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编者按:为纪念郭林新气功走向社会五十周年,《康复小宝》将分享一些习练者在学习、修炼过程中的体会,旨在提高练功效果。本文是大雨老师根据自身体会,以及袁正平会长的授课内容整理而成,值得分享和学习。 年10月份,在北京举办了郭林新气功辅导员进修班,主办方为世界医学气功学会郭林新气功专业委员会,进修班召集了当今世上郭林新气功宗师级别的老师进行授课,其中就有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袁正平会长,其中,他讲:“习练郭林气功时,要正确掌握动作的一静一动、气机的一聚一散。”让人感悟颇多,至今,我还能感受到当时自己“恍然大悟”后的兴奋和喜悦。 年郭林新气功辅导员进修班合影 一动一静、动静相兼 袁会长在视频中,如此描述郭林气功中的动静相兼,就是动中有静,动中欲静;静中有动,静中欲动;“动”是相对于“静”而言,“静”是相对于“动”而说。 郭林气功中的“动”,是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感觉)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而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是指形体与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静中有动,主要体现在松静站立、预备功和收功之中。如在松静站立时,身体没有多大的运动幅度,看似静止站立;而体内意念,或默念数字,或放空,相对身体的静止,就是在“动”。全身真气随着身体的放松、意念的入静,在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中运行,就是静中有动。只是少有人能感觉到,也就是静中有“动”。其中的奥妙也体现在气化过程中。 动中有静,主要体现在行功中,行功都是用意念无意识地控制呼吸和手、脚、头、腰、胯等,按照一定规律、幅度、节律地运动,物理学上称之为有位移的“运动”。其中在一呼与一吸之间,需短暂的停歇,“吸吸——停—呼——”,其短暂的停顿,与吸气和呼气的动相比较就是“动中的静”。给一呼与一吸增加转换时间,以免连续一呼一吸(俗称拉风箱式的呼吸节奏)给呼吸与心血管系统造成压力和损害。同时,给一呼与一吸增加“柔软”的转换空间,让呼吸变得更加自然、舒畅。势子中的动中有静。双手在中丹田和环跳穴的循环轮流摆动,其中也蕴含着“动中有静”。一手摆到中丹田,一手在环跳穴时,应有一个短暂的停顿。一则,让元气归丹(中丹田),浊气外排(环跳穴);二则,在双脚和双手转换虚实时增加过渡(中丹田的手为虚,提脚为虚,相反为实),既瞬间的非虚非实的过渡。动和静从表面看,两者是相互对立的,是不可能同时兼得的。但是在郭林气功中,两者相辅相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只有实现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进入气功状态,起到气功的作用。一聚一散、聚散相依袁会长如此形容郭林气功中的一聚一散,聚散相依的状态。习练郭林气功就是不断进行意念导引内气的一聚一散。一味地聚,容易出偏;一味地散,无法聚气;有聚有散,聚散相依才是郭林气功的习练真谛。郭林气功中的“聚”,指意念与内气的集中与积蓄。“散”,指内气由聚集而分离,意念由守而放空。一聚一散,贯穿于整个练功过程之中,在松静站立时,习练者自然而然地会气沉丹田,此为一聚!进入预备功后,通过中丹田的三开合,其中的一开一合就是引导真气在丹田的一聚一散。然后进入行功阶段,意念自然放空,此为一散!行功中,郭林师祖提倡不意守体内。行功结束进入松静站立之时,进行咽津三口动作。意念津液通过口腔,用意念引导沿着督脉向下,到膻中穴,直至中丹田,意念元气归丹,此为一聚。后面的中丹田的三开合,一开一合引导真气在丹田的一聚一散,同时为一聚一散。接着进入松静站立状态,又一次气沉丹田,即又是一聚。结束收功后,在进入气化状态前,又有一散。在气化状态时,又有气归丹田的意念,又是一聚。恢复自然状态时,再次一散。聚散相依,习练郭林气功的过程,是内气和意念一聚一散循环反复的过程,就是不断修炼积聚内气过程。一聚一散始终相互联结、相互转换、相辅相成,如没有一聚的动作,就没有一散;没有一散,也就没有一聚的存在。内气在意念引导下的聚与散,通过不停的交互转换,以及配合手脚的虚实、呼吸的节律,催动内气在丹田的不断积累与分散,从而向全身经络运行,增加气血循环力度,滋润人体百骸,产生新陈代谢的生命动力,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总之,习练郭林气功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动与静的关系,掌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要领和尺度;掌握意念和内气的一聚一散、聚散相依的时机和适度。正确认识两者的相辅相成、相生相护、相互转换的关系。才能发挥郭林气功的功效,抗癌防病、强身健体,成为一名真正的郭林气功高手。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98期学员大雨于上海宝山年6月3日作者:大雨编辑校对:大雨ZAD审核:《康复小宝》编辑部图片来源:《康复小宝》编辑部转载请注明来源《康复小宝》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vastboat.com/qgyl/24539.html |