慢调匀,变得既深且长,让肺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不能憋气)这样你会感觉你的胸腔体积在无限的扩大,每根肋骨都被撑开了!容纳了大量的气,感觉整个人否变轻巧了,然后开始把呼吸的支点往下移,用意念把支点移到膻中穴(两乳头之间),等到气息自然均匀稳定之后,再把支点移至肚脐,最后到达丹田(肚脐下一手掌之处为丹田,此丹田为一范围,不是单指一穴一点)。

再来谈谈腹式呼吸,当从胸式呼吸转移到腹式呼吸一般是到顺腹式呼吸,顺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回原,逆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放松缩回,呼气时腹部隆起,两者中,米腹式呼吸更有利于内气的运行,练功多采用逆腹式呼吸,例如用逆腹式呼吸行小周天,吸气时将气运行到头顶百会穴,呼气时气机降至丹田处,练习最后将逆腹式呼吸做到深、长、揉、细,丹田呼吸是道家练习气功,内丹术风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讲胎息,胎息与前面几种呼吸不同,前面不管呼吸深浅,外界都经过气道(鼻、咽、喉、气管等)与内气相联。而胎息不一样,

胎息就是小儿在母体内通过脐带与母体相连,与母体进行沟通,随着母亲的呼吸而呼吸(婴儿通过脐带连于母亲肚脐,肚脐在任脉循行道路上,通过任脉上连于肺进行呼吸)。胎息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体呼吸,它已不拘泥于肚脐呼吸了,它通过全身的毛孔与外界沟通,进行呼吸,吸气时,气通过毛孔进入体内,整个人是气聚集浓缩的状态,呼气时毛孔松解。当体呼吸变得自然后,气道呼吸就变得根微弱了。

此外在这些常用的呼吸形式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呼吸方式,以加强气感,更好的炼气行气,特殊的呼吸方式包括停闭呼吸,提肛呼吸和发音呼吸,停闭呼吸就是在呼气末或者吸气末微做停顿,在此操作其实是加强了呼气过程和吸气过程。形式有,呼-停-吸,呼-吸-停。提肛呼吸是在吸气时肛门肌肉收缩(即提肛,在气功和武学中,任督二脉是不通的,通过舌抵上额和提肛使人的任督二脉沟通),呼气时肛门肌肉放松

,提肛呼吸配合逆腹式呼吸,效果更好,对于中气下陷所引起的,内脏下垂,脱肛,疝气,气虚便秘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发音呼吸是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配合吐字,发音的呼吸,吐字发音一般人泄实,如佛家和道家中都有呼吸的六字诀,吸气发音一般具有补虚的作用。出入气息的调控是通过练习渐渐的达到,深,长,柔,细,微的层次。

胸式呼吸练习对于肺结核,哮喘,肺叶萎缩,宗气虚有很好的效果,练习逆腹式呼吸有助于调节脾胃虚弱,腹胀,腹痛,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丹田呼吸和胎息可以培补元气,对于一些男性疾病(前列腺炎,尿频,尿急,阳痿等)女性疾病白带异常宫颈炎,卵巢囊肿,宫寒不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希望大家多多练习,继承和发扬我大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









































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根治白癜风的偏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jj/155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