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大涌南文社区 秉承演绎着传统崇文尚武生活方式西江,犹如一条优美的飘带,蜿蜒两千多公里奔向珠三角出海口磨刀门,河流经过的两岸土地肥沃,滋养万物。大涌南文社区,就是镶嵌在飘带上的一颗小小璀璨珍珠,在皎洁的月色下,光彩照人。十月后的南方,虽已深秋却没有多少凉意。南文社区两旁那些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楼房,是村庄超前发展的集体印记,低调地展示着被称为全镇首个“亿元村”的英姿。夜幕下的南文,闹市中的文化广场放着动感舞曲,一群大妈开心地跳着广场舞,其中不乏年轻妇女;幽静的祠堂里,不时传来一阵阵舞狮舞龙的呐喊声,整齐而有力。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尾的萧润元是土生土长的南文人,见证了南文社区从当年一穷二白的穷乡僻壤,发展到改革开放后成为“亿元村”,沧海桑田,唯一没变的是39年来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年轻时在村里担任治安队员的萧润元总是会不经意地走进祠堂里的龙狮武术馆“青年乐园”,他喜欢坐在“青年乐园”的石板凳上,看看安放在主桌上的两条栩栩如生的红色木龙,抚摸下两边整齐的“狮头”,就算一个人抽着烟,也能在那里静静地呆上大半个晚上,那是一种难以表达的享受。“青年乐园”是社区习武之地,位于社区里一座具有隆都特色的祠堂里,打开厚重的两扇大门,是一个四方形天井,正厅有一条长型木桌,两条染着鲜艳色彩的木龙注视着这里的一举一动,好几头表演用的精美“狮子”“沉睡”着。39年前,年轻的萧润元和很多村民一样,过着乡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对丰富健康的夜生活是何等向往。不甘平淡的萧润元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村里一座祠堂创办“青年乐园”为年轻人提供健身习武场所,让年轻人重拾南文传统的舞狮舞龙技艺。作为治安员的他当时想法很简单,年轻人晚上有了好去处,不仅可以学艺健身,而且能减少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村里的治安和风气会更好些。万事开头难,一座残破空荡荡的祠堂,没有任何习武设施,自然也没有几个年轻人过来参加,一些父母和族人,甚至对这种夜晚聚集方式颇有微词,觉得有不务正业嫌疑。 后来,萧润元和几位师傅想方设法逐渐添置了一些习武设施,每晚向大家讲述南文传统舞狮舞龙文化,在这种浓厚氛围感染下,不少年轻人喜欢上习武,喜欢上传统文化,以前打架斗殴事件逐年减少。 随后,社区组织了舞狮舞龙表演团,每年有重大节日,表演团就会围绕社区甚至全镇巡游,祈求群众安康富足。 光阴荏苒,萧润元的一个带头行动坚持了39年,从当初简陋的活动场所,逐渐演绎成了南文社区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80后”的蔡凌晖从小就在南文生活,“白天城区上班,晚上祠堂习武”已经成为他十几二十年来风雨无阻的生活轨迹。记者见到蔡凌晖时,他身穿一套制作精美的舞狮服饰,在明亮的灯光下做着热身运动。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传统的舞狮活动,以前晚上没什么娱乐活动,我就经常跑到‘青年乐园’看师傅们练武,觉得特别威风,想着某一天自己也能舞动一头雄狮,把雄狮的精气神发挥得淋漓精致,让大家感受到一种新气象、新力量和新希望”。蔡凌晖告诉记者,崇文尚武是南文社区的传统,早在清代,南文萧氏就多次考中武举人,南文有一句特有的隆都话歇后语“整个萧显明一样——一身功夫”,其中提到的萧显明,就是南文萧氏的“武术招牌”。 古朴厚重、见证家族传承余年的 萧氏大宗祠, 至今依然屹立在社区青和街第三巷内, 大门还竖有表达文人辈出“相国家声远, 河南世泽长”对联。 蔡凌晖所言不假,走进萧氏大宗祠,记者看到二进三间的抬梁式木架结构建筑内,10幅宰相图蔚为壮观,昭示萧氏先祖辉煌的仕途历史——萧氏先祖曾出过11名宰相,除了西汉名相萧何,唐代时更涌现10名宰相,其中8相为蝉联宰执,世称“八叶传芳”。 如今的“青年乐园”,萧显明的“威水史”被传颂着。他自上世纪50年代扬名,弟子遍布海内外,曾到美国夏威夷传授武术。生平精通养生功、气功、佛家拳、蔡家拳、洪家拳、双头枪、七星刀、九子连环刀等多样武术套路。每年“龙王诞”及“重阳节”,南文萧氏都会举行“武术晚会”。除了由族内师傅上台献技、表演龙狮等,还会邀请族外乃至外地师傅前来助阵,进行武术交流。 正是在崇文尚武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往“青年乐园”。记者还碰到了正在南文小学上六年级的11岁萧政霖,正练完武满身大汗,健康阳光的他告诉记者,他们班好几个同学都喜欢到“青年乐园”学习散打,几乎每晚必到,十分开心。朴韵弥漫、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岭南古村,不管社会如何变幻,崇文尚武依然不变。夜幕下九点多的乡村月色迷人逐渐宁静,萧润元却没有平静下来:他正在筹划明年举行了“青年乐园”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希望来一次武术界大聚会,开展武林大赛,为“青年乐园”留下一段曾经被人误解的曲折历程、后来风生水起叱咤风云的集体历史记忆。“评论有奖”活动送福利啦!即日起只需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治好白癜风光疗费用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td/163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