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也是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的追求,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看法、观点,无法统一,但也总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可资借鉴。 儒道佛都追求静。任何其它的修行也都以静为基本功夫。道家认为“归根曰静”,把静作为道的根本。儒家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道德经》中说:“静为躁君。”因此,要静必须先去躁,去躁必须能静。看上去是矛盾的,而且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既然能静,怎么可能还躁?正因为躁才不能静,说通过静来去躁,那不是废话吗? 并不是废话。世上很多事都是对立统一的,外行人觉得无法统一,内行人会找到统一的办法。 我本人患有双相抑郁症,经常躁动不安,学太极拳后缓解了不少,并且经常体验到入定入静的感觉,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医生嘱咐我多读读佛经和道家书籍。我就开始精读《老子》和《庄子》,也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 精神痛苦比肉体痛苦强烈得多,肉体痛苦极少自杀的,但精神痛苦自杀的却很多,特别是抑郁症患者。 至于那些外人的安慰,基本没有什么用。只有自救,并且趁着病情轻的时候自救。 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来。 问题又回来了,要静下来,首先得克服躁动的毛病。情绪来了,躁动不安,坐立不安,只想破坏,过后又特别懊悔、自责、内疚。记得有位作家说过,精神病人都是善良的人。这说法很有道理,精神分裂也好,抑郁也好,臆想也好,都是因为太善良了,想得太多了,为别人考虑太多了,顾虑太多了,担忧太多了,对别人的想法、看法太在意了。大凶巨恶没有一个得抑郁症的。 去躁的一个办法就是心硬起来,不后悔,不自责,不内疚,无论做成了什么样,不去想,更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这是我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经验。 最重要的功法修炼是静功。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不单单是抑郁症病人。专门修行的人也是如此,不过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罢了,但本质是一致的,方法不同,途径不同,大的方向是一致的。 人躁动不安是因为内心不安,精神不安导致气上浮,无精神。没有精神就沮丧,沮丧就心伤,心伤有时候无精打采不愿动,有时候暴躁。但是心很难炼,必须通过外形来炼。苦修的出家人,实际上就是修心。通过肉体的各种磨炼来炼心。人的痛苦正是因为心意不合,心意不合就做斗争,会自我折磨,发生痛苦的情感体验。 静功的第一步先得有计划,有决心,有要解决躁的问题的想法,有修行的意愿,就是要有一个想静下来的愿望。 第二步才是功法。总旨是先让自己慢下来甚至停下来。 慢比停下更难,所以先练停下来不动。逼自己停止,让身体不动,慢慢让气不动,意不动,神不动,心就不动了。当心定之后,会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安宁,这是极舒服的一种愉悦感。它会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古人认为药在自身,不必说精神疾病,就是肉体的疾病,如果能调整精神,也能自愈。一个日本专家认为人的肉体和精神是对话的,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人的肉体和精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本来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开始练先定时间,逼自己忍受长时间的孤独,最好是一个半小时。这时候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甩手一类的,数豆子什么的,或者择菜,最好就是要有一些难度,必须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好的。我的经验是一个半小时之内能静下来。 功夫深一点了,可能四十分钟就能静下来,再深用时更短,最终达到常态化。 如果这一种方法无效了,需要另找一种难度更大一点的方法,总之逼自己集中注意力。 实际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就特别痛苦。所有精神病人正是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才躁动不安的。无法集中注意力也正是心意不合的表现。 原地不动做简单的动作或者简单的手工活儿,这是一种去躁达静的好方法。古代很多君王喜欢砍柴,还有一个喜欢杀猪,这与他们苦闷有关系,是一种不自觉地凭本能寻找摆脱苦闷的方法。由动到静,动中求静必须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好的一些事情。比如狙击手摞弹壳,大国工匠往水杯里添东西。看似训练手感,实际上也是训练心静。这样的动,得有不动的地方,比如不来回走动。这与前面讲的先停下来是相吻合的。 做运动,无论剧烈的还是舒缓的都很难解决躁动不安的问题,只有停下来才最有效。能停下来了,就开始试着慢下来,无论做什么,一直想着慢,比如说话,比如走路,比如练拳。能慢到气不动,意不动,心定时,感觉脑子非常清澈,心极灵敏,有种安宁的愉悦感了才有效果。到底内部修复得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每做这么一次,至少半天精神很好。我最长的时候保持过三天,因为外界的干扰,遇上了烦心事被破坏掉了。 心境就是长时间的一种情绪,能保持长时间的安宁,这就是最好的修行。当然这是我的理想,有的人可能还要追求像拙火定等特异功能,追求另一个境界的大智慧。这就不好说了。开头说了,各人的追求不同,目标不同,目的不同。 打坐和站桩就不必讲了,健康人没有问题,抑郁症患者很难做到打坐,可以站站桩。打坐时也不能开始就求静,而是要数息,或者数念珠,或者敲木鱼。总之,去躁要用静。要静得先动,要动得专注,由杂念到一念,再到无念,这时候就静下来了。 我开始练拳总是慢不下来,心气下不去,上气不接下气,下气不接上气,总感觉有股气逼着,忙不迭,慌慌张张,很急迫。越是有人提醒慢一点越是紧张,越是快。后来用了很多办法,有的效果好一点,有的效果差一点。总得个人觉悟才行。 后来我就在练拳前先站着不动练基本功,或者某个动作,反来覆去做,直到能慢下来再练拳。 我感觉最好的两个止躁的小功法与大家分享: 一个是阴平阳秘,它能让躁释矜平。它就是气功中最常见的动作,也是陈式拳的起势——双手往上平举,再往下落,主要是让气下去。反复做,关键就是反复做。耐住心烦。 心气(火)下去,肾水上来,就是水火相济。陈鑫先生说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我现在的认识是神升气降。 一个是独立。拳里也有金鸡独立的两个式子。形意拳的一个基本功就是寒鸡腿。不管练得对不对,先站,开始可以走着站,一条腿累了往前迈一步,换另一条腿,站得时间能长尽管长,自己体验影响平衡的因素,先练入化,后练出神。能站住了就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