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剧作家苏叔阳逝世,抗癌25年的

发布时间:2020-10-8 20:30:00   点击数:

知名作家、剧作家苏叔阳于7月16日晚间,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1岁。

苏叔阳,笔名舒扬、余平夫。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历任北京中医学院讲师,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编剧。

中国文联全委,全国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及第五届副主席。年开始发表作品。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国家一级编剧。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婚礼集》《假面舞会》《老舍之死》《月神集》《我是一个零》,话剧剧本《家庭大事》《飞蛾》《太平湖》《灵魂的审判》,电影文学剧本《夕照街——苏叔阳电影剧本选》《周恩来——伟大的朋友》《永远的进行曲》《烈火》,诗集《关于爱》《世纪之歌》,散文集《晨思所爱》《梦里青春》《中国读本》,等。长篇小说《故土》获首届人民文学奖,话剧剧本《丹心谱》获庆祝建国30周年创作一等奖,《左邻右舍》获年全国优秀剧本奖,传记文学《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散文集《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获年“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协第九届儿童文学奖、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中国读本》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等。

苏叔阳先生抗癌25年。他尊重科学,乐观面对疾病,两次肿瘤转移恶化时,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在治病之余完成了杰出的作品。

年10月18日,苏叔阳老师参加《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新书发布暨专家座谈会

苏叔阳先生深情寄语《作家文摘》

以下为苏叔阳先生的自述

生病后你有两条路

其实我平常不大愿意谈我自己的病情,一来勾起自己不大愉快的回忆———没有人越生病越高兴的;二来不愿意让别人跟着痛苦———听别人讲痛苦也会不愉快的,幸灾乐祸者总是少数。今天我说说自己的体会,是希望对大家有点借鉴作用。

■躲不开疾病就接受它

年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患有肾脏肿瘤,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得知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参加了一个中央领导接待各方人士共度佳节的晚会。会议结束后,我突然感觉眼前有重影,看不清台阶了。刚开始还以为是糖尿病造成的,医院检查后排除了这个原因。后来通过CT检查才知道我得的是肾癌,可医生、家人都瞒着我,不让我知道。最后需要转院治疗,到了实在瞒不住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我当时一下就懵了,那年我56岁。有10天的时间我都在想同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后来慢慢熬过了那段时间。

癌症初期,我身体上并没感觉到十分痛苦,但是治疗过程却非常痛苦。做完手术后需要不停地做放疗,慢慢地,我就把它当成我生活中一个必做的事情了。因为疾病是躲不开的,人不是得这种病就是得那种病,所以我慢慢接受了。还有就是我想得比较乐观。我是一个很幼稚的人,面对可能的死亡,我天真地想,黄泉路上无老少,6岁、26岁、46岁、56岁……多大岁数的人都有,赶上哪岁算哪岁,烦也没用。我活到56岁,做了很多事情,一不靠走后门,二不靠偷奸取巧,好歹是自己干出来的。我没有出卖过朋友,也没有欺负过弱小,心也坦然。毛主席吃过的最好的东西听说是红烧肉,我尝过的好东西好像比他还多呢!他出过两回国,都是去莫斯科,我没去过莫斯科,可去的国家比他还多几个!他也会“老”,况乎我这平凡的生命?这么想想,也就过去了。

后来我的肾癌出现了转移,转移到肺了。那是年过新年的时候,当时中央电视台的一台晚会需要一个作家朗诵诗歌,他们选中了我。我在家排练节目时嗓子里咳出了血,开始还以为是用嗓过度,后来才知道是癌症转移。不过那会儿我在思想上已经很积极了。准备开刀手术之前,医生们研究具体方案是当着我的面讨论的。一开始他们还用英语,后来干脆说汉语,商量到底应该怎么做,切口应该怎么切。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双方互信,共同商量怎么办才合适,这样彼此心里都有个底。

我觉得病人有知情权,中国电影里面有很多关于癌症病人的描写,我感觉并不准确。我曾看过一部美国电影,里面的男主角是一位骨癌病人,大夫说他的生命只剩下半年时间了。他说他想在这宝贵的半年当中完成三件事,第一,他曾当过中学篮球队的教练,他希望回去带领他的篮球队再拿一次冠军;第二,他希望去见一个朋友;第三,他想和妻子再做一次爱。也许我们中国人无法理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我很尊重他。影片中,他完成了他的三个愿望。事实上,我在得病期间的心态和这个人有些相似,我希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我的两位主治大夫告诉我开完刀后多少天可以起来活动,我就遵守他说的时间进行调养,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我非常感谢这两位医生,他们让我始终处在一个非常明白的过程当中。

这次治疗期间,我的一位邻居老大姐给了我启发。她也得了重病,她说她是倒计时活着的,这个月做一件自己能完成的事情,下个月再做一件能完成的事情。我也想倒计时活着,每个月都做一件能完成的事情,这样会有成就感,会觉得没有虚度年华。那个时候我完成了很多事情。我写了很多文字,写到现在,差不多有多万字了,出版了七八本书。记得刚得病那会儿,我每天都打针、吃药、做气功,日复一日,觉得生活特没意思,好像永远都是这些事情。今天吃药、打针、练气功是为了明天练气功、吃药、打针,这样的日子不如少而有质量的生活更有意思。8年后,我的癌细胞转移到左肺,我又做了左肺叶切除手术。术后我积极配合治疗,每天吃几大把药,我把它当做功课。我快乐的时候照样快乐,该玩的时候照样玩。我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生活是可爱的。

■病后方知健康可贵

仔细想想,病对应着不病,就像假恶丑对应着真善美。假如没有假恶丑,你就不知道真善美是什么样的;假如不生病,你就无法体会健康的宝贵。

我是在得病之后被选为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的。工作上有一些事情需要出头露面,有的人就说,你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身体又不好,还这么辛苦干什么?其实他不理解我,我不是为了出风头,做这些事情是我对生活的爱的表现。

一个生病的人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就是被病魔压制住。我有几个病友就是这样,其中一位每到吃饭的时候就靠着墙哭,因为放疗期间,吃饭是很难受的。可我的态度是吃不下也得吃。我还给他说笑话,架着他去吃饭。后来我出院了,可他却没能出来。第二条路就是积极地对待。我有一位老同事叫王尧华,医院大外科的主任。他自己得了肺癌,可他非常配合做化疗,心态很乐观。在化疗期间,他还依然在岗位上坚持工作。他说医生的职业道德让他知道应该怎样对待这个病,他应该做其他病人的榜样。

■笑对人生更健康

人的生命至少有一半是掌握在你自己手里的。如果得了病以后你能够正确对待它,那么在遇到坎儿的时候,别人拉你一把,你自己加把油就过去了。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别人再怎么拉也没用。说句心里话,我现在没觉得自己是个病人,也没把自己当成一个70岁的人。我觉得我还年轻,活得也挺健康。

虽然我得了病,可我看得开——反正已经这样了,干脆把病当成生活中来了一个朋友,一起玩呗!我想我应该算是健康的病人吧。到现在为止,我做过两次大手术,切除了左肾和一半左肺叶,还做过几次放疗。这回是一次大剂量的放疗,把脾脏的肿瘤消除了。我的左胸背两条刀疤,一条是黄河一条是长江,我们两条母亲河的倩影留在我身上,所以我的生命很充实。这大约是我的孩子气吧。

苏先生,一路走好!

来源丨综合当代健康报、网络

ProperWords

《作家文摘》旗下高品质历史文化MOOK

《语之可》是《作家文摘》旗下一本内容偏重轻历史的杂志书,旨在以一种独立纯粹的阅读趣味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发现、筛选、整理那些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的历史文化大散文——既有学者的深邃,旨要高迈、洋溢着天赋和洞见,又有文人的高格,灵动优美、感动人心,以最有价值最具力量的文字,剑指“文史之旨趣,家国之气象”。

最新出版第五辑·全目录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13万里写入襟怀间

向左转:老舍在美国

李伟

李叔同:悲欣交集,极致庄严

韩墨林

千秋功罪罗家伦

王开林

戴望舒的人生“雨巷”

倪章荣

与张学良交往中的张恨水

解玺璋

汪曾祺与易代之际的北京文坛

孙郁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14君卧一梦,今古空名

千古斯文道场:稷下学宫的流与变

李舫

“铁面御史”的权力善意——赵抃“中和之政”之于今天的意义

赵允芳

作为全球秩序思考者的康有为

章永乐

溥仪自传问世记

方继孝

夹缝中的奇葩:广州十三行富商伍秉鉴

聂作平

辛亥年的枪声

南帆

伏尔泰与卢梭:法国思想史上的“王”“后”大战

施京吾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15人间有味是清欢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恩情——怀念周总理

廖梦醒

她是夏衍一生中唯一盛开的“百合花”

沈芸

团聚——沈从文和他的家人

沈虎雏

母亲闺蜜郑秀与曹禺的恩怨往事

杨乡

幽幽长者

余秋雨

李敖与我

胡因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l/221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