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按照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重点不同,心理学有不同的分支,如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航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商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 《医学心理学》旨在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规律。一方面研究心理过程与人格特征和人体健康、疾病发生的关系。另一方面研究和探索处理各类心理问题,为预防、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有效方法。目前,《医学心理学》有: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缺陷心理学、心身医学、心理诊断、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护理心理学、心理卫生等分支学科。 中医非常重视心理学运用于临床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认为内伤“七情”(喜、怒、悲、忧、思、恐、惊)紊乱会导致疾病,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气功学视心理学的养生作用为重点,因为,气功修炼入门三要素是“静、松、意”。笔者对气功科学定义采用一句话:“气功是在特定的良性的意念诱导下身心合炼的高级运动。”这里的“特定的良性意念诱导”是气功修炼的灵魂,因而气功与心理学密不可分。 1、健康新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而,现在健康的新概括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伤、无残”。据大量流行病学统计,临床上与心理因索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占50—80%,身心疾病明显增加,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等均与心理因素有关。 这就要求二十一世纪医务人员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思路,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既为病人的疾病康复服务,又要帮助病人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尽力帮助他们减少社会不良因素。因此,心理治疗必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健身气功的科学化发展,心理学研究也必将提高到“科学救气功”的高度上来重新认识。古人云:“自家心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医;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充分说明健身气功首先要注意调整气功修炼者的良好的身心状态,其次健身气功应大力宣扬气功修炼的道德修养。因为,身心健康的内容包括:身心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可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等是非观念;能够按照社会法律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2、大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黄梅戏《天仙配》有一段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试想,董永家境贫寒,七仙女为什么下凡后就“一见钟情”于他呢?男女相恋的爱神“丘比特之箭”真的藏有什么魔力?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丘比特”实质上藏在大脑深部——位于丘脑之中。而爱情所以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之倾倒,令世人赞叹和神思,这完全是因为丘脑中“恋爱兴奋剂”在起作用。 美国精神研究专家伯慈和科莱思通过最新研究发出,“恋爱兴奋剂”包括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内啡呔等,其中以苯乙胺最为突出,它是神经系统中的兴奋物质。当男女”一见钟情”相互吸引时,丘脑下部的神经便突然受到激发,产生电磁化学活动,于是这些神奇的爱情物质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 俄罗斯心理学专家梅奇科夫斯基采用一种特制的仪器测试发现,良好的欢愉心理,能使人体力增强、思维敏捷、容光焕发,在人身上会出现强大的生物辐射场。难怪男女处于恋爱兴奋时会“情人眼里出西施”。 据现代神经生理学研究证明,人脑接受信息,以两个眼球和两个耳蜗数量最多,并最为强烈。人全身块肌肉,块骨头,个骨关节,虽不时传入触觉肤觉信息,但比视觉和听觉信息要少得多。人全身有万条神经纤维向大脑传递脉冲,其中两眼就有万条,占了一半,其次是两耳总共有6万条。对此,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感叹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脑,人脑由(万亿)个神经元组成。解剖学将人脑分为:大脑半球、间脑、中脑、桥脑和延髓6部分。大脑半球有左、右半球,其表层为灰质(皮层),深层为白质(髓质)。有一些科学家根据其功能将大脑皮质分为个功能区,另一些科学家却主张分为52个功能区,大家一致共认的重要中枢有6个:即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联合中枢。特别是联合中枢,对感觉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记忆、思维活动,这均与心理学研究有关。大脑半球内侧的边缘叶,不仅与嗅觉、植物神经功能有关,还与情绪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科学家对此称为“情绪脑”,大脑皮质的前额区科学家称之为“认知脑”。 心理现象不同于物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个人确实存在着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心理现象。详如下图所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征,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人类心理活动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意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3、气功修炼应注重培养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神的“虚静” 第一,情绪是发生疾病的基础,而个性特征是影响发病基础的重要因素,所以,人格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 个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将人的神经类型分成四型,详如下表所述: 临床研究证明,意志坚强、心胸开阔、性格乐观的个性特征的人,对疾病易感性低,不容易患病。但多愁善感、心胸狭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个性特征的人,对疾病易感性高。年美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对人进行了16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不同性格特征的人患病率。详如下表所述: 在伊朗,当记者采访一位岁的老寿星阿巴斯·哈萨时,问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有快乐的性格。”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对80岁以上的老人调查时发现,长寿者均有共同的特点:温和、乐观、开朗、直爽、处事从容。 第二、心理应激对健康影响极大。北京医科大学曾经对00多人进行科研跟踪调查,结果发现有三种刺激因素对疾病发生影响最大: ①紧张的学习或者工作中伴随不愉快的情绪。 ②工作中和家族中人际关系不协调。 ③亲人的意外死亡或突然发生意外事故。 生理应激为什么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请详见应激反应中人体生理变化反应图所示: 应激源有物理、化学、生物、心理性和社会文化等。应激,又称为紧张刺激、紧张反应、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应激源及分类如下: 物理:高低温度、噪音、振动、不良照明、活动限制。 化学:毒物、药物、烟酒、咖啡、暴饮多食。 生物:疲劳、疼痛、疾病、细菌、寄生虫的侵袭。 心理性:亲人丧亡、社会环境改变、人际关系不和、消极情绪(愤怒、敌意、抑郁等)。 社会文化: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文化道德与评价,政治经济变化。 气功养生其目的是防病健身,祛病延年。要提倡“中、善、和”,心平气和,诚实待人;夫妻恩爱,尊敬师长;邻里和睦,搞好单位同事之间的团结关系;为人处事的准则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第三,气功修炼重视“精、气、神”这三种重要的生命基本物质。中医学认为,人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肯定了生命的物质性。其中“精”是人体生命的基础物质,“人始生,先成精。”(《灵枢?本藏篇》)这里指的就是先天之精,作为人体生命起源的根本物质;同时,即使在人的形体形成之后,也是以元精作为生命基础的。“气”是“精”中含孕育生气,精与气能互生,所谓“精含气”,“精化为气”,同时“气归精”、“化生精”(《素问?阴阳印象大论》)。是故,《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气功养生必须明白,先天精气和后天呼吸空气(氧气)和水谷化生(饮食营养)之气,在人体生命的起源、生长和衰亡的全过程中占有重要意义。“神”是人体生命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是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中对“神”的发病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都予以重要的地位:“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气功养生学重视人体先天“精、气、神”的研究,道家气功采取与人体生命轨迹相反的方向和措施来采炼“金丹”,以期达到提高人体生命质量的目的。《悟真篇》作者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序“中明确指出:“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溢所惑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元代陈虚白在《规中指南》一书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身中之药,神、气、精也。” 性命双修是气功修炼的根本法则。什么是性命?性者,指人体的信息系统,包括人的思想、感情、欲望、思维、精神、意识等。命者,是人体的代谢系统,指人的肉体。在气功修炼整个过程中,既修性,又修命,此之谓性命双修。《性命圭旨》告诫我们:“岂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可见,气功修炼实质上是心理学的精神疗法(西医称为:心理疗法)。 第四、气功疗法包括医学心理学的:心理支持疗法、松弛疗法、催眠暗示想象疗法、生物反馈训练疗法等。年版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计划项目《医学心理学》一书页指出:“目前尽管对气功疗法的研究还很不够,对其原理了解也不对,但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来看,它可能属于自我调整疗法当中的松弛疗法,也类似于生物反馈疗法,也可能还有想象和自我暗示因素,总之可归属于行为疗法(或心理治疗)的范畴。”《医学心理学》是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规定的高等医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关系的科学。因而,健身气功的科学性是有根据的。 A、心理支持疗法:即以对病人疏导、解释、劝说、保证和调整环境等方式来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使其放下精神包袱,振奋精神与自己的各种疾病作顽强坚决的斗争。同时,患者与医生密切合作,中西医结合气功自我锻炼,达到标本兼治。例如气功修炼是输入特定的良性信息:“世界上最宝贵的是自己的身体。”“心平气和,面带微笑,与人为善,多做好事;把内心之中的烦字怯除掉,胸怀宽广,身心欢愉;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您的疾病康复将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诱导词对病人的一种疏导与安慰,一种支持,一种指导,不自觉之间使其返到天真烂漫的婴儿时期,机体免疫功能提高。 B、松弛疗法:是通过反复主动放松训练来增强机体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气功辅导员指导病人每天坚持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然姿势静坐,闭目养神,放松全身肌肉,均匀缓慢地呼吸,保持一种随和的“虚静”状态;不断排除私心杂念,耳朵听自己的呼吸,把粗糙的呼吸音逐渐调整到“深、长、细、匀”,“绵绵如存”的气功态境界;从而使病人的脑细胞得到有效的放松和休息,体会全身气血畅通,供氧量充足,造血功能旺盛。例如,虚灵功修炼时意念诱导:“静……松……空……。请您面朝东方,凝神定志,发自内心欢愉的微笑,自然呼吸,可以盘坐,也可以松静自然站桩,喜气洋洋,拇指与中指轻轻接触,掌心朝里,以腰为轴,把颈椎、胸椎、腰椎一节一节轻柔地转动起来。体会全身通电,口水哗啦啦的流出……。”每次15分钟,每天2至4次,对各种慢性病的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C、催眠暗示想象疗法:即医生通过柔和的语言暗示,对各种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想象和进入美好意境,使病人自然地形成一种“似睡非睡,似梦非梦“的催眠状态。病人在这种催眠状态中,对医生的诱导性语言指示产生巨大的动力,引起较深的心理变化,从而使疾病明显好转,某些症状减轻或消失。近年来,欧美的健康机构运用中国的气功原,想象催眠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恶性肿瘤和疑难性疾病康复均起良好的疗效。必须指出,气功修炼强调“守一”,医家讲“守窍”。《易筋经》说:“人身之中,精神血气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例如,虚灵功修炼时意念:“头皮松,眉毛松,鼻尖松,两耳松,脖子松,两肩松,前胸松,……两脚底松,体会自上而下放松有一股微电流麻热感向全身发展。”“一轮红日从东方徐徐升起,满天的朝霞,在似有我似无我,似有意似无意之中,意想整个人处于混元气团之中。天地日月之精华为我所用,任我所取,造血功能旺盛,免疫功能提高,把内分泌、微量元素、性激素调整到最佳有序状态。”在混混沌沌的气功态中,内视“神阙穴“内下丹田有一颗鸭蛋大小的火球,并逐渐地发亮,直到五脏六腑通明透亮。输入良性的特定信息:“细菌病毒消灭,癌细胞被吞噬细胞消灭;一道激光把肿瘤、结石粉碎化掉。甘露水把五脏六腑清洗一遍,白光把全身血液清洗一遍。”虚灵功在临床应用时,注重“假借”和“内视”在催眠暗示想象疗法之中的运用,方法归纳为: D、生物反馈疗法:即在病人身上配备反馈仪,如血压计、肌电反馈仪等,医生诱导病人放松和入静。如果病人放松、入静不理想,这些仪器会发出信号,要求病人继续放松。每天如此反复训练,可以培养病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可以调治身心疾病。健身气功锻炼则不采用仪器,依据内脏生物信息反馈训练。例如。气功修炼时放松入静后,两手十指掌心有明显的“麻、热”微电流感。经络敏感者全身自上而下通电感,在气功态中体会口水香甜感,唾液似清泉涌出;鼻子闻到各种香味,眼前出现各种光点、光团。此时您把两手劳宫穴相对拉一拉,即会有电生磁、磁生电的生物电磁效应。 心理学家米勒说:“每个人都有可能应用一套心理学的原则,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一定非依赖心理医师不可,这正是自助的优点。”因此健身气功与中医养生、西医养生、食物营养疗法养生这四者是相辅相成的,必将是二十一世纪现代养生学研究的热门科研课题。 第五、涵养道德是气功性命双修的重要前提。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重积德,则无不克。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古人云:“德为功之母,百功德为先;心纯功自正,德长功自进;功从德上来,德是功之本“。气功养生者通过养德,人的精神系统和代谢系统的平衡就会得到良好维系。故曰:“德养浩然气”,即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正气也。” 人的生命犹如一条河流,待到老年,河流已进大海,水面宽阔了,波涛平稳了,能包容万物,吐纳日月。如何使自我气功修炼达“对镜无心”的清清洁洁、明明净净、平平常常、淡淡泊泊的高级境界呢?读懂下述两句诗就可以了: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 (本文刊登于《中国气功》杂志0年第11期)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医院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td/1592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