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http://m.39.net/pf/a_7208874.html罗山主注:文章比较长,也没有整理的很有序,如果您是有心人,那就从冗长的文字中把金子淘出来。 春节回家,看家父的武功心得,大失所望。家父翻了半天,只翻出了一张32K的小纸片,写了一些歌诀和零碎的语句。据他说,另外还写了几页东西(我母亲也说的确是写了),但反复找了几天,也没有找到那几页纸。
失望之余,与家父对武学一道进行了几天深入的探讨,结合这一页纸头上的东西,将家父所说的原话尽量地记录一些。 这一页纸头上,主要是两首歌诀(技击歌和健身歌),一段关于静、松的短句,还有几段很零星的话。 但家父认为,这些简单的东西,就是武功的精髓。 一、技击歌 固根体,活腰身。 静、松,动崩惊抖震。 心定沉着细智勇。 时间差上稳准狠。 敏感反应意念能。 大力照样跌得沉。 意念学问悟性深。 出手好个武圣人。 这段歌里,按家父的说法,“固根体、活腰身”、“静松”、“时间差”、“意念”是几个最重要的概念。“意念能”的“能”字,是能量的意思,而不是能够的意思。
二、健身歌 环境安全,生活卫生。 意念调理,心理平衡。 有氧运动,科学炼身。 喜怒哀乐,适度有恒。 这一段歌里,家父认为,“意念调理”是最重要的话题。而对这个意念调理,他说了很多近似老生常谈的东西。(说实话,听来让人觉得耳朵能听出老茧。)
三、关于静松
在纸头的一边,写了这样一段: 静松,(则)不易紧张、呆板、僵硬。静松是正常的,动是瞬间的。 松,利于动时的全身神、筋、颈、手、臂、腰、腿、肌肉统一执行,形成合一力量,产生惊弹抖崩电触(的)神(奇)效果。 括号内的文字为我后加的。否则读来语句有些不通。
四、几句短语: 1、百招千招无了招; 一、二、三招成神招。 2、出神入化自然招。 3、天生的防范意识, 地就的克敌意念。 4、浑圆功深全身招; 自然门合气桩。 5、小纸一张,百本书! 静松,(则)不易紧张、呆板、僵硬。静松是正常的,动是瞬间的。 松,利于动时的全身神、筋、颈、手、臂、腰、腿、肌肉统一执行,形成合一力量,产生惊弹抖崩电触(的)神(奇)效果。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想静必须要松,松是练拳最基本的一件事,二水兄曾戏言太极的劲是把剑,的确,那正就是松下来之后的人体最优的结构剑。 统一执行应该有一套方法,除非天才,常人不按方法是走不进这个系统的。 关于“固根体” :看到“固根体”这三个字,我对家父说,这是否就是指双脚的根很稳的意思呢?结果被家父说了一句:你怎么悟来悟去还没悟明白呢?他接着说:根体,应该说是全部的东西,(核心的东西),难道仅仅就是两条腿吗?更多的是在这里(他指着自己的大脑)。 hym续:家父论“站桩”:桩这个词不好,只有站着才是桩吗?我可以坐桩、睡桩,行走也可以是桩。 (这和禅宗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是一样的意思。) 家父论“太极” 太极真的是个好东西。太极就是划圆,是有氧运动。 但那些招式是无所谓的。关键是太极的意。太极上的道理也都非常得好。 识别 家父时常会和我提到这样的一次经历:在部队时,机枪连里有一个大个子,人高马大,而且也非常得灵活。此人可以把重机枪举上三十四下,气都不喘。此人的摔跤在部队也非常得出名,基本上没人摔得过他。 有一次,我和他都到文工团参加表演(家父的二胡拉得还算有点模样),一次吃完饭后,在众人的怂恿下,二人比试摔跤。交手后,两人缠在一起,当时,我本不想动手,所以也就不想进攻,而他主动进攻,试了很多方法,怎么也弄不动我,也许是他平时的名声太大了,很是气愤,渐渐他开始象一头发狂的狮子一样,似乎一口要把我吞掉似的。就在这时,不知怎么搞得,他突然一头载到旁边的兔子窝里去了,满脸的兔子屎。 周围有几个战士在旁观,开始都在那里发愣,过了一会,大家才省悟过来,开始热烈地鼓掌! 这个战例,家父对我讲了无数次。几乎每次我们聊得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他都会说给我听。“至今,我也不知当时是怎么回事”,这句话更是说了不知多少次。 快、猛、准,狠! 家父讲: 有一次,连队教导员说:格斗,讲究“快、猛、准、狠”四个字。 这时,旁边的指导员插嘴说:什么四个字,“快、猛、准”,就是“狠”。三个字就行了。 家父对这些观点很是欣赏。 三防一刺与四防一刺:有一次,谈到刺杀,我问:防左、防右、防下、防上,应该是四防一刺,你为什么总是说三防一刺呢?欢迎 家父说:力、气、意:人体是行气的机构。力从气中来,气从意中来。 (这句话是在我问到如何练力的时候说的。用内家拳的眼光来看这两句话会觉得很平常。而我之所以要记录这两句话,是因为:按家父的武学理念,会突然之间用到“气”这个概念,让我觉得很是意外!)
养,炼,悟:我问:按你的说法,养也是炼,悟也是炼,如果养的好、悟的好,不用炼也可以达到炼的效果,是吗? 家父的回答:是这样的。你是我儿子,我不会骗你的。 无氧运动:一天晚上,我把自己偶尔会练的整体发力演示给家父看,他看了以后说:还不错,力基本是整的。第二天,他对我说:“你走了以后,我也试了一下,这样发力属于无氧运动。但是你要注意: 1、如果要进行这种运动,那么就要继续做,直到你觉得有些疲劳为止,这样对内脏有好处,反之,如果你只是突然做个几下,可能会伤到内脏。 2、做完了这种无氧运动,一定要做一些类似太极的(缓慢松柔的)划圆,做一些有氧运动。这样对长功有益。”
这几种人是有功的:家父总是这样说:常年练气功的,老书法家、画家,老歌唱家,终年练跳舞的,杂技运动员,(乒乓球运动员、偶尔会提到体操运动员),这几种人是有功夫的。 我问:但是,这几种人有技击功夫的看来并不多啊? 家父的回答: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用技击的意念。实际上他们都是有功的。只是他们自己不觉得而已。 家父经常会阐述这个观点,但对于这些有功的人如何才能具备技击的功夫,他似乎又不愿意多谈。 结束语:春节期间,与家父的交流,记忆之所及,也就是上述的这些了。固然还有很多的内容,但大多都是上面这些话的重复。其中,关于日常生活的保养之道,占了60%;关于技击的道理,占了30%;剩下的10%,是关于武学的各种闲谈。 而我关于武学的评论,也就此结束。
补充一点:家父的举手投足:家父在与我谈论武学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手舞足蹈,我觉得他的举手投足很特别:
当他举起手的时候,似乎整个腰身、双脚都被牵引着向上提。那种感觉,就象是要用手把自己提起来似的,或者反过来说是要用脚把自己弹出去的感觉。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